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增生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罗彤 高润霖 +9 位作者 阮英茆 邱洪 褚雁 徐新林 袁卫民 田毅 钱鑫 陈雪生 周燕文 孟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5-369,I0006,共6页
目的探讨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20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入A组(L316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B组(605L钴铬合金裸金属支架组)、C组(PLGA涂层605L支架组)和D组(PLGA涂层605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 目的探讨小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壁炎症反应与新生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20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入A组(L316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B组(605L钴铬合金裸金属支架组)、C组(PLGA涂层605L支架组)和D组(PLGA涂层605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对每只猪于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各置入同种支架1枚,至4周时取支架段冠状动脉切片、染色、镜检,测量冠状动脉壁炎症面积与新生内膜面积,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B、C、D组新生内膜面积分别为(2.09±0.90)、(2.11±1.07)、(1.42±0.35)、(0.64±0.38)mm2,D组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均<0.001),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的中位炎症面积分别为0.22、0.21、0.09、0.00mm2,D组也显著小于其他各组(P=0.009),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炎症面积与新生内膜面积间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01);在控制支架种类、平均损伤积分和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后,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依然呈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炎症可促进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新生内膜的增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可减少支架置入术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春 王秀茹 +52 位作者 唐熠达 安媛 周云杉 郭时伟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金婷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体重指数(BMI)]及RA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数目,皮下结节数目,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及用药情况。对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1家医院的960例RA患者,其中女性779人,男性181人,女∶男=4.3∶1,平均年龄(52.7±13.9)岁(11.0~86.0岁)。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34/960),其中合并超重和肥胖者占35.1%(377/960)、吸烟者占12.3%(118/960)、高血压者占17.0%(163/960)、糖尿病者占7.7%(74/960)、高胆固醇血症者占0.4%(4/960)、脑血管病者占3.0%(29/960)。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年龄高[(64.7±9.3)岁vs.(52.3±14.0)岁,P<0.001]、皮下结节数目多(14.7%vs.3.1%,P=0.005)、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17.6%vs.7.0%,P=0.03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使用比例低(5.9%vs.22.6%,P=0.021)、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高(29.4%vs.7.0%,P<0.001;38.2%vs.16.2%,P=0.001),而受检时关节畸形数目、RF水平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BMI与冠心病发生无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RA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HCQ为RA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结论: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使用HCQ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岁以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叶绍东 吴永健 +3 位作者 李琳 董秋婷 丰雷 胡小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36-437,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65岁以上老年人高病死率的主要病因之一。Sugiura等通过尸体解剖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超过50%,且大部分是左主干甚至是3支病变。GRACE及CRUSADE研究发现,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脉综合征患者占总研究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65岁以上老年人高病死率的主要病因之一。Sugiura等通过尸体解剖发现,60岁以上的人群冠心病患病率超过50%,且大部分是左主干甚至是3支病变。GRACE及CRUSADE研究发现,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脉综合征患者占总研究人群的三分之一左右。再灌注治疗可显著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衣欣 胡奉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859-1861,共3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19例、心功能Ⅳ级21例,比较3组间RDW和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20例、心功能Ⅲ级19例、心功能Ⅳ级21例,比较3组间RDW和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再根据RDW分为RDW正常组42例和异常组18例,比较两组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DW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功能级别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异常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6例(33.3%),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8例(44.4%),死亡3例(16.7%);RDW正常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2.4%),心力衰竭反复或加重2例(4.8%),死亡1例(2.4%),RDW异常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于RDW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W升高可能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严重程度有关;RDW升高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刘爱玲 崔爱东 梁友玲 于春英 胡人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记录中心动脉及肱动脉压力参数,随访2年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多支病变组中心动脉收缩压( CASP)、中心动脉脉压( CAPP)、肱动脉收缩压( SBP)、肱动脉舒张压(DB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均为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PP≥49 mmHg(中位数)时MACE发生风险明显增高(χ2=11.216,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MAC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χ2=7.716,P=0.005)。在校正年龄、BMI、吸烟及血压水平等因素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CAPP(RR:1.095,95%CI:1.030~1.165,P=0.004)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CAPP是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中心动脉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围术期心电图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曹东芳 方丕华 +3 位作者 闫朝武 刘俊 李晓枫 乔树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HOCM患者行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 目的探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前后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HOCM患者行PTSMA,手术前后记录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QRS波群、ST-T、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等变化特点,分析心电图改变的特征及与心肌肥厚部位、程度和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关系。结果 (1)HOCM患者的术前QRS形态可归纳为4种类型。(2)与术前相比,术后QRS时限延长[(0.15±0.20)s比(0.10±0.10)s,P<0.05],但排除束支传导阻滞病例后,QRS时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9±0.14)s比(0.09±0.10)s,P>0.05]。(3)术后ST_V_1抬高幅度增加[(0.25±0.12)mV比(0.11±0.06)mV,P<0.05]。(4)术后右束支传导阻滞增加[47%(23/48)比4%(2/48),P<0.05],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增加[103(0~5819)个比56(0~4623)个,P<0.05],加速性室性心律增加[41%(20/48)比0(0/48),P<0.05],术中一过性三度房室阻滞19例(39%)。(5)术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降低(108.6±36.3比118.3±27.1,P<0.05),24 h平均心率增加[(72.3±9.4)次/min比(68.8±8.2)次/min,P<0.05]。结论 HOCM患者具有独特的心电图特征,行PTSMA术后,会引起心电图变化,包括新出现异常Q波、右束支传导阻滞、V_1导联ST抬高、SDNN减低及24h平均心率增加等,但这些变化对PTSMA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异常Q波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心脏损害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晶晶 焦洋 +1 位作者 徐娜 曾学军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种以侵犯横纹肌为主的全身性炎症性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无力及疼痛,病理表现为骨骼肌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心脏受累是PM/DM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PM/DM患者死亡的常... 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是一种以侵犯横纹肌为主的全身性炎症性肌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无力及疼痛,病理表现为骨骼肌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心脏受累是PM/DM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PM/DM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1],但PM/DM临床表现隐匿,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治疗也较为困难,为此本文就PM/DM心脏受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心脏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文 商卓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6期424-425,共2页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以增高血压(适应直立行走),减少食物中维生素C和钠的排泄,可以作为潜在的中枢兴奋物质,提高应激性,这些作用有利于智力和体力的增加,使人类存进化过程中处于优势。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水平 中枢兴奋物质 直立行走 维生素C 应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咳嗽、皮肤溃疡、腹泻
9
作者 杨莹韵 高柳 +2 位作者 张昀 王强 孙钢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64-469,共6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9岁,因"发热、咳嗽1年余,皮肤溃疡5个月,腹泻1个月"于2014年3月6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 现病史 患者自2012年秋出现发热、咳嗽,少量白痰,伴乏力、盗汗、纳差,2013年1月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病灶钙化",考虑"...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9岁,因"发热、咳嗽1年余,皮肤溃疡5个月,腹泻1个月"于2014年3月6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 现病史 患者自2012年秋出现发热、咳嗽,少量白痰,伴乏力、盗汗、纳差,2013年1月当地医院查胸部CT示"病灶钙化",考虑"肺结核",予中药及四联抗结核(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规律服药4个月,期间戒酒,症状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烟酸缺乏症 异烟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9年,蛋白尿、水肿半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国峰 陈罡 李雪梅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19岁,主因"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9年,蛋白尿、水肿半年",于2014年4月15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 现病史 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38.5℃,伴鼻塞、咽痛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头痛、恶心、呕吐、腹泻...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19岁,主因"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9年,蛋白尿、水肿半年",于2014年4月15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 现病史 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38.5℃,伴鼻塞、咽痛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无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腹部超声提示脾大,应用抗生素治疗后发热缓解,颌下淋巴结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蛋白尿 水肿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