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优化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志民 贾晓峰 +6 位作者 杨俊涛 祁健伟 郝莎 薛晓娟 程涛 张伯礼 刘德培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1,共8页
新型研发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推动生命健康及医学发展、形成多元创新主体、构建要素活跃的创新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需优化建设策略,形成稳... 新型研发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推动生命健康及医学发展、形成多元创新主体、构建要素活跃的创新生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亟需优化建设策略,形成稳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运用政策研究、实地调查、案例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梳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推动与探索实践进展,分析国外类似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总结我国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优化建设的策略,涵盖构建多元稳定的筹资机制、建立差异化竞争发展路径、完善优秀人才吸纳培育机制、持续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充分用好成果转化机制优势、重视提升机构学术影响力等6个方面,以更好推动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医学 新型研发机构 建设策略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病人衰弱评估工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金影 解文君 +10 位作者 刘亚婷 张倩倩 沙增荟 李冰 王雯 李秋环 胡亭钰 龙正美 赵江丽 单月华 王岚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0-1444,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筛查工具-8问卷(Geriatric 8,G-8)与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 FP)对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发生衰弱的筛查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12月国内6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病房收治的331例老年血液肿瘤病... 目的:比较老年筛查工具-8问卷(Geriatric 8,G-8)与Fried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 FP)对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发生衰弱的筛查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12月国内6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病房收治的331例老年血液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G-8问卷、FP量表进行调查,以FP量表评估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G-8问卷对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病人中发生衰弱的预测作用和最佳界值。结果:G-8问卷、FP量表评估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病人衰弱患病率分别为84.3%(279/331)和51.7%(171/33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8问卷得分≤14分与≤12分预测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病人发生衰弱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590和0.728,均P<0.01。结论:G-8问卷对老年血液系统肿瘤病人衰弱筛查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与FP量表相比,G-8问卷可以节省时间和医疗资源,快速筛查老年血液肿瘤病人的衰弱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肿瘤 老年人 衰弱 评估工具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何萍 金鹿 +2 位作者 夏来保 郝莎 程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1,共11页
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速相关成果转化,对于培育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生物医药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立足生命科学及医... 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速相关成果转化,对于培育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生物医药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立足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呈现的新态势,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研考察,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发机构成果转化的经验,总结得出了4种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转化模式;聚焦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核心‒催化”系统,研究符合创新规律和市场规律的成果转化机制体系,构建了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机制“微生态”模型,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实施、投资系统3个核心系统以及政府宏观支撑催化系统。研究建议,聚焦顶层设计、营造创新生态、激活转化动力和强化制度支撑,以期为我国生命科学及医学新型研发机构加速推进成果转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及医学 新型研发机构 成果转化 微生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症状群管理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越冰 张倩倩 +8 位作者 庄淑梅 赵金影 张会娟 崔岩 刘亚婷 刘端 彭复聪 赵钰杰 解文君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9-125,共7页
综述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的症状群,包括疲乏症状群、心理症状群、消化道相关症状群、皮肤相关症状群和疼痛相关症状群,介绍了常用评估工具和干预策略,旨在为临床开展症状群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症状群 症状管理 疲乏 疼痛 评估工具 移植护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血液病患者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5
作者 范玉龙 朱国庆 +6 位作者 田志颖 吕燕霞 王朝 郭晔 杨文钰 林青松 陈晓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患者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以及细菌耐药情况,为患儿的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儿童患者中血培养缓症链球菌群阳性患儿的临床病历信...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病患者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以及细菌耐药情况,为患儿的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儿童患者中血培养缓症链球菌群阳性患儿的临床病历信息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抗生素耐药性等数据。结果:2018-2020年数据分析显示缓症链球菌群在血液病患儿(≤14岁)血流感染中分离率占比最大(19.91%),占所分离阳性球菌的38.64%,分离率显著高于其他细菌,且呈逐年升高趋势。共有427例血培养阳性患儿病例,其中85例为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均为发热后送检血培养阳性,多数患儿在粒细胞缺乏的早中期(≤6 d)出现反复高热且发热时间>3 d。依据初步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后,多数患儿(63.5%)4 d内体温恢复正常。85例患儿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为主,占比84.7%,处于粒细胞缺乏期的患儿占比为97.7%,口腔黏膜破损、肺部感染、胃肠道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0%、31.8%、27.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占比分别为65.9%、9.4%。所有缓症链球菌群分离菌株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未见耐药,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分别为10.6%、8.2%、9.4%、14.1%。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因缓症链球菌群血流感染导致的死亡。结论:缓症链球菌群在儿童血液病患者中的感染率逐年升高,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多见;其中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及口腔黏膜破损为高危感染因素;临床常见症状为持续高热、口腔黏膜破损、C-反应蛋白升高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敏感性较好,利奈唑胺作为高敏感性抗生素,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症链球菌群 中性粒细胞缺乏 血流感染 儿童 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周欣悦 徐春晖 冯四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1-356,共6页
血液病患者作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之一,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且可出现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以及罕见病原微生物感染[1-2],相当部分患者感染症状不典型,感染病灶不明确,使得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 血液病患者作为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之一,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高、持续时间长,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且可出现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以及罕见病原微生物感染[1-2],相当部分患者感染症状不典型,感染病灶不明确,使得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诊断变得困难[3]。临床传统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往往耗时长,阳性率低,且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限,限制了其在血液病发热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诊断中的作用[4]。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作为一项新兴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备受关注,具有耗时短、灵敏度高、病原检测范围广、受抗微生物药物应用的影响小等优点[5-6]。本文对mNGS在血液病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其在这领域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血液病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微量元素锌与T细胞亚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文慧 马腾骧 +2 位作者 张璐仁 陈璋 汤美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52-252,共1页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了慢性血液透析(CHD)尿毒症患者的外周血T 细胞亚群,通过分析CHD 患者的血清锌水平,探讨了CHD 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与T 细胞亚群的关系,旨在进一步了解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微量元素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的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东昉 王健民 +4 位作者 俞云松 韩明哲 沈志祥 宋诗铎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 mg,首日采用70 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 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 mg,疗程至少7 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 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 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小鼠肿瘤及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万景华 张淑靖 糜静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0-122,109,共4页
本文对L7811-85,L7212-85,L1210-86,P388-86 4个淋巴细胞白血病及S180-86和肝Ca-86肿瘤细胞株分别测定了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效率和细胞DNA含量分布等参数。对其中L7811-85细胞株进行了较系统的细胞动力学研究,并应用~3H-TdR自杀试... 本文对L7811-85,L7212-85,L1210-86,P388-86 4个淋巴细胞白血病及S180-86和肝Ca-86肿瘤细胞株分别测定了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效率和细胞DNA含量分布等参数。对其中L7811-85细胞株进行了较系统的细胞动力学研究,并应用~3H-TdR自杀试验微培养测定其克隆形成细胞的增殖时和合成时。结果表明:这6种细胞株均可在体外无刺激因子作用下良好生长。并可见随细胞传代数增加,细胞增殖加速,克隆形成率提高。用~3H-TdR自杀试验测出的克隆形成细胞增殖时与群体细胞倍增时相比,可反映其潜在倍增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动力学 小鼠 白血病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中环磷酰胺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力 李丽庆 +1 位作者 刘瑞林 安秀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55-358,共4页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4例用环磷酰胺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并依据AIC差别程序按静推二室开放模型拟合后进行非线性迭代回归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TX在体内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分布,经过2...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4例用环磷酰胺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体内的血浆药物浓度,并依据AIC差别程序按静推二室开放模型拟合后进行非线性迭代回归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CTX在体内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分布,经过24h左右药物几乎全部被消除;主要参数为:t3/2α13.79±11.90min,t1/2β339.73±204.27min,CL1.453×10^2ml/min,AUC(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淋巴瘤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天航 王雯 +1 位作者 沈文婷 史宝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9-866,共8页
背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在丧失决策能力时得到与其价值观、目标和偏好相符合的医疗、护理服务。在ACP实施过程中,代理决策者作为主要参与者,担任着重要角色。当前,国内有关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现状及... 背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实施可以帮助患者在丧失决策能力时得到与其价值观、目标和偏好相符合的医疗、护理服务。在ACP实施过程中,代理决策者作为主要参与者,担任着重要角色。当前,国内有关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了解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本土化ACP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与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CP在国内的推广。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治疗的235例血液肿瘤患者的代理决策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代理决策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调查问卷(C-ACP-17-SDM)、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C-MUIS-FM)、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其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与C-MUIS-FM、SCSQ、SSRS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35例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为(52.23±13.57)分,C-MUIS-FM得分为(66.43±12.54)分,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为(24.34±6.94)分、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为(9.87±4.25)分,SSRS总得分为(40.33±6.78)分。男性、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了解生命支持、听说过ACP的代理决策者的C-ACP-17-SDM得分相应地高于女性、未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不了解生命支持、未听说过ACP的代理决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C-ACP-17-SDM得分与C-MUIS-FM总得分及不明确性维度、缺乏澄清维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与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线性正相关。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性别、是否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是否了解生命支持、是否听说过ACP、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积极应对水平是影响其ACP参与度的因素(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在ACP实施前可鼓励男性、参与过临终医疗决策的家属作为血液肿瘤患者的代理决策者,并通过对代理决策者进行ACP相关知识宣教、为其讲解血液肿瘤相关知识、引导其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决策压力,提高血液肿瘤患者代理决策者ACP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代理决策 参与度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s模式和决策树组合模型在血液病患者住院费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川 陈琳 +5 位作者 宋振 刘华林 王津雨 杨凡 李洪强 魏述宁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住院费用及构成情况,探究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及分组模型,为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及完善制度提供支持。方法选取某医院急性白血病患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数据,运用DRGs模式和决策树分析影响住院费用...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住院费用及构成情况,探究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及分组模型,为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及完善制度提供支持。方法选取某医院急性白血病患者2014年1月-2015年12月数据,运用DRGs模式和决策树分析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住院费用分组模型。结果本次研究血液病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中药品费占比最高(35.49%),其次是检查费和治疗费,三项费用占平均住院费用的比重达85.93%;住院天数(0.764)、年龄(0.114)、并发症(0.096)是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住院天数、年龄、并发症作为住院费用分组节点,纳入决策树模型生成住院费用分组模型;模型中的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和0.692,线性程度较高,表明该模型分组形式相对合理。结论DRGs模式和决策树组合建立的住院费用分组模型较为合理,能够直观反应住院费用重点影响因素,指导医院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同时为政府部门制定医保费用支付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S 决策树 组合模型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早期血液学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洋 彭广新 +11 位作者 叶蕾 李园 李建平 樊慧慧 宋琳 杨文睿 杨洋 周康 张莉 井丽萍 赵馨 张凤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IST后6个月血液学反应(HR)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中心连续收治的94例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IST后6个月血液学反应(HR)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本中心连续收治的94例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环孢素A(CsA)治疗的SAA/VSA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入组条件的26例患者IST前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与IST后6个月H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ST前淋巴细胞比例(Lym%)和绝对值计数(Lym#)、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细胞因子(包括IL-1、IL-2、IL-4、IL-6和TNF-α)水平,在SAA和VSAA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IST后3个月和IST后6个月相比较,上述各参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有效组IST后3及6个月Lym%、Lym#、CD3^+T细胞#、CD4^+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B细胞#、IL-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而无效组IST后3及6个月仅Lym%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ST后3个月,有效组Lym#、CD3^+T细胞#及CD4^+T细胞#显著高于无效组。结论:IST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所反映的免疫抑制程度,以及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恢复所反映的免疫重建,可能影响造血恢复和早期血液学反应。免疫重建过程在IST后3月内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型——PBI/2 beige裸鼠的培育及其在癌生物学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14
作者 孙靖 汪宝平 +3 位作者 吴秉铨 褚建新 钱振超 陆应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4-8,共5页
将PBI/1裸鼠(即615/PBI裸鼠)的裸基因(nu)导入NK细胞缺陷的615/PBI beige鼠,育成二联合缺陷型PBI/2 beige裸鼠(即615.B_6/PBI beige裸鼠)。经遗传和表型特征以及免疫特性等方面检查,证实该PBI/2 beige裸鼠具有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 将PBI/1裸鼠(即615/PBI裸鼠)的裸基因(nu)导入NK细胞缺陷的615/PBI beige鼠,育成二联合缺陷型PBI/2 beige裸鼠(即615.B_6/PBI beige裸鼠)。经遗传和表型特征以及免疫特性等方面检查,证实该PBI/2 beige裸鼠具有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特性,并已初步应用于肿瘤异质性,肿瘤转移因素,肿瘤转移遗传机理,肿瘤免疫研究以及难移植成功的人类肿瘤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和NK细胞联合免疫功能缺陷 beige裸鼠 癌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现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璘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04-711,共8页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旨在阐明药物疗效个体差异遗传学基础的新学科,根据这些遗传学信息来预测个体对某一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和疗效,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从遗传学的角度为急性白血病的合理用药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急性白血病治疗药物代... 药物基因组学是一门旨在阐明药物疗效个体差异遗传学基础的新学科,根据这些遗传学信息来预测个体对某一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和疗效,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从遗传学的角度为急性白血病的合理用药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急性白血病治疗药物代谢、转运及作用靶点相关酶系编码基因的多态性与治疗不良反应及疾病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多态性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决策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玉 田丽 +2 位作者 张慧敏 王梦川 陈毓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决策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疲劳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Zarit照顾负担量表以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209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调...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决策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决策疲劳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Zarit照顾负担量表以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209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照顾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照顾者决策疲劳总分为13.65±4.50,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22.90±5.88,照顾负担总分36.05±11.94,医院焦虑、抑郁总分分别为8.00(4.00,11.00)、7.00(4.00,9.00)。疾病危险度分级、共同照顾者数量、一般效能感水平及照顾者负担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决策疲劳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决策疲劳处于中等水平,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高危险疾病程度、共同照顾者少及一般效能感低和照顾负担重的照顾者,可通过提升效能感、减轻照顾负担以降低其决策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患儿 照顾者 决策疲劳 治疗决策 照顾负担 自我效能感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 PICC 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俊霞 杨苗苗 +2 位作者 孙川茗 代伟英 张慧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 目的构建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PICC风险管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基于文献检索和多学科课题小组讨论,拟定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9、0.921,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5、0.380(均P<0.05)。第2轮指标变异系数为0.04~0.24。构建的血液病住院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含1级指标3个、2级指标15个和3级指标44个。结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科学性,可用于血液病患者PICC相关性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及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导管插入术 外周 PICC 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 风险评估 专家函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2抑制剂耐药细胞系的构建及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沂璇 段永娟 +4 位作者 蔡玉丽 魏璇 张英驰 章婧嫽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5-1312,共8页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 目的:利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细胞系RS4;11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并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CL-2抑制剂navitoclax和venetoclax小剂量低浓度递增的方法间歇诱导RS4;11细胞系,构建RS4;11/Nav和RS4;11/Ven耐药细胞系,通过MTT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检测RS4;11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RRT-PCR检测耐药细胞系与亲本细胞系中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系和亲本细胞系中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耐药细胞系RS4;11/Nav和RS4;11/Ven,RS4;11/Nav对navitoclax的耐药指数为328.655±47.377,RS4;11/Ven对venetoclax的耐药指数为2 894.027±300.31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相比耐药细胞系,RS4;11亲本细胞系明显被BCL-2抑制剂抑制,而耐药细胞系的凋亡率基本未受药物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无明显增多。RNA-se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EP300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较亲本细胞系明显增高(P<0.05)。结论:小剂量低浓度递增间歇诱导法可成功构建对BCL-2抑制剂耐药的B-ALL细胞系,并且其耐药机制可能与EP300的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抑制剂 耐药细胞系 RNA-SEQ E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玉青 冯四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9,共7页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是恶性血液病(HM)患者接受化/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约有80%以上的HM患者化/放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这类患者中约有11%~38%发生血流感染(BSI)[1];死亡率可高达12%~42%[2]。HM患者粒缺期发... 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是恶性血液病(HM)患者接受化/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约有80%以上的HM患者化/放疗后出现粒缺伴发热。这类患者中约有11%~38%发生血流感染(BSI)[1];死亡率可高达12%~42%[2]。HM患者粒缺期发生感染时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通常只表现为发热。早期对粒缺伴发热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且及时进行经验性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拟就粒缺伴发热HM患者发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耐药菌感染及不良预后风险评估、如何选择初始经验治疗方案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的粒缺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长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风险评估 初始经验性治疗 治疗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inatumomab治疗不同年龄段新诊断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雪源 周卢琨(综述) 冯四洲(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8-263,共6页
近年来,鉴于Blinatumomab在治疗难治/复发性(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及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B-ALL中的良好效果,各国学者对其在B-ALL早期... 近年来,鉴于Blinatumomab在治疗难治/复发性(relapsed/refractory,R/R)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cell-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及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B-ALL中的良好效果,各国学者对其在B-ALL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开展了广泛研究,Blinatumomab作为儿童B-ALL患者巩固治疗或强化化疗的替代治疗有堪比标准化疗的疗效;其作为早期巩固治疗或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可显著改善成人B-ALL患者预后,尤其是Blinatumomab联用第3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可减少费城染色体阳性(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Ph+)B-ALL患者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依赖;对于老年患者,Blinatumomab较化疗更为温和、安全及有效;KMT2A重排婴儿B-ALL尚无有效疗法,现有研究初步证实,Blinatumomab有望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突破进展。本文对Blinatumomab在新诊断B-ALL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林妥欧单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