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吕远飞 闫振宇 +4 位作者 陈乃耀 武建辉 刘斌 王国立 王京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5-1510,共6页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81例AA及111例hypo-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外周...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81例AA及111例hypo-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及其影响。结果:hypo-MDS组患者外周血CD3^+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3^+CD8^+和CD4^+/CD8^+细胞比值与AA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hypo-M DS组患者的CD3^-CD16/CD56^+NK细胞及CD3^+CD57^+T-LGL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A组(P<0.05,P<0.01),而CD19^+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AA组患者(P<0.05)。按CD4^+/CD8^+细胞比值分组后,hypo-MDS组CD3^-CD16/CD56^+NK细胞及CD3^+CD57^+T-LGL细胞比例仅在比值正常组中显著高于AA组(P<0.05);而B淋巴细胞比例仅在CD4^+CD8^+细胞比例倒置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hypo-MDS患者CD19^+B细胞显著低于AA患者(P<0.05)。同样,两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及血小板数仅在比例正常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白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比例则分别仅在比例超高组和非比例倒置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骨髓原始细胞及成熟单核细胞比例仅在比例超高组中有明显差异。结论: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作为AA和hypo-MDS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根据淋巴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将两组患者分为亚组进行比较更有利于鉴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CD4+细胞 CD8+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晓雅 汪可可 +9 位作者 武建辉 王国立 周莹 袁欣 王倩 曹英志 宋宇 刘斌 宋洁 尹素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07-1211,共5页
目的评估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6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首诊确诊为hypo-MDS和AA患者的病历... 目的评估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6年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首诊确诊为hypo-MDS和AA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民族、职业、吸烟史、饮酒史、血型、外周血分类计数、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形态等,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对两种疾病病历资料进行数据挖掘,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鉴别诊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婚姻状况、民族、吸烟史、饮酒史、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ypo-MDS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低于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涂片显示hypo-MDS患者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数高于AA患者,成熟淋巴细胞、中性晚幼核粒细胞分数低于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片显示hypo-MDS患者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成熟淋巴细胞、成熟浆细胞分数低于AA患者,中性早幼核粒细胞、中性中幼核粒细胞、中性晚幼核粒细胞分数高于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样本分类准确率为93.0%,对检验样本分类准确率为87.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神经网络模型对hypo-MDS和AA鉴别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95%CI(0.890,0.944)]。最佳临界点为0.730,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9%和86.2%。结论 BP神经网络模型对hypo-MDS与AA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的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雅 汪可可 +8 位作者 周莹 王国立 尹素凤 刘斌 袁欣 王倩 曹英志 宋宇 武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诊确诊为MDS(423例)与AA(383例)病例的资料,比较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结果:MDS患者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首诊确诊为MDS(423例)与AA(383例)病例的资料,比较两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结果:MDS患者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比例均高于AA患者,而淋巴细胞、成熟单核细胞、成熟浆细胞比例低于AA患者(P<0.05)。MDS患者多表现为骨髓细胞三系增生、病态造血或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粒系红系增生伴巨核系增生减低或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而AA患者多表现为三系增生减低或原始细胞比例减低(P<0.05)。MDS比AA更多地表现为病态造血。结论:MDS与AA在骨髓细胞形态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逯秀玲 毕婷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52-53,共2页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由患者体内自发产生针对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临床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一。AH-A患者常常突然发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常因...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由患者体内自发产生针对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而引起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临床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一。AH-A患者常常突然发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患者常因致命性出血而死亡。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科共收治AH—A患者13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的出血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血友病A 出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