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筛选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杜冠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0年第4期47-52,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筛选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快速、微量、大规模为特点,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筛选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以快速、微量、大规模为特点,应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的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是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最新技术,讨论了药物筛选新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探讨了在中药活性成分、中药理论、中药复方、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药物筛选新技术的应用可能性和已有的尝试,从方法学的角度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供研究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药 药物筛选 中药现代化研究 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药发现与高通量药物筛选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6期339-340,共2页
关键词 新药发现 药物筛选 高通量 药物研究 药物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贺晓丽 毕明刚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00-1205,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以期揭示慢性脑缺血疾病的线粒体机制。方法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大鼠脑线粒体,检测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氧化磷酸化指标,应用凝胶电泳技术构建大鼠脑线粒体蛋白质组表达图谱... 目的探讨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与能量代谢相关性,以期揭示慢性脑缺血疾病的线粒体机制。方法通过差速离心分离大鼠脑线粒体,检测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的氧化磷酸化指标,应用凝胶电泳技术构建大鼠脑线粒体蛋白质组表达图谱;通过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分析比较慢性脑缺血时脑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从脑线粒体蛋白质组角度阐述慢性脑缺血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结果实验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ADP/O及氧化磷酸化效率明显降低,蛋白质组结果显示慢性脑缺血大鼠NADH脱氢酶复合体亚基、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丙酮酸脱氢酶(硫辛酰胺)β、乙酰辅酶A乙酰转移酶、烯醇化酶、醛缩酶C等表达量降低,而3-含氧酸辅酶A转移酶、4-氨基丁酸转氨酶等表达量增加。结论实验表明,慢性脑缺血大鼠能量代谢功能及能量代谢相关酶发生了很大变化,慢性脑缺血疾病机制与线粒体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线粒体 蛋白质组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能量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马尿提取物中4种化学成分的雌激素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旭文 张莉 +1 位作者 杜冠华 高晓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 研究孕马尿提取物中四种化学成分的雌激素活性。方法 研究四种成分3β-羟基-5α-16-孕甾烷-20-酮(3β-hydroxy-5α-pregn-16-en-20-one,HP)、5β-孕甾烷-3β,16α,20α-醇(5β-pregnane-3β,16α,20α-triol,PT)、3β,16α-脱... 目的 研究孕马尿提取物中四种化学成分的雌激素活性。方法 研究四种成分3β-羟基-5α-16-孕甾烷-20-酮(3β-hydroxy-5α-pregn-16-en-20-one,HP)、5β-孕甾烷-3β,16α,20α-醇(5β-pregnane-3β,16α,20α-triol,PT)、3β,16α-脱氢-5α-孕甾烷-20-酮(3β,16α-dihydroxy-5α-pregnan-20-one,DHP)、3β-羟基-5α-雄甾烷-17-酮(3β-hydroxy-5α-androstan-17-one,HA)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增殖效应(E-screen实验);利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与雌激素反应元件重组,与转染对照质粒pRL-cmv、雌激素受体ERα或ERβ质粒共同瞬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构建雌激素活性筛选模型,检测四种成分的雌激素活性。结果 E-screen实验结果显示,HP、PT、DHP、HA在1~50μmol·L-1内均能诱导MCF-7细胞增殖,显示出雌激素活性。与雌二醇(17α-estro-diol,E2)的增殖效应(proliferativeeffect,PE)、相对增殖效应(relativeproliferativeeffect,RPE)和EC50相比,HP、PT、DHP、HA的雌激素活性均小于E2的雌激素活性。Luciferase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HP、PT、DHP、HA在1~50μmol·L-1内均能诱导Luciferase表达,显示雌激素活性。与E2的EC50值相比,HP、PT、DHP、HA的雌激素活性均弱于E2的雌激素活性。结论 HP、PT、DHP、HA均具有雌激素活性,与E2的雌激素活性相比,四种化合物均发挥弱雌激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活性 MCF-7 E-screen 报告基因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转换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白晓宇 杜冠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21-126,116,共7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第二的重大疾病,防治抑郁症的创新药物研发已成为医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和抑郁症动物模型进展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第二的重大疾病,防治抑郁症的创新药物研发已成为医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关于抑郁症临床治疗和抑郁症动物模型进展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提高抑郁症动物模型临床预测效度"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提出关于抑郁症动物模型转换研究的一些策略,以期能为建立临床预测效度高的抑郁症动物模型和创新抗抑郁药物研发的革命性突破奠定基础和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模型 动物 转换研究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发育过程中血细胞流变学特性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金华 蒋玉辉 +1 位作者 唐志宇 曾柱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4-229,244,共7页
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在体内行使其生理功能的过程中经历了各自的分化发育过程,这些过程伴随有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变化。在此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液细胞在分化发育中的流变学研究,拓展了生物流变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研究领域。
关键词 血细胞 流变学 生物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8
7
作者 武彩霞 刘睿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1-605,共5页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转运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应激是指缺血缺氧、葡萄糖或营养物质缺乏、药物、毒素等因素破坏内质网的稳态,出现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Ca2+平衡紊乱的状态。内质网早期或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转运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应激是指缺血缺氧、葡萄糖或营养物质缺乏、药物、毒素等因素破坏内质网的稳态,出现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腔内聚集以及Ca2+平衡紊乱的状态。内质网早期或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能提高细胞在有害因素下的生存能力。但剧烈或者持久的ERS,能诱发凋亡机制。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ERS,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和坏死,是引起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本文对近年来ERS在细胞凋亡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ERS的关系进行综述,这对脑卒中的理论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治疗脑卒中的药物发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信号转导 钙离子 活性氧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苷通过调节抗氧化基因表达和机体代谢延长果蝇寿命 被引量:6
8
作者 薛立英 高丽 +2 位作者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4-416,共13页
为探究汉黄芩苷是否具有抗衰老作用,本研究以果蝇为模型,考察汉黄芩苷对果蝇自然寿命的影响。采用RT-PCR和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探索汉黄芩苷发挥抗衰老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0.02和0.5 mg/mL汉黄芩苷均可整体延长果蝇寿命,并能... 为探究汉黄芩苷是否具有抗衰老作用,本研究以果蝇为模型,考察汉黄芩苷对果蝇自然寿命的影响。采用RT-PCR和UPLC-MS/MS代谢组学技术,探索汉黄芩苷发挥抗衰老作用的潜在机制。结果显示,0.02和0.5 mg/mL汉黄芩苷均可整体延长果蝇寿命,并能够分别延长果蝇平均寿命5.64%和5.39%,延长最高寿命2.74%和5.12%;与30 d组相比,汉黄芩苷能够显著上调果蝇体内抗氧化酶基因SOD1、SOD2和CAT的表达水平,下调MTH的表达水平。果蝇代谢组学分析共找到17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和能量代谢(氮代谢)。该结果表明,汉黄芩苷延缓衰老与上调抗氧化基因表达和调控不同代谢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苷 黑腹果蝇 衰老 基因表达 UPLC-MS/MS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脑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满刚 贺晓丽 +6 位作者 强桂芬 时丽丽 李晓秀 祖勉 刘东华 毕明刚 杜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1mg/kg组、吡啦西坦200mg/kg组、ICA75mg/kg组和150mg/kg组,每组6只;8只同月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1mg/kg组、吡啦西坦200mg/kg组、ICA75mg/kg组和150mg/kg组,每组6只;8只同月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30d后,提取小鼠脑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肿胀度、膜电位、活性氧(ROS)和ATP含量。结果:与SAMR1正常对照组相比,SAMP8小鼠脑线粒体呼吸功能显著降低,表现为线粒体Ⅲ态呼吸明显降低,Ⅳ态呼吸改变不明显,呼吸控制指数和磷氧比值降低(P<0.05);线粒体膜肿胀度增高,膜电位降低,线粒体内ROS含量增高,而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SAMP8模型组相比,ICA75mg/kg和150mg/kg均可明显改善SAMP8小鼠脑线粒体结构和呼吸功能(P<0.05,P<0.01)。结论:ICA可明显改善SAMP8小鼠脑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快速老化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双相障碍 被引量:4
10
作者 时丽丽 杜冠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9-320,F0003,共3页
关键词 线粒体功能障碍 双相障碍 能量代谢 Ca2+失调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诺塞林对体外共培养海兔SN/L7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作用
11
作者 应剑 胡江原 +2 位作者 陈阳 Samuel Schacher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5-759,共5页
目的研究匹诺塞林(PNCB)对海兔神经元共培养体系(SN/L7)的电生理效应,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共培养海兔(ap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使其互相接触形成突触连接。细胞培养至d 5,给予不同浓度的PNCB刺激,考察药物对... 目的研究匹诺塞林(PNCB)对海兔神经元共培养体系(SN/L7)的电生理效应,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共培养海兔(ap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使其互相接触形成突触连接。细胞培养至d 5,给予不同浓度的PNCB刺激,考察药物对SN/L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随后撤去药物,观察EPSP的恢复情况。另取细胞,在PNCB孵育后加入0.005 mmol.L-15-羟色胺(5-HT),观察SN/L7对5-HT的反应性的变化。结果 PNCB作用5 min,使SN/L7的EPSP幅值降低。药物浓度低于0.1 mmol.L-1时,作用强度与药物剂量呈负线性关系(r>0.995),在0.1~0.4 mmol.L-1的浓度范围内,作用强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线性关系(r>0.998);撤去药物后,SN/L7的EPSP幅值可恢复至初始值。PNCB使SN/L7对5-HT的反应性消失,撤去药物后,该反应性得以恢复。结论 PNCB可逆地抑制体外共培养的海兔SN/L7神经元突触的兴奋性传导,并可逆地抑制SN/L7对5-HT的反应性。这一效应可能与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兔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匹诺塞林 SN/L7 5-羟色胺 谷氨酸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奈酚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及保护血脑屏障而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李伟瀚 程笑 +4 位作者 杨滢霖 刘漫 张姗姗 王月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73-673,共1页
目的评价山奈酚(KAE)对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制备大鼠I/R模型,每天灌胃给予KAE 25,50,100 mg·kg-1连续7 d,假手术、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剂对照。神经评分... 目的评价山奈酚(KAE)对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制备大鼠I/R模型,每天灌胃给予KAE 25,50,100 mg·kg-1连续7 d,假手术、模型组给予等量溶剂对照。神经评分评价神经缺陷;TTC染色检测梗死体积;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ELISA法、蛋白芯片技术、PCR和Western印迹法在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细胞因子及炎症通路相关蛋白;伊文思兰染色评价血脑屏障完整性。结果KAE治疗可剂量依赖性保护大鼠脑I/R脑组织梗死体积(P<0.05),改善神经功能损伤(P<0.05),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P<0.01),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P<0.01),减少炎症蛋白的表达(P<0.05);深入机制研究发现,KAE显著抑制NF-κB p65的磷酸化和核转位(P<0.05),减少MMP-3的表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对血脑屏障的破坏(P<0.05)。结论KAE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及保护血脑屏障功能而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炎症 细胞因子 小胶质细胞激活 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制备亚稳态7-羟基异黄酮溶剂合物多晶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梅菊 谢逸菲 +4 位作者 邹瑶 喻红梅 周健 龚宁波 吕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9-964,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7-羟基异黄酮溶剂合物多晶型现象,为该药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溶剂合物晶型杂质成分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已获得的7-羟基异黄酮溶剂合物结构特点、堆积方式和相互作用,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获得2种新的7-羟基异... 目的系统研究7-羟基异黄酮溶剂合物多晶型现象,为该药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溶剂合物晶型杂质成分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已获得的7-羟基异黄酮溶剂合物结构特点、堆积方式和相互作用,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获得2种新的7-羟基异黄酮溶剂合物,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对多晶型进行表征,并考察晶型稳定性。结果制备获得的2种7-羟基异黄酮溶剂合物均为亚稳定晶型。结论利用机械化学法可以制备发现亚稳定多晶型,这将为丰富多晶型的种类和晶型的质量控制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基异黄酮 机械化学法 溶剂合物 多晶型现象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续命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屏障的影响及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志宏 罗晓雅 +2 位作者 沈晓玲 刘业菊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6-726,共1页
目的研究小续命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HE染色、透射电镜检测以及血浆中内毒素LPS浓度监测,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组织肠道屏障变化,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 目的研究小续命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HE染色、透射电镜检测以及血浆中内毒素LPS浓度监测,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组织肠道屏障变化,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粪便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进行全面特征分析。结果MCAO模型大鼠回肠组织粘膜层水肿及毛细淋巴管扩张严重,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线粒体结构以及微绒毛均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并且外周血中LPS浓度显著升高。经小续命汤治疗后,大鼠回肠组织屏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LPS浓度显著下降。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在10个菌门、18个菌纲、23个菌目、40个菌科和119个菌属水平上,MCAO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下降,小续命汤治疗大鼠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方面则具有显著的回调趋势。进一步对差异性菌群分析发现,MCAO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肠道内肠杆菌等炎症致病菌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等代谢相关有益菌减少;而小续命汤治疗对普雷沃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菌群的丰度均有回调作用。结论小续命汤可以部分恢复由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肠道屏障功能,并通过回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代谢相关有益菌和减少炎症相关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研究结果将为多角度阐释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做出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续命汤 脑卒中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内皮损伤与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武彩霞 杜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63-471,共9页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肺血管内...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潜在原因还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引起肺动脉收缩和特征性病理改变的首要因素,在PAH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恢复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延缓或逆转肺血管的增殖重塑过程,已成为治疗PAH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内皮损伤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