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诊断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姚佳峰 苏东 +5 位作者 黄勇 张平 林青松 王志永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65-76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对侵袭性曲霉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141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侵袭性曲霉病及拟诊断为侵袭性曲霉病103例,排除38例。在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前分别采集血液标本209份,通过ELISA(EBA-2单克隆抗... 本研究探讨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对侵袭性曲霉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141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侵袭性曲霉病及拟诊断为侵袭性曲霉病103例,排除38例。在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前分别采集血液标本209份,通过ELISA(EBA-2单克隆抗体,双夹心法)方法检测GM(EBA-2单克隆抗体),根据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GM试验的最佳阳性界定值;观察系统性抗真菌治疗前后GM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按照试验中测定的界值,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81.6%、66.7%、93.9%,按此标准确定为临床诊断侵袭性曲霉病48例、拟诊侵袭性曲霉病为55例;②选取多次送检标本患者(跟踪治疗过程)共62例,其中有效者50例,无效者12例。有效患者的GM水平随着治疗的进展均有所下降,治疗无效患者GM水平无变化或有升高。结论:GM试验对于侵袭性曲霉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GM浓度与患者疾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感染 半乳甘露聚糖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C2功能及其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惠东 程涛 袁卫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3-1068,共6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mTORC)是细胞生长、存活、代谢的重要调控中心,它对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内稳态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mTORC根据其蛋白组份可分为mTORC1和mTORC2。mTORC...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mTORC)是细胞生长、存活、代谢的重要调控中心,它对维持生命有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内稳态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mTORC根据其蛋白组份可分为mTORC1和mTORC2。mTORC2的主要组成蛋白有mTOR、Rictor、mLST8、Deptor、mSin1、Protor和Hsp70。mTORC2通过作用于Akt,PKCα和SGK1等来调控多项生命活动,如胚胎发育,细胞骨架重建,细胞迁移,蛋白质翻译和修饰等。mTOR信号通路异常已被证实与肿瘤相关,同时发现多种肿瘤发生与mTORC2及其异常调节信号通路相关。因此,对mTORC2组成、功能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的研究,可能为进一步研制其相关的靶向抑制药物乃至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综述将介绍mTORC2的组成结构、功能、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其在血液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C2 PI3K-AKT PKCΑ SGK1 血液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5在造血调控及相关血液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云泽 袁卫平 程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6-1500,共5页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5(STAT5)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胞浆内的转录因子,在被激活后能够进入细胞核与特异性DNA序列结合,从而发挥转录调控作用。STAT5有STAT5A和STAT5B两种异构体,二者具有96%的同源性,但其生理功能并不完全相... 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5(STAT5)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胞浆内的转录因子,在被激活后能够进入细胞核与特异性DNA序列结合,从而发挥转录调控作用。STAT5有STAT5A和STAT5B两种异构体,二者具有96%的同源性,但其生理功能并不完全相同。研究显示,STAT5能够调节造血细胞的生存、增殖、分化和凋亡,它的过度激活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密切相关,所以STAT5在临床上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本文就该分子在造血调控及相关血液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5 造血调控 造血干细胞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多学科协作诊疗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宁乔杨 杨洪亮 +5 位作者 夏冰 白丽萍 曹增 王慧君 张翼鷟 尤明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37-343,共7页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1例,该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1个月后,在原有CLL细胞亚群的基础上发现另一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亚群。此后...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2014年6月收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1例,该患者第1个周期化疗1个月后,在原有CLL细胞亚群的基础上发现另一群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亚群。此后,虽然未经针对性治疗,但肿瘤在较长时间内(约11个月余)均呈现稳定状态。通过回顾患者前期的相关检查,明确此病例为极其罕见的CLL/AML。汇集综合血液科、分子诊断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诊疗意见和延伸讨论,本研究通过此病例对CLL/AML、肿瘤二次打击学说与肿瘤树状演化模型有了比较全面和直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多学科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在儿童ETV6/RUNX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聪聪 常丽贤 +7 位作者 朱帅 刘超 兰洋 陈晓燕 刘芳 陈玉梅 邹尧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HER2在儿童ETV6/RUNX1^+(E/R^+)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37例初诊E/R^+ ALL患儿及6例对照(4例ITP和2例正常儿... 目的:探讨HER2在儿童ETV6/RUNX1^+(E/R^+)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37例初诊E/R^+ ALL患儿及6例对照(4例ITP和2例正常儿童)。根据中国儿童白血病组织ALL-2008化疗方案将患儿分为标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根据随访结果患儿将分为复发和未复发2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肿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儿及对照组中HER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E/R^+ ALL患儿不同分组之间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37例E/R^+ ALL患儿中,男性19例(51.35%),女性18例(48.65%),中位年龄4.72(1.72-11.99)岁。6例对照中,男性3例(50%),女性3例(50%),中位年龄5.24(1.53-13.17)岁。HER2的表达水平在E/R^+ ALL患儿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ER2在不同危险度分组及预后分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危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危组及中危组,在复发组的HER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持续缓解组。此外,HER2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初始白细胞计数,肿瘤细胞百分比和LDH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ER2在E/R^+ ALL患儿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在复发组的表达低于持续缓解组,提示该基因的表达降低可影响白血病细胞的功能,从而在E/R^+ ALL的发生及复发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V6/RUNX1 HER2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彬 李洪强 +4 位作者 马丽 芦颖 李庆华 茹永新 庞天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34-737,共4页
为了探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的特点,选择24例白血病患者、4种白血病细胞系及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chp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例正常对照细胞c... 为了探讨人类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的特点,选择24例白血病患者、4种白血病细胞系及1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chp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0例正常对照细胞chp2mRNA的表达检出率为80%,阳性的表达量为(0.744±0.682)×105cpsμ/。l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chp2mRNA的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原代细胞中的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6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表达量分别是(11.637±5.588)、(6.122±3.785)、(4.262±2.561)和(3.434±1.974)×105cpsμ/l;白血病细胞系中K562细胞、Jurkat细胞、HL-60细胞和M07e细胞的表达量为(5.243±1.852)、(4.463±1.621)、(4.137±1.837)和(2.578±1.137)×106cpsμ/l,白血病细胞系的表达量高于原代细胞。结论:人类肿瘤相关基因chp2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其在白血病细胞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p2 肿瘤相关基因 白血病细胞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初级预防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宫本法 林冬 +14 位作者 魏辉 王迎 刘兵城 周春林 刘凯奇 魏述宁 张广吉 刘云涛 弓晓媛 李艳 赵邢力 邱少伟 顾闰夏 秘营昌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9-1274,共6页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初级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期间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本中心就诊的102例初治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首次诱导化疗期间接受抗真...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初级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期间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本中心就诊的102例初治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首次诱导化疗期间接受抗真菌预防治疗药物不同将102例患者分为2组:42例诱导化疗期间接受伏立康唑抗曲霉菌预防治疗,为治疗组; 60例接受泊沙康唑预防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之间诱导化疗期间IPA发生率及预防成功率。结果:伏立康唑组中3例发生IPA,发生率为7. 1%,其中临床诊断1例,拟诊2例;泊沙康唑组中4例发生IPA,发生率为6. 7%,均为拟诊病例。伏立康唑组IPA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925)。除发生IPA外,伏立康唑组另有2例进行了抢先静脉抗曲霉菌治疗,预防成功率为88. 1%,而泊沙康唑组另有4例进行了抢先治疗,预防成功率为86. 7%,2组间无显著差异(P=0. 831)。伏立康唑组主要不良事件为视觉异常,其它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泊沙康唑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伏立康唑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其疗效与泊沙康唑相当,可以作为初级预防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6例HLA基因与白血病相关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静 张益枝 +2 位作者 孙海燕 李庆华 汝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本研究探讨HLA-A、B、DRB1基因与3种常见白血病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1186例的白血病患者(ALL 326例、AML 545例、CML 315例)进行HLA分型... 本研究探讨HLA-A、B、DRB1基因与3种常见白血病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1186例的白血病患者(ALL 326例、AML 545例、CML 315例)进行HLA分型,与1234份健康非亲缘供者进行显著性比较,用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校正。结果表明:ALL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HLA-DRB1*09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87%vs 16.08%;Pc=0.014,OR=0.637,95%CI=0.487-0.834);CML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HLA-B*18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8%vs 0.20%;Pc=0.039,OR=6.336,95%CI=2.066-19.434)。某些HLA分子和白血病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HLA-DRB1*09和ALL呈负相关表明,DRR1*09通过限制T细胞免疫反应在早期白血病性事件中起着重要作用;而HLA-B*18和CML呈正相关,提示B*18分子可能不主动呈递特异性白血病抗原,导致免疫逃逸。结论:本研究为临床对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一些线索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基因 白血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QO1C_(609T),RAD51_(G135C)和XRCC3_(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战强 杨琳 +6 位作者 张悦 杨艺红 聂玲 李璘 王建祥 竺晓凡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23-528,共6页
本研究探索NQO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的关系。对170例ALL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其NQO1C609T,RAD51G1... 本研究探索NQO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生的关系。对170例ALL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其NQO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结果表明:在单基因水平分析时NQO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比例在正常对照和ALL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其单独作用时对ALL发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当3个基因联合分析时,NQO1C609T和RAD51G135C均为变异型时伴髓系抗原阳性的ALL和伴平衡易位ALL的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5.553和2.618);NQO1C609T纯合变异型时农村儿童ALL的发病风险增加(OR值为2.541)。结论:NQO1C609T、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联合作用可能促进ALL的发病,提示多基因联合分析较单基因对ALL的发病分析可能更有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QO1基因 RAD51基因 XRCC3基因 同源重组修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b在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的表达及不对称分裂研究
10
作者 李正 李欢 +6 位作者 李艺辉 徐颖茜 邢海燕 唐克晶 田征 王敏 饶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8-672,共5页
目的:以白血病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分化与未分化的K562细胞中Numb的表达改变以及不对称分裂规律的变化,探讨不对称分裂改变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K562细胞分化,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和流式细... 目的:以白血病细胞系K562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分化与未分化的K562细胞中Numb的表达改变以及不对称分裂规律的变化,探讨不对称分裂改变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诱导K562细胞分化,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K562细胞分化后Numb表达的改变。诺考达唑使细胞处于同步化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Numb蛋白,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末期的细胞,再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细胞的荧光强度,根据分裂后2个子细胞的荧光强度统计各分裂方式的比例。结果:在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Numb mRNA水平较对照组上调了2.3倍(P<0.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分化的K562细胞中Numb阳性率为(67.37±5.01)%,而未分化的K562细胞中Numb阳性率为(43.97±5.72)%(P<0.01),并且分化的K562细胞比未分化的K562细胞不对称分裂比例增加了18.3%,对称性自我更新比例减少了49.7%(P<0.001),对称性向下分化比例增加了32%(P<0.001)。结论:分化的K562细胞中Numb的表达上调,不对称分裂的比例比未分化的增多;当诱导其分化时,不对称分裂增加,对称性自我更新减少。白血病细胞主要是通过对称性自我更新方式进行分裂以维持白血病细胞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NUMB K562细胞 对称分裂 不对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列特异性短发夹状RNA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性研究
11
作者 杜伟廷 刘斌 +7 位作者 顾东生 韩之波 刘鹏霞 徐洁 梁璐 赵海丰 卢士红 杨仁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63-567,共5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MDR1序列特异性短发夹状RNA干扰载体,研究其对K562/A02细胞的影响。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含mdr1-sh RNA质粒转入K562/A02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扰后mdr1 m...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MDR1序列特异性短发夹状RNA干扰载体,研究其对K562/A02细胞的影响。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含mdr1-sh RNA质粒转入K562/A02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细胞株,用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干扰后mdr1 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通过CCK8测定干扰后细胞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变化,Rhodamine123外排实验检测P-gp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4种MDR1-sh RNA载体均能显著下调P-gp的表达,其中508-526靶位点的shRNA作用效果最好。结论:筛选得到的MDR1-sh RNA载体能够显著下调MDR1的表达,逆转耐药表型,为后续进行的动物实验研究创立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白血病 多药耐药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甘氨酸寡核苷酸抗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李艳 支蕾 +5 位作者 田征 饶青 贾海蓉 王慧君 王敏 秘营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富甘氨酸寡核苷酸(G-rich oligonucleotides,GROs)是一类新型的磷酸二酯寡核苷酸,可以形成G-四聚体(G-quartet)结构,能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通过非反义途径发挥抑制生长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GRO-26B对白血病细胞系... 富甘氨酸寡核苷酸(G-rich oligonucleotides,GROs)是一类新型的磷酸二酯寡核苷酸,可以形成G-四聚体(G-quartet)结构,能诱导多种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通过非反义途径发挥抑制生长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GRO-26B对白血病细胞系的增殖抑制及对细胞周期和形态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Western blot观察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光学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实验药物GRO-26B对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如U937、NB4等起作用,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对淋巴细胞系如Jurkat、Nalm6的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GRO-26B处理后可观察到细胞体积明显变大,部分细胞内可见大量空泡,部分晚期细胞皱缩,细胞核碎裂,逐渐死亡裂解。电子显微镜下超微结构变化更明显。GRO-26B处理的U937细胞周期蛋白B1表达下降(处理24小时即开始下降,72小时更加明显);CDC2表达增加。周期蛋白A、CDK2培养24小时表达无明显变化,72小时则不同程度升高。结论:GRO-26B明显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U937、NB4等的增殖,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S期,细胞周期的停滞与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 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高分辨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晓岚 韩俊领 +4 位作者 李茜 孙乐静 杜颖 刘兰婷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86-489,共4页
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了解HLA-Cw*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析HLA-Cw*等位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采用PCR-SSP分型技术对420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统... 本研究从基因水平了解HLA-Cw*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析HLA-Cw*等位基因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采用PCR-SSP分型技术对420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Cw*位点进行高分辨基因分型,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共检出30个HLA-Cw*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最高的有Cw*0102;0702;0602(0.1776;0.1217;0.1150),其他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依次为Cw*0304,0801,0303,0302,0401,1402。首次在该人群中检测到HLA-Cw*0506,0810,1510,1601和1701较少见等位基因。统计分析表明,HLA-Cw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结论:采用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可准确了解HLA-Cw*位点等位基因在我国北方汉族群体中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为HLA-Cw*座位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Cw^*位点 高分辨基因分型 等位基因频率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1对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抗白血病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明峰 翟文静 +7 位作者 邓琦 李玉明 耿丽 杨莉 吕海容 林雪梅 刘鹏江 李敬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27-632,共6页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自体AL细胞的作用,并检测CTL产生IFN-γ和TNF-α的变化。实验共分2组:实验组,在DC-CTL共培养过程中加用IL-21(200ng/ml);对照组,不加IL-21。同时对IL-21单独作用培养后成熟DC,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变化以及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L产生率分别为:(56.73±10.21)%,(73.43±18.01)%(p<0.01);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分别为:(154.91±67.20)ng/L,(310.62±141.15)ng/L(p<0.01)和(8.77±5.09)μg/L,(15.25±6.56)μg/L(p<0.01)。在效靶比为20∶1时,两组对自体AL细胞的杀伤作用分别为(50.22±5.07)%,(75.38±9.47)%(p<0.01);IL-21作用后的成熟DC的CD1a、CD83、CD86、CD80和HLA-DR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亦没有明显不同。结论:IL-21可促进DC诱导的CTL增殖、增加IFN-γ和TNF-α产生从而增强其抗白血病作用;IL-21对成熟DC表面抗原表达及其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IL-21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21 树突状细胞 CTL细胞 抗白血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RB1*15与16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晓静 艾晓非 +8 位作者 孙海燕 王芳 徐世才 桂福民 沈惠 王志强 李庆华 梁晓岚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507-1510,共4页
为了研究HLA-DRB1*15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用特异性引物,对162例15岁以下儿童ALL患者进行HLA-DRB1*15检测,对HLA-DRB5*进行PCR扩增,并与1000份健康脐血做显著性比较,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表明:儿童ALL患者DRB1*15的抗... 为了研究HLA-DRB1*15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用特异性引物,对162例15岁以下儿童ALL患者进行HLA-DRB1*15检测,对HLA-DRB5*进行PCR扩增,并与1000份健康脐血做显著性比较,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表明:儿童ALL患者DRB1*15的抗原频率为40.12%,等位基因频率为22.62%;对照组抗原频率为30.8%,等位基因频率为16.81%。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60,p=0.018,RR=1.506)。结论:儿童ALL患者HLA-DRB1*15的抗原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此结果对儿童ALL的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LA—DRB1*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治疗儿童罕见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急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玉梅 刘芳 +4 位作者 邹尧 阮敏 刘晓明 刘天峰 竺晓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3-487,共5页
本文总结儿童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1例罕见的3岁8个月女童M/NKPA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了确诊分析,并对其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女童M/NKPAL合并... 本文总结儿童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急性白血病(M/NKPAL)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1例罕见的3岁8个月女童M/NKPA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了确诊分析,并对其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女童M/NKPA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得到了确诊,其免疫表型特征为CD7,CD33,CD34,CD56和HLA-DR共表达,MPO阴性,其他NK细胞和T、B细胞分化抗原阴性,染色体核型有+8和12p-。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后达完全缓解,随后应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巩固强化治疗5个疗程,化疗方案中均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期间共行腰穿及鞘内注射治疗10次。停止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腰穿及鞘内注射治疗9次后行颅脑放疗36 Gy,取得了长期生存。结论:M/NKPA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有特异的免疫表型特征,应用含有大剂量阿糖胞苷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方案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白血病 髓系/自然杀伤细胞祖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干扰β-catenin对K562细胞在体内成瘤能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国蓉 李增军 +2 位作者 李长虹 李茜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61-864,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β-联蛋白(β-caten in)对K562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β-caten in序列特异的siRNA下调K562细胞中靶基因β-caten in的表达,将处理后的K562细胞植入BALB/c裸鼠皮下,观察其在裸鼠皮下成瘤率及成瘤曲线。同时用未处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β-联蛋白(β-caten in)对K562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采用β-caten in序列特异的siRNA下调K562细胞中靶基因β-caten in的表达,将处理后的K562细胞植入BALB/c裸鼠皮下,观察其在裸鼠皮下成瘤率及成瘤曲线。同时用未处理的K562细胞及非特异序列siRNA处理的K562细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未处理组(n=9)、对照组(无关序列干扰)(n=8)和试验组(β-caten in特异性干扰)(n=9)成瘤率分别为100%、87.5%和0%,试验组成瘤率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未处理组瘤块体积增长略快于对照组,但2组的瘤块体积增长速度无统计学差异;在试验组未见成瘤。结论:特异性干扰下调β-caten in的表达,影响K562细胞体内成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SIRNA K562细胞 成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递送BMI-1shRNA
18
作者 陈振萍 陈晓梨 郑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78-1282,共5页
近年来发展了一些质粒载体介导shRNA的转录,然后在细胞酶的作用下加工成功能性的siRNAs。虽然这些载体较化学合成的siRNA有更多的优点,但仍存在相当多的缺点,如转染效率低和不能在体内使用。本研究建立一种没有上述缺点的腺病毒递送Bmih... 近年来发展了一些质粒载体介导shRNA的转录,然后在细胞酶的作用下加工成功能性的siRNAs。虽然这些载体较化学合成的siRNA有更多的优点,但仍存在相当多的缺点,如转染效率低和不能在体内使用。本研究建立一种没有上述缺点的腺病毒递送BmihRNAs系统,设计靶向人Bmi-1的载体。以pAdTrackCMV质粒为模板扩增CMV-GFP表达盒,从pGE1BMIhRNA质粒上酶切下U6-BMI-1shRNA表达盒,克隆它们入穿梭质粒pShuttle中,然后与pAdEasy-1质粒基因重组产生腺病毒质粒pAd-BMIhRNA-CVM-GFP,转染293A包装细胞,收获病毒。病毒感染K562细胞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分别用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BMI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GE1BMIhRNA腺病毒质粒并有效包装出病毒。感染BmihRNA腺病毒的K562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显著下调了Bmi-1的表达,而对照病毒没有明显的效果。结论:腺病毒是一种有效递送siRNA入哺乳动物细胞的载体。腺病毒递送siRNA载体可能成为siRNA药物的基因治疗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短发夹RNA K562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继发骨髓纤维化患者分子生物学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白洁 薛艳萍 +8 位作者 张磊 李庆华 范冬梅 李彬 徐世才 李大鹏 孙秀娟 江波 杨仁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44-449,共6页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alpha-2b(IFN-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及PV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30例伴有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FN-α-2b...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alpha-2b(IFN-α-2b)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及PV后骨髓纤维化(post-PV M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30例伴有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FN-α-2b治疗前后JAK2V617F突变负荷的变化,并研究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9例可评价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12-42)个月。在IFN-α-2b治疗后6、12、24及36个月分别有10%、48%、72%及78%患者发生血液学完全缓解。监测JAK2V617F突变负荷的变化显示,IFNα2b治疗后6、12、24及36个月发生分子水平缓解率分别为41%、76%、89%及89%。4例患者经IFN-α-2b治疗后JAK2V617F突变基因转阴,停药6-12个月未复发。7例post-PV MF患者应用IFN-α-2b治疗后12月JAK2V617F突变负荷减低程度[(53±18)%]较非骨髓纤维化PV患者[(32±22)%]有显著性差异(p=0.031)。结论:IFN-α-2b可选择作用于PV恶性克隆,降低JAK2V617F突变负荷,使PV患者发生分子水平缓解,尤其对post-PV MF的作用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 JAK2V617F突变 干扰素-Α-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怀磊 王翠翠 +5 位作者 张翠萍 李其辉 陈一瑞 贾玉娇 王敏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2-13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NB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NB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预处理NB4细胞,Western blot观察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凋亡和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的黏附能力。5μmol/L U0126预处理有效抑制NB4细胞中ERK的磷酸化,降低5 mmol/L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减弱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二甲双胍对NB4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和黏附的作用,MEK/ERK信号通路可能是二甲双胍在NB4细胞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系 MEK/ER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