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鳞癌组织中SPARC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车轶群 王海 +2 位作者 齐军 郭健 刘芝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SPARC在食管鳞癌的增殖、侵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PARC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同时对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结果:36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中30例SPARC蛋白表达阳性,正常食... 目的:探讨基质蛋白SPARC在食管鳞癌的增殖、侵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PARC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相邻的正常粘膜组织的表达差异,同时对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结果:36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中30例SPARC蛋白表达阳性,正常食管上皮组织表达阴性(P<0.01)。SPARC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基本相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组织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表达间有显著差异(P<0.05)。4例癌组织细胞核有表达,其余均为细胞浆表达。结论:SPARC和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食管癌出现转移时SPARC蛋白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C 食管鳞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信号的研究进展及在移植耐受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佳 齐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其本质是受者T细胞识别供者同种异型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损伤供器官并使之功能丧失。T细胞的活化除了需要抗原刺激外,还需要协同刺激分子的存在,阻断正性协同刺激信号或增强负性协同刺激信号均能使... 排斥反应是导致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其本质是受者T细胞识别供者同种异型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损伤供器官并使之功能丧失。T细胞的活化除了需要抗原刺激外,还需要协同刺激分子的存在,阻断正性协同刺激信号或增强负性协同刺激信号均能使免疫应答减弱或诱导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PD-L2 移植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人Th1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郑翠玲 郭振兴 +1 位作者 杨仁池 韩晓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702,共6页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探究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FBM-MSC)对人Th1细胞的作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FBM-MSC,并对其进行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的鉴定。CD4+T细胞单独培养或与FBM-MSC共培养(FBM-MSC/CD4),通过FCM和酶联免疫吸...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探究胚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FBM-MSC)对人Th1细胞的作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FBM-MSC,并对其进行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的鉴定。CD4+T细胞单独培养或与FBM-MSC共培养(FBM-MSC/CD4),通过FCM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和FBM-MSC/CD4中Th1细胞(干扰素-γ+)的数量。结果表明,FBM-MSC的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均符合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标准。FBM-MSC对Th1细胞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FCM检测发现,FBM-MSC/CD4中Th1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ELISA检测结果表明,IFN-γ的蛋白水平在FBM-MSC/CD4中亦低于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同时,FBM-MSC/CD4中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或FBM-MSC细胞中的水平。而IL-6中和抗体能够增加FBM-MSC/CD4中的Th1细胞数量和IFN-γ的水平。结论:FBM-MSC对人Th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L-6信号通路可能是该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TH1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监测癌细胞死亡早期预测化疗疗效的研究
4
作者 罗扬 车轶群 +3 位作者 王佳玉 马飞 许建萍 冯奉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62-1466,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监测癌细胞死亡早期血清中CK18含量预测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癌细胞死亡后释放的可溶性细胞内大分子可于血清中检出;CK18是上皮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CK18-Asp^(396)是CK18在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产物,可被M30抗体特异性检... 目的:探讨实时监测癌细胞死亡早期血清中CK18含量预测化疗疗效的可行性。方法:癌细胞死亡后释放的可溶性细胞内大分子可于血清中检出;CK18是上皮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CK18-Asp^(396)是CK18在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产物,可被M30抗体特异性检出,M65抗体可检出CK18在癌细胞死亡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可溶性片段。CK18-Asp^(396)和可溶性CK18总量的变化可用于监测癌细胞的凋亡和死亡。本实验在30例乳腺癌患者中检测化疗前和第1周期化疗给药结束后24~48h血清中CK18-Asp^(396)和可溶性CK18总量;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第1周期化疗前后CK18-Asp^(396)和可溶性CK18总量变化率与4周期后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乳腺癌患者中,ⅡB期2例,ⅢA期11例,ⅢB期1例,ⅢC期2例,Ⅳ期14例,均接受以蒽环类和/或紫杉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4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共有3例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1例进展,有效率为73.3%(22/30)。化疗前和第1周期给药结束24~48h血清CK18-Asp^(396)变化率>20%和/或CK18总量变化率>30%的19例患者均为缓解,而其余的11例患者中仅3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1例进展(x^2=18.843,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和第1周期给药结束24~48h血清中不同片段CK18含量的变化率与化疗疗效明显相关,作为预测乳腺癌及其它上皮来源恶性肿瘤化疗疗效的生物学指标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 凋亡 死亡 细胞角质素18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对人Th17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振兴 郑翠玲 +2 位作者 陈振萍 董文川 杨仁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96-498,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介素6(IL-6)对人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正常人CD4+T细胞并培养。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IL-6+):CD4+T细胞(1×106/ml)经重组人IL-6(20 ng/ml)刺激4天;对照组(IL-6-):不经IL-6刺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介素6(IL-6)对人Th17细胞的调节作用。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正常人CD4+T细胞并培养。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IL-6+):CD4+T细胞(1×106/ml)经重组人IL-6(20 ng/ml)刺激4天;对照组(IL-6-):不经IL-6刺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L-17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17细胞数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经IL-6刺激后的CD4+T细胞上清中IL-17蛋白水平明显升高(337.05±189.09 pg/ml vs 15.07±12.70 pg/ml)(p<0.05);进一步FCM发现,IL-6刺激组Th17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4.05±0.30)%vs(2.81±0.44)]%,(p<0.01)。结论:IL-6促进人Th17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TH17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抗体及其DNA在鼻咽癌复发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刘艳石 刘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EB病毒衣壳抗原IgA(VCA-IgA)、早期抗原IgA(EA-IgA)及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复发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鼻咽癌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按照不同... 目的研究EB病毒衣壳抗原IgA(VCA-IgA)、早期抗原IgA(EA-IgA)及EB病毒-DNA(EBV-DNA)在鼻咽癌复发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鼻咽癌复发患者纳入复发组,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手术组(75例)和放化疗组(45例)。另选取同期40例经鼻咽癌手术治疗后放射性颅底骨坏死患者纳入未复发组。比较不同组患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EA-IgA及EBV-D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复发组患者E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而两组患者VCA-IgA与EA-IgA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递增,复发组患者EBV-DN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而VCA-IgA与EA-IgA阳性率在不同分期中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患者不同复发部位中EBV-DNA、VCA-IgA与EA-IgA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手术组与放化疗组患者EBV-DNA、VCA-IgA与EA-IgA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EBV-DNA阳性率显著低于放化疗组(P<0.05),而VCA-IgA与EA-IgA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BV-DNA有助于辅助诊断鼻咽癌的复发与分期,通过手术治疗能减少患者机体中的EB病毒,EB病毒抗体在未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血清中也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所以其不能用于判断鼻咽癌的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EB病毒抗体 EB病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标志物动态监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代丽源 石远凯 韩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87-295,共9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存在治疗反应率低等临床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肿瘤⁃免疫系统交互对话、动态变化的过程,纵向监测生物标志物变化,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差异,提供肿瘤时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存在治疗反应率低等临床问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是肿瘤⁃免疫系统交互对话、动态变化的过程,纵向监测生物标志物变化,有助于消除个体间的差异,提供肿瘤时空异质性信息。本文将从肿瘤细胞源性、免疫微环境源性及多指标联合三方面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标志物动态监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动态监测 预后标志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