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斌 吕威 +9 位作者 高志强 杨华 曹克利 冯国栋 吴海燕 商莹莹 陈兴明 王剑 田旭 王威清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5-1479,共5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2—3月和2023年2—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担任住院医师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采用理论讲解+电耳镜... 目的探讨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2年2—3月和2023年2—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担任住院医师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先采用理论讲解+电耳镜系统进行教学,试验组先采用理论讲解+便携式耳内镜系统进行教学,1个月后两组交换教学方式。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在第1个月临床学习结束后的理论考核成绩、自我评价得分以及2个月临床学习结束后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共36名住院医师纳入本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人。试验组经1个月耳科临床学习后,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93.17±4.16)分比(82.28±4.46)分,P=0.000];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耳科疾病学习、临床学习效率、临床资料收集、医患沟通以及设备使用5个维度的自我评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个月耳科临床学习结束后,36名住院医师对便携式耳内镜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电耳镜(57.9%比47.4%,P=0.040)。结论便携式耳内镜系统在耳鼻喉科临床教学中可更形象、直观地展示耳科解剖和疾病,更方便进行临床资料管理,增加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高效地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教学 耳鼻喉科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鼻喉科研究生听力学课程的混合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雯 乔宇斐 +4 位作者 朱敏 王素菊 杨佳燕 杨华 商莹莹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听力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耳鼻喉科临床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202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学习的临床型研究生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并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 目的探讨将听力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耳鼻喉科临床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202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进行学习的临床型研究生及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结果设计并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听力学课程教学,教学前后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26名学员参与混合教学模式中各个模块内容的学习及问卷调查。学习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于听力学课程重要性及理论知识各个模块的临床应用学习倾向性均高于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P均<0.001)。学习后学员对于听力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显著优于学习前(P<0.001),对各部分教学内容满意度较高(得分均值均>5分,满意度满分为7分)。结论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对耳鼻喉科研究生进行听力学课程教学已取得初步成效,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学 耳鼻喉科 医学生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听力筛查及干预——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24第一季度学术活动报道
3
作者 孙雯 商莹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24年第一季度学术会议于2024年3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继续将参会范围从北京市辐射至整个京津冀地区,来自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 京津冀地区儿童听力诊断中心2024年第一季度学术会议于2024年3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继续将参会范围从北京市辐射至整个京津冀地区,来自北京市六家儿童听力诊断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及北京妇幼保健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石家庄儿童医院等80余名同道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围绕此次会议议题“全生命周期听力筛查及干预”,共有9位专家进行了汇报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学术活动 儿童医院 听力筛查 会议议题 学术交流 学术会议 市妇幼保健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术治疗贝尔氏面瘫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海燕 姜鸿 +2 位作者 冯国栋 杨华 高志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氏面瘫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的贝尔氏面瘫病例,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减压部位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经乳突面神经次全程减... 目的探讨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治疗贝尔氏面瘫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乳突面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的贝尔氏面瘫病例,比较分析手术时机、减压部位对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经乳突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有效率为77.3%,恢复至H-BⅠ、Ⅱ级的占总数的54.5%。其中发病3个月内接受减压的病人术后恢复至Ⅰ级、Ⅱ级所占比例62.5%(10/16),2个月内接受减压手术的10例病人中7例恢复至H-BⅠ、Ⅱ级,占总数70%。恢复至H-BⅢ级的3例,占总数30%,无Ⅳ级或更差病例。结论对面神经变性超过90%的发病3个月内的贝尔氏面瘫患者行面神经次全程减压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预后至Ⅲ级或更差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减压 贝尔氏面瘫 经乳突径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听力者对汉语声调的前注意加工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立军 曹克利 魏朝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特别是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agtive,MMN)为指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汉语声调识别进行研究。方法刺激材料为汉语四声调字,采用oddball范式,组成三个不同刺激组合,记录1...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特别是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agtive,MMN)为指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汉语声调识别进行研究。方法刺激材料为汉语四声调字,采用oddball范式,组成三个不同刺激组合,记录14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和14名听力正常的受试者对声调信息加工的ERP和MMN。结果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人都能得到明显的ERP和MMN。人工耳蜗植入者MMN含有两个负波,分别在100和300ms左右出现;正常人MMN也含有两个负波,分别在150和300ms左右出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MMN1潜伏期明显提前,MMN2潜伏期提前但不如MMN1提前的程度大;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二、三、四三种声调加工的MMN第一、第二个负波的潜伏期、振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也是如此。结论人工耳蜗植入者能够在前注意阶段对汉语声调进行加工,但与正常人相比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失匹配负波 汉语声调 前注意加工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瘫患者健侧面部动静态指标的三维测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杨 Gerd Fabian Volk +5 位作者 冯国栋 田旭 李颖 Orlando Guntinas-Lichius 杨华 高志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470,共6页
目的基于面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3-Dimensional Analysis System for Facial Motion,3D-ASFM)对健康受试者及面瘫患者健侧面部测量,探讨面瘫后健侧面部静态和动态指标的变化。方法纳入23例单侧面瘫患者,匹配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 目的基于面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3-Dimensional Analysis System for Facial Motion,3D-ASFM)对健康受试者及面瘫患者健侧面部测量,探讨面瘫后健侧面部静态和动态指标的变化。方法纳入23例单侧面瘫患者,匹配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同时纳入74例不同年龄段的单侧面瘫患者。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面部主观评估(House-Brackmann分级和Sunnybrook评分)和面部三维动态测量。比较面瘫患者健侧面部动静态指标与正常人面部指标的差异。分析健侧指标是否受年龄、性别、面瘫程度及侧别等影响。结果面瘫患者健侧静态指标各数值均大于正常人。部分动态指标为面瘫组大于对照组,余指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面瘫后男女间上下睑间距差异更明显,但动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健侧除了鼻唇沟宽度与年龄有一定正相关性外,余指标未明显受年龄影响。不同面瘫侧别患者健侧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面瘫的程度与健侧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面瘫之后,患者健侧面部无论是静态还是运动均会发生改变,大部分改变与面瘫程度、年龄、性别、侧别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健侧 三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功能评估方法的发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志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6-451,共6页
面神经的走行迂曲,成分复杂,是耳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座大山”。相比听力和前庭检查的发展,面神经功能检查近年来进展较慢,不能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要。随着相关电生理、视觉捕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用于面神经... 面神经的走行迂曲,成分复杂,是耳科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座大山”。相比听力和前庭检查的发展,面神经功能检查近年来进展较慢,不能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要。随着相关电生理、视觉捕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用于面神经的诊疗中。本文就面神经功能检查的现状作一简要介绍,以期鼓励更多相关研究,促进面神经诊疗工作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分级系统 神经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谱特征的语音可懂度评价算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晓梅 王晓玮 +2 位作者 钟波 商莹莹 杨佳燕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8-684,共7页
针对现有的语音可懂度评价方法不能有效地处理信号在多种类型的非线性失真下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谱特征的语音可懂度评价(Bispectral Speech Intelligibility Metric,BSIM)算法,用三阶统计量从语音信号的谱图中提取特征。双谱可以... 针对现有的语音可懂度评价方法不能有效地处理信号在多种类型的非线性失真下的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谱特征的语音可懂度评价(Bispectral Speech Intelligibility Metric,BSIM)算法,用三阶统计量从语音信号的谱图中提取特征。双谱可以检测语音信号中的非线性相位耦合,抑制非高斯信号中的高斯噪声,从而揭示更多隐含于信号内部的有用信息。将本方法与现有的语音可懂度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成功地预测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造成的语音可懂度下降,其评价结果与主观可懂度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度,对信号失真变化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可懂度 客观评价算法 高阶统计 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娜 刘萍 +3 位作者 蔡永华 王乾贝 王佳弘 梁和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2期1868-1873,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国内外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现状,为开发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及开展护理交接班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6日,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 目的:系统分析国内外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现状,为开发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及开展护理交接班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6日,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相关文献。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包含8种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评价方式为护士自评、第三方评价和患者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士交接班情况、护士满意度、护士认知负荷、护士电子交接过渡的感知和准备度、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参与床旁交接的感受。结论: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研究逐渐深入,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应开发或引进相关的评价工具,以促进我国护理交接班工作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交接班 评价 工具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伽玛通滤波器的双谱特征语音可懂度算法
10
作者 陈晓梅 王晓玮 +2 位作者 钟波 杨佳燕 商莹莹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8-1296,共9页
针对现有的语音可懂度评价方法不能真实贴近人耳对语音的感知过程,提出一种基于人耳听觉特性的双谱特征预测语音可懂度评价(Gammatone-bspectral speech intelligibility metric, GBSIM)算法。充分利用双谱可以检测语音信号中的非线性... 针对现有的语音可懂度评价方法不能真实贴近人耳对语音的感知过程,提出一种基于人耳听觉特性的双谱特征预测语音可懂度评价(Gammatone-bspectral speech intelligibility metric, GBSIM)算法。充分利用双谱可以检测语音信号中的非线性相位耦合,抑制非高斯信号中的高斯噪声的特性,采用可以模拟人工耳蜗模型的Gammatone滤波器组,通过滤波处理将输入的语音信号分为32个听觉子频带,用三阶统计量对每个子频带的语音信号进行双谱估计并提取单一特征值来计算语音的可懂度。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信号失真变化敏感,其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具有很高的相关度,相对于传统的语音可懂度评价算法具有更好的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可懂度 客观评价算法 非线性失真 听觉特性 Gammatone滤波器组 高阶统计量 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面神经切除后面部运动特征定量分析
11
作者 赵杨 冯国栋 +4 位作者 田旭 奥登苏日塔 Gerd Fabian Volk Orlando Guntinas-Lichius 高志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应用面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3-Dimensional Analysis System for Facial Motion,3D-ASFM)对面神经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测量,探讨修复与未修复患者面部静态和动态指标的变化。方法14例面神经部分切除患者,分为神经修复组(9例)... 目的应用面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系统(3-Dimensional Analysis System for Facial Motion,3D-ASFM)对面神经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测量,探讨修复与未修复患者面部静态和动态指标的变化。方法14例面神经部分切除患者,分为神经修复组(9例)和未修复组(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以上跟踪随访,中位随访期13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进行面部运动主观评估(House-Brackmann分级和Sunnybrook评分)和面部三维动态测量。比较三种评估结果相关性。比较修复组与未修复组患者术前、术后各评估结果,对修复组患者各面部区域进行分析。结果3D-ASFM分析结果分别与House-Brackmann分级(H-BGS)、Sunnybrook评分(SFGS)进行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P<0.05)和0.798(P<0.05)。面瘫越严重,3D-ASFM与主观评价系统的相关性越差。术后H-BGS、SFGS总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修复组好于未修复组,3D-ASFM总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鼻旁运动好于未修复者。修复组患者术前、术后H-BGS、SFGS、3D-ASFM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健侧动态指标中,上面部运动较术前减小,下面部运动较术前增加。结论面部三维动态定量分析结果与传统主观评价系统有较好的相关性。神经修复对面中部运动影响最大。面神经切除手术不仅造成同侧面部运动改变,也会影响对侧面部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运动 面神经修复 三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后壁骨性重建技术临床应用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历东东 唐琦 +2 位作者 陈晓巍 高志强 杨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目的研究和观察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8例外耳道后壁骨性缺损致外耳道-乳突沟通性病变患者,行完壁式乳突切开术去除乳突病变,部分患者同时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在彻底清除外耳道原发病变基础上,采用乳突骨皮质修... 目的研究和观察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8例外耳道后壁骨性缺损致外耳道-乳突沟通性病变患者,行完壁式乳突切开术去除乳突病变,部分患者同时行鼓室探查和鼓室成形术,在彻底清除外耳道原发病变基础上,采用乳突骨皮质修复外耳道后壁骨性缺损。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37.25月,所有8名患者均一期手术外耳道后壁骨性重建成功,外耳道通畅、后壁完整,乳突及鼓室均未见明显病变,未发现胆脂瘤复发;术前骨导平均听阈为17.19±8.86dBHL,气骨导差(ABG)为35.94±13.82dBHL;术后骨导平均听阈为17.81±8.38dB-HL,ABG为14.06±12.39dBHL。所有患者术后听力均明显提高或恢复至正常。结论经严格选择适应证,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可以有效地重建外耳道-乳突正常生理分割恢复和保留正常生理功能,远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后壁重建术 乳突骨皮质 完壁式乳突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ABR作为中枢听觉处理评估工具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郝文洋 商莹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7-370,共4页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官残疾,听力损失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外周和中枢两方面听觉功能的减退。常规听力学检查方法主要反映外周听觉系统功能,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客观有效的测听方法来评估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近年来... 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感官残疾,听力损失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外周和中枢两方面听觉功能的减退。常规听力学检查方法主要反映外周听觉系统功能,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客观有效的测听方法来评估中枢听觉处理功能。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电生理测试方法,它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中枢听觉功能评估方法。本文就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可重复性、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言语诱发听性脑干反应 频率跟随反应 中枢听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损伤对兔面神经传导功能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朱崇元 赵杨 +4 位作者 白冰 冯国栋 田旭 赵勇 高志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利用持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探讨不同温度下兔面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明确面神经的损伤阈值。方法8只雄性新西兰兔共16侧面神经作为实验对象,暴露面神经上颊支。面神经近端放置自动周期刺激(APS)电极进行持续术中神经监测,神经远端安... 目的利用持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探讨不同温度下兔面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明确面神经的损伤阈值。方法8只雄性新西兰兔共16侧面神经作为实验对象,暴露面神经上颊支。面神经近端放置自动周期刺激(APS)电极进行持续术中神经监测,神经远端安放水浴管。逐渐调升水浴管内神经节段的水浴温度,监测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振幅变化。50℃分别水浴30s(43℃累积等效分钟CEM43℃=64min)和60s(CEM43℃=128min),比较振幅变化差异。光镜下比较神经热损伤后即刻与3日后的组织病理。结果神经诱发电位振幅对温度变化较潜伏期更敏感。水浴温度37-42℃,诱发电位振幅出现增大;49-52℃,诱发电位振幅下降50%;超过58℃,所有面神经诱发电位均消失,消失时间均在3s以内。CEM43℃=64min,振幅可恢复80%以上;CEM43℃=128min,振幅仅可恢复至60%以上。热损伤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多在5min以内,超过5min恢复可能极小。与术后即刻制取的面神经相比,神经热损伤后3日,神经纤维排列更为稀疏,固缩和均质化更明显。结论持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发现隐匿的神经热损伤,58℃时神经传导功能丧失,神经热损伤迅速而且存在延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热损伤 持续术中神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