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 被引量:173
1
作者 刘丽萍 陈玮琪 +9 位作者 段婉莹 霍晓川 徐蔚海 李淑娟 李子孝 黄立安 王春雪 郑华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709-726,共18页
1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见表1。2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评估及诊断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见图1。推荐意见:·怀疑缺血性卒中患者入急诊后尽可能在30min内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再灌注 抗血小板 并发症 病因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2
作者 尹豆 王含 +16 位作者 张玉虎 倪臻 陈燕 陈先文 窦荣花 洪桢 况伟宏 林国珍 王玉凯 王华龙 薛峥 许顺良 陈伟 陈海波 陈生弟 李春波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6,共5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斌 任海涛 +3 位作者 赵燕环 马翔凌 陈向东 朱润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ogo-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ogo-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刻给药组、延迟给药组,每组6只。检测大鼠术前,术后3 h、48 h、7 d、14 d血清Nogo-A和14 d脑组织Nogo-A水平,监测术前和术后3 h、48 h、7 d、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14 d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镜检脑梗死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EGF、GAP43表达情况。结果即刻给药组和延迟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117±0.011、0.185±0.010 vs 0.356±0.140,P<0.01),且即刻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延迟给药组(P<0.01)。即刻给药组48 h、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48 h血清Nogo-A水平明显高于即刻给药组(P<0.01)。即刻给药组术后7 d和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术后7 d和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明显高于即刻给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8 h、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与Ludmila Belayev 12评分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即刻给药和延迟给药均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并对Nogo-A、VEGF和GAP43表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卒中 GAP-43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神经康复 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及预后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次央 胡亚雄 +4 位作者 王其琪 连雨晴 陈玉秀 周立新 赵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居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征,并分析影响PSE预后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高原地区PSE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居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征,并分析影响PSE预后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高原地区PSE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高原地区PSE患者。根据PSE类型分为早发性(卒中后≤7 d)PSE组和迟发性(卒中后>7 d)PSE组,于2023年9月通过电话和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获取患者的功能预后(m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分布、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时mRS评分)、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以及随访功能预后的差异,分析预后不良(随访mRS评分≥3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PSE患者89例,占同期住院高原卒中患者的4.2%,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5(44~69)岁,男性59例(66.3%),藏族87例(97.8%),发病时mRS评分为3(1~4)分。入组患者中早发性PSE组49例(55.1%),迟发性PSE组40例(44.9%)。卒中亚型分布中脑出血所占比例最高,为39.3%(35例)。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起源性发作,共69例(77.5%)。36例(40.4%)PSE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影像学检查显示卒中病灶中最常见的为皮质病灶,共48例(53.9%)。治疗方面85例(95.5%)PSE患者接受了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79例(88.8%)患者接受单药治疗,最常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奥卡西平/卡马西平(36例,40.4%)。PSE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0.1%(9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15~40)个月,预后不良患者占56.7%(38/67),死亡率为35.8%(24/67)。与早发性PSE组相比,迟发性PSE组男性比例更高(78.6%vs.56.6%,P=0.043)且有癫痫家族史比例更高(10.0%vs.0,P=0.037)。两组间的卒中类型分布(P=0.040)和应用抗癫痫药物类型分布(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症状严重(发病时mRS评分高)是PS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691,95%CI 1.245~2.297,P<0.001)。结论PSE在高原地区住院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2%。高原地区PSE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重,40.4%的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高原地区PSE患者预后不良,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 早发性癫痫 迟发性癫痫 预后 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卢媛媛 李梦楠 +1 位作者 孙蓓 蒋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工作应用中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108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名,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 目的研究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在护理工作应用中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108名进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4名,采用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和对照组(54名,采用常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对比两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以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的单项评分以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中病区管理、安全用药、护理安全、文件书写等单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中一般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内在满意度等单项评分亦高于对照组,给错药、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路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的安全预警系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中,可保证系统稳定性,并对护理安全评定有良好的界限控制,安全信息报告准确,有助于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哈特质量控制图 安全预警系统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彭斌 倪俊 +3 位作者 徐蔚海 周立新 姚明 崔丽英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9期782-784,共3页
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尝试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通过选择病例、提出问题、自学分析、小组讨论、评价总结、反馈等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学习、批判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尝试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通过选择病例、提出问题、自学分析、小组讨论、评价总结、反馈等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主动学习、批判性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培育团队协作精神,值得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脑血管病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牛婧雯 倪俊 +6 位作者 姚明 周立新 戴毅 范思远 朱以诚 彭斌 崔丽英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0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总结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993-2013年连续收治的孕产妇合并危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2例,平均年龄(26±5)岁(19~34... 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总结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1993-2013年连续收治的孕产妇合并危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12例,平均年龄(26±5)岁(19~34岁)。12例患者均在急性/亚急性期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9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可能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策略。结果发病时期:孕早期7例,孕晚期1例,产后2周内4例,人工流产后1例;合并疾病包括:蛋白S缺乏1例,高同型半胱氨酸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全身感染1例,贫血1例;临床特征: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头痛12例,痫性发作5例,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5例(包括肢体无力、病理征、麻木、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等),视力下降1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4例。12例患者中9例存在脑实质异常,其中脑梗死或出血性梗死7例,脑出血1例,脑组织明显肿胀1例。受累静脉窦:横窦、乙状窦9例,上矢状窦8例,直窦、下矢状窦2例,颈静脉2例。治疗:6例妊娠期发病患者均及时终止妊娠,1例因家属不同意终止妊娠,病情加重,自动放弃回家。10例积极尽早给予肝素化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孕产妇出现急性/亚急性头痛、抽搐及其他局灶体征时,需警惕危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可能;影像学提示符合静脉窦引流区域的脑实质异常信号(出血性梗死为主),可作为及时诊断的重要线索;病情危重时及时选择终止妊娠去除病因可能与良好预后相关,同时需尽早开始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损伤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展 洪霞 +2 位作者 魏镜 高山 李舜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的研究单次或两次非关键部位脑梗死(包括皮质下梗死和脑干小脑梗死)的患者其认知功能表现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了解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数一一匹配的单次或两次... 目的研究单次或两次非关键部位脑梗死(包括皮质下梗死和脑干小脑梗死)的患者其认知功能表现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了解非关键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数一一匹配的单次或两次发病的非关键部位脑梗死后5~6个月的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例,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Hamilton抑郁量表17项评分(HAMD-17)、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加利福尼亚词语学习(CVLT)、逻辑记忆(LM)、复杂图形(FC)、词语流畅性(VF)、结构实例(CP)、数字广度(DS)的评定。结果卒中组患者MMSE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7.8±2.4 vs 28.9±0.9,P=0.021);在CVLT总分、VF、认知总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38.2±7.0 vs 43.1±8.0,P=0.016;43.8±10.6 vs 53.6±11.3,P=0.001;168.3±24.0 vs 188.8±25.4,P=0.002),而在FC、LM、CP、DS方面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41.2±7.1 vs 43.4±5.5,P=0.185;21.6±5.6 vs 24.1±5.1,P=0.078;11.0 vs 11.0,P=0.775;13.0±2.4 vs 13.9±2.8,P=0.171)。另外卒中组ADL和HAMD-17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6±9 vs 20±0,P=0.001;2.00 vs0.00,P=0.000)。结论单次或两次非关键部位脑梗死的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词语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尤其以执行功能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非关键部位 认知障碍 词语记忆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姚明 周立新 +2 位作者 朱以诚 彭斌 倪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42-348,共7页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6月-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基因确诊的连续CADASIL患者21例(CADASIL组),以及性别匹配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1例(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所有患者均行头MRI检查(含T2^*/SWI序列),盲法读片并记录CMBs的数量和部位,分析两组CMBs分布的差异。结果CADASIL组年龄和常见血管病危险因素比例均低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CADASIL组47.6%患者检出CMBs(共计115个),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高达95.2%(共计218个)。CADASIL组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受累(45.2%),其次是脑叶(皮层/皮层下,35.7%)、基底节(11.3%)。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CMBs最多见(35.3%),其次是脑叶(26.6%)、丘脑(19.2%)、脑干(16.1%)。CADASIL患者丘脑CMBs/总CMBs比例、丘脑CMBs/(基底节CMBs+脑干CMBs)比例均高于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组(均P<0.001)。结论CADASIL患者CMBs分布以丘脑最常见,其次是皮层/皮层下区域,而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患者则以丘脑以外的基底节、脑干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出血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高血压 脑小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营营 李明利 徐蔚海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4期370-374,共5页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基底动脉的管壁和斑块结构,这对于探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塑、斑块成分和斑块分布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阐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关键词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重塑 斑块分布 缺血性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设计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玮琪 潘岳松 +25 位作者 陈霞 柏峰 曹勇军 范玉华 胡波 刘军 毛玲 倪俊 曲辉 孙莉 孙中武 王丽华 吴波 吴丹红 谢春明 许予明 徐运 赵性泉 周国钰 朱以诚 王春雪 David Wang 陆正齐 王伊龙 王拥军 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288-297,共10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对CSVD的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CSVD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的异质性,以及对本病缺乏共识,均可影响...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对CSVD的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CSVD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的异质性,以及对本病缺乏共识,均可影响相关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为了给CSVD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增加特异性药物的选择,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分会联合起草本共识。期望规范CSVD相关临床试验来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CSVD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共识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研究 药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 被引量:14
12
作者 彭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24,共2页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动脉炎、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等,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颈动脉狭窄后引起的脑灌注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产生的栓子栓塞是导致...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夹层、动脉炎、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等,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颈动脉狭窄后引起的脑灌注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产生的栓子栓塞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机制。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卒中发生/复发是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上,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重建术 支架 抗高血压药 降血脂药 降血糖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不过,相对于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尤其是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证据,相对较少。如何指导老...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不过,相对于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尤其是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证据,相对较少。如何指导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范围综述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娜 刘萍 +3 位作者 蔡永华 王乾贝 王佳弘 梁和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2期1868-1873,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国内外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现状,为开发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及开展护理交接班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6日,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 目的:系统分析国内外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现状,为开发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及开展护理交接班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16日,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相关文献。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包含8种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评价方式为护士自评、第三方评价和患者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士交接班情况、护士满意度、护士认知负荷、护士电子交接过渡的感知和准备度、患者满意度和患者参与床旁交接的感受。结论:护理交接班评价工具的研究逐渐深入,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应开发或引进相关的评价工具,以促进我国护理交接班工作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交接班 评价 工具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检查在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位置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1-664,共4页
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有大动脉闭塞?是否需要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及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如何最快捷和准确地评估闭塞动脉是否开放以及开放程度?尽管早期CT定量能帮助预测并发症、预后、以及溶栓治疗获益的可能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有大动脉闭塞?是否需要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及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如何最快捷和准确地评估闭塞动脉是否开放以及开放程度?尽管早期CT定量能帮助预测并发症、预后、以及溶栓治疗获益的可能性,然而,CT不能单独提供确切的动脉闭塞定位和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团注后动脉闭塞持续时间的信息。CT血管造影术(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可用来评估血管开放,但CTA受限于需要对比剂以及源图像的专家解释和三维重建的时间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梗塞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志 张郡 +2 位作者 戴悦萱 秦明阳 梁芙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模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血糖正...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海马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模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血糖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 group)(n=10)和2型糖尿病组(n=26)。24只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采用简单随机化法随机分为持续高糖组(sustained hyperglycemia group,SHG group)(n=12)和血糖波动组(intermittent hyperglycemia group,IG group)(n=12),其中IG组通过改变大鼠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律来建立血糖波动模型。6周后每周随机测定各组大鼠一日内9个时间点的血糖浓度,从而得到血糖日平均水平(mean blood glucose,MBG)、日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daily average blood glucose,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的改变情况。第10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第11周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比较各组氧化应激指标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血糖波动6周后,IG组和SHG组MBG、SDBG、LAGE、MAGE均明显高于C组(P<0.05);IG组的SDBG、LAGE、MAGE高于SHG组,MBG低于SHG组(P<0.05)。2)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比较,糖尿病大鼠(IG组和SHG组)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比C组延长(P<0.05),且第5天穿越平台的次数、经过目标象限(定位航行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活动路程比与活动时间比均较C组减少(P<0.05)。IG组与SHG组比较,第5天穿越平台次数、经过目标象限的活动路程比与活动时间比均较少(P<0.05)。3)氧化应激指标检测:IG组、SHG组与C组比较,MDA含量升高,SOD及GSH-Px含量降低(P<0.05)。IG组与SHG组比较,MDA升高、SOD及GSH-Px降低。4)氧化应激指标与学习记忆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MDA与活动路程比、活动时间比及穿越平台次数呈负相关(P<0.01)。GSH-Px、SOD与活动路程比、活动时间比及穿越平台次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1)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的STZ(30 mg/kg),并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及生物节律可以成功建立T2DM血糖波动模型。2)血糖波动比持续高血糖更易影响T2DM大鼠的认知功能。3)血糖波动会加剧海马区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糖波动 氧化应激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eddo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7
作者 蒋茜 韩菲 +2 位作者 邵笑 杨丽 赖小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1期79-85,共7页
目的 研究Sneddo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房住院治疗的Sneddon综合征患者共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 目的 研究Sneddo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房住院治疗的Sneddon综合征患者共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年龄17~54岁,4例男性,1例女性。5例患者均出现皮肤广泛网状青斑,4例患者合并多次脑梗死、脑出血,2例患者筛查出ADA2基因杂合突变。4例患者行皮肤活检,病理结果均示表皮过度角化或萎缩变薄、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4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2例患者抗磷脂抗体谱异常;3例患者心脏超声结果异常,其中2例患者主动脉瓣轻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1例患者升主动脉增宽、左室舒张功能降低(1级)。2例的患者提示大脑血管狭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结果表明,5例患者中2例诊断为中度痴呆;2例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1例有近期记忆力下降的表现。5例患者均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治疗后均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Sneddon综合征患者病程呈进行性进展,疾病的预后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同时给予长期多科随诊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Sneddon综合征在青年男性及老年女性群体中也应给予关注。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Sneddon综合征的认识,以助于患者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eddon综合征 皮肤网状青斑 缺血性卒中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