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反义核酸体外抑制K562细胞生长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费嘉 张洹 韩忠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义核酸抑制K5 6 2细胞生长的机理 ;以及反义药物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揭示VEGF基因新的功能。方法 :用反义核酸X7,2 0 -mer,全硫代修饰 ;以脂质体介导进行转染 ,细胞培养72h ,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反义核酸抑制K5 6 2细胞生长的机理 ;以及反义药物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揭示VEGF基因新的功能。方法 :用反义核酸X7,2 0 -mer,全硫代修饰 ;以脂质体介导进行转染 ,细胞培养72h ,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 ,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每 2 4h观察细胞存活情况并计数 ,用Giemsa染色观测细胞形态学改变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数。结果 :反义药物对K5 6 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呈剂量依赖关系 ,并且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 ,反义药物对K5 6 2细胞的凋亡无影响。结论 :VEGF反义药物抑制K5 6 2细胞生长的机理是抑制细胞增殖 ,而不是促进细胞凋亡 ,内源性VEGF蛋白具有促进K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K562细胞 寡核苷酸类 反义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un和c-fos基因在单眼视觉剥夺性猫视皮质表达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乐今 赵堪兴 +2 位作者 王立 朱豫 刘金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了解单眼视觉剥夺 ,c- jun、c- fos基因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方法 应用 FVEP检测弱视 ,RT- PCR检测视皮质神经元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视觉剥夺组猫对侧视皮质神经元 c- fos m RNA水平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目的 了解单眼视觉剥夺 ,c- jun、c- fos基因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方法 应用 FVEP检测弱视 ,RT- PCR检测视皮质神经元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视觉剥夺组猫对侧视皮质神经元 c- fos m RNA水平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同侧视皮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在早期即有降低 ,到成年时稳定在低水平 ;c- jun基因表达在剥夺组早期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以后在剥夺组表达降低并在成年稳定于低水平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单眼视觉剥夺性弱视猫两侧视皮质 c- fos基因表达不平衡 ,c- jun基因在两侧视皮质表达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 C-FOS 基因表达 弱视 视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PCR技术检测重型血友病甲Ⅷ因子基因倒位的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梁燕 刘敬忠 +5 位作者 肖白 季林祥 张跃进 赵翠兰 王勇 林雯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9期42-45,共4页
将已研究成功的长距离PCR(LDPCR) 技术[3]在热循环条件、模板DNA用量及dNTP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探索。应用优化后的LDPCR技术检测了来自天津、江苏、北京、湖北、四川等省市108个重型血友病... 将已研究成功的长距离PCR(LDPCR) 技术[3]在热循环条件、模板DNA用量及dNTP用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探索。应用优化后的LDPCR技术检测了来自天津、江苏、北京、湖北、四川等省市108个重型血友病甲家系共157 份DNA(患者105人, 家属52人), 发现47例患者(或家系) 有凝血因子Ⅷ(FⅧ) 基因倒位, 占重型患者的44% ; 查出基因倒位携带者30 余名。用LDPCR检测FⅧ基因倒位的技术可以准确、简便、快速地直接进行重型血友病甲的基因诊断、携带者检测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PCR 血友病甲 Ⅷ因子 基因倒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各亚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征 姜尔烈 +5 位作者 王玫 刘庆国 翟文静 黄勇 王荷花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8,共5页
为了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 ,比较不同亚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取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进行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不同亚群细胞的形态 ... 为了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 ,比较不同亚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取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进行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不同亚群细胞的形态 ;流式细胞术检测MSC不同亚群细胞的表型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用 10 μm滤膜将不同群体细胞分离 ,分别接种半固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①MSC在体外培养中明显分为两群 ,成纤维样梭形细胞为成熟的MSC ,即mMSC ;体积很小的圆形细胞为RS细胞 (rapidlyMSCself renewingcells) ;② 99%的RS细胞处于G0 G1 期 ,mMSC中处于G0 G1 期的细胞占 90 %。③两群细胞的系定向抗原均为阴性 (CD34、CD4 5、CD3、CD19、CD33、HLA DR、CD38等 ) ,而CD90、CD10 5、C16 6、CD2 9、CD4 4、CD4 9e、CD5 4、CD13呈阳性表达 ,但RS细胞表面这些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都明显低于mMSC ,而CD117和KDR的表达则显著高于mMSC。④半固体培养 4 - 5周后两种细胞群体均未见造血细胞集落形成。结论 :MSC是一个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其中包含的RS细胞可能是一种更原始的中胚层前体细胞 ,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RS细胞 m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HCⅡ类抗原单克隆抗体人血清蛋白氨甲喋呤结合物的制备及活性研究
5
作者 郝蕾 王文学 +4 位作者 沈素芸 胡盛惠 孙秉中 谭渭泉 陈璋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0年第1期34-38,共5页
作者采用间接偶联法,以人血清白蛋白作为中间载体制成氨甲噪吟-人血清白蛋白-鼠抗人MHCⅡ类抗原单克隆抗体结合物。经体外活性检测,证实该结合物对靶细胞Raii的IC50为0.6μg/ml,对非靶细胞Molt 4的IC50为10μg/ml,游离McAb HI43能竞争... 作者采用间接偶联法,以人血清白蛋白作为中间载体制成氨甲噪吟-人血清白蛋白-鼠抗人MHCⅡ类抗原单克隆抗体结合物。经体外活性检测,证实该结合物对靶细胞Raii的IC50为0.6μg/ml,对非靶细胞Molt 4的IC50为10μg/ml,游离McAb HI43能竞争抑制这种作用。而相同浓度的结合物对造血干细胞克隆无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喋呤 细胞毒性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医用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远 田筝 +1 位作者 刘文西 张君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379,共6页
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的316L不锈钢心血管支架,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去除尖角的加工方法,通过3T3细胞和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以及人体外周血的溶血实验,研究了加工工艺对该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工艺,获... 设计了一种新结构的316L不锈钢心血管支架,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去除尖角的加工方法,通过3T3细胞和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以及人体外周血的溶血实验,研究了加工工艺对该心血管支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采用激光切割和电化学抛光工艺,获得了设计的支架形状并消除了支架边缘的尖角;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表明,细胞的形状、数量相同,其活性和生长未受支架影响,支架没有引起溶血反应,加工工艺是合理的,没有产生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心血管支架 生物相容性 加工工艺 激光切割 电化学抛光 溶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唐瑛 王书春 +3 位作者 王鲁娟 刘永 王海英 王占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9-42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组3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治疗;单药治疗组34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表明: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74.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P<0.05)。ITP患儿经治疗后,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5%)明显低于复合用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P<0.05);治疗组1年内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47.1%)(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相同时间点,复合用药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过程,抗HP治疗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细胞因子对K562/S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积蓄柔红霉素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平宝红 周淑芸 +1 位作者 刘启发 杨纯正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4种常用细胞因子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S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积蓄柔红霉素(DNR)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胞因子在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法检测重组人α-干扰... 目的通过检测4种常用细胞因子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S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积蓄柔红霉素(DNR)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胞因子在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法检测重组人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重组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K562/S及K562/A02积蓄柔红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IL-2、TNF、GM-CSF作用后K562/S及K562/A02细胞株对柔红霉素的积蓄无改变,而IFN-α可显著提高耐药细胞系K562/A02细胞内DNR浓度,在150min时升高了4.01倍(P<0.05)。结论小剂量(500U/ml) α-干扰素作用后,多药耐药细胞株 K562/A02对抗肿瘤药物DNR的积蓄作用大大提高,提示IFN-α具有提高耐药细胞株细胞内药物浓度、恢复其药物敏感性、逆转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多药耐药性 细胞因子 药物积蓄 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产生明胶酶A、B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骆雷鸣 刘国树 +7 位作者 李妍涵 刘文玲 石岩 齐薇薇 孙治军 盖鲁粤 杨庭树 鲁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产生明胶酶A、B(MMP2、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斑块稳定性心绞痛(SA)和UA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产生明胶酶A、B(MMP2、MMP9)的变化,探讨其在斑块稳定性心绞痛(SA)和UA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25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及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循环血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MP2、MMP9含量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心肌缺血发作前后MMP2、MMP9的变化。 结果: UA组 MMP2、 MMP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01)。 PTCA术后, UA组MMP2、MMP9较术前增加(P<0.01~0.00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论:UA患者循环血单核细胞产生MMP2、MMP9增加,并可能直接参与UA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炎症 单核细胞 明胶酶A、B 明胶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基因反义cDNA转染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碧波 糜若然 +3 位作者 韩忠朝 蔡英林 周毓玲 马月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 :研究反义hTERT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反义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采用LIPOFCTAMINETM Reagent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通过RT PCR、Trap ELASA、生长曲线、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等方法比较转染前后细... 目的 :研究反义hTERT基因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构建反义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采用LIPOFCTAMINETM Reagent转染卵巢癌细胞系SKOV3,通过RT PCR、Trap ELASA、生长曲线、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等方法比较转染前后细胞hTERT基因表达、端粒酶活性、细胞生长、致瘤性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转化细胞系细胞hTERT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端粒酶活性下调 ,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及裸鼠体内的成瘤能力下降 ,肿瘤的恶性表型部分逆转。结论 :应用反义技术下调hTERT基因表达可有效降低端粒酶活性并部分逆转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hTERT基因可望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基因 HTERT 转染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现状和进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华 许锋 包承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5-478,共4页
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 (房颤 )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应用抗栓治疗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但房颤患者中华法林应用不足。近年来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有新的药物和技术 ,如抗血小板药物联合运用、新的抗凝药物ximelagatran、左心耳堵闭技术等。
关键词 脑卒中 患者 心房颤动 预防 治疗中 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技术 中华 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因子对人粒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学琦 范启修 齐汝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8-100,共3页
我们研究了受到白细胞因子(LF)和(或)刀豆球蛋白A(Con A)刺激的人粒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释放,当单独用LF或Con A刺激粒细胞时,能释放一定数量的O_2^-,若将粒细胞与一低浓度LF_1预温育,则能加强Con A刺激的粒细胞的释放O_2^-作... 我们研究了受到白细胞因子(LF)和(或)刀豆球蛋白A(Con A)刺激的人粒细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释放,当单独用LF或Con A刺激粒细胞时,能释放一定数量的O_2^-,若将粒细胞与一低浓度LF_1预温育,则能加强Con A刺激的粒细胞的释放O_2^-作用,并能缩短释放O_2^-的延迟时间,结果表明LF对粒细胞有激活作用,这可能与LF的疗效机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因子 粒细胞激活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调节及临床
13
作者 朱明娟 夏宏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前有关血管新生的调节及临床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关注,与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肿瘤等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将为疾病的防治开辟新思路新途径.1 血管新生物质血管新生物质包括血管新生诱导剂和抑制剂,已经发现的内源性的... 目前有关血管新生的调节及临床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关注,与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肿瘤等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将为疾病的防治开辟新思路新途径.1 血管新生物质血管新生物质包括血管新生诱导剂和抑制剂,已经发现的内源性的血管新生物质已有30多种,这些因子控制着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对血管新生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新生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血性疾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于肺的淋巴瘤6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靳凤艳 李月川 +5 位作者 邱录贵 王惠英 李彦敏 邹德慧 赵耀中 苗瑞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支气管镜表现、确诊手段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其它... 目的:探讨原发于肺的淋巴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支气管镜表现、确诊手段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其它肺疾患。肺部影像学主要为单发团块或多发结节影,不易与肺癌鉴别。支气管镜下通常无异常表现或仅表现为慢性炎症,确诊主要依靠开胸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或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结论:原发于肺的淋巴瘤无典型临床特点,误诊率极高,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低,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方法测定微循环面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昌合 林贻佳 钱冠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8-55,共8页
本文提出用序列图象处理技术从微循环序列图象中获得纹理图象。基于统计分析模型,微血管图象分割按以下三步进行:1.从图象共生矩阵中抽取纹理特征;2.用聚合分析方法分割图象;3.利用先验知识提高分割精度。 优点是能一次测量视野内全部... 本文提出用序列图象处理技术从微循环序列图象中获得纹理图象。基于统计分析模型,微血管图象分割按以下三步进行:1.从图象共生矩阵中抽取纹理特征;2.用聚合分析方法分割图象;3.利用先验知识提高分割精度。 优点是能一次测量视野内全部微血管,所需的设备只是通用微机及一个快速图象接口板,而不象其它方法必需用专门测量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面积 计算机 图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灵有效单体IH764-3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杰文 华国勋 +6 位作者 刘为民 崔衍贞 黄慧 赵轼轩 褚雁 杨纯正 陈文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通过观察IH764-3对培养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3H-TdR参入、钙调素水平、生长周期DNA含量、3H-脯氨酸参入、纤维连结蛋白、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证明IH764-3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胶原等基质合成与分泌功能有直接... 通过观察IH764-3对培养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曲线、3H-TdR参入、钙调素水平、生长周期DNA含量、3H-脯氨酸参入、纤维连结蛋白、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含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证明IH764-3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胶原等基质合成与分泌功能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探讨了IH764-3抗纤维化的部份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H764-3 成纤维细胞 钙调素 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t(1;19)(E2A-PBX1)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凯奇 弓晓媛 +13 位作者 赵邢力 魏辉 王迎 林冬 周春林 刘兵城 王慧君 李承文 李庆华 宫本法 李艳 刘云涛 秘营昌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伴t(1;19)(E2A-PBX1)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2日至2018年4月11日我中心收治的19例伴t(1;19)(E2A-PBX1)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化疗及化疗+造血干细胞移... 目的:探讨伴t(1;19)(E2A-PBX1)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2日至2018年4月11日我中心收治的19例伴t(1;19)(E2A-PBX1)初治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化疗及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结果:19例患者中位年龄24岁(14-66岁),男女比例为0.73∶1。中位白细胞数16.47×10~9(1.8-170.34)/L,中位血红蛋白98(65-176)g/L,中位血小板数50(15-254)×10~9/L。免疫分型Pre B-ALL 17例(89.5%),Common B-ALL 2例(10.5%)。总体CR率94.7%,1个疗程CR率94.7%, 4年总生存率47.1%,4年无复发生存率43.3%。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总生存及无复发生存略高于非移植组患者OS(62.5%vs 36.7%)(P=0.188);RFS(62.5%vs 38.9%)(P=0.166)。结论:成人伴t(1;19)(E2A-PBX1)阳性的ALL患者主要表现为Pre B-ALL,与儿童同类患者疗效比较,疗效较差,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2A-PBX1 t(1 19)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TA_2小鼠的恶性淋巴瘤(L-TA_2)模型的建立和某些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慧 候子正 +7 位作者 战忠利 毛慧生 王垣 宁连胜 韩宝国 齐淑玲 苏明秀 高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783-787,T000,共5页
本文报告一株新的近交系AT2小鼠自发性恶性淋巴瘤(B-淋巴细胞型)模型建立的经过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历时4年多已传44代,肿瘤生长特性特写,移植率为100%,未见自发消退,宿主平均存活时间为31.2±5.5天,中... 本文报告一株新的近交系AT2小鼠自发性恶性淋巴瘤(B-淋巴细胞型)模型建立的经过及其一些生物学特性。历时4年多已传44代,肿瘤生长特性特写,移植率为100%,未见自发消退,宿主平均存活时间为31.2±5.5天,中数存活时间31.3天。经多种途径(如不同部位皮下,肌肉典型的淋巴瘤,已传代的肿瘤组织学结构和电镜观察与原发瘤基本相同。染色体检查为鼠类肿瘤染色体,众数以三倍体和四倍体、超四倍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鼠 淋巴瘤 移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取代萘基-2)-1,2-二氢-2,2-二甲基-4,6-二氨基-1,3,5-三嗪的合成及抗癌作用(Ⅱ)
19
作者 孙国光 李仁利 +3 位作者 王剑锐 王燕玉 王彧 殷建林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27-230,共4页
报道了5个1-(取代萘基-2)-1,2-二氢-2,2-二甲基-4,6-二氨基-1,3,5-三嗪(V_(1~5))和1-(萘基-1)-1,2-二氢-2,2-二甲基-4,6-二氨基-1,3,5-三嗪(V_6)的合成及抗癌活性。(V_(1~5))对HL-60的抑制作用随6-取代基的增大而降低,对MGC-803的抑... 报道了5个1-(取代萘基-2)-1,2-二氢-2,2-二甲基-4,6-二氨基-1,3,5-三嗪(V_(1~5))和1-(萘基-1)-1,2-二氢-2,2-二甲基-4,6-二氨基-1,3,5-三嗪(V_6)的合成及抗癌活性。(V_(1~5))对HL-60的抑制作用随6-取代基的增大而降低,对MGC-803的抑制作用也有类似的趋势。可能是6位带取代基的萘环体积过大,不适于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部位的原故。(V_6)对HL-60及MGC细胞均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类化合物 合成 抗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