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例乙型血友病患者Ⅸ因子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敬忠 陈怀华 +6 位作者 张纪平 尹洪臣 曾淑燕 石奇珍 王海燕 Erica Vielhaber Steve S.Sommer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4年第8期29-32,共4页
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及GAWTS(GenomicAmplificationwithTranscriptsSequencing)技术,研究了江苏、湖北、山东、广东、福建、宁夏六省区27例乙型血友病患者及其家系成员... 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及GAWTS(GenomicAmplificationwithTranscriptsSequencing)技术,研究了江苏、湖北、山东、广东、福建、宁夏六省区27例乙型血友病患者及其家系成员FⅨ(九因子)基因各2.2Kb DNA序列。在2l例中发现20种不同类型的突变。其中12种是未曾报道的新突变。38%的突变发生在CpG二核苷致序列上,进一步证实了CpG确系突变热点。同时检出6例女性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对开展基因产前诊断及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血友病 Ⅸ因子 基因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敏感性不同的大鼠血小板活性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许澍淮 安岩 +4 位作者 汪钟 王烨 周朝风 蔡英年 邓希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63-366,共4页
HT(Hilltop SD)缺氧敏感大鼠与普通W(Wistar)大鼠,分平原对照组与置模拟5000米高度低压舱10天的慢性缺氧组。慢性缺氧组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的均值(PAP),在HT大鼠分别为51.9±14.2与31.3±3.0mmHg,P<0.001,慢性缺氧组比对... HT(Hilltop SD)缺氧敏感大鼠与普通W(Wistar)大鼠,分平原对照组与置模拟5000米高度低压舱10天的慢性缺氧组。慢性缺氧组与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的均值(PAP),在HT大鼠分别为51.9±14.2与31.3±3.0mmHg,P<0.001,慢性缺氧组比对照组高65.8%;W大鼠分别为39.7±7.4与28.9±4.7mmHg,P<0.001,慢性缺氧组比对照组高37.4%。对照HT大鼠全血及肺组织5-羟色胺(5-HT)高于对照W大鼠(P<0.05)。慢性缺氧组HT大鼠血小板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1;全血及肺5-HT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01及P<0.05;血浆TXB_2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01;对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敏感性降低。慢性缺氧组W大鼠以上指标变化与HT大鼠相似,除血小板聚集外,HT大鼠以上变化比W大鼠更明显。提示对照组两种大鼠血小板功能状态不完全相同,慢性缺氧时,HT大鼠血小板活化程度高于W大鼠,这在HT大鼠肺动脉对缺氧的增压反应敏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症 肺动脉高压 5-羟色胺 血栓素A2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聚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水平抗HIV的治疗途径研究现状
3
作者 何淳 卢圣栋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2年第6期37-40,共4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可致病的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AIDS)的致病因素。自发现HIV以来,一个中心问题就是能否找到一种抗HIV的治疗途径。随着AZT药物的出现,晚期AIDS病人存活期延长,一些临床指标得到改善。
关键词 免疫缺陷 病毒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和痤疮瘢痕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4
作者 吴艳 毛越苹 +9 位作者 郑捷 彭振辉 陈兴平 杨功焕 曾凡钦 徐慧珍 肖生祥 江文 马杰民 朱学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了解门诊痤疮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导致出现痤疮瘢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331例门诊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19岁、居住在农村、初中文化程度、油性皮肤、伴发脂溢性皮炎、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h的患者痤疮病情更严重。... 目的:了解门诊痤疮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及导致出现痤疮瘢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331例门诊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19岁、居住在农村、初中文化程度、油性皮肤、伴发脂溢性皮炎、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h的患者痤疮病情更严重。男性、有瘢痕家族史、痤疮程度严重的患者出现痤疮瘢痕的概率比较大。结论:对于具备重度痤疮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干预,给予积极的治疗。由于重度痤疮出现瘢痕的概率更高,因此早期、及时的治疗对于避免出现瘢痕也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严重程度 痤疮瘢痕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发现并建立近交系TAII鼠乳腺癌肺转移原位移植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慧 韩宝国 +1 位作者 战忠利 高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99-799,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 肺转移 原位移植模型 近交系TAll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改善心梗大鼠心肌氧化应激状态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保 马业新 +6 位作者 解军 杨滨 李治 王惠珍 张栋 胡晓年 牛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和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与心梗后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的关系,及药物卡维地洛(Carvedilo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AMI)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梗后3d进行治疗。治...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和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与心梗后大鼠左室重构及心衰的关系,及药物卡维地洛(Carvedilol)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AMI)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在梗后3d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1mg·kg-1·d-1灌胃,每日2次;假手术组及心肌梗死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wk后观察各组超声心动图、NFκB活性及氧自由基O-2、·OH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4wk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心梗组大鼠心功能降低,LVEDD、LVESD均增大,EF降低;心肌NFκB活性增高,O-2、·OH水平升高。经卡维地洛干预后,大鼠心功能改善,NFκB活性及O-2、·OH水平降低。结论心肌梗死后,NFκB活性升高,O-2、·OH生成增多,而卡维地洛可以抑制NFκB及O-2、·OH,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卡维地洛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超氧阴离子 羟自由基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代谢紊乱综合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振丽 刘玉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428-1432,共5页
临床上晚期癌症患者多表现为厌食、体重下降、早饱感、虚弱乏力及免疫力下降,这是癌症相关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所引起的,即恶病质,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代谢紊乱综合征与饥饿所引发的代谢紊乱是不同的,后者消耗大量的脂肪... 临床上晚期癌症患者多表现为厌食、体重下降、早饱感、虚弱乏力及免疫力下降,这是癌症相关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所引起的,即恶病质,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症代谢紊乱综合征与饥饿所引发的代谢紊乱是不同的,后者消耗大量的脂肪组织来维持肌肉组织中的蛋白含量,而前者脂肪和蛋白质都大量消耗,其中以蛋白质的消耗最为严重,使机体功能受损。现在有许多机制来解释癌症代谢紊乱综合征的病因,主要认为是由机体反应细胞或肿瘤细胞自身所产生的多种代谢因子所导致的,如TNF-α、IL-1、IL-6等。一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瘦素、Ghrelin等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发现在癌症代谢紊乱综合征中这些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在该代谢紊乱病因中所起的作用还不清楚。这些因素在癌症代谢紊乱综合征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十分确定,而且对该综合征所涉及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也尚无定论。这些都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仅靠补充营养并不能有效地增加癌症患者骨骼肌的蛋白含量。约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最终因代谢紊乱死亡而非肿瘤本身。因此需要对癌症代谢紊乱的病因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将有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恶病质 细胞因子 激素 代谢紊乱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行为法的听力筛查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正国 张伍玲 +2 位作者 王建明 林金森 柯肖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4-26,共3页
用自行研制的便携式“婴儿行为听力筛查仪”对北京城区3个街道的婴儿进行了筛查.共计筛查了520名婴儿(男276,女244),其中43(8.3%)名未通过.对43名未通过筛查的和随机抽选的50名已通过筛查的婴儿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导抗测试复查.未通过... 用自行研制的便携式“婴儿行为听力筛查仪”对北京城区3个街道的婴儿进行了筛查.共计筛查了520名婴儿(男276,女244),其中43(8.3%)名未通过.对43名未通过筛查的和随机抽选的50名已通过筛查的婴儿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导抗测试复查.未通过筛查的43名婴儿中.6名(1.15%)有听力损失,37名听力正常;通过筛查的50名婴儿全部具有正常听力.经计算该筛查方法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8%,表明该筛查仪适用于婴儿听力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听力筛查 行为测听 行为听力筛查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预防──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被引量:8
9
作者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临床预防 分类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致敏抗原——髓鞘素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慧芳 吕佩源 +3 位作者 林嘉友 胡爱祥 李玲 陈竞清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介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致敏抗原———髓鞘素的一种制备方法。方法 取牛脊髓白质加入蔗糖溶液制成脊髓匀浆 ,在 4℃通过不连续梯度离心 ,得到粗制的髓鞘素 ,进一步去除其中的磷脂、胆固醇和核酸等成分 ,得到纯化... 目的 介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致敏抗原———髓鞘素的一种制备方法。方法 取牛脊髓白质加入蔗糖溶液制成脊髓匀浆 ,在 4℃通过不连续梯度离心 ,得到粗制的髓鞘素 ,进一步去除其中的磷脂、胆固醇和核酸等成分 ,得到纯化的髓鞘素。计算其含量 ,检测其主要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 ,并通过对豚鼠进行免疫 ,检测其诱发EAE的活性。结果 所提取的髓鞘素具有与文献报道结果类似的理化特性和强大的EAE诱发活性。结论 本方法提纯的髓鞘素有强的免疫活性 ,易取材 ,操作简便 ,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髓鞘素 梯密度 豚鼠 离心法 致敏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血压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蕾 巧丽番.阿力哈孜 +3 位作者 陈凤辉 程祖亨 邱长春 玛依拉.吾甫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8-692,共5页
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长寿成为人类长久的追求,而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则是其重要措施。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血压水平及血压异常检出率情况。方法 2015年1—3月简单随机抽取新疆和田地区52个维吾尔族自然长寿... 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长寿成为人类长久的追求,而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生则是其重要措施。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血压水平及血压异常检出率情况。方法 2015年1—3月简单随机抽取新疆和田地区52个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人群共562例及61个维吾尔族非长寿家系人群共608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压水平并计算血压异常检出率。结果自然长寿家系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收缩压、舒张压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6和0.401,P〈0.001);非长寿家系收缩压、舒张压与年龄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9和0.415,P〈0.001)。自然长寿家系血压异常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365,P〈0.001);非长寿家系血压异常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468,P〈0.001)。自然长寿家系男性舒张压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女性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0-〈10岁、40-〈50岁舒张压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50-〈60岁、60-〈70岁、70-〈80岁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自然长寿家系80-〈90岁收缩压及血压异常检出率较非长寿家系低(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自然长寿家系血压水平及血压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非长寿家系,尤其在女性及50岁及以上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长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识别人活化B细胞分化抗原5C5单克隆抗体(5C5-G_1)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伟 朱立平 +7 位作者 崔莲仙 姜哲 张积波 蔡也平 刘洋 王讯 张淑珍 李国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9-273,共5页
新制备的抗人活化B细胞分化抗原5C5单克隆抗体5C5-G_1经Wester印迹分析表明,该分化抗原经SDS-PAGE(还原条件下)显示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92kD、52kD±(两条)、40kD和20kD。用单抗5... 新制备的抗人活化B细胞分化抗原5C5单克隆抗体5C5-G_1经Wester印迹分析表明,该分化抗原经SDS-PAGE(还原条件下)显示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92kD、52kD±(两条)、40kD和20kD。用单抗5C5和单抗5C5-G_1的混合物,从3D5细胞的λgtllcDNA文库中筛选到7个阳性cDNA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单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B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抗精氨酸加压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简报)
13
作者 孙汇桥 黄醒亚 +4 位作者 李家玲 邹明发 沈国良 陈玉启 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17-17,共1页
本文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分泌抗精氨酸加压素(AVP)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A_(1)。由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将用于研究AVP在体内的作用及激素和递质间的调控作用,并为神经内分泌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工具药。以AVP为抗原... 本文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1株分泌抗精氨酸加压素(AVP)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A_(1)。由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将用于研究AVP在体内的作用及激素和递质间的调控作用,并为神经内分泌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工具药。以AVP为抗原,用碳二亚胺偶联,合成AVP-牛甲状腺球蛋白。将此结合物与等量福氏完全佐剂制成乳状物免疫BaL b/c小鼠,一月后用同样剂量加强一次,于细胞融合前3~4 d作脾脏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 抗精氨酸加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