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天航 王雯 +1 位作者 沈文婷 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9-866,共8页
背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在丧失决策能力时得到与其价值观、目标和偏好相符合的医疗、护理服务。在ACP实施过程中,代理决策者作为主要参与者,担任着重要角色。当前,国内有关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现状及... 背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在丧失决策能力时得到与其价值观、目标和偏好相符合的医疗、护理服务。在ACP实施过程中,代理决策者作为主要参与者,担任着重要角色。当前,国内有关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本土化ACP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与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CP在国内的推广。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治疗的235例血液肿瘤患者的代理决策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代理决策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调查问卷(C-ACP-17-SDM)、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C-MUIS-FM)、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与C-MUIS-FM、SCSQ、SSR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35例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为(52.23±13.57)分,C-MUIS-FM得分为(66.43±12.54)分,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24.34±6.94)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9.87±4.25)分,SSRS总得分为(40.33±6.78)分。男性、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了解生命支持、听说过ACP的代理决策者的C-ACP-17-SDM得分相应地高于女性、未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不了解生命支持、未听说过ACP的代理决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与C-MUIS-FM总得分及不明确性维度、缺乏澄清维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与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线性正相关。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性别、是否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是否了解生命支持、是否听说过ACP、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积极应对水平是影响其ACP参与度的因素(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在ACP实施前可鼓励男性、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的家属作为血液肿瘤患者的代理决策者,并通过对代理决策者进行ACP相关知识宣教、为其讲解血液肿瘤相关知识、引导其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决策压力,提高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代理决策 参与度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拉曼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昊岳 程雪莲 +5 位作者 杨晚竹 于文颖 李长虹 董树旭 赵轼轩 茹永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FAB分型中的M3亚型。部分APL患者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融合基因,即PML-RARα融合基因。在内外界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多...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FAB分型中的M3亚型。部分APL患者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融合基因,即PML-RARα融合基因。在内外界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胚胎干细胞(ESCs)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在一定诱导条件下, ESCs可以向造血系统分化。早幼粒细胞位于ESCs分化下游,为粒系分化阶段的一种细胞。探索一种非标记的技术方法鉴别不同分化阶段造血细胞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践意义。拉曼光谱技术可用于多种类型疾病的鉴别诊断研究,近年来应用前景愈加广阔。实验研究人胚胎干细胞系(ES)、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M3)白血病细胞的拉曼光谱特征,建立拉曼光谱非标记鉴别不同分化阶段白血病的方法,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基础。分别收集胚胎干细胞系(ES)、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和4例M3患者白血病细胞,使用Horiba Xplora拉曼光谱仪获取拉曼光谱,每组或每例患者采集25~30个白血病细胞光谱。结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判别函数分析(DFA)、系统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三类细胞的光谱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进而对三类细胞进行鉴别,应用交互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同时结合细胞超微结构分析三种细胞的拉曼光谱特征。M3, NB4和ES细胞的拉曼光谱差别显著,主要表现为M3和NB4细胞光谱中对应核酸、蛋白质及脂类物质的谱峰明显高于ES细胞,其生物学机制包含了APL与PI3K/Akt/mTOR通路的密切关系。PI3K/Akt/mTOR通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存在异常激活,影响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代谢;鉴别建模的总体分类准确率达100%(181/181),交互验证的分类准确率达98.9%(179/181),表明鉴别模型预测能力良好。拉曼光谱分析显示M3细胞和NB4细胞增殖代谢明显高于ES细胞,根据PCA-DFA、聚类分析及PLS-DA建立的拉曼光谱鉴别模型能够准确区分3种不同分化阶段白血病相关细胞,其结果与电镜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拉曼光谱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3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参与骨髓瘤细胞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藏美蓉 刘兰婷 +1 位作者 邓书会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2-1527,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3例初治MM患者及8例正常人CD138+细胞中Cdc37 m 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技术,下调MM细胞系NCI-H929细胞中Cd...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Cdc37)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其对MM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3例初治MM患者及8例正常人CD138+细胞中Cdc37 m RNA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技术,下调MM细胞系NCI-H929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CCK-8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dc37对MM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建立NOD/SCID小鼠皮下成瘤模型,验证Cdc37对MM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dc37对MM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和NF-κB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dc37在初治MM患者CD138+细胞中显著高表达。采用sh RNA慢病毒感染技术下调NCI-H929细胞中Cdc37的表达水平,抑制了MM细胞在体内及体外的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NCI-H929-Cdc37 sh RNA细胞中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周期素cyclin D1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周期负向调控因子p21及其上游调控分子p53的表达明显上调。同时,NCI-H929-Cdc37 sh RNA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受抑。结论:Cdc37在初治MM患者中高表达,下调Cdc37可抑制MM细胞NCI-H929的增殖活性,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37 多发性骨髓瘤 增殖 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示踪技术在造血干细胞分化机制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董岩 董芳 +1 位作者 拜海涛 依马秀夫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90-1694,共5页
造血干细胞(HSC)位于造血系统层级的顶端,并具有分化为不同潜能造血祖细胞(HPC)和各系成熟造血细胞的能力。目前,对于造血干祖细胞在稳态与应激状态下如何分化形成完整造血系统的过程并不十分清楚。体内示踪技术通过标记并追踪单个细胞... 造血干细胞(HSC)位于造血系统层级的顶端,并具有分化为不同潜能造血祖细胞(HPC)和各系成熟造血细胞的能力。目前,对于造血干祖细胞在稳态与应激状态下如何分化形成完整造血系统的过程并不十分清楚。体内示踪技术通过标记并追踪单个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路径为HSC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体系。传统的谱系示踪主要基于影像技术,利用荧光染料及核酸类似物等实现细胞的标记和追踪。如今,多种新型示踪技术的产生以及DNA测序技术的联合使用在单细胞水平上为细胞状态、细胞命运以及细胞谱系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本文将对新型谱系示踪技术进行介绍和讨论,并对这些技术在造血系统谱系分化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示踪 造血干细胞 CRISPR/Cas9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莹莹 陈霞 +7 位作者 杨文钰 刘芳 赵贝贝 张小燕 任媛媛 张然然 竺晓凡 郭晔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增殖性疾病(CNS-PT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行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13岁,男性,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TLS-ERG融合基因阳性)...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增殖性疾病(CNS-PT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行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13岁,男性,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TLS-ERG融合基因阳性),缓解化疗达完全缓解,TLS-ERG转为阴性,之后予MAE方案及大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方案2个疗程后,TLS-ERG转为阳性,呈分子生物学复发,遂行allo-HSCT(父供子,HLA 5/10)。移植后+162 d出现发热,+170 d热峰升高,并出现神情淡漠、嗜睡、头痛和呕吐。结合头颅CT和强化MRI结果、脑脊液EB病毒DNA量(14903拷贝/mL),以及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人γ疱疹病毒4型(EB病毒)DNA序列达13717条],考虑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增殖性疾病(PCNS-PTL),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利妥昔单抗治疗,+179 d患儿乏力、恶心、嗜睡明显好转,但+186 d突发脑出血伴脑疝,抢救无效死亡。结论PCNS-PTLD发病率极低,诊断治疗比较困难,对于移植后患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需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增殖性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及局限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樊慧守 刘佳慧 +12 位作者 毛雪涵 杜辰星 阎禹廷 王轶 隋伟薇 邓书会 王婷玉 傅明伟 李增军 邹德慧 赵耀中 邱录贵 安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074-1079,共6页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诊断的...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R-ISS)在真实世界中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预后评估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7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新诊断的568例M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或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4个疗程。以ISS分期为对照,分析R-ISS分期的预后意义。考虑到R-ISSⅡ期的MM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本研究将R-ISSⅡ期患者分成四组:第1组患者ISSⅠ期伴有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升高或高危遗传学异常;第2组患者ISSⅡ期无LDH水平升高及高危遗传学异常;第3组患者ISSⅡ期伴有LDH水平升高或高危遗传学异常;第4组患者ISSⅢ期无LDH水平升高和高危遗传学异常。在此分组条件下对这部分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68例MM患者中,男性347例,女性221例,中位发病年龄56(25~83)岁,中位随访33(4~203)个月。采用R-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59例(12%)、310例(62%)、130例(26%),中位总体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分别为142、86和40个月(χ~2=29.588,P<0.001);采用ISS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106例(19%)、210例(37%)和252例(44%),mOS时间分别为142、71和40个月(χ~2=22.099,P<0.001)。采用Cox回归分析,ISS分期Ⅲ期对Ⅰ期HR=2.903,P<0.001,ISS分期Ⅱ期对Ⅰ期HR=1.985,P=0.005;而R-ISS分期Ⅲ期对Ⅰ期HR=5.441,P<0.001,R-ISS分期Ⅱ期对Ⅰ期HR=2.844,P=0.003。R-ISS分期Ⅱ期的4组患者的mOS时间分别为126、83、49(95%CI:33~65)、65(95%CI:44~86)个月(P=0.131)。总体上,四组OS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第2组和第3组OS相比呈显著性差异(χ~2=4.916,P=0.027)。结论:R-ISS分期相对于ISS分期能够更好地区分MM患者预后。对于有髓外浸润、有1q21扩增、不同年龄分组(年龄≥65岁和年龄<65岁)、不同治疗方案(硼替佐米治疗组及沙利度胺治疗组)、不同染色体倍数(低二倍体、非低二倍体)的患者OS均具有较高的预后判断价值。但R-ISS分期同为Ⅱ期患者的生存情况仍存在差异,需要临床上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ISS分期 R-ISS分期 预后价值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