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1
1
作者 彭勇 肖培根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1期49-55,共7页
本文对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方法学进行了讨论,并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的成就,还就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进以及中药外向过... 本文对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的方法学进行了讨论,并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面的成就,还就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进以及中药外向过程中资源的宏观调控管理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植物资源 开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属药用植物的研究——Ⅰ.中药茜草的原植物与国内资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四保 冯瑞芝 +4 位作者 陈碧珠 景丽华 董晞 顾志平 王慎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1年第4期7-15,共9页
本文对中药茜草进行了本草考证和原植物调查,经鉴定有15种,均属茜草属植物.其商品的主流品种是茜草(Rubia cordifo lia L.).地区性用药的主要品种有大叶茜草、披针叶茜草、洋茜草、狭叶茜草和林茜草等.对茜草属的主要成分蒽醌类化合物... 本文对中药茜草进行了本草考证和原植物调查,经鉴定有15种,均属茜草属植物.其商品的主流品种是茜草(Rubia cordifo lia L.).地区性用药的主要品种有大叶茜草、披针叶茜草、洋茜草、狭叶茜草和林茜草等.对茜草属的主要成分蒽醌类化合物作了薄层层析分析,为茜草药材及其原植物的比较和鉴别提供了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属 药用植物 本草考证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獐牙菜属和花锚属药用植物花瓣的扫描电镜研究及其分类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鸣 高光跃 冯毓秀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本文对国产獐牙菜属和花锚属药用植物的花瓣进行了扫描电镜的研究.发现实验样品花瓣的表面纹饰(包括初级雕纹与次级雕纹)具各种类型,在属间、种间以及种与变种间都存在稳定区别,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研究结果为近缘植物分类提供了... 本文对国产獐牙菜属和花锚属药用植物的花瓣进行了扫描电镜的研究.发现实验样品花瓣的表面纹饰(包括初级雕纹与次级雕纹)具各种类型,在属间、种间以及种与变种间都存在稳定区别,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研究结果为近缘植物分类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建议.文中并附检索表与扫描电镜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属 花锚属 花瓣 龙胆科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属药用植物研究——Ⅱ.蒽醌成分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碧珠 陈四保 董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2年第3期5-10,共6页
本文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茜草(Rubia cordifolia L.)及同属植物根中的主要成分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对评价茜草药材质量、茜草的药材鉴别以及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蒽醌 药用植物 茜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4
5
作者 游建军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共3页
药用真菌是我国中草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了我国对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中国 药用真菌 开发 利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诸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瑛 《特产研究》 1990年第3期28-32,共5页
药用植物的生产,除了要求产量高以外,还必须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因素很多,下面从药用植物本身的因素、生态环境与栽培技术加以综述: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有效成分积累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属主要植物叶子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光跃 秦香芹 +1 位作者 李鸣 冯毓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7-35,共9页
本文对我国山楂属主要植物的叶子进行了光镜及电镜下组织构造的比较,指出了种间鉴别特征。并对黄酮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楂、山里红、云南山楂、湖北山楂的叶于中含有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牡荆素、芦丁和金丝桃甙等有效成分,为本... 本文对我国山楂属主要植物的叶子进行了光镜及电镜下组织构造的比较,指出了种间鉴别特征。并对黄酮等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楂、山里红、云南山楂、湖北山楂的叶于中含有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牡荆素、芦丁和金丝桃甙等有效成分,为本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属 黄酮 叶片 形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37,5,共3页
兰科(orchidaceae),是高等植物中大科之一,多数种为著名药用植物和珍贵花卉。兰科植物有地生、附生及腐生等多种生态类型,栽培方法一般为分株繁殖,生长缓慢。其种子结构简单,成熟时为原胚阶段,无胚乳,常规条件下种子难以萌发。自然界,... 兰科(orchidaceae),是高等植物中大科之一,多数种为著名药用植物和珍贵花卉。兰科植物有地生、附生及腐生等多种生态类型,栽培方法一般为分株繁殖,生长缓慢。其种子结构简单,成熟时为原胚阶段,无胚乳,常规条件下种子难以萌发。自然界,种子靠消化入侵的真菌获得营养而萌发,发芽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种子 无菌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英和 陈迪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1-69,共9页
本文对近年发表的有关甘草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了得自本属植物的新的黄酮类、三萜类成分。文中以表格形式列出了各类成分的名称、结构、物理常数和植物来源,并对某些成分的生理活性作了归纳。
关键词 甘草属 黄酮类 三萜类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乌头类中草药的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鸣 冯毓秀 高光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4年第3期63-73,共11页
西南地区乌头类中草药种类很多,块根外形近似,但它们间毒性相差较大。本文对16种乌头的根进行形态组织比较,指出鉴定特征,并附组织图及成分、使用情况比较表。
关键词 乌头类 中草药 形态 组织 生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后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邓友平 陈星球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初步探讨了后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特点,结果表明:本区系蕨类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起源十分古老,亚热带成分占居主导地位,温带成分的比例高,组成本区系各成分来源不同,发展极不平衡,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拥有大量... 初步探讨了后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特点,结果表明:本区系蕨类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起源十分古老,亚热带成分占居主导地位,温带成分的比例高,组成本区系各成分来源不同,发展极不平衡,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拥有大量属种,显现出复杂性、优势性特色;本区系中国特有种占较大比重,与我国西南区相似率最高,可能处于我国蕨类植物的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并支持了秦仁昌在中国蕨类植物地理分区中将鄂西划为西南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植物区系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薯蓣属甾体激素原料植物的种质资源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岩 肖培根 《作物品种资源》 1989年第1期23-24,共2页
我国有薯蓣属植物80余种,其中有17种1亚种2变种含有薯蓣皂甙元,是合成甾体激素的重要原料,国内外需求量很大。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6种含薯蓣皂甙元较高的薯蓣属种质资源。
关键词 薯蓣 薯蓣皂甙元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乌头属属下等级数量分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德中 徐克学 肖培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26-234,共9页
本文取中国乌头属50种(含变种)植物,选取形态学性状46个、化学性状8个、组织学性状5个、生态学性状1个,运用数量分类方法,对该属进行属下等级的分类研究。根据数学分析结果,确定了树系图中变种、种、系、亚属的分级界线,并在聚类分析的... 本文取中国乌头属50种(含变种)植物,选取形态学性状46个、化学性状8个、组织学性状5个、生态学性状1个,运用数量分类方法,对该属进行属下等级的分类研究。根据数学分析结果,确定了树系图中变种、种、系、亚属的分级界线,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各等级类群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毛莨科 数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与白苏不同化学型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赵淑平 朱兆仪 +2 位作者 冯毓秀 权丽辉 薛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3年第3期8-20,共13页
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八个紫苏、白苏样品进行了植物形态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花为白色、植物全绿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酮,此植物为紫苏酮型。花为淡紫色,植株全紫者(老叶叶面为绿色,叶背面为紫色)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 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八个紫苏、白苏样品进行了植物形态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花为白色、植物全绿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酮,此植物为紫苏酮型。花为淡紫色,植株全紫者(老叶叶面为绿色,叶背面为紫色)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此植物为紫苏醛型。花为粉白色,叶子面绿背紫绿色或者叶绿,叶柄、茎为紫绿色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莳萝油脑或肉豆蔻醚,此植物为苯丙烯基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白苏 挥发油 化学成分 唇形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甜味剂罗汉果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迪华 斯建勇 +2 位作者 常琪 李从军 沈连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综述了广西特产药用植物罗汉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其甜味成分的甜度与结构关系及提取分离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 罗汉果 天然甜味剂 葫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生活史的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徐锦堂 冉砚珠 郭顺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37-241,共5页
研究认识天麻的生活史.天麻种子无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备,无外源营养供给不能发芽.蜜环菌对天麻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现天麻种子必须与紫萁小菇等萌发菌建立营养关系才能发芽.发芽后的原球茎在当年进行第一次无性繁殖,必须同化蜜... 研究认识天麻的生活史.天麻种子无胚乳及其他营养贮备,无外源营养供给不能发芽.蜜环菌对天麻种子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现天麻种子必须与紫萁小菇等萌发菌建立营养关系才能发芽.发芽后的原球茎在当年进行第一次无性繁殖,必须同化蜜环菌才能正常生长。天麻与紫萁小菇等萌发菌及蜜环菌先后共生,三年(24个月)完成由种子到下一代种子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蜜环菌 紫萁小菇 原球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合明 李瑞军 +4 位作者 张青文 马福田 李艳芳 杨成太 陈君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切叶蜂 授粉 苜蓿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解毒片的药理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远鹏 江京莉 +5 位作者 严少敏 宋玉梅 高南南 刘新民 李玲玲 孙绍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报告了银翘解毒片的抗炎、解热、镇痛、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 50mg/kg,皮下注射100mg/kg均能明显地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部炎性水肿;腹注200mg/kg对鲜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也有明显的作用,作用强度与10mg... 本文报告了银翘解毒片的抗炎、解热、镇痛、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腹腔注射 50mg/kg,皮下注射100mg/kg均能明显地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部炎性水肿;腹注200mg/kg对鲜鸡蛋清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也有明显的作用,作用强度与10mg/kg消炎痛相似;腹注50mg/kg、灌胃125mg/kg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并能明显抑制三联疫苗致大鼠体温的升高;在体外有广谱抗菌作用并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在体内也表现出明显减少病毒引起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解毒片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份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关玲 权丽辉 丛浦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2年第2期34-37,共4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茎叶的挥发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4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3.75%。主要成份是广藿香醇(31.86%),刺蕊草烯(9.58%),α-愈创木烯(8...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茎叶的挥发油成份进行了分析,从分离出的49个色谱峰中鉴定出3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含量的83.75%。主要成份是广藿香醇(31.86%),刺蕊草烯(9.58%),α-愈创木烯(8.82%),δ-愈创木烯(8.65%),α-广藿香烯(8.48%),β-广藿香烯(6.91%),广藿香酮(3.8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挥发油 藿香 化学成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贝母鳞茎衰退过程的解剖学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文远 李志亮 肖培根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5-69,共5页
采用徒手制片、石蜡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Baker)鳞茎衰退过程中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内部的变化情况.看到了大分子物质进行运输时采用集装囊泡形式的... 采用徒手制片、石蜡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浙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Baker)鳞茎衰退过程中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内部的变化情况.看到了大分子物质进行运输时采用集装囊泡形式的可能性。进一步论证了胞间连丝作为细胞间原生质通道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形态 结构 贝母属 鳞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