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晓艳 闫静 +1 位作者 王友培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的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终前诊疗细节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013年终末期患者36例、2019年终末期患者37例。2013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2.1±14.0)岁,晚期肿瘤19例。2019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8±15.3)岁,晚期肿瘤27例。相较于2013年患者,2019年患者临终前转入ICU(0比22.2%,P=0.008)、接受心肺复苏(0比16.7%,P=0.011)、气管插管(5.4%比36.1%,P=0.001)、有创机械通气(2.7%比33.3%,P=0.001)、全肠外营养(32.4%比61.1%,P=0.014)的比例均降低,接受缓和医疗会诊(29.7%比0,P<0.001)、得到人文关怀(40.5%比16.7%,P=0.024)的比例均升高。2019年患者中,相较于未接受缓和医疗会诊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者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更高(90.9%比19.2%,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和实践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终末期患者死亡前接受有创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显著提高,死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终末期 缓和医疗 理念推广 会诊 死亡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认知现状:一项全国横断面调查
2
作者 余佳文 刘红菊 +6 位作者 徐影影 鲍彦平 时杰 刘志民 张越伦 宁晓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 目的 初步调查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终末期患者缓和镇静的了解及相关临床能力。方法 2021年10—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在全国麻醉医师中开展横断面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信息、工作经验、是否熟悉缓和医疗、面对终末期患者的感受、是否给重症/终末期痛苦患者实施过缓和镇静及镇静药物选择。结果 来自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的2536名麻醉医师完成了有效问卷,其中仅572名(22.6%,572/2536)医师表示熟悉缓和医疗。男性、有重症/终末期患者接触经历、参与疼痛临床诊疗、医院设立安宁缓和医疗组或相应部门/组织的麻醉医师更熟悉缓和医疗(P均<0.05)。超过40%的麻醉医师面对终末期患者时会感到无力、无助且对临床决策存在困惑,了解缓和医疗的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信心更足(9.8%比4.4%,P=0.001)。在734名有缓和镇静实施经验的麻醉医师中,151人(20.6%,151/734)曾仅使用阿片类药物作为镇静手段。结论 我国麻醉医师对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药物选择的认识尚不足。加强缓和医疗团队建设、开展缓和医疗及缓和镇静的教育培训或将有助于提高麻醉医师面对重症/终末期患者时的信心,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诊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缓和镇静 阿片类药物 麻醉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卫生健康体系亟需缓和医疗融入 被引量:7
3
作者 宁晓红 阎格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死亡过程被技术化和医学化,但因衰老和疾病而引发的痛苦仍广泛存在,缓和医疗可缓解这一痛苦过程,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已从立法层面将安宁疗护列入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但缓和医疗相关国家政策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死亡过程被技术化和医学化,但因衰老和疾病而引发的痛苦仍广泛存在,缓和医疗可缓解这一痛苦过程,提高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我国已从立法层面将安宁疗护列入国家卫生健康体系,但缓和医疗相关国家政策仍为空白。因缓和医疗学科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医疗工作者仍缺乏对缓和医疗理念的认识和具体实践能力,导致我国重病、终末期患者的照护品质堪忧。缓和医疗融入卫生健康体系需逐步有序开展,通过统一定义与原则、发布国家及地方政策、倡导相关实践、开展医学生教育、发展基层缓和医疗网络、制定国家层面的发展标准,以及强调本土化发展,帮助人们在疾病终末期避免接受徒劳或失当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和医疗 死亡质量 医疗系统 政策制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治疗与管理 被引量:14
4
作者 余佳文 王瑾 +3 位作者 刘红菊 许力 宁晓红 黄宇光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4-770,共7页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除可引起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外,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与不良预后相关。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控制不佳可能与其复杂的疼痛机制、现有临床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医患认知不足有关。本文总...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除可引起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外,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及生活质量,与不良预后相关。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控制不佳可能与其复杂的疼痛机制、现有临床治疗手段的局限性以及医患认知不足有关。本文总结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的定义、分类、评估要点、治疗原则、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段及相关临床更新,同时强调多学科综合管理、患者及家属宣教在癌痛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成人癌症患者疼痛管理的整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 疼痛评估 多学科诊疗 患者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呼吸困难处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贾之萌 Colman Rebecca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呼吸困难是一种自觉症状,其给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有效评估和处理晚期癌症患者的呼吸困难是一线临床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中国目前尚缺乏此方面的规范处理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晚... 呼吸困难是一种自觉症状,其给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巨大痛苦。有效评估和处理晚期癌症患者的呼吸困难是一线临床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中国目前尚缺乏此方面的规范处理流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了“晚期癌症呼吸困难处理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晚期癌症患者给出了呼吸困难评估和分级处理策略。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旨在对该指南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中国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呼吸困难 缓和医疗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