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柏李裕年 何宇 焦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96,共10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20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20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纳入发表时间为200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期间AI在全科医学领域应用的相关英文文献。采用VOSviewer 1.6.19软件对国家/地区(发文量≥5篇)、作者(发文量≥3篇)进行共现分析,并采用Scimago Graphica 1.0.46软件绘制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网络图;采用CiteSpace 6.2.R2软件对机构(发文量≥5篇)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394篇相关文献(原创性研究307篇,综述87篇)。发文量整体呈逐渐增长趋势,尤其2018年以来显著增加。美国和英国分别是该领域发文量(81篇,20.56%)、总被引频次(2077次)最多的国家,英国伦敦大学是发文量(20篇,5.08%)最多的机构,韦仕敦大学的Kueper是成果产出(6篇,1.52%)最多的作者。J Med Int Res是收录该领域文献(12篇,3.05%)最多、总被引频次(317次)最高的期刊。高频关键词主要包括“diagnosis”(诊断,31次)、“management”(管理,29次)、“risk”(风险,28次)、“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电子健康档案,24次)和“care”(照护,23次)等,可分为7个聚类,归纳为4个热点话题。其中AI在全科医学健康管理、辅助诊断及医师培养方面的作用是该领域当前研究的核心,技术可接受度是面临的关键挑战。结论全科医学领域在逐步引入AI技术,并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向提升个性化、智能化诊疗服务体验方向发展。未来可围绕提升全科医生和患者技术接受度方面加强国家/地区、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人工智能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建议(2023) 被引量:9
2
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建议多学科专家组 曾学军 +1 位作者 张抒扬 杜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60-74,共15页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调整,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已面临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情形。北京协和医院秉承“以人为本、全人照顾”的理念,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调整,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已面临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情形。北京协和医院秉承“以人为本、全人照顾”的理念,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及《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坚持循证、简明、临床可操作的原则,编写了《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建议(2023)》。对于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关键临床问题,结合北京协和医院一线工作经验及多学科专家意见,给出了相应诊疗建议。本诊疗建议强调在社区筛查重症高危人群,并尽早予以药物以及加强营养、心理治疗、睡眠支持等非药物干预,构筑家庭、社区、医院三道防线,以期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分级诊疗 循证医学 慢病管理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罕见病领域新进展(2020—2021) 被引量:23
3
作者 何山 高仕奇 +7 位作者 何欣悦 刘鹏 金晔 李相言 朱以诚 陈丽萌 朱卫国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39-45,共7页
2020—2021年,我国罕见病领域取得突出进展。罕见病相关政策方面,国家层面已建立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筹建国家罕见病质控中心,对罕见病药物实行零关税;地方层面不断扩大纳入医保的罕见病范围。罕见病用药方面,共14种罕见病药物被纳... 2020—2021年,我国罕见病领域取得突出进展。罕见病相关政策方面,国家层面已建立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筹建国家罕见病质控中心,对罕见病药物实行零关税;地方层面不断扩大纳入医保的罕见病范围。罕见病用药方面,共14种罕见病药物被纳入医保,13种罕见病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并有多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优先审评或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罕见病患者登记与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我国已启用国家罕见病注册系统,并建立罕见病患者登记制度;首个重症肌无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公布,溶酶体贮积症筛查项目启动,首个软骨发育不全队列研究正式启动。在官方政策和渠道之外,罕见病患者组织和信息平台均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中国 政策 罕见病用药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知识型临床问题的处理现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源杰 徐娜 +3 位作者 沙悦 苏巧俐 朱卫国 曾学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02-1606,共5页
背景当前国内大力推进分级诊疗,难点之一是提高全科医生的首诊能力,研究全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需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辅助,提高其岗位胜任力。目的调查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遇到知识型临床问题的频率及处理现状。方法于2020... 背景当前国内大力推进分级诊疗,难点之一是提高全科医生的首诊能力,研究全科医生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需解决的问题,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辅助,提高其岗位胜任力。目的调查全科医生临床实践中遇到知识型临床问题的频率及处理现状。方法于2020年2—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参加全科医师协会活动的300名医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其遇到知识型临床问题的频率、种类和处理方式,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问题查询率和解答率的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97份(99.0%),其中女性医生、中高级职称医生、工作10年以上者分别占69.7%(207/297)、75.2%(221/294)和48.5%(144/297)。117例(39.4%)全科医生经常或每天遇到无法现场解答的临床问题,约每接诊4.6名患者遇到1个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涉及药品使用、病理生理、鉴别诊断和疾病诊断。仅50.7%(150/296)全科医生会查询大部分(>60%)问题;仅12.9%(38/296)能找到>80%的问题答案,主要查询途径是教科书、通用搜索网站(如百度)、咨询他人;91例(30.6%)报告工作场所提供专业信息检索工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元接诊量较少、遇到问题频率较低和习惯检索专业信息的医生更可能查找问题(P<0.05);遇到问题频率较低和积极查询问题者找到正确答案的比例更高(P<0.05)。结论全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知识型临床问题而未得到有效解答的现象常见,主要包括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缺乏时间和高效率的问题检索习惯是妨碍临床问题解答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临床问题 信息查询行为 临床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及预后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次央 胡亚雄 +4 位作者 王其琪 连雨晴 陈玉秀 周立新 赵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居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征,并分析影响PSE预后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高原地区PSE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居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征,并分析影响PSE预后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高原地区PSE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高原地区PSE患者。根据PSE类型分为早发性(卒中后≤7 d)PSE组和迟发性(卒中后>7 d)PSE组,于2023年9月通过电话和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获取患者的功能预后(m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分布、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时mRS评分)、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以及随访功能预后的差异,分析预后不良(随访mRS评分≥3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PSE患者89例,占同期住院高原卒中患者的4.2%,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5(44~69)岁,男性59例(66.3%),藏族87例(97.8%),发病时mRS评分为3(1~4)分。入组患者中早发性PSE组49例(55.1%),迟发性PSE组40例(44.9%)。卒中亚型分布中脑出血所占比例最高,为39.3%(35例)。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起源性发作,共69例(77.5%)。36例(40.4%)PSE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影像学检查显示卒中病灶中最常见的为皮质病灶,共48例(53.9%)。治疗方面85例(95.5%)PSE患者接受了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79例(88.8%)患者接受单药治疗,最常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奥卡西平/卡马西平(36例,40.4%)。PSE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0.1%(9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15~40)个月,预后不良患者占56.7%(38/67),死亡率为35.8%(24/67)。与早发性PSE组相比,迟发性PSE组男性比例更高(78.6%vs.56.6%,P=0.043)且有癫痫家族史比例更高(10.0%vs.0,P=0.037)。两组间的卒中类型分布(P=0.040)和应用抗癫痫药物类型分布(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症状严重(发病时mRS评分高)是PS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691,95%CI 1.245~2.297,P<0.001)。结论PSE在高原地区住院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2%。高原地区PSE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重,40.4%的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高原地区PSE患者预后不良,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 早发性癫痫 迟发性癫痫 预后 高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