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原则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7
1
作者 柴文昭 刘晶晶 +16 位作者 王小亭 马小军 汤铂 张青 王滨 王晓猛 朱世宏 陈文劲 陈祖君 杨全会 杨荣利 丁欣 赵华 程卫 段军 高景利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医院感染会显著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严格防控新发医院感染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环节,需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 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医院感染会显著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严格防控新发医院感染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环节,需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多个层面发挥合力作用,才能实现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但目前医院感染防控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为此,2024年3月,国内多名重症医学、感染病学及医院感染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了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及其问题,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原则专家共识(2024)》,以期为重症医学科制订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医院感染 感染防控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血流零感染不是梦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滨 柴文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8-505,共8页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发生脓毒症致使死亡率增加。CRBSI的感染控制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乃至医院管理的重点及质量控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发生脓毒症致使死亡率增加。CRBSI的感染控制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乃至医院管理的重点及质量控制的核心。目前,重症医学科的CRBSI预防方案已基本完善,并建立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和维护的国家标准,这些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可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重症医学科的CRBSI问题广泛存在且后果严重,表明临床中心静脉置管及使用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存在缺陷,针对其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多个层面努力,完善和落实各项感染控制要求,可有效避免和减少CRBSI的发生,甚至实现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感染控制 零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药物预防治疗
3
作者 丁欣 王小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2,共7页
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且预后差,药物预防可为特定人群带来获益。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针对特定患者及疾病发病时间,选择全身应用或雾化吸入抗生素预防治疗;对于重症医学科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的诊断需重... 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且预后差,药物预防可为特定人群带来获益。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针对特定患者及疾病发病时间,选择全身应用或雾化吸入抗生素预防治疗;对于重症医学科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 IA)的诊断需重新认识,并评估IA高危人群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必要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再激活在重症患者中并不鲜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CMV再激活的发生率,但能否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仍待研究进一步探索。针对重症患者医院感染进行药物预防治疗时,临床医生需对目标人群、药物种类及用药方式等因素开展充分的风险-效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医院感染 药物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医护一体化建设的认知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建华 罗红波 +4 位作者 李尊柱 鲁梅珊 廉慧 王小亭 重症超声研究组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1,共4页
重症医学科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以重症医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集中管理单元。医学和护理学是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但在面对重症患者时,可从不同层面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重症医学认知的进步,“重... 重症医学科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以重症医学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集中管理单元。医学和护理学是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但在面对重症患者时,可从不同层面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重症医学认知的进步,“重症医学科医护一体化”理念应运而生。其以重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核心,以学术发展为导向,通过组织协调、医护协同,基于重症认知、统一的思维模式共同开展临床实践,以实现重症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重症护理 医护一体化 临床思维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感控认知心路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晶晶 王小亭 +1 位作者 刘大为 柴文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9-482,共4页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感染较为集中的科室,而医院感染与重症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以医院感染为轴线,重症患者的救治可分为3个阶段:(1)原发疾病的处理和器官功能支持;(2)重症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治疗;(3)控制进一步损害及新发并发症。后2个阶...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感染较为集中的科室,而医院感染与重症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以医院感染为轴线,重症患者的救治可分为3个阶段:(1)原发疾病的处理和器官功能支持;(2)重症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治疗;(3)控制进一步损害及新发并发症。后2个阶段循环往复,可使患者进入持续炎症反应和高代谢状态,最终导致预后不良。通过各阶段感控措施的充分落实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是重症救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理解、预防、治疗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改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规范具体防控措施、夯实理论基础、认识防控即治疗、整合治疗和质控5个方面综合阐述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最终形成以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为基石的重症救治理念,实现降低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风险,提高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防治策略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查房模式在重症医学科医教研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元凯 何怀武 隆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20-224,共5页
床旁影像监测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推广应用使影像学查房的作用日益凸显。医疗方面,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医疗团队工作的一致性和重症治疗的个体化、器官化水平;教学方面,有助于加深医生对危重症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培养医生的重... 床旁影像监测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推广应用使影像学查房的作用日益凸显。医疗方面,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医疗团队工作的一致性和重症治疗的个体化、器官化水平;教学方面,有助于加深医生对危重症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培养医生的重症临床思维,提高医疗团队的技术操作水平;科研方面,有助于影像数据的规范化收集和存储,开拓重症医师的科研思路。在实施影像学查房过程中,应注意保障数据安全,维护患者隐私,认识到影像学资料的局限性,寻找更加完善的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影像学查房 临床思维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症相关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柴文昭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78,共2页
感染是病原体与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体、机体防御屏障状态和相应的辅助条件以不同形式组合形成了感染的多种表现。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 感染是病原体与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体、机体防御屏障状态和相应的辅助条件以不同形式组合形成了感染的多种表现。医院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一般又称为“医院内感染”或“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屏障 住院期间 医院内感染 出院后 形式组合 医院感染防控 中国式现代化 入院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汤铂 崔娜 +2 位作者 胡小芸 隆云 杜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我国重症医学专业发展迅速,在重症患者救治、突发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专科临床医师的常规途径。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专科,重症医学专业已建立全国专科医... 我国重症医学专业发展迅速,在重症患者救治、突发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合格专科临床医师的常规途径。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专科,重症医学专业已建立全国专科医师培训制度,成为培养学科专业人才梯队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培训体系和平台建设方面对比思考国外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异同,为推进我国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制度不断完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专科医师培训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对重症超高龄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影响
9
作者 鲁梅珊 王新博 +5 位作者 张宏民 胡珍珍 李艳超 李家涌 胡浩琪 王小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7-572,共6页
目的 探究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在重症超高龄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超高龄(年龄≥80岁)H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道管理方... 目的 探究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在重症超高龄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超高龄(年龄≥80岁)H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道管理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2022年1月—2023年4月)和对照组(2021年1月—12月)。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观察组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创到有创的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干预前后氧合指标、气管插管/切开率及有创呼吸机使用率。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重症超高龄HAP患者61例,其中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气道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12 h、48 h及72 h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逐渐降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逐渐升高,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更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更高(P均<0.05);且观察组气道干预48 h时气管插管/切开率(35.5%比66.7%,P=0.015)、有创呼吸机使用率(41.9%比73.3%,P=0.013)均更低。结论 重症超高龄HAP患者应用阶梯化气道管理策略可显著改善氧合状况,并减少医源性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化气道管理 超高龄 重症医学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应用2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蔡秋燕 刘旺林 +5 位作者 程卫 刘晶晶 张超纪 刘剑州 隆云 何怀武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518,共6页
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种床旁无创、连续、动态、无辐射的肺通气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除肺通气监测外,近年来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EIT床旁监测也备受关注。本文介绍... 肺灌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作为一种床旁无创、连续、动态、无辐射的肺通气监测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诊疗。除肺通气监测外,近年来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EIT床旁监测也备受关注。本文介绍高渗盐水造影肺灌注EIT技术床旁评估2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肺灌注情况,为该技术在此类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高渗盐水造影电阻抗断层成像 肺灌注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1
作者 普布卓玛 陈焕 +20 位作者 陈文劲 杜微 蔺国英 潘文君 程莉 桂喜盈 蔡鑫 旦增曲珍 付建垒 李茜玮 次央 吉律 次仁桑珠 达瓦 郭娟 邱成 王小亭 晁彦公 刘大为 柴文昭 朱世宏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24-38,共15页
神经重症是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损伤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瞬息万变,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不同的脑损伤程度。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神经重症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病情进展速度快,损伤程度严重。为规范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 神经重症是重症医学的重要分支,其损伤机制复杂多样、病理生理瞬息万变,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不同的脑损伤程度。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下,神经重症发病率更高,发病年龄年轻化,病情进展速度快,损伤程度严重。为规范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疗,改进监测管理流程,预防不可逆性脑损伤,改善神经系统预后,由中国冷静治疗研究组、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和西藏重症医学质控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文献及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组织重症医学、神经外科等领域专家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监测管理专家共识”,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高原神经重症患者的监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重症 神经重症 监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重症患者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7
12
作者 孙建华 李欣 +6 位作者 赵明曦 李奇 李尊柱 罗红波 张青 王小亭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15,共5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重症患者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进行计算机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英国2012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和澳大利亚JBI循证...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成人重症患者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进行计算机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由2名研究人员采用英国2012年更新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和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依据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筛选出23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5篇指南、3篇证据总结、5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及4篇随机对照试验。从基于超声的血管评估、穿刺前准备、超声引导穿刺方法、穿刺后观察、教育及培训5个方面汇总证据33条。结论总结的成人患者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最佳证据,可作为护士实施超声引导外周静脉血管穿刺的指引与规范,以提升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外周静脉血管穿刺 重症监护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呼气末读取中心静脉压与监护仪直接示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红波 何怀武 +2 位作者 郭海凌 孙建华 李尊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7年第7期995-998,共4页
目的 :比较教科书所推荐的人工读取患者呼气末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数值和临床常采用直接读取监护仪CVP示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分析两种方法是否可以完全互相替代。方法 :纳入200例行CVP监测的重症患者,测量中心静... 目的 :比较教科书所推荐的人工读取患者呼气末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数值和临床常采用直接读取监护仪CVP示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分析两种方法是否可以完全互相替代。方法 :纳入200例行CVP监测的重症患者,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同时采用呼气末人工读取CVP数值和监护仪直接示数两种方法进行读数,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呼气末人工读取CVP与监护仪CVP示数呈高度正相关(r=0.905,P<0.001),但两种不同方法读取CVP数值偏差≥2 mm Hg(1 mm Hg=0.133 k Pa)的患者占17.0%;(2)在123例机械通气患者中,两种读取方法的相关系数r=0.915,但在77例自主呼吸患者中两种读取方法的相关系数r=0.886,机械通气患者和自主呼吸患者中两种方法读取数值偏差≥2 mm Hg分别占9.8%、28.6%;(3)在177例窦性心律的患者中,两种读取方法的相关系数r=0.921,但在23例心律失常患者中两种读取方法的相关系数r=0.891,窦性心律和心律失常患者中两种方法读取数值偏差≥2 mm Hg分别占15.3%、30.4%。结论 :在机械通气及窦性心律的患者中两种CVP读取方法相关性好,可相互替代;但是在自主呼吸和心律失常的患者中,两种CVP读取方法偏差较大,应用监护仪直接读取CVP须慎重,建议医务人员结合心电图波形在患者呼气末读取CVP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插管 中心静脉压 读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TE查房模式在重症临床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元凯 何怀武 隆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79-81,共3页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重症临床思维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愈发凸显。如何让年轻医生快速、准确掌握重症临床思维是重症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团队探索出的CITE临床查房模式,将训练重症临床思维融入至日常床旁查... 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重症临床思维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愈发凸显。如何让年轻医生快速、准确掌握重症临床思维是重症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团队探索出的CITE临床查房模式,将训练重症临床思维融入至日常床旁查房中,可快速培养年轻医生的重症临床思维能力,实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延续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重症临床思维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返回ICU患者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道日敖 田园 +2 位作者 陈焕 张越伦 于春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8-603,共6页
目的分析术后返回ICU的患者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评估及管理该类患者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1月29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返回ICU的患者。在其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 目的分析术后返回ICU的患者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评估及管理该类患者提供诊疗思路。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1月29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返回ICU的患者。在其出院1个月和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估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及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术后返回ICU患者117例,平均年龄(60.9±16.0)岁,亚急性疼痛发生率为45.7%(53/116),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2.7%(36/110)。术后中重度亚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数字评价量表均值分别为4.9±1.2和5.2±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OR=5.263,95%CI:1.436~19.292)是术后返回ICU患者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返回ICU患者的术后亚急性和慢性疼痛发生率较高,合并冠心病是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围术期采用多模式疼痛管理可改善患者ICU住院期间疼痛体验以及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返回ICU患者 术后亚急性疼痛 慢性术后疼痛 人群特征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EIT技术监测ICU心外科术后患者肺部通气情况及其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文佳 周润奭 +4 位作者 李尊柱 苏龙翔 崔文博 隆云 何怀武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3-579,共7页
目的 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技术监测ICU心外科术后患者的肺部通气情况,并分析其在患者术后短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3年1月—11月收治的心外科术后患者临... 目的 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技术监测ICU心外科术后患者的肺部通气情况,并分析其在患者术后短期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2023年1月—11月收治的心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应用EIT技术监测患者肺部通气情况,分析患者4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肺通气百分比对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插管时间的影响。结果 共4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2±9.5)岁。手术时长≥5 h的患者肺平行ROI 4区(背侧)通气更差(P=0.022)。而ROI 4区通气<9%的患者其氧合指数更低(P=0.025),呼吸机使用时间(P=0.004)、插管时间(P=0.010)、ICU住院时间(P=0.018)均更长。在控制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和入室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评分的影响后,肺平行ROI 4区通气增加是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保护性因素(OR=0.743,95%CI:0.587~0.941,P=0.014)。以9.5%为截点,肺平行ROI 4区肺通气百分比预测患者预后差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56.2%,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0.599~0.905,P=0.007)。结论 应用EIT监测技术,可观察到ICU心外科手术后患者肺部通气情况与手术时长有关,改善患者肺部ROI 4区通气或可提高患者术后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ICU 肺通气 电阻抗断层成像 患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管理实践及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红波 孙建华 +7 位作者 黄莉 谢铃莉 赵明曦 李尊柱 井杰 李鑫 马鸿鸣 孙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总结重症患者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管理要点,为提升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14例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开展以护士为核心的综合性护理管理,核心要素包括基础管理、... 目的:总结重症患者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管理要点,为提升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14例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患者开展以护士为核心的综合性护理管理,核心要素包括基础管理、呼吸康复管理、多设备管理及院内转运管理。观察患者疾病转归情况。结果:14例接受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持续时间为14~87[29.00(22.75,36.00)]天,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未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最终8例患者成功撤机,6例患者撤机后成功存活。结论: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护理管理策略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方位、全流程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撤机成功率与撤机后存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体外膜肺氧合 重症监护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四步法鼻空肠管置入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曹岚 叶向红 +3 位作者 张丽娜 李君 张青 张文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四步法鼻空肠管置入在ICU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重症病人采用超声引导四步法进行鼻空肠管置入,即通过超声判断鼻空肠管置入食道内、鼻空肠管置入胃内、鼻空肠管置入幽门后、最后确认...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四步法鼻空肠管置入在ICU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重症病人采用超声引导四步法进行鼻空肠管置入,即通过超声判断鼻空肠管置入食道内、鼻空肠管置入胃内、鼻空肠管置入幽门后、最后确认鼻空肠管位置。结果:成功置入28例,失败3例,失败原因为通过幽门之假象及病人胃蠕动消失,鼻空肠管末端贴于胃大弯处,无法弯曲进入胃窦、幽门。结论:超声辅助四步法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技术是一种新的鼻空肠管置入技术,操作简单,有效、无创,可重复性且成功率较高,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人 鼻空肠管 超声辅助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佟冰渡 高娜 +6 位作者 王晓杰 陈亚萍 徐园 孙建华 邓海波 陆欣欣 马玉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 :调查近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4年1-12月出院的近端DVT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发生预后不良患者22例(30.6%),其中2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相关性死亡(2.... 目的 :调查近端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4年1-12月出院的近端DVT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72例患者中,发生预后不良患者22例(30.6%),其中2例患者发生肺栓塞相关性死亡(2.8%);4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复发(5.6%);16例患者发生血栓后综合征(22.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治疗3个月后较高水平的D-Dimer值、未规范化抗凝治疗和遗传性易栓症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高。结论 :近端DVT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较高;护士应注重对此类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尤其是遗传性易栓症患者,保证患者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并使用D-Dimer监测抗凝治疗效果,进而降低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家属ICU日记使用感受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颖 孙建华 +5 位作者 李真 陈娜娜 杨华 杨艳艳 万晓红 张丽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4期546-552,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患者家属使用ICU日记的感受和看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与重症患者家属对使用ICU日记感受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两名...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患者家属使用ICU日记的感受和看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与重症患者家属对使用ICU日记感受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两名研究者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提取、归纳、整合、诠释。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提炼33个主要结果,归纳成6个新的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搭建沟通桥梁、获得情感体验、体现人文关怀。结论:ICU日记的应用体现了“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整体制护理理念,满足家属对信息和支持的需求,并展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日记 患者家属 质性研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