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载瘤动脉闭塞治疗椎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佑祥
吴中学
+1 位作者
杨新健
姜除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介绍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椎动脉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10例椎动脉动脉瘤患者,年龄 12~ 52岁,平均 41岁。以头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均在清醒、系统抗凝状态下接受手术。可脱乳胶球囊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近端,...
目的 介绍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椎动脉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10例椎动脉动脉瘤患者,年龄 12~ 52岁,平均 41岁。以头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均在清醒、系统抗凝状态下接受手术。可脱乳胶球囊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近端,闭塞患侧椎动脉后行双侧颈动脉及对侧椎动脉造影,证实后交通动脉及对侧椎动脉代偿情况,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 30 min,证实患者能耐受椎动脉闭塞后解脱球囊。术后给予增容及扩血管药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闭塞椎动脉,无术后立即并发症发生。随访 3个月到 5年,无再出血发生,原有占位症状均消除。 7例患者于术后 3~ 6月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复查,证实动脉瘤体积及动脉瘤腔缩小,其中 1例术后 1年出现患侧小脑局灶性梗塞; 1例于术后 3个月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小部分动脉瘤腔仍通过对侧椎动脉充盈,但患者无任何症状。结论 对于开颅手术夹闭及微弹簧圈闭塞瘤腔困难的后循环动脉瘤,在试验行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成功后,永久闭塞一侧椎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载瘤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载瘤动脉闭塞治疗椎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佑祥
吴中学
杨新健
姜除寒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血管内治疗研究室
出处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4-456,共3页
文摘
目的 介绍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治疗椎动脉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10例椎动脉动脉瘤患者,年龄 12~ 52岁,平均 41岁。以头痛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均在清醒、系统抗凝状态下接受手术。可脱乳胶球囊位于小脑后下动脉近端,闭塞患侧椎动脉后行双侧颈动脉及对侧椎动脉造影,证实后交通动脉及对侧椎动脉代偿情况,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 30 min,证实患者能耐受椎动脉闭塞后解脱球囊。术后给予增容及扩血管药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闭塞椎动脉,无术后立即并发症发生。随访 3个月到 5年,无再出血发生,原有占位症状均消除。 7例患者于术后 3~ 6月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复查,证实动脉瘤体积及动脉瘤腔缩小,其中 1例术后 1年出现患侧小脑局灶性梗塞; 1例于术后 3个月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小部分动脉瘤腔仍通过对侧椎动脉充盈,但患者无任何症状。结论 对于开颅手术夹闭及微弹簧圈闭塞瘤腔困难的后循环动脉瘤,在试验行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成功后,永久闭塞一侧椎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椎动脉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载瘤动脉闭塞
Keywords
balloon
embolization
vertebral artery
aneurysm
分类号
R651.1 [医药卫生—外科学]
R816.1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载瘤动脉闭塞治疗椎动脉动脉瘤
李佑祥
吴中学
杨新健
姜除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