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牙科材料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战园 王晓颖 +4 位作者 李盛林 傅歆 俞光岩 曹彤 刘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口腔常用材料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H)和复合树脂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成纤维细胞(embryo body fibroblasts-H9,EBf-H9)、原代培养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及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探讨使用EBf... 目的:观察口腔常用材料氢氧化钙(calcium hydroxide,CH)和复合树脂对人胚胎干细胞来源成纤维细胞(embryo body fibroblasts-H9,EBf-H9)、原代培养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及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探讨使用EBf-H9评价牙科材料生物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9)分化为EBf-H9,原代培养hDPCs,并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用细胞计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比较梯度浓度CH和复合树脂浸提液对EBf-H9、hDPCs和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CH或复合树脂分别作用24 h和48 h(或72 h)之后,L929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EBf-H9和hDPCs(P<0.05),但EBf-H9和hDPCs的细胞存活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CH和复合树脂的毒性反应,L929细胞与hDPCs有较大差异,EBf-H9比L929细胞更接近hDPCs的反应,提示在牙科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中,人胚胎干细胞来源成纤维细胞具有替代现有细胞检测模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 牙科材料 牙髓 细胞毒性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向肌腱细胞分化方法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 邹晓晖 +4 位作者 俞光岩 傅歆 曹彤 肖殷 欧阳宏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1,共7页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可能为组织工程提供肌腱细胞或肌腱祖细胞的来源。为规范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肌腱细胞的分化方法,提高人肌腱细胞的纯度,保证分化方法的可重复性,使其更系统、规范和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和生物安全性评价体...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可能为组织工程提供肌腱细胞或肌腱祖细胞的来源。为规范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肌腱细胞的分化方法,提高人肌腱细胞的纯度,保证分化方法的可重复性,使其更系统、规范和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和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中,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有关专家制定了《人胚胎干细胞向肌腱细胞分化方法共识》。共识建议通过两步法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为肌腱细胞:首先利用不同材料表面将人胚胎干细胞诱导为成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采用高密度种植形成无支架组织工程肌腱,并利用静态或动态力学刺激在体内外环境下将成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肌腱细胞。由此建立的体外组织工程肌腱可作为检测评价模型。对小分子化合物、医用材料和药物进行肌腱相关的毒理学系统分析和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腱/细胞学 间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分化 细胞培 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健康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俞光岩 曹彤 +16 位作者 邹晓晖 张学慧 傅歆 彭双清 邓旭亮 李盛林 刘鹤 肖苒 欧阳宏伟 彭晖 陈晓 赵增明 王晓颖 方海琴 路璐 任玉兰 徐明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是政府和民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际标准的健康安全评价检测方法以微生物、动物及其细胞作为载体,不能准确反映人类的生物学特征,预测人体心、肝等靶器官毒性及发育毒性的准确率偏低,在技术层面严重制约了人类健康安全的评价和监控。如何建立准确反映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健康安全评价体系是关系国民健康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毒性试验 细胞分化 体外研究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过程中标志物的表达特点 被引量:4
4
作者 任玉兰 战园 +5 位作者 路璐 李盛林 傅歆 俞光岩 曹彤 刘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5-311,共7页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 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 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 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 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 ESCs分化为K-h 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 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 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 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 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 ESCs;K-h 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 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 Ca 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 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 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 ESCs分化为K-h ESCs的过程是从h 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 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角蛋白细胞 核型分析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序列寡核苷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东文 满大鹏 +7 位作者 杜晓岩 马树明 苗林 康宁 董平 肖苒 王丽颖 刘春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607-61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特定序列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ODN)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鉴定其...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特定序列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ODN)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hBM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骨、成脂及成软骨诱导,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将hBMSCs以不同密度接种(3.0×103/cm2、6.0×103/cm2、1.2×104/cm2、2.4×104/cm2),采用CCK-8连续检测7d,确立最佳铺板密度;依据ODN种类(MT01、FC003、Sa05f)和终浓度(0.5mg/L、1.0mg/L、2.0mg/L、4.0mg/L)分为1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加等量PBS),采用CCK-8连续检测3d,明确不同种类及浓度的ODN对h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hBMSCs具有成骨、成脂和成软骨的多向分化能力;以6.0×103/cm2的接种密度铺板可获得良好的细胞生长曲线;hBMSCs在加入每种不同浓度的ODN后,与对照组相比,终浓度为0.5mg/L的ODN FC003在第1天检测到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0.01);终浓度为1.0mg/L和4.0mg/L的ODN Sa05f在第1天检测到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P<0.05);终浓度为2.0mg/L的ODN MT01在连续3d内的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P<0.01,第2,3天P<0.05)。结论:终浓度为2.0mg/L的ODN MT01可显著促进hBMS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寡核苷酸 CCK-8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培养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曹蕊 严笠 +1 位作者 孙雪健 肖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6-98,共3页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密切相关的学科。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要掌握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并进行一系列细胞生物学课题研究。因此掌握最基本的细胞培养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细胞培养室的技...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密切相关的学科。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要掌握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并进行一系列细胞生物学课题研究。因此掌握最基本的细胞培养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细胞培养室的技术指导老师,在几年教学中,我不断优化和总结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细胞培养技术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眠新Ⅱ复合水合氯醛对实验兔全麻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春艳 康宁 +3 位作者 严笠 胡正云 申志惠 王黔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适于整形外科动物实验的快速、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82只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Α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35 mL/kg),Β组给予10%水合氯醛静脉注射(2.5~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2 m... 目的:探讨一种适于整形外科动物实验的快速、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82只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Α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35 mL/kg),Β组给予10%水合氯醛静脉注射(2.5~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2 mL/kg)和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1~1.5 mL/kg)复合麻醉,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观察3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及动物麻醉死亡率。结果诱导期及苏醒期时长C组介于A,B两组之间(P <0.05);而麻醉期时长C组与A组相当(P >0.05)并均高于B组(P <0.05)。结论速眠新Ⅱ与水合氯醛复合麻醉诱导及恢复时间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死亡率低,是整形外科家兔动物实验中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水合氯醛 速眠新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培养基诱导人和大鼠脂肪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曹蕊 吕涛 +2 位作者 严笠 孙雪健 肖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I000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培养基诱导人和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的成脂分化能力,探寻更为适宜的ADSC成脂诱导方案。方法提取3例临床患者的脂肪干细胞(h ADSCs)及出生6周大鼠的脂肪干细胞(r ADSCs),将h ADSCs、r ADSCs分别... 目的比较两种培养基诱导人和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的成脂分化能力,探寻更为适宜的ADSC成脂诱导方案。方法提取3例临床患者的脂肪干细胞(h ADSCs)及出生6周大鼠的脂肪干细胞(r ADSCs),将h ADSCs、r ADSCs分别接种于六孔板,分为未诱导组、成脂诱导I组和II组,分别使用普通培养基、成脂诱导培养基I和II,培养10 d后以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及检测490 nm吸光度值(A490),比较脂滴形成情况。结果未诱导的h ADSCs和r ADSCs均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成脂诱导培养3 d后出现脂滴;油红O染色显示,成脂诱导组脂滴呈橘红色,h ADSCs和r ADSCs的成脂诱导II组形成的脂滴均明显大于诱导I组,统计学分析显示h ADSCs的成脂诱导II组测得的A490明显高于诱导I组(P<0.01);而两组的r ADSCs的A49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 ADSCs和r ADSCs在两种诱导培养基中均可成脂分化,但成脂诱导II组优于成脂诱导I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大鼠脂肪干细胞 成脂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