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各亚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征 姜尔烈 +5 位作者 王玫 刘庆国 翟文静 黄勇 王荷花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8,共5页
为了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 ,比较不同亚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取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进行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不同亚群细胞的形态 ... 为了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形态 ,比较不同亚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 ,取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 ,进行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MSC)培养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SC不同亚群细胞的形态 ;流式细胞术检测MSC不同亚群细胞的表型并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用 10 μm滤膜将不同群体细胞分离 ,分别接种半固体培养体系。结果表明 :①MSC在体外培养中明显分为两群 ,成纤维样梭形细胞为成熟的MSC ,即mMSC ;体积很小的圆形细胞为RS细胞 (rapidlyMSCself renewingcells) ;② 99%的RS细胞处于G0 G1 期 ,mMSC中处于G0 G1 期的细胞占 90 %。③两群细胞的系定向抗原均为阴性 (CD34、CD4 5、CD3、CD19、CD33、HLA DR、CD38等 ) ,而CD90、CD10 5、C16 6、CD2 9、CD4 4、CD4 9e、CD5 4、CD13呈阳性表达 ,但RS细胞表面这些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和平均荧光强度都明显低于mMSC ,而CD117和KDR的表达则显著高于mMSC。④半固体培养 4 - 5周后两种细胞群体均未见造血细胞集落形成。结论 :MSC是一个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其中包含的RS细胞可能是一种更原始的中胚层前体细胞 ,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RS细胞 mM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唐瑛 王书春 +3 位作者 王鲁娟 刘永 王海英 王占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9-42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组3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治疗;单药治疗组34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表明: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74.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P<0.05)。ITP患儿经治疗后,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5%)明显低于复合用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P<0.05);治疗组1年内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47.1%)(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相同时间点,复合用药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过程,抗HP治疗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