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阮侠 谭刚 +9 位作者 王琳 蔡晶晶 薛庆华 徐铭军 张建敏 晏馥霞 郑晖 邓晓明 申乐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协作的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综合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平台麻醉亚专科手术量及北京市各专科医院的临床专业特色和教... 目的以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为依托,探索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协作的联合培养方案在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综合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平台麻醉亚专科手术量及北京市各专科医院的临床专业特色和教学资源优势,建立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相结合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学系联合基地,并制订临床医学博士后联合培养方案。比较联合培养方案实施前后,参与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与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麻醉亚专科病例培训数量及核心胜任力考核成绩差异。结果联合培养方案实施后,在临床麻醉总病例数不变的前提下,小儿外科麻醉、产科麻醉、心血管外科麻醉的培训病例数量和规范化培训要求完成率均显著提高(P均<0.01);临床医学博士后学员的“知识技能”“沟通合作”“病人照护”3项核心胜任力成绩显著提升(P均<0.05)。结论联合培养方案可优化麻醉科的病例资源,提高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对麻醉科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规范化培训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培养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后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红菊 何志斌 虞雪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中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H组,每组各20例,ANH组患者于术前行ANH。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中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H组,每组各20例,ANH组患者于术前行ANH。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晶体输入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比较ANH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24小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晶体输入量、尿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NH组患者血液稀释后、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ANH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采用ANH,对其围术期血流动力学、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安全用于临床,但其是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妇科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武林鑫 孙海涛 +3 位作者 董彦鹏 孙亮 周亮 孙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 目的观察吗啡联合地佐辛用于胸科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吗啡组(M组)、地佐辛组(D组)和吗啡+地佐辛组(MD组)。术中1.5%~2.0%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术后连接静脉镇痛泵,M组:吗啡0.5mg·kg-1·d-1;D组:地佐辛0.5mg·kg-1·d-1;MD组:吗啡0.25mg·kg-1·d-1+地佐辛0.25mg·kg-1·d-1。如VAS评分〉3分或口头疼痛(VRS)评分〉2分,则给予吗啡3mg,每次补救用药时间最少间隔10分钟,直至VAS评分〈4分或VRS评分〈3分。观察术后48h内的VAS评分、VRS评分、术后24、48h补救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头晕、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48h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多于M组(P〈0.05)。术后48hMD组补救吗啡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M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和D组(P〈0.05);D组头晕发生率明显高于MD组(P〈0.05)。三组VAS评分、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地佐辛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术后的康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地佐辛 胸科术后镇痛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效果的比较: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聂洋洋 史志国 +2 位作者 陈玢 闫涛 郑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1-399,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遵循PRISMA声明,系统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 目的系统评价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遵循PRISMA声明,系统检索了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Science、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静脉注射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后24 h内预防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研究者筛选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Meta分析,并对证据进行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9篇临床试验报道。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托烷司琼和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RR=0.62,95%CI(0.43,0.90),P=0.01][RR=0.67,95%CI(0.49,0.90),P=0.009];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呕吐、术后恶心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5,95%CI(0.81,1.11),P=0.50][RR=1.26,95%CI(0.83,1.91),P=0.28][RR=0.88,95%CI(0.42,1.83),P=0.73]。结论在术后24 h内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但就目前的证据而言,托烷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没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烷司琼 昂丹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脑电熵指数水平下靶控输注麻醉诱导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海涛 孙莉 +2 位作者 薛富善 王海 张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合适的脑电熵指数水平和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方法:60名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SE55组)和B组(SE45组)。在脑电熵监测下对两组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进行诱导,待A组和B组患者SE值分别降至55和45后,实施气管插管。记录SE值达到目标值时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和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麻醉诱导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诱导时将脑电熵SE目标值设定于55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老年患者麻醉诱导的满意效应部位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1±0.8)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麻醉 监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情绪障碍的干预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绍礼 王志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76,81,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情绪障碍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病人术后谵妄77例报告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志强 孙莉 刘雄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术后谵妄 全身麻醉 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 诊断标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植入式硬膜外腔输注系统治疗区段性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超 李斌 +7 位作者 吴晓明 于雷 张国华 孙海涛 王海 董彦鹏 承耀中 孙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26-629,共4页
据统计,75%~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症状,癌痛已成为倍受关注的医学、心理及社会问题.癌痛病因复杂,涉及到肿瘤压迫、转移、神经侵犯、炎症等综合因素,即便应用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仍有10%~30%的患者存在难以控制的... 据统计,75%~90%的晚期癌症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症状,癌痛已成为倍受关注的医学、心理及社会问题.癌痛病因复杂,涉及到肿瘤压迫、转移、神经侵犯、炎症等综合因素,即便应用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方案,仍有10%~30%的患者存在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癌痛[1,2],且伴随镇痛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对此WHO专家推荐应用介入镇痛方法进行治疗,即第四阶梯镇痛方案,其中全植入式鞘内(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泵创伤较大且费用昂贵,简易植入式鞘内镇痛的并发症较多,而硬膜外镇痛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等注射到硬膜外腔,对区段脊神经进行阻滞,可以达到特定区域镇痛的效果[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癌痛 硬膜外腔输注 全植入式 系统治疗 临床研究 区段性 晚期癌症患者 三阶梯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郭智星 孙莉 吴宏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23-3425,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前输注适量晶体、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后麻醉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万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即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和万汶组(...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前输注适量晶体、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后麻醉诱导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万汶在老年食管癌患者麻醉诱导中的临床作用。方法:4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即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组)和万汶组(V组),每组20例,R组,术前1h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mL/kg;V组,术前1h输注万汶10mL/kg。观察患者入室输液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及插管后1min(T2)、5min(T3)、10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BIS值。计算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后MAP、CVP均有降低趋势,HR加快(P>0.05);但V组患者的MAP、HR、CVP在T2、T3、T4观察点的变化幅度较R组小(P<0.05)。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全麻诱导前输注适量的羟乙基淀粉有助于稳定诱导期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羟乙基淀粉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国华 薛富善 孙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047-2049,共3页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细胞凋亡因子Bax和bcl-2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I、R、NR、N和C组。采用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大鼠肝脏缺血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组)、雷米芬...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细胞凋亡因子Bax和bcl-2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I、R、NR、N和C组。采用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大鼠肝脏缺血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组)、雷米芬太尼(R组和NR组)和纳络酮(NR组和N组)。测定肝脏缺血再灌注1h和12h时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活性、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再灌注12h时肝脏组织Bax和bcl-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1h后R组的ALT活性和TNF-α水平以及再灌注12h后R组的Bax和bcl-2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比值均明显低于I组和NR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可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期阶段细胞凋亡因子Bax和bcl-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比值。纳络酮仅能阻断部分雷米芬太尼的肝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雷米芬太尼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δ受体与β-arrestin 1的作用
11
作者 刘若杉 孙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δ受体与β-arrestin 1的作用。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NS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2次;M组:分别注射吗啡10 mg/kg与生理盐水1 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30 mi... 目的研究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δ受体与β-arrestin 1的作用。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NS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2次;M组:分别注射吗啡10 mg/kg与生理盐水1 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30 min后分别给予芬太尼3、6、12μg/kg,连续9 d。取大鼠蓝斑核,测定δ受体、β-arrestin 1的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M组δ受体、β-arrestin 1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M组比较,MF1、MF2和MF3组δ受体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F2组和MF3组β-arrestin 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芬太尼6μg/kg、12μg/kg可上调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蓝斑核β-arrestin 1表达,但对δ受体表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耐受 芬太尼 蓝斑核 Δ受体 β-arrest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2018) 被引量:59
12
作者 徐建国 黄宇光 +14 位作者 邓小明 米卫东 田玉科 王国林 李天佐 闵苏 缪长虹 孙莉 马虹 徐世元 杨建军 鲍红光 袁红斌 刘克玄 万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2-715,共4页
地佐辛自200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国内专家组曾于2013年召开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研讨会,并形成《2013年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并发表于当年的临床麻醉学杂志。该建议对规范和优化地... 地佐辛自200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国内专家组曾于2013年召开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研讨会,并形成《2013年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并发表于当年的临床麻醉学杂志。该建议对规范和优化地佐辛的临床应用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专家组 临床应用 2009年 临床麻醉学 国内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3
作者 王稳 孙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78-382,共5页
慢性疼痛的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阿片类药物是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药物,而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又是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相关性... 慢性疼痛的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阿片类药物是治疗慢性疼痛常用的药物,而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又是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阿片类药物 便秘 阿片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术中并发胸内胃-气管瘘一例
14
作者 张静 邹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6-726,共1页
患者,女,66岁,BMI 21.2kg/m2,ASAⅡ级。主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10天"于2017年3月8日入院。当地医院行胸腹部CT检查示:食管癌术后改变,胸腔胃(左侧第5~6后肋水平)粘膜破坏伴肋骨骨质改变,胃癌不除外,建议胃镜进一步检查。另有右... 患者,女,66岁,BMI 21.2kg/m2,ASAⅡ级。主因"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10天"于2017年3月8日入院。当地医院行胸腹部CT检查示:食管癌术后改变,胸腔胃(左侧第5~6后肋水平)粘膜破坏伴肋骨骨质改变,胃癌不除外,建议胃镜进一步检查。另有右肺中叶结节灶,纵隔内增大淋巴结,左肺多发慢性炎症合并部分不张实变。右肾囊肿。入院检查:肺功能示: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1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胃 胸腔镜手术 胸内 气管瘘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腹部CT检查 并发 入院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