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发展探析——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邵荣光副所长 被引量:2
1
作者 邵荣光 《生物产业技术》 2013年第5期59-61,共3页
邵荣光,博士,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 邵荣光,博士,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药物 研究所 所长 专业委员会 博士生导师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阿根廷生物技术考察概述
2
作者 蔡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随着我国与南美交往的增多,应巴西、阿根廷政府的邀请,国家科委派出第一个中国生物技术代表团赴南美考察。代表团由国家科委生物技术中心董炽华(团长)、北京大学生物系陈章良教授、科委办公厅胡建英及我四人组成,于1991年8月先后对巴西... 随着我国与南美交往的增多,应巴西、阿根廷政府的邀请,国家科委派出第一个中国生物技术代表团赴南美考察。代表团由国家科委生物技术中心董炽华(团长)、北京大学生物系陈章良教授、科委办公厅胡建英及我四人组成,于1991年8月先后对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农业生物技术中心、BioRio生物技术工业园、巴西农业研究公司、阿根廷科学院生化所,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科学院、科委生化及光合作用研究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及Bio-Sidus公司的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十余个单位进行访问考察。它们在南美洲多是知名度甚高、历史悠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考察 巴西 阿根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氯噻醇增效氯法齐明抗结核活性及其对MmpL5-MmpS5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也 梁雯雯 +5 位作者 霍晨超 史静华 齐祥珑 程凯 陆宇 徐建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3-1030,共8页
目的:筛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核心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mine, CFZ)的增效剂,探究其联合增效CFZ抗结核活性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结核分枝杆菌MmpL5-MmpS5外排泵系统的关系。方法:选取Rv0678突变菌株Rv0678-M1(C305T)作为筛选菌株,通过微孔... 目的:筛选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核心药物——氯法齐明(clofazimine, CFZ)的增效剂,探究其联合增效CFZ抗结核活性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结核分枝杆菌MmpL5-MmpS5外排泵系统的关系。方法:选取Rv0678突变菌株Rv0678-M1(C305T)作为筛选菌株,通过微孔显色法进行CFZ增效剂的筛选;棋盘法测定珠氯噻醇与CFZ对不同浓度结核分枝杆菌的联合效果;分子对接预测珠氯噻醇和MmpL5及MmpL5-MmpS5之间的关系;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测定珠氯噻醇与MmpL5蛋白的相互作用;荧光法测定珠氯噻醇对Rv0678-M1菌体内溴化乙锭积累的影响。结果:1/8×MIC的珠氯噻醇能使Rv0678突变株对CFZ的最低抑菌浓度降至原来的1/16,逆转了Rv0678突变对CFZ产生的耐药性。珠氯噻醇和CFZ在结核分枝杆菌不同菌株上均有协同效应(FICI=0.25~0.375),在Rv0678突变株(FICI=0.25)、MmpL5-MmpS5过表达株(FICI=0.25)的协同活性优于H37Rv株(FICI=0.3125)及mmpS5敲除株(FICI=0.375)。珠氯噻醇与MmpL5有中等亲和力(Kd=3.075×10^(-4)mol),低于CFZ与MmpL5的亲和力(Kd=1.218×10^(-5)mol)。结论:珠氯噻醇显著增强CFZ的抗结核活性,可以通过抑制MmpL5-MmpS5的外排发挥联合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珠氯噻醇 氯法齐明 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种群多样性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丽杰 章广玲 +2 位作者 张玉琴 余利岩 张月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3-466,504,共5页
从我国云南及重庆地区采集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样,采用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4种预处理方法,分离得到959株根际放线菌。所得放线菌菌株经发酵和多种筛选模型检测,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初筛总阳性率达3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 从我国云南及重庆地区采集62份药用植物根际土样,采用多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4种预处理方法,分离得到959株根际放线菌。所得放线菌菌株经发酵和多种筛选模型检测,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初筛总阳性率达31%。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从中挑选出77株菌进行16SrRNA基因检测,发现其分属于17个不同的放线菌属,充分显示出药用植物根际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 放线菌 种群多样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全合成研究 Ⅲ.十元环状烯二炔单元开链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5
5
作者 袁建勇 郭惠元 +1 位作者 李卓荣 张致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以环戊酮为原料 ,经七步反应 ,得到十元环状烯二炔单元开链衍生物 ,为进一步合成十元环状烯二炔类化合物打下基础。本文中共合成了 6个新化合物 ,其结构均经 1 H- NMR谱和质谱确证。
关键词 烯二炔 开链 抗肿瘤抗生素 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活性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贺晓波 司书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128,I0001-I0002,F0003,共5页
活性多糖是新药研发中的一个热点,其中研究相对较多的是来源于微生物的多糖。近年来,关于微生物多糖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药用微生物多糖在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等各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多糖 微生物 药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5年基于炎症相关研究的资助项目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天泰 姜威 +1 位作者 王坚成 吴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1-746,共6页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以及各种组织损伤等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是最常见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几乎所有疾病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炎症反应.该文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2010-2015年间基于炎症反应研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以及各种组织损伤等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是最常见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几乎所有疾病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炎症反应.该文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2010-2015年间基于炎症反应研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调控与治疗等资助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抗炎免疫药理学 炎症 资助项目 非可控性炎症 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1998年度受理与资助项目及1999年度资助方向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镭 杨晓春 游雪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3-96,共4页
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基本情况,简要分析1998年度该学科受理与资助项目并附有受资助项目名单,介绍1999年度该学科拟资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项目情况。
关键词 自然科学基金 药物学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抗瘤活性的创新霉素新衍生物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玉成 许先栋 张致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7-421,共5页
本文报道了由1-对甲苯磺酰基4-氨基吲哚出发制得了五个创新霉素类化合物,精原细胞法实验表明,1-对甲苯磺酰基-3-三氟甲基创新霉素具有抗瘤活性。
关键词 创新霉素 抗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1519A的分离和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贺晓波 黄明玉 +1 位作者 姜威 司书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33-535,共3页
利用间接ELISA法和荧光底物法两种Ⅳ型胶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筛选得到了真菌I02F-01519,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多糖1519A。结构鉴定确认1519A是分子量约120万的葡聚糖。体外试验验证了1519A具有竞争性抑制Ⅳ型胶原酶的活性。另外还发... 利用间接ELISA法和荧光底物法两种Ⅳ型胶原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筛选得到了真菌I02F-01519,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多糖1519A。结构鉴定确认1519A是分子量约120万的葡聚糖。体外试验验证了1519A具有竞争性抑制Ⅳ型胶原酶的活性。另外还发现1519A具有明显的抑制H IV逆转录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型胶原酶 抑制剂 多糖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微生物遗传学研究进展专刊”编者寄语
11
作者 谢建平 岑山 刘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9-411,共3页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微生物与人类如影随形,恩怨情仇不断。作为人类的朋友,微生物为我们的奶酪、面包、泡菜、啤酒、葡萄酒、抗生素以及免疫系统的发育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动力。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浓缩了与瘟疫的历次战役...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微生物与人类如影随形,恩怨情仇不断。作为人类的朋友,微生物为我们的奶酪、面包、泡菜、啤酒、葡萄酒、抗生素以及免疫系统的发育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动力。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浓缩了与瘟疫的历次战役,如鼠疫、霍乱、流感、非典、埃博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遗传学 人类文明史 编者 病原 免疫系统 葡萄酒 抗生素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开启生物医药发展新时代
12
作者 邵荣光 《生物产业技术》 2014年第3期1-1,共1页
治疗性抗体药物在生物医药中的研究发展是最快的。自1986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个治疗性抗体上市以来,抗体药物的研发得到快速发展。迄今已有35个抗体药物批准上市,目前处在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350多个,处在Ⅲ期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约有30个,
关键词 抗体药物 生物医药 治疗性抗体 批准上市 美国FDA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MmpL5蛋白与贝达喹啉及氯法齐明相互作用的关键结合区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史静华 李东硕 +2 位作者 岑山 陆宇 徐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0-897,共8页
目的 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mpL5蛋白,从而进一步检测MmpL5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L5外排系统所导致的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MmpL5蛋白与药物结合位点。基于分子对接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构建... 目的 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mpL5蛋白,从而进一步检测MmpL5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L5外排系统所导致的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MmpL5蛋白与药物结合位点。基于分子对接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构建MmpL5-L1截短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利用荧光淬灭技术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截短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成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截短蛋白MmpL5-L1(Q52-R202),MmpL5-L1截短蛋白与氯法齐明相互作用使蛋白产生荧光淬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实验表明MmpL5-L1截短蛋白与贝达喹啉的亲和常数(KD)为4.033×10~(-5) mol/L,与氯法齐明的亲和常数(KD)为1.218×10~(-5) mol/L。结论 本文预测并确证了结核分枝杆菌MmpL5蛋白与贝达喹啉、氯法齐明结合的关键结合氨基酸区域,为贝达喹啉、氯法齐明与MmpL5蛋白结合进而通过MmpS5-MmpL5外排提供了直接证据,对进一步阐明贝达喹啉耐药以及氯法齐明交叉耐药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MmpL5 贝达喹啉 结合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1992年天然抗生素及其他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锡亮 冯作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8-80,共3页
1988~1992年天然抗生素及其他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进展ADVANCEOFNATURALANTIBIOTICSANDOTHERMICROBIALPRODUCTSON1988~1992庄锡亮,冯作义ZhuangXi-l... 1988~1992年天然抗生素及其他微生物产物的研究进展ADVANCEOFNATURALANTIBIOTICSANDOTHERMICROBIALPRODUCTSON1988~1992庄锡亮,冯作义ZhuangXi-liangandFengZuo-y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天然 微生物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鼠过氧化物还原酶-5体内抗胰腺癌作用研究
15
作者 杨琳 解辉平 +4 位作者 王淼 冯佳宁 金媛媛 张志斐 杨兆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鼠源重组过氧化物还原酶-5(mPRDX5)在小鼠体内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从而进一步确证PRDX5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异源表达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mPRDX5。小鼠左侧腋背部皮下接种胰腺癌Pan02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 目的:探讨鼠源重组过氧化物还原酶-5(mPRDX5)在小鼠体内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从而进一步确证PRDX5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异源表达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mPRDX5。小鼠左侧腋背部皮下接种胰腺癌Pan02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PBS(溶剂对照)组、GEM(吉西他滨)50.0 mg/kg组和mPRDX510.0 mg/kg组,每组10只,检测小鼠肿瘤相关指标。结果:与PBS组比较,GEM组荷瘤小鼠体质量降低明显,mPRDX5组小鼠体质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BS组肿瘤生长良好,根据肿瘤体积计算,与PBS组相比,GEM组、mPRDX510.0 mg/kg组在D7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7.07%和52.82%;按瘤重计算,与PBS组相比,GEM组、mPRDX510.0 mg/kg组在D7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5.39%和48.33%。对PBS组和mPRDX5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极化状态进行分析,发现相较于PBS组,mPRDX5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表达CD86的M1型巨噬细胞显著增加,而表达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显著减少。结论:mPRDX5在小鼠体内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活性,且活性的发挥是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过氧化物还原酶-5 蛋白表达 胰腺癌 抗肿瘤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16
作者 赵婷婷 高瑞娟 +2 位作者 郭君婷 叶斯木·塔拉甫别克 刘桂花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33,共6页
采用CCK-8法从沙旋覆花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研究了其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探究了其对Eca109细胞抑制作用的方式。结果表明,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 采用CCK-8法从沙旋覆花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研究了其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探究了其对Eca109细胞抑制作用的方式。结果表明,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除23^(#)外)对Eca109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1^(#)组分的抑制作用最强,对Eca109细胞的IC_(50)值为8.19μg·mL^(-1);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可通过诱导细胞裂亡和凋亡发挥抗食管癌作用,为后续开展旋覆花属植物抗食管癌活性成分筛选与药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旋覆花 石油醚部位 体外抗肿瘤活性 CCK-8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丙氟哌酸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林赴田 余兰香 +4 位作者 于锋 许嘉齐 熊雁琼 宋坤改 刘京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2-307,共6页
本文研究了环丙氟哌酸的体外抗菌作用、体内保护作用、小鼠和大鼠一次给药的半数致死量和安全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氟哌酸对革兰氏阴性菌的MIC范围为0.005~0.19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氟哌酸、氟啶酸和吡哌酸;对革兰氏阳性菌的 MIC为0.045... 本文研究了环丙氟哌酸的体外抗菌作用、体内保护作用、小鼠和大鼠一次给药的半数致死量和安全试验。结果表明,环丙氟哌酸对革兰氏阴性菌的MIC范围为0.005~0.19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氟哌酸、氟啶酸和吡哌酸;对革兰氏阳性菌的 MIC为0.045~1.50μg/ml,其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明显强于上述对照药。小鼠分别感染金葡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后的半数有效量明显优于氟哌酸、氟啶酸和吡哌酸。小鼠一次给药的半数致死量,口服LD_(50)为2991.52mg/kg; 静脉为223.88mg/kg;肌肉和皮下的LD_(50)分别为831.08mg/kg和1133.42mg/kg. 大鼠口服LD_(50)>5000mg/kg,静脉LD_(50)>200mg/kg;肌肉和皮下分别为>1000mg/kg和>1200mg/kg。狗口服50mg/kg日服三次为期2日和口服100mg/kg日服一次为期7日,未见毒性反应和功能改变,也未见病理组织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氟哌酸 药效学 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类似物Y53在STZ诱导的糖尿病C57BL/6J小鼠中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峥 王灿 +2 位作者 宋丹青 蒋建东 孔维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6-1242,共7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类似物假BBR(Y53)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中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 120 mg·kg^(-1)的方法诱发C57BL/6J小鼠的DM。建模成功的动物被分为4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类似物假BBR(Y53)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小鼠中改善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 120 mg·kg^(-1)的方法诱发C57BL/6J小鼠的DM。建模成功的动物被分为4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BBR 50 mg·kg^(-1)、Y5350mg·kg^(-1)或罗格列酮(ROSI)5 mg·kg^(-1)。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收集动物的尿液、全血、血清和肾脏,使用试剂盒检测相关指标。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验,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脏中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M对照组比较,Y53能够明显降低DM动物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改善多食和多尿等DM症状(P<0.01)。与DM对照组比较,Y53还可明显降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肾指数、血清和肾组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一氧化氮(NO)、以及肾脏胆固醇(CHO)和三酰甘油(TG)含量(P<0.05或P<0.01)。在病理检测中,与DM对照组比较,Y53可明显改善DM小鼠肾组织的形态并抑制肾小球硬化(P<0.001)。另外,与DM对照组比较,Y53还能明显下调DM小鼠肾脏中纤维化相关基因,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2的表达(P<0.01)。该研究中Y53的肾脏保护效果明显优于BBR和ROSI(P<0.05或P<0.01)。结论BBR类似物Y53在STZ诱导的DM小鼠中具有明显的改善肾脏损伤、恢复肾功能的作用,该化合物在未来有可能被开发成为治疗DN的新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假小檗碱 肾脏保护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一氧化氮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二炔类新抗生素C1027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甄永苏 薛玉川 邵荣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4-168,F003,共6页
从我国湖北潜江县土壤分离的一株链霉菌产生的C1027是大分子肽类抗生素,其发色基团是新的烯二炔化合物。研究表明,抗生素C1027对肿瘤细胞有强烈杀伤作用。C1027在精原细胞法检测中显示高度活性,比阿霉素、丝裂霉素C... 从我国湖北潜江县土壤分离的一株链霉菌产生的C1027是大分子肽类抗生素,其发色基团是新的烯二炔化合物。研究表明,抗生素C1027对肿瘤细胞有强烈杀伤作用。C1027在精原细胞法检测中显示高度活性,比阿霉素、丝裂霉素C等强500倍。由发色基团和蛋白质两部分构成的C1027分子可以拆分与重建;而重建的C1027分子同样具有很强的活性。在可耐受剂量,C1027对移植性小鼠结肠癌26以及对移植于裸鼠的人体肝癌和盲肠癌均有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C1027 烯二炔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上调剂9179D的分离、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扬 许艳妮 +3 位作者 巫晔翔 余利岩 洪斌 司书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7-382,共6页
目的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能够上调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表达的新型活性化合物,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已建立的CLA-1表达上调剂的模型,对阳性菌株链霉菌104A-9179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9179D;通... 目的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能够上调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CLA-1)表达的新型活性化合物,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已建立的CLA-1表达上调剂的模型,对阳性菌株链霉菌104A-9179发酵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活性化合物9179D;通过理化性质、质谱、紫外和核磁等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9179D对HepG2中CLA-1表达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结合DiI-HDL的影响。结果从链霉菌104A-9179发酵产物中得到活性化合物9179D,并确定了其结构为曲占柳菌素D(Trichostatin D);9179D在CLA-1上调剂模型上的EC_(50)为46.02μmol/L,表达活性最高值为934%;9179D能增加HepG2中CLA-1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RAW264.7对DiI-HDL的结合。结论得到一个微生物来源的具有强的上调CLA-1的表达活性的化合物-9179D(曲古柳菌素D),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上调剂 高通量筛选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