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杄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组织学和淀粉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金玲 桂耀林 郭仲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5-338,共4页
以白木千(PiceameyeriRehd.etWils.)的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整体染色封片和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白木千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单个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 以白木千(PiceameyeriRehd.etWils.)的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整体染色封片和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白木千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单个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胚性胚柄团、球形胚、心形胚及鱼雷形胚阶段,最后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通过PAS反应研究后发现,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胚性胚柄团时期开始积累,至心形胚时期达到积累高峰,且淀粉粒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胚柄细胞、分裂旺盛的胚细胞、器官原基及其附近细胞。据此结果推测淀粉的消长与体细胞胚发生的能量供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Qian 体细胞胚胎发生 细胞组织学 淀粉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顶藻属海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史大永 贺娟 +4 位作者 许凤 袁兆慧 范晓 石建功 韩丽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91,共11页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凹顶藻 海藻 三萜类化合物 海洋生物 结构单元 信息传送 化学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丹叶大黄素下调膀胱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方勇 王章桂 +1 位作者 侯琦 卢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下调肿瘤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RT12和RT4细胞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以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的表达水平。稳定...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下调肿瘤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RT12和RT4细胞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以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的表达水平。稳定转染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至UMUC3细胞并筛选后,检测ISO预处理后萤光素酶活性。ISO预处理UMUC3细胞后,提取核蛋白检测核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分别稳定转染GFP和GFP-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构建载体,筛选克隆;ISO预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的蛋白表达水平,贴壁依赖性细胞生长实验法检测细胞生长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分别稳定转染人源性细胞周期蛋白D1野生型和-163位点突变型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载体至UMUC3细胞并筛选,ISO预处理后检测细胞的萤光素酶活性。最后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的方法,以抗Sp1抗体检测ISO对Sp1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结合力的影响。结果:ISO可从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水平,并且是从内源性转录水平来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转录。ISO可抑制、下调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并抑制Sp1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区域的结合力,该结合位点主要位于启动子-92到+27bp的5’-非翻译区。结论:ISO可通过下调Sp1核转录因子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启动子的结合,从内源性转录水平来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从而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我们的研究将为临床中药单体ISO综合治疗肿瘤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丹叶大黄素 膀胱癌 细胞周期蛋白D1 Sp1转录因子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对蛋白激酶和基因表达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德成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9-492,共4页
活性氧在维持血管稳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活性氧的产生和代谢失衡与多种血管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活性氧对信号转导通路中氧化还原敏感的蛋白激酶有调节作用 ,通过影响这些氧化还原敏感蛋白酶... 活性氧在维持血管稳态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活性氧的产生和代谢失衡与多种血管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活性氧对信号转导通路中氧化还原敏感的蛋白激酶有调节作用 ,通过影响这些氧化还原敏感蛋白酶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蛋白激酶 基因表达 氧化还原敏感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组织培养中SINENXANS高产细胞系Ts19的几种同工酶动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剑 朱蔚华 吴蕴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9-347,共9页
对从中国红豆杉的茎来源的愈伤组织经筛选而得的sinenxans高产细胞系Ts19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细胞色素氧化酶(COD)、淀粉酶(AML)、多酚氧化酶(P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同工... 对从中国红豆杉的茎来源的愈伤组织经筛选而得的sinenxans高产细胞系Ts19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细胞色素氧化酶(COD)、淀粉酶(AML)、多酚氧化酶(P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同工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及电泳谱带、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作了比较研究。并与培养过程中sinenxans含量的动态变化相比较,探索了这几种同工酶的酶谱和两种酶活性与sinenxans的生物合成的关系。旨在为建立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中间代谢模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愈伤组织 同工酶 紫杉醇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丁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瑛 丁怡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57,共7页
本文概述了大丁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着重介绍了其中所含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光谱特征及生物活性。
关键词 菊科 大丁草属 4-羟基香豆素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通道家族新成员:双孔道钾通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炜 王晓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双孔道钾通道 (K2P)是钾通道超家族的新成员。它广泛分布于兴奋和非兴奋组织中 ,具有 4次跨膜片段、两个孔道结构域的结构特征 ,目前主要分为 :TWIK、多不饱和脂肪酸激活的钾通道、TASK和KCNK沉寂亚单位四类。K2P具有瞬间激活和不失活 ... 双孔道钾通道 (K2P)是钾通道超家族的新成员。它广泛分布于兴奋和非兴奋组织中 ,具有 4次跨膜片段、两个孔道结构域的结构特征 ,目前主要分为 :TWIK、多不饱和脂肪酸激活的钾通道、TASK和KCNK沉寂亚单位四类。K2P具有瞬间激活和不失活 ,以及对TEA、4 AP等经典钾通道阻断剂不敏感的电生理特性 ,参与调节背景钾电流或钾漏流。许多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如细胞牵拉、pH值的变化、第二信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道钾通道 机械性敏感性 化学性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阿尔采末病的药物靶点:β-分泌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月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9-613,共5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β)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有明显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在阿尔采末病(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降低脑中Aβ的生成量是治疗AD的策略。Aβ是由β-和γ-分泌酶裂解其前体蛋白(APP)而生成,其中β-分泌酶(BACE)是启动Aβ形成的关键限速酶,因此BACE是开发治疗AD药物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作用靶点。该文就近来对β-分泌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分泌酶 阿尔采末病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治疗新药物——γ-分泌酶抑制剂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恒卫 孙兰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82-987,共6页
家族性阿尔采末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中大部分与编码早老素的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γ 分泌酶功能异常有关 ,γ 分泌酶是一包括PS二聚体、Nicastrin、PEN 2等组分的多酶复合体。γ 分泌酶剪切APP、Notch、E cadherin、ErbB 4受体酪... 家族性阿尔采末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中大部分与编码早老素的基因发生突变所导致的γ 分泌酶功能异常有关 ,γ 分泌酶是一包括PS二聚体、Nicastrin、PEN 2等组分的多酶复合体。γ 分泌酶剪切APP、Notch、E cadherin、ErbB 4受体酪氨酸激酶等膜蛋白。目前已发现了许多类型的γ 分泌酶抑制剂 :基于二氟酮、二氟乙醇基团的γ 分泌酶抑制剂 ;脲多肽模拟化合物 ;基于羟乙基二肽电子等配体的化合物 ;具有α 螺旋结构的小肽 ;具有 4 氯 异香豆素基本母核的非肽抑制剂 ;含有丙氨酰基团的化合物。但这些抑制剂目前大多还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药来研究γ 分泌酶的结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其中选择性抑制Aβ生成的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采末病 Γ-分泌酶 早老素 Γ-分泌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与硫酸多糖 被引量:14
10
作者 胡金凤 耿美玉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6,共5页
老年斑 (senileplaques ,SP)、神经元纤维缠结 (neurofib rillarytangles,NFTs)是老年性痴呆最典型的病理特征 ,其中SP的主要成分为 β样淀粉蛋白 (Aβ) ,NFTs主要由异常修饰的tau蛋白组成。许多研究发现硫酸多糖与SP、NFTs的形成密切... 老年斑 (senileplaques ,SP)、神经元纤维缠结 (neurofib rillarytangles,NFTs)是老年性痴呆最典型的病理特征 ,其中SP的主要成分为 β样淀粉蛋白 (Aβ) ,NFTs主要由异常修饰的tau蛋白组成。许多研究发现硫酸多糖与SP、NFTs的形成密切相关。大量文献报道硫酸多糖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Aβ以及tau蛋白具有高度亲和性 ,它不仅可以促进APP的异常代谢 ,导致Aβ的大量产生 ,诱导其形成纤丝并聚集、沉积于细胞外 ,而且还可促进tau蛋白发生高度磷酸化 ,形成成对螺旋丝 (PHF)并聚集成NFTs。但也有文献报道外源性硫酸多糖具有促进APP的神经营养作用 ,抑制Aβ纤丝的形成 ,并增强磷酸酯酶PP2B的活性 ,从而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修饰。并且硫酸多糖的糖基组成、糖链长度、硫酸基的数目及位置不同 ,它在SP、NFTs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的作用也不同 ,所以可通过分子结构改造而使硫酸多糖表现抑制SP、NFTs形成的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糖 老年斑 神经元纤维缠结 阿尔采末病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丹酚酸抗脑缺血与抗血栓的关系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洁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研究总丹酚酸抗脑缺血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总丹酚酸对脑缺血的影响;采用在体动静脉血栓法,观察总丹酚酸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取血测PGI2,TXA2及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总丹酚酸1... 目的研究总丹酚酸抗脑缺血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总丹酚酸对脑缺血的影响;采用在体动静脉血栓法,观察总丹酚酸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取血测PGI2,TXA2及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总丹酚酸125~25mg·kg-1可降低脑梗塞面积和水肿,减少血栓湿重,并降低脑缺血后高水平的TXA2,但对PGI2则无影响,从而改变PGI2/TXA2的比值,总丹酚酸亦可降低脑缺血后血中内皮素的含量,25mg·kg-1的VitE则无上述作用。结论总丹酚酸的抗脑缺血作用与抑制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丹酚酸 脑缺血 血栓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苞凹舌兰提取物对亚急性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丹 张建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长苞凹舌兰提取物(CE)能否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ipD-半乳糖120mg·kg-1·d-1和亚硝酸钠90mg·kg-1·d-1连续60d建立衰老模型,从d47开始igCE2.5,5,10mg·kg-1·d-1... 目的研究长苞凹舌兰提取物(CE)能否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其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ipD-半乳糖120mg·kg-1·d-1和亚硝酸钠90mg·kg-1·d-1连续60d建立衰老模型,从d47开始igCE2.5,5,10mg·kg-1·d-1,连续14d。跳台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海马内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ax凋亡相关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灰度扫描。结果CE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跳台实验的潜伏期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衰老小鼠脑中Bcl-2阳性神经元减少,caspase-3和Bax阳性神经元增多。CE可抑制这些凋亡相关蛋白的阳性细胞数改变,从而可能阻断凋亡级联反应的发生。结论CE可增强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凹舌兰 衰老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俊海 孙纲春 谢晶曦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84-988,共5页
实验合成了姜黄素的Knoevenagel缩合物4-(2-呋喃次甲基)姜黄素C1,氨基硫脲Schiff碱配体E1,及其Schiff碱配体的Zn(Ⅱ)配合物D1。采用DPPH法测定了产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产品C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0%。在pH7.2的Tris-Hcl缓冲... 实验合成了姜黄素的Knoevenagel缩合物4-(2-呋喃次甲基)姜黄素C1,氨基硫脲Schiff碱配体E1,及其Schiff碱配体的Zn(Ⅱ)配合物D1。采用DPPH法测定了产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产品C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2.0%。在pH7.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1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1与DNA是通过嵌插模式发生相互作用的,其键合常数为Kq=9.31×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类似物 合成 DPPH·自由基 DNA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aptotagmin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薛箭飞 陈虹 陈乃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神经突触间递质的释放是神经系统完成其生理功能最重要的生物现象之一。在贮存递质的突触囊泡上存在一些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囊泡蛋白,如突触素(synapsin)、synaptobrevin和synaptotag-m in等。其中synaptotagm ins是膜转运蛋白中的一个家... 神经突触间递质的释放是神经系统完成其生理功能最重要的生物现象之一。在贮存递质的突触囊泡上存在一些神经细胞所特有的囊泡蛋白,如突触素(synapsin)、synaptobrevin和synaptotag-m in等。其中synaptotagm ins是膜转运蛋白中的一个家族,它们的特征是含有两个钙结合区:C2A和C2B。到目前为止,在哺乳动物中已经发现了15种synaptotagm in同形物(isoforms)。神经递质释放是由Ca2+内流以诱导突触囊泡发生胞吐而引起的,Ca2+需与细胞内部的Ca2+感受器相结合来协同控制囊泡胞吐释放,Synaptotagm in I可能作为快速同步释放的Ca2+感受器而发挥作用。现在已知synaptotagm in I在胞吐和胞吞两个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囊泡蛋白 神经递质 胞吐 膜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丹酚酸的抗脑缺血和抑制谷氨酸释放作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洁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7-199,共3页
采用体内,体外方法探讨总丹酚酸对脑缺血的影响及可能机理.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上,阻断后2hip总丹酚酸12.5-25mg·kg-1可缩小阻断24h后的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离体研究发现,总丹酚酸0.01-1... 采用体内,体外方法探讨总丹酚酸对脑缺血的影响及可能机理.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上,阻断后2hip总丹酚酸12.5-25mg·kg-1可缩小阻断24h后的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离体研究发现,总丹酚酸0.01-1μg·L-1可抑制小鼠脑突触体谷氨酸释放,不影响大鼠脑皮层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结果说明总丹酚酸有抗脑缺血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丹酚酸 脑缺血 谷氨酸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与人类神经性疾病 被引量:13
16
作者 金宏伟 王晓良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是钾通道超家族中成员最多 ,最为复杂的亚家族。主要包括Kvα亚单位和辅助亚单位两部分。其中快速失活A型通道和毒蕈碱敏感的M通道已被大量研究。它们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 ,主要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作用 ,如膜兴奋性的产...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是钾通道超家族中成员最多 ,最为复杂的亚家族。主要包括Kvα亚单位和辅助亚单位两部分。其中快速失活A型通道和毒蕈碱敏感的M通道已被大量研究。它们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 ,主要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作用 ,如膜兴奋性的产生、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元细胞的增殖和退化 ,以及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等。目前发现Kv通道亚型或亚单位的突变与学习和记忆的损伤、共济失调、癫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A-型通道 M-型通道 神经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u蛋白与阿尔采末病 被引量:9
17
作者 彭英 王晓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1-605,共5页
阿尔采末病是老年人痴呆最主要的原因 ,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NFT)是其特征的病理性损伤。Tau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微管相关蛋白 ,能稳定微管 ,促进微管的装配。异常过磷酸化的Tau蛋白构成NFT的核心 ,Tau蛋白磷酸化程度是体内多种蛋白... 阿尔采末病是老年人痴呆最主要的原因 ,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NFT)是其特征的病理性损伤。Tau蛋白是一种多功能的微管相关蛋白 ,能稳定微管 ,促进微管的装配。异常过磷酸化的Tau蛋白构成NFT的核心 ,Tau蛋白磷酸化程度是体内多种蛋白激酶 (如GSK 3、cdk5和MAPK)引起的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 (如PP1、PP2 )脱磷酸化两种作用平衡的结果。Aβ产量的增加或改变可能是AD发病过程的启动环节 ,Tau蛋白功能异常改变可能是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的必要环节 ,因此搞清正常或疾病状态下Tau蛋白的代谢和功能对于理解AD和发展针对性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蛋白 阿尔采末病 过磷酸化 神经元纤维缠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丹叶大黄素下调膀胱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并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勇 侯琦 卢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2-448,共7页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活性的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以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活性的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以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结果:20μmol/L浓度以上ISO可显著抑制UMUC3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22.5±2.8)μmol/L。同时UMUC3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以低浓度5μmol/L ISO预处理UMUC3细胞后,与对照组(47.33%)进行比较,可分别在12 h(58.82%)和24 h(63.94%)显著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P<0.01)。细胞划痕法检测证实5μmol/L ISO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活性。结论:ISO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丹叶大黄素 膀胱肿瘤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帕酮对钾通道亚型Kv4.2和Kv4.3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炜 金宏伟 王晓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7-871,共5页
目的 研究普罗帕酮对钾通道亚型Kv4 2和Kv4 3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稳定表达Kv4 2和Kv4 3电流的人胚胎肾细胞株 (HEK2 93细胞 )电流的变化。结果 ①普罗帕酮明显抑制Kv4 2和Kv4 3电流 ,呈浓度依赖性 ,IC50 分别... 目的 研究普罗帕酮对钾通道亚型Kv4 2和Kv4 3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稳定表达Kv4 2和Kv4 3电流的人胚胎肾细胞株 (HEK2 93细胞 )电流的变化。结果 ①普罗帕酮明显抑制Kv4 2和Kv4 3电流 ,呈浓度依赖性 ,IC50 分别为 1 0 3 μmol·L- 1 和 71 μmol·L- 1 ;②普罗帕酮明显加速Kv4 2和Kv4 3电流失活 ,1 0μmol·L- 1 的普罗帕酮可使Kv4 2电流衰减时间常数τ由(38 9± 2 1 )ms变为 (9 9± 1 8)ms ,半数最大失活膜电位V1 /2 由 (- 66 6± 0 8)mV左移至 (- 70 9± 1 1 )mV ;1 0 0μmol·L- 1 的普罗帕酮可使Kv4 3电流衰减时间常数τ(1 4 4 8± 2 0 8)ms变为 (1 8 5± 2 8)ms,半数最大失活膜电位V1 /2 由 (- 4 5 6± 1 9)mV左移至 (- 52 3± 2 1 )mV ;③普罗帕酮明显左移Kv4 2和Kv4 3电流的激活曲线 ,1 0μmol·L- 1 的普罗帕酮可使Kv4 2电流半数最大激活膜电位V1 /2 由 (- 4 1± 0 5)mV左移至 (- 1 6 1± 2 4)mV ;1 0 0μmol·L- 1 的普罗帕酮可使Kv4 3半数最大激活膜电位V1 /2由 (- 6 0± 1 1 )mV左移至 (- 1 6 5± 3 0 )mV。结论 普罗帕酮明显抑制Kv4 2 ,Kv4 3电流 ,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帕酮 Kv4.2钾通道 Kv4.3钾通道 膜片钳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与突触囊泡循环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治军 陈乃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神经递质合成酶、胞吐相关蛋白、神经递质受体,以及离子通道等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往往伴随众多蛋白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过程,包括突触蛋白磷酸化引起突触囊泡从细胞骨架上解离、突触囊... 神经递质合成酶、胞吐相关蛋白、神经递质受体,以及离子通道等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对神经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往往伴随众多蛋白的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过程,包括突触蛋白磷酸化引起突触囊泡从细胞骨架上解离、突触囊泡通过复合体SNARE和Ca2+的介导与突触前膜发生锚靠、融合和神经递质释放,以及以网格蛋白依赖的形式实现突触囊泡从突触前膜上内陷、出芽和缢缩后,从膜上裂解到胞浆中重新形成突触囊泡。因此,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对于神经系统完成神经信号传递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化 去磷酸化 突触囊泡循环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