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6
1
作者 许飞 周纯武 +1 位作者 李忱瑞 宋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及综合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肝胆管囊腺瘤6例,囊腺癌5例。4例有上腹部不适、胀痛等临床症状。免疫组化:囊腺癌患者CEA、CK7、CK19阳性表达;囊腺癌肿瘤间质Vim、Actin和PR标记阳性。影像学表现:9例位于肝左叶,8例为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7例肿物周边胆管扩张。肝胆管囊腺瘤5例边界规整,囊内间隔多薄而规整,无或较小囊壁及间隔结节,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MR增强无明显强化;肝胆管囊腺癌4例边界不规整,囊内间隔多为厚分隔,囊壁及间隔结节较大,CDFI可见血流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肝多房囊性或囊实性肿物、囊壁及间隔结节、肿物周边胆管扩张征象有助于诊断肝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 囊腺瘤 囊腺癌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薛梅 李静 +1 位作者 周纯武 李二妮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46-252,共7页
目的探讨MRI对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24个病灶)和59例乳腺纤维腺瘤(62个病灶)患者的MRI表现,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MRI对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24个病灶)和59例乳腺纤维腺瘤(62个病灶)患者的MRI表现,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叶状肿瘤的平均最大径大于纤维腺瘤,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04)。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的形状和边缘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叶状肿瘤以分叶状形态多见(12/24,50.00%),也可出现不规则形态(2/24,8.33%);纤维腺瘤以类圆形(29/62,46.77%)和分叶状(27/62,43.55%)多见,无不规则形态出现。纤维腺瘤边缘多表现为光滑(58/62,93.55%),边缘不规则少见;叶状肿瘤边缘不规则更多见:7个(29.17%)边缘不规则,1个出现毛刺。11例(11/24,45.83%)叶状肿瘤T1WI出现斑片状高信号(提示有出血),纤维腺瘤无T1WI斑片状高信号表现。叶状肿瘤T2WI脂肪抑制上以高信号为主(21/24,87.5%),无等或低信号出现;纤维腺瘤T2WI抑脂上等、低、高、混杂信号都有,以高信号为主(43/62,69.35%);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25)。8例(8/24,33.33%)叶状肿瘤可见囊变区,纤维腺瘤无一例囊变表现。在强化方式和未强化的低信号分隔方面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曲线类型上,叶状肿瘤以Ⅱ型多见,纤维腺瘤以Ⅰ型多见;Ⅲ型曲线更多见于叶状肿瘤,两者表现有统计学差异(P=0.008)。在平均ADC值方面,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8)。结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MRI表现上存在差异,应用动态增强MR检查能够提高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勇 郝玉芝 +2 位作者 李琳 王建卫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778-780,共3页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 ,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2 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 ,有包膜回声 ;内部以低回...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 ,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2 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 ,有包膜回声 ;内部以低回声为主 ,可有囊变 ,后方回声增高 ;实质回声欠均匀。超声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 19例 ,诊断总符合率 90 .5 % ( 19/ 2 1) ,其中神经鞘瘤 10 0 % ( 14 / 14 ) ,神经纤维瘤 71.4 % ( 5 / 7)。腹膜后MPNST形态不规则 ,边缘不清晰 ,无包膜 ;瘤体巨大 ;内部回声不均匀 ,以低回声多见 ,后方回声增高 ,可有囊变。超声诊断恶性肿瘤 5例 ,均未提示其来源。结论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超声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定性准确率高。腹膜后MPNST ,超声检查仅可判断良恶性 ,而不能进一步提示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少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爽 赵心明 +1 位作者 赵燕风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470-474,共5页
关键词 肿瘤样病变 CT诊断 肝脏 少见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胆管细胞癌 肝硬化结节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乳腺综合影像学检查,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 被引量:7
5
作者 周纯武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25-1726,共2页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42.55/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早诊、早治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42.55/10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早诊、早治是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早期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影像学检查 诊断水平 女性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2009年 数据显示 肿瘤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腹膜后区肿瘤的CT诊断 被引量:21
6
作者 戴景蕊 石木兰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关键词 原发腹膜后区肿瘤 CT诊断 腹膜后区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肿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与CT、B超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欧阳汉 苏学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84-686,共3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25例有手术病理的胰腺病变进行MR检查,采用自旋回波T1和T2加权像对病变进行判断,并与CT和B超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种影像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72....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25例有手术病理的胰腺病变进行MR检查,采用自旋回波T1和T2加权像对病变进行判断,并与CT和B超对比分析。结果:这三种影像方法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72.7%。胰腺癌的MR表现,无论在T1还是T2加权像上其信号改变无特点,且78%的胰腺癌信号强度与正常的肝组织和胰腺接近,故MR无法区别胰腺癌或胰腺其它病变。但在T1加权像上,由于MR的组织分辨率高,因而无论是显示胰周脂肪,肠系膜上动静脉有无受侵,还是肝门、脾门、脾静脉有无受侵均较CT显示更佳。结论:我们认为MR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胰腺癌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仁知 周纯武 +1 位作者 李静 欧阳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影像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与术后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7例双侧乳腺患病,共83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MR图像,总结该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内部强化方式、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影像特征,提高其MRI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与术后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7例双侧乳腺患病,共83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术前MR图像,总结该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内部强化方式、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其在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信号特点。结果病变最大径为0.2~9.8 cm,平均1.3 cm。病变形态:类圆形51侧,椭圆形13侧,不规则形11侧,分叶状8侧。病变边界:清楚73侧,不清楚10侧。病变T2WI脂肪抑制的信号特点:等高混杂信号40侧,等信号34侧,高信号9侧。病变DWI信号特点:76例中3例(均为单侧乳腺病变)DWI失败;80侧病变:高信号59侧,等信号21侧;病变ADC值范围为0.82×10-3 mm2/s^1.42×10-3 mm2/s,平均ADC值为1.15×10-3 mm2/s(正常乳腺ADC范围为1.03×10-3 mm2/s^1.98×10-3 mm2/s,平均为1.53×10-3 mm2/s)。病变内部强化方式:均匀明显强化50侧,不均匀强化33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流出型33侧,缓升型28侧,平台型22侧。病变伴有导管扩张16侧(其中囊实性者11侧)。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具有以下特征:病灶多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均匀强化结节,T2WI以等高混杂或等信号为主,上述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状瘤 管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质型肾盂癌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1
9
作者 连世东 张泳华 +2 位作者 图爽 刘侃 谭晓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探讨实质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 :7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盂癌患者,男45例,女31例,年龄50~86岁(平均73.0岁)。回顾性分析肾盂癌多层螺旋CT表现,并根据CT表现进行分型,研究实质型与肾盂型的CT表现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分... 目的 :探讨实质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 :7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盂癌患者,男45例,女31例,年龄50~86岁(平均73.0岁)。回顾性分析肾盂癌多层螺旋CT表现,并根据CT表现进行分型,研究实质型与肾盂型的CT表现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分为两型:实质型和肾盂型。实质型25例(33%),伴有肾局部强化减低(80%)、局部肾窦脂肪模糊(100%)、全肾强化减低(20%)、患侧肾积水(48%)、淋巴结转移(52%),静脉瘤栓(16%);肾盂型51例(67%),其中48例进行了增强扫描,其中伴有肾局部强化减低(4%)、局部肾窦脂肪模糊(18%)、全肾强化减低(42%)、患侧肾积水(75%)、淋巴结转移(4%),静脉瘤栓(6%)。结论:实质型肾盂癌多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有其特征性表现,通过增加对肾盂癌影像学分型的认识,尤其是对实质型肾盂癌CT表现的认识,可以提高肾盂癌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纤维腺瘤 被引量:12
10
作者 薛梅 李静 +1 位作者 周纯武 李二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69-177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动态增强MR及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平扫、增强及DWI信号特点、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测量ADC值。结果59例共检出62个纤维腺...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的动态增强MR及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RI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MR平扫、增强及DWI信号特点、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测量ADC值。结果59例共检出62个纤维腺瘤病灶,其中类圆形29个,分叶状33个;58个病灶边缘光滑;12个(12/62,19.35%)病灶于压脂T2WI上可见低信号分隔。在动态增强图像上,2个病灶无或轻度强化,60个明显强化,其中34个(34/60,56.67%)可见低信号分隔,35个(35/60,58.33%)病灶呈离心模式强化。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类型:I型43个(43/62,69.35%),Ⅱ型15个(15/62,24.19%),11型2个(2/62,3.22%),IV型2个(2/62,3.22%)。DWI上高信号病灶45个(45/62,72.58%),等信号17个(17/62,27.42%)。共测量52个病灶的ADC值,为(0.79~2.78)×10^-3mm^2/s,平均ADC值为(1.67士0.38)×10^-3mm^2/s,95%可信区间为(1.56~1.78)×10。nRi]~。/s。结论乳腺纤维腺瘤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腺瘤 动态增强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爽 赵心明 +2 位作者 林蒙 赵燕风 周纯武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大小肝癌病灶以及小肝癌病灶与肝硬化实质间的灌注差异,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30例)的59个病灶及周围肝实质行肝脏MSCT灌注扫描。测量肝癌病灶和硬化肝实质的CT...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大小肝癌病灶以及小肝癌病灶与肝硬化实质间的灌注差异,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例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30例)的59个病灶及周围肝实质行肝脏MSCT灌注扫描。测量肝癌病灶和硬化肝实质的CT灌注值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对比剂到达时间,并获得相应的灌注伪彩图。结果:不同大小肝癌病灶间各灌注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9个病灶中≤3cm病灶14个,其血流量、血容量及肝动脉分数值均明显高于肝硬化实质(P<0.05),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57、0.848和0.969;其它的灌注值在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有助于在肝硬化实质中检出早期肝癌,尤其是肝动脉分数的测定,当临界值设定为0.30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分别达到100%和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肿瘤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CT诊断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相生 周纯武 +2 位作者 戴景蕊 赵心明 蒋力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典型和不典型CT征象。方法:收集125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23例,其中病变位于阴道残端9例,位于手术床区8例,...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典型和不典型CT征象。方法:收集125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23例,其中病变位于阴道残端9例,位于手术床区8例,位于盆壁5例,位于前腹壁1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物,有明确坏死12例;淋巴结转移79例,其中只有淋巴结转移54例,同时合并有局部复发者6例,同时合并有远处转移10例,三者同时并存9例。远处器官转移23例,其中肝脏转移11例,肺转移6例,肾上腺转移3例,骨转移2例,腹膜复发1例。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CT可检出复发或转移病灶,并能显示病灶形态和范围,对于诊断和确定肿瘤范围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瑾 陈雁 +1 位作者 欧阳汉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 目的分析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肾脏肿瘤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MR T2WI主要呈等低信号、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的资料,对肿瘤大小、形态、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并对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DWI的ADC值及强化程度等进行定量测量。结果本组病例包括透明细胞肾癌26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0例,嫌色细胞型肾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肾癌7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其他少见肿瘤4例。少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低,女性比例高,边界较清楚,假包膜及出血少见。透明细胞肾癌T2信号相对更不均匀,易发生出血,平均ADC值高于其他各组。乳头状细胞肾癌强化程度较低。肿瘤的T2信号、T1双回波信号对肿瘤类型的鉴别未能提供帮助。结论 MR T2WI呈等低信号的不同类型肾肿瘤的影像学征象各有一定特征,综合分析有利于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与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红梅 韩杰 +1 位作者 欧阳汉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 通过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共 18例 ,将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肿瘤中心位置、侵及范围、骨破坏、有无钙化、出血和积液以及信号和密度... 目的 通过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共 18例 ,将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肿瘤中心位置、侵及范围、骨破坏、有无钙化、出血和积液以及信号和密度的改变等 ,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①肿瘤中心 :多位于上鼻腔和筛窦 ;②对于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 ,MRI较CT更敏感 ;③肿瘤分期 :A期 0例 ,B期 2例 ,C期 16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 6例 ,其中 1例伴颈椎及一侧睾丸转移 ;④信号和密度的改变 :T1加权像肿瘤信号均匀 ,与肌肉信号相近 ,但低于脑灰质信号 ,T2 加权像肿瘤表现为稍高或等于脑灰质信号 ,注射造影剂后呈中等或明显强化 ,多数强化不均匀。CT表现为中等较均匀密度 ,轻至中度强化。结论 MRI和CT可确定肿瘤大小、侵犯范围以及与周围血管或神经的关系 ,MRI可以多方位、多参数扫描 ,在监测治疗效果、评估预后等方面优于CT ,同时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神经母细胞瘤 MRI 诊断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乳腺黏液腺癌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宁 李静 +1 位作者 周纯武 宋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56-1760,共5页
目的观察乳腺黏液腺癌及其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结果 30例乳腺黏液腺癌,类圆形17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清楚19例,模糊10例,边缘伴毛... 目的观察乳腺黏液腺癌及其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MRI特点。结果 30例乳腺黏液腺癌,类圆形17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形3例;边缘清楚19例,模糊10例,边缘伴毛刺1例;T1WI(VIBRANT蒙片)示低信号19例,等信号8例,高信号3例;T2WI IDEAL示高信号10例,高亮信号20例;强化方式为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13例,环形强化10例,无强化1例;动态增强曲线类型为Ⅰ型21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DWI呈高信号15例,高亮信号15例。30例乳腺黏液腺癌的平均ADC值为(1.91±0.28)×10-3 mm2/s。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腺癌在形态和T2WI IDEAL信号强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腺癌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主要为T2WI高亮信号、高ADC值、以流入型为主要动态增强方式;病变形态和T2WI信号强度对鉴别不同病理分型黏液腺癌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与临床触诊、X线及超声对照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颖 李静 +2 位作者 张仁知 高国华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 目的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触诊成像对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高于临床触诊(60/125,48.00%,P<0.001)但低于X线(117/125,93.60%,P=0.003)及超声(105/110,95.45%,P<0.001),特异度高于X线(39/70,55.71%,P=0.002)及超声(38/61,62.29%,P=0.023)。对于不同腺体类型的乳腺,触诊成像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变化不大。结论触诊成像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现有乳腺检查技术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触诊成像 临床触诊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成像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涛 马霄虹 +7 位作者 王安庆 赵利 冯建璞 刘克敏 闫家智 刘四海 王飞 崔志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529-530,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观察远端螺钉与关节关系的效果。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中所有患者除摄标准腕关节正侧位像外,同时摄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正侧位像。结果23例患者的术中标准腕关... 目的比较不同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观察远端螺钉与关节关系的效果。方法对2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中所有患者除摄标准腕关节正侧位像外,同时摄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正侧位像。结果23例患者的术中标准腕关节正位像和25例患者术中的标准腕关节侧位像所见的远端螺钉均进入关节;而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正侧位像均未见远端螺钉进入关节。结论两种新的腕关节影像学位置的成像无远端螺钉进入关节,可完整显示桡骨远端的关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 桡骨远端 骨折 内固定物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肿瘤~1H-MRS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余小多 欧阳汉 +2 位作者 周纯武 陈雁 林蒙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肿瘤活体1 H-MRS表现特点。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肿瘤患者,其中良性9例,均为子宫肌瘤;恶性44例,包括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颈癌27例和肉瘤4例。全部病例均于手术或活检前行1 H-MRS检查。波谱序列采用3.0T MR扫描、8通... 目的:探讨子宫肿瘤活体1 H-MRS表现特点。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肿瘤患者,其中良性9例,均为子宫肌瘤;恶性44例,包括子宫内膜癌13例、子宫颈癌27例和肉瘤4例。全部病例均于手术或活检前行1 H-MRS检查。波谱序列采用3.0T MR扫描、8通道体部线圈、单体素、点分辨表面波谱(PRESS)技术。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胆碱(3.2ppm)、不饱和脂肪酸(2.0ppm)、甘油三酯-CH2(1.3ppm)及-CH3(0.9ppm)含量。结果:4种化合物的峰值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分别高于良性肿瘤,但仅甘油三酯-CH3峰值在良恶性肿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不同病理类型中,子宫内膜癌的胆碱峰值最高(6.92×106),与子宫颈癌(3.25×106)及子宫肌瘤(3.15×10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及P=0.008)。甘油三酯-CH3峰值在子宫肌瘤与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与子宫颈癌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和0.042)。子宫颈癌的甘油三酯-CH2及-CH3峰值均高于其它类型肿瘤,但甘油三酯-CH2峰值在各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T活体1 H-MRS能够从分子水平反映肿瘤代谢状态,对子宫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子宫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Bayes判别分析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CT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华飞 刘剑芳 +3 位作者 姚丽波 刘戬 屈东 王铸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5-837,共3页
目的:利用Bayes判别分析初步建立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CT征象的联合诊断模型。方法:共搜集胸段食管癌20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即训练样本(166例,80%)及检验组即验证样本(42例,20%),实验组用以建立诊断方程,检验组用以验证方程。结果... 目的:利用Bayes判别分析初步建立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各种CT征象的联合诊断模型。方法:共搜集胸段食管癌20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即训练样本(166例,80%)及检验组即验证样本(42例,20%),实验组用以建立诊断方程,检验组用以验证方程。结果:经计算获得的方程为:Y0=-7.499X1+7.957X2+167.761X3-0.087X4+0.459X5-5.528X6-0.711X7-66.080,Y1=-6.697X1+8.231X2+181.686X3-0.106X4+2.219X5-3.331X6-0.124X7-83.183,其中Y0为非转移组,Y1为转移组,X1为淋巴结最大短径,X2为淋巴结最大长径,X3为横纵比,X4为最大截面积,X5为是否边缘模糊,X6为是否中央低密度,X7为是否成簇分布。利用自身检验法所得诊断模型的符合率为87.7%,误判率为12.3%,交叉检验法与自身检验法所得结果相近。当利用验证样本数据代入方程,所得模型诊断符合率为84.7%,误判率为15.3%。结论:通过Bayes判别分析法所建立的不同CT征象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联合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Bayes判别分析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放射学院(ACR)偶发病变委员会白皮书简介 被引量:4
20
作者 居胜红 宋彬 +2 位作者 张惠茅 赵心明 严福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14,共2页
项目背景随着多层螺旋CT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日趋显著,以及CT图像质量的逐渐提升,低剂量CT检查被列入体检项目中,导致偶然发现某种病变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偶然发现(incidental findings)是指患者在健康体检或进行针对临床阳性指征的影... 项目背景随着多层螺旋CT在临床诊疗中的地位日趋显著,以及CT图像质量的逐渐提升,低剂量CT检查被列入体检项目中,导致偶然发现某种病变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偶然发现(incidental findings)是指患者在健康体检或进行针对临床阳性指征的影像检查时,发现与检查目的无关的占位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发病变 偶发瘤 胰腺囊肿 肾脏肿块 肝脏病灶 肾上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