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与早发性、多发性乳腺癌高度相关。本文报道3例PTEN基因突变相关单侧多中心乳腺癌及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经验及随访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PTEN基因突变相关乳腺癌及Cowden综合征人群提供借鉴。展开更多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ultifocal/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MMBC)在早期被发现。传统观念认为,MMBC比单灶性乳腺癌(unifocal breast cancer, UBC)预后更差,应积极升级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ultifocal/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MMBC)在早期被发现。传统观念认为,MMBC比单灶性乳腺癌(unifocal breast cancer, UBC)预后更差,应积极升级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MMBC患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接受保乳手术的安全性等焦点问题需重新被审视。本文将从MMBC流行病学特征、术前影像学评估、病理异质性与分子标志物、手术方式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加深临床认知。展开更多
本文对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手术治疗方面,符合适应证的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为早期TNB...本文对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手术治疗方面,符合适应证的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为早期TNBC治疗的主要趋势,而乳房重建将进一步改善全乳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放疗方面,区域淋巴结照射、术中放疗、大分割放疗、加速局部乳房等方面的进展,将为TNBC的精细化放疗模式提供依据。药物治疗方面,奥拉帕利、戈沙妥珠单抗、艾立布林、优替德隆、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在TNBC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精准治疗和药物临床试验不断发展,TNB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肌筋膜松解手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Ⅲ期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和常规治...目的探究肌筋膜松解手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Ⅲ期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绷带加压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手法治疗组在绷带加压、运动训练前予以肌筋膜松解手法,两组均每周治疗2~3次,共治疗25~30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体积、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肢体功能,其中患肢体积为主要结局指标。结果共入选79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39例、手法治疗组40例。两组治疗前患肢体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前屈与外展ROM、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arm shoulder hand,DASH)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手法治疗组治疗结束[(2511.70±437.08)cm^(3)比(2823.58±537.60)cm^(3),P=0.006]、治疗结束后3个月[(2492.91±446.52)cm^(3)比(2813.90±533.87)cm^(3),P=0.005]患肢体积均减小,VAS、DASH评分均降低(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肢前屈与外展ROM均增大(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患肢体积相较于治疗前的平均减小量比常规治疗组多156.260 cm^(3)(95%CI:124.264~188.255,P<0.001),VAS评分平均减小值比常规治疗组多0.557(95%CI:0.163~0.951,P=0.006),DASH评分平均减小值比常规治疗组多16.590(95%CI:12.270~20.911,P<0.001);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患肢前屈ROM相对于治疗前的平均增加度数比常规治疗组多7.390(95%CI:2.016~12.763,P=0.007),外展ROM平均增加度数比常规治疗组多12.737(95%CI:6.320~19.153,P<0.001)。结论肌筋膜松解手法可能与乳腺癌患者Ⅲ期淋巴水肿体积减小有关,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描述我国护理学者开展预测模型建立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mbase、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在JBI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目的:描述我国护理学者开展预测模型建立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mbase、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在JBI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的指导下对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41篇文献(学位论文29篇,期刊论文112篇),且集中发表于2019年及以后的核心期刊上。研究对象以患者为主,聚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问题;研究场所以单中心为主(82.3%),前瞻性研究占19.9%;所有研究均构建了预测模型,但模型的评价及验证方面完成度不佳。结论:我国护理学者开展的预测模型建立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数量明显增加。但研究方法及模型质量亟须加强,应建立更科学、精准、实用的预测模型,以助力临床护理质量提升。展开更多
文摘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与早发性、多发性乳腺癌高度相关。本文报道3例PTEN基因突变相关单侧多中心乳腺癌及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经验及随访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PTEN基因突变相关乳腺癌及Cowden综合征人群提供借鉴。
文摘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多灶性/多中心性乳腺癌(multifocal/multicentric breast cancer, MMBC)在早期被发现。传统观念认为,MMBC比单灶性乳腺癌(unifocal breast cancer, UBC)预后更差,应积极升级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MMBC患者的诊断、个体化治疗、接受保乳手术的安全性等焦点问题需重新被审视。本文将从MMBC流行病学特征、术前影像学评估、病理异质性与分子标志物、手术方式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加深临床认知。
文摘本文对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手术治疗方面,符合适应证的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为早期TNBC治疗的主要趋势,而乳房重建将进一步改善全乳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放疗方面,区域淋巴结照射、术中放疗、大分割放疗、加速局部乳房等方面的进展,将为TNBC的精细化放疗模式提供依据。药物治疗方面,奥拉帕利、戈沙妥珠单抗、艾立布林、优替德隆、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在TNBC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精准治疗和药物临床试验不断发展,TNB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文摘目的探究肌筋膜松解手法在乳腺癌患者术后Ⅲ期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法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绷带加压联合运动训练治疗,手法治疗组在绷带加压、运动训练前予以肌筋膜松解手法,两组均每周治疗2~3次,共治疗25~30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体积、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肢体功能,其中患肢体积为主要结局指标。结果共入选79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乳腺癌相关Ⅲ期淋巴水肿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组39例、手法治疗组40例。两组治疗前患肢体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前屈与外展ROM、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isability arm shoulder hand,DASH)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手法治疗组治疗结束[(2511.70±437.08)cm^(3)比(2823.58±537.60)cm^(3),P=0.006]、治疗结束后3个月[(2492.91±446.52)cm^(3)比(2813.90±533.87)cm^(3),P=0.005]患肢体积均减小,VAS、DASH评分均降低(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患肢前屈与外展ROM均增大(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患肢体积相较于治疗前的平均减小量比常规治疗组多156.260 cm^(3)(95%CI:124.264~188.255,P<0.001),VAS评分平均减小值比常规治疗组多0.557(95%CI:0.163~0.951,P=0.006),DASH评分平均减小值比常规治疗组多16.590(95%CI:12.270~20.911,P<0.001);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患肢前屈ROM相对于治疗前的平均增加度数比常规治疗组多7.390(95%CI:2.016~12.763,P=0.007),外展ROM平均增加度数比常规治疗组多12.737(95%CI:6.320~19.153,P<0.001)。结论肌筋膜松解手法可能与乳腺癌患者Ⅲ期淋巴水肿体积减小有关,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文摘目的:描述我国护理学者开展预测模型建立研究的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方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Embase、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在JBI范围综述方法学框架的指导下对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41篇文献(学位论文29篇,期刊论文112篇),且集中发表于2019年及以后的核心期刊上。研究对象以患者为主,聚焦并发症、疾病转归等问题;研究场所以单中心为主(82.3%),前瞻性研究占19.9%;所有研究均构建了预测模型,但模型的评价及验证方面完成度不佳。结论:我国护理学者开展的预测模型建立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数量明显增加。但研究方法及模型质量亟须加强,应建立更科学、精准、实用的预测模型,以助力临床护理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