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分子鉴定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安莉 何顺志 +2 位作者 姚辉 陈士林 宋经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6-1171,共6页
通过比较各分子标记的PCR扩增成功率、测序效率、种内与种间变异和鉴定成功率等指标,考察6个分子标记(rbcL、matK、psbA-trnH、psbK-psbI、核ITS和ITS2)及其组合对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鉴定结果,评价不同标记在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中的... 通过比较各分子标记的PCR扩增成功率、测序效率、种内与种间变异和鉴定成功率等指标,考察6个分子标记(rbcL、matK、psbA-trnH、psbK-psbI、核ITS和ITS2)及其组合对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鉴定结果,评价不同标记在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中的鉴定能力,确定适合该属鉴定的DNA分子标记。结果显示,对蜘蛛抱蛋属11个种20个样本进行分析,rbcL、matK、psbA-trnH、psbK-psbI序列获得率较高,matK鉴定成功率在获得的单一序列中最高(85%),多序列组合在鉴定效率方面比单一序列有所提高,其中matK+psbK-psbI的鉴定成功率为100%。因此,matK+psbK-psbI可用于蜘蛛抱蛋属药用植物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标记 蜘蛛抱蛋属 鉴定 matK+psbK-ps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条形码序列的《中国药典》动物药材鉴定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辉 姚辉 +8 位作者 崔丽娜 杜鹤 林喆 高晓晨 郎雪 宋经元 罗焜 石林春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80,共10页
药用动物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线粒体COI基因被公认为动物界中标准的DNA条形码基因,但利用此技术系统研究药用动物或动物药材鉴定的报道不多。本研究选取药典中45个动物药材,涉及基原物种51种,分析样品COI序列的种内种间变异情... 药用动物是我国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线粒体COI基因被公认为动物界中标准的DNA条形码基因,但利用此技术系统研究药用动物或动物药材鉴定的报道不多。本研究选取药典中45个动物药材,涉及基原物种51种,分析样品COI序列的种内种间变异情况,barcoding gap,鉴定效率等,考察COI序列鉴定动物药材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种间变异最小值远大于种内变异最大值,barcoding gap图显示种间变异和种内变异重合较少,鉴定效率较高,除节肢动物门外,在物种水平和属水平上,鉴定效率均为100%,所构建的动物药材及其混伪品的NJ树能很好地区分正品来源与其混伪品。因此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适用于药典中动物药材的鉴定。本研究为COI条形码准确鉴定药典中动物药材提供了分子依据,扩充了DNA条形码数据库中药用动物序列,并建立了利用此技术鉴定动物药材的具体技术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药材 药典 COI序列 DNA条形码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转移酶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郭溆 罗红梅 +2 位作者 宋经元 孙超 陈士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26-2130,共5页
糖基转移酶(GT)是能够催化糖基从激活的供体转移到特定的受体分子上的一类酶,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形成超基因家族。糖基转移酶广泛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尤其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糖基转移酶在植... 糖基转移酶(GT)是能够催化糖基从激活的供体转移到特定的受体分子上的一类酶,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形成超基因家族。糖基转移酶广泛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尤其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糖基转移酶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的研究进展,描述了该基因家族及其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进化的关系,并总结了目前糖基转移酶类基因克隆的方法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转移酶 植物次生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用于肉苁蓉属中药鉴别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荣 孙素琴 +3 位作者 刘友刚 陈君 刘同宁 陈士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97-900,共4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传统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红外谱图有明显区别,相似系数仅0.623 3;而肉苁蓉与盐生肉苁蓉的峰形和峰...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其二阶导数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传统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盐生肉苁蓉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与管花肉苁蓉的红外谱图有明显区别,相似系数仅0.623 3;而肉苁蓉与盐生肉苁蓉的峰形和峰位均极其相似,相似系数达0.904 8,仅从一维图上无法看出两者的成分差异,但通过二阶导数谱中1 730(1 738),816 cm-1处的峰形差异可发现二者的一些成分含量存在较明显差异。二维相关谱更直观地反映出三者的差异,它们的自动峰个数均不相同。可见,红外光谱法基本可以实现了对肉苁蓉属3种药材的鉴别,而且具有快速、有效和无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维相关 肉苁蓉 管花肉苁蓉 盐生肉苁蓉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罗焜 马培 +3 位作者 姚辉 宋经元 陈科力 刘义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3-1439,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的CTAB法较适合药材DNA提取,虽然所有样品DNA都出现降解,但基于ITS2序列引物PCR扩增成功率为90%。结论:通过增加药材的预处理、核分离液等步骤,并改良CTAB浓度等措施,CTAB法能够用于上述不同药用部位入药的9种药材DNA提取,可以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DNA条形码 DNA提取 CTAB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基原植物 被引量:36
6
作者 罗焜 马培 +3 位作者 姚辉 宋经元 陈科力 刘义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3-1158,共6页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 本研究对川贝母5种不同基原植物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从GenBank上下载川贝母及其常见混伪品共10个物种13个样本的ITS2序列。用MEGA4.1计算其种间、种内的K-2-P距离,并分析各样本间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差异,最后利用ITS2序列重构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川贝母基原植物种内最大K-2-P距离为0.0276,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为0.0583;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重构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川贝母不同基原物种聚为一支,能较好与混伪品区分。研究结果表明ITS2条形码序列能够成功鉴定川贝母及其混伪品的原植物,为川贝母混伪鉴别提供了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贝母 ITS2序列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的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晓兰 石林春 +4 位作者 宋经元 韩建萍 姚辉 陈士林 何顺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7-1152,共6页
山豆根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对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易混伪品进行DNA分子鉴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5科9属38个物种84份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序列变异分析、K-2p遗传距离比较及NJ系统发育聚类树构建。结果表明所研... 山豆根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对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易混伪品进行DNA分子鉴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5科9属38个物种84份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序列变异分析、K-2p遗传距离比较及NJ系统发育聚类树构建。结果表明所研究山豆根基原植物样品种内ITS2序列无变异,与其同属密切相关物种的ITS2序列变异位点为102个,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72,与其他混伪品的ITS2序列变异位点为200个,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594。山豆根基原植物在NJ系统发育聚类树上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8。因此,ITS2作为DNA条形码序列能够有效的区分山豆根基原植物及其混伪品,为山豆根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越南槐 混伪品 ITS2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牛云云 罗红梅 +2 位作者 黄林芳 陈士林 何顺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7-1183,共7页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类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单加氧酶,参与萜类、生物碱和甾醇类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CYP450对人参皂苷三萜碳环骨架进行羟基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修饰作用,是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近年来利用...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类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单加氧酶,参与萜类、生物碱和甾醇类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CYP450对人参皂苷三萜碳环骨架进行羟基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修饰作用,是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近年来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从CYP450家族中筛选出参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相关CYP450s,并对候选基因(CYP716A47)进行了生物功能验证,进一步阐明了人参皂苷合成途径。本文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做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CYP450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阐明人参皂苷合成途径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合成人参皂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人参皂苷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荣 陈君 +2 位作者 周峰 于晶 刘同宁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单因素、多因素交互及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对肉苁蓉种子生活力测定过程中的预处理方法四唑染色液浓度及pH值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了肉苁蓉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技术,使测定程序简化、时间缩短,并确定38℃下去皮直接染色18h的最适... 采用单因素、多因素交互及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对肉苁蓉种子生活力测定过程中的预处理方法四唑染色液浓度及pH值进行优化,初步建立了肉苁蓉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技术,使测定程序简化、时间缩短,并确定38℃下去皮直接染色18h的最适宜染色液pH值为6.4,TTC浓度为0.3%~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种子生活力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专题讨论之一: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研究
10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46-1146,共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的民族产业,重要性日益突显。我国80%左右的中药材来自野生,其中大量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如冬虫夏草、川贝母、石斛、甘草、肉苁蓉等,资源走向衰竭。如何协调药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的民族产业,重要性日益突显。我国80%左右的中药材来自野生,其中大量的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如冬虫夏草、川贝母、石斛、甘草、肉苁蓉等,资源走向衰竭。如何协调药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利用 中药资源 专题讨论 生态环境保护 中药产业 经济社会 冬虫夏草 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红外光谱法鉴别肉苁蓉及其混淆品草苁蓉和锁阳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君 孙素琴 +4 位作者 徐荣 刘友刚 于晶 刘同宁 李健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2-1507,共6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分析技术分别对药用植物肉苁蓉及其混淆品草苁蓉、锁阳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的红外光谱图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肉苁蓉在1 730和931 cm-1有吸收峰,草苁蓉在1 510,1 375,1 266 cm-1处存在...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结合二维相关分析技术分别对药用植物肉苁蓉及其混淆品草苁蓉、锁阳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的红外光谱图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肉苁蓉在1 730和931 cm-1有吸收峰,草苁蓉在1 510,1 375,1 266 cm-1处存在吸收峰,锁阳的最高峰位于1 614 cm-1处。在二阶导数谱图上三者差异更加明显:肉苁蓉在1 453,1 336,931,892 cm-1处都有较强的吸收峰。其中931 cm-1处的吸收峰较尖锐,强度也最强;草苁蓉的最强峰位于1 509 cm-1,并且1 633和1 161 cm-1处的吸收峰明显变宽,强度也变大;锁阳在1 682 cm-1处有较尖锐的吸收峰,1 605 cm-1附近的吸收峰强度也较大。二维红外谱图不但差别明显,而且直观。三者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同样存在显著差异。应用该方法能够实现肉苁蓉药材与混淆品的快速、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鉴别 肉苁蓉 草苁蓉 锁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无损快速鉴别肉苁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徐荣 孙素琴 +5 位作者 刘友刚 于晶 周峰 刘同宁 陈君 陈士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60-1863,共4页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栽培和野生肉苁蓉,以450~2 0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SMI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法对栽培和野生肉苁蓉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结合...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栽培和野生肉苁蓉,以450~2 0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吸光度为指标,以红外光谱图为对象,应用SMI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法对栽培和野生肉苁蓉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技术可对不同来源的肉苁蓉进行鉴别,识别率和拒绝率达到90%以上,盲样检测的准确率也在95%以上。因此,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无损识别中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聚类分析 SIMCA肉苁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菌寄主小金蝠蛾人工饲养成虫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向丽 陈士林 +6 位作者 代勇 韩开华 王强 陈学平 周祖基 叶萌 周宇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2-1176,共5页
小金蝠蛾是冬虫夏草菌的优良寄主之一,人工培育成虫能否正常交尾及产卵直接关系到种源的持续利用,是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产业的制约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饲养小金蝠蛾两个世代(R1、R2)成虫的形态、羽化、交尾、产卵、寿命等生物学... 小金蝠蛾是冬虫夏草菌的优良寄主之一,人工培育成虫能否正常交尾及产卵直接关系到种源的持续利用,是目前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产业的制约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工饲养小金蝠蛾两个世代(R1、R2)成虫的形态、羽化、交尾、产卵、寿命等生物学特征与其野生亲本进行比较,研究人工培育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交尾、产卵能力,为人工培育种源及种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成虫的平均体长、体重、含卵量、产卵量、寿命均为野生亲本>R1>R2,但在羽化、交尾、产卵等行为上野生亲本与R1、R2不存在明显差异;人工饲养两个世代幼虫的种群增长率分别为177.27%和117.56%,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金蝠蛾种群可实现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蝠蛾 人工饲养 冬虫夏草菌 生物学特性 种群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稚颖 姚辉 +2 位作者 王振中 毕宇安 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90-1895,共6页
目的:探讨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金银花主产区的18个农家品种及野生忍冬和近缘种灰毡毛忍冬共计36个样品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金银花不同农家品种及近缘种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 目的:探讨金银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金银花主产区的18个农家品种及野生忍冬和近缘种灰毡毛忍冬共计36个样品进行ISSR-PCR分析,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金银花不同农家品种及近缘种间的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按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建立所研究类群的系统聚类图。结果:12条引物共扩增出129个条带,其中多态带为114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88.37%,金银花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聚类分析图可以看出,金银花不同样本首先聚在一起,表明是一自然类群;野生忍冬与栽培品种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主产区传统品系毛花系列遗传相对较稳定,而鸡爪花系列品种繁杂,遗传变异大;新品种九丰一号已独立成一稳定品种。结论:ISSR标记可以为金银花的种质资源鉴定、遗传关系分析及栽培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ISSR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足石杉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HsDXR1)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红梅 李标 +5 位作者 林余霖 宋经元 何柳 孙超 李榕涛 胡志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2-348,共7页
基于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蛇足石杉转录组数据,获得一个编码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的转录本,分析其开放阅读框序列,发现该转录本编码全长为1 440 bp的蛇足石杉DXR基因(HsD... 基于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蛇足石杉转录组数据,获得一个编码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DXR)的转录本,分析其开放阅读框序列,发现该转录本编码全长为1 440 bp的蛇足石杉DXR基因(HsDXR1),含有479个氨基酸残基。采用RT-PCR方法获得了HsDXR1全长,并对HsDXR1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及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HsDXR1编码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51.496 1 kDa,等电点为6.44;不含信号肽和跨膜区;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该蛋白最可能定位于叶绿体;具有DXR蛋白典型的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DXR1基因在蛇足石杉的茎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根,在叶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获得了蛇足石杉HsDXR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sDXR1在蛇足石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 蛇足石杉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足石杉HsCAS1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红梅 张鑫 +4 位作者 牛云云 宋经元 陈士林 殷秀梅 何顺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9-1165,共7页
本研究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环阿屯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HsCAS1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根据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蛇足石杉转录组数据,从中获得1条具有环氧角鲨烯环化酶保守结构域的编码CAS的转录本,采用RT-... 本研究对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环阿屯醇合成酶(Cycloartenol synthase,CAS)基因HsCAS1编码区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根据本实验室已获得的蛇足石杉转录组数据,从中获得1条具有环氧角鲨烯环化酶保守结构域的编码CAS的转录本,采用RT-PCR方法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HsCAS1蛋白进行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预测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sCAS1基因在蛇足石杉的根、茎、叶中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HsCAS1基因编码区长为2,271 bp,编码756个氨基酸残基,HsCAS1与紫果冷杉(Abies magnifica)的CAS具有61%的序列相似性。生物信息学预测HsCAS1蛋白含有3个跨膜区,具有萜类环化酶等保守结构域,不含信号肽。HsCAS1在蛇足石杉的根中表达丰度高于茎和叶。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获得蛇足石杉HsCAS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sCAS1在石杉科植物甾醇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及鉴定酶活性位点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阿屯醇合成酶 蛇足石杉 甾醇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序列鉴定金樱子及其伪品 被引量:3
17
作者 焦文静 张鹏 +3 位作者 陈晓辰 廖保生 王丽丽 韩建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5-440,共6页
目的:本文选用金樱子作为研究对象验证DNA条形码鉴定中药材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10份样品的基因组DNA,扩增得到ITS2片段。将得到的片段进行双向测序,运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进行拼接,其它6份样品来源于GenB... 目的:本文选用金樱子作为研究对象验证DNA条形码鉴定中药材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10份样品的基因组DNA,扩增得到ITS2片段。将得到的片段进行双向测序,运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进行拼接,其它6份样品来源于GenBank。将金樱子与混伪品ITS2序列应用MEGA 5.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种间距离,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NJTree)。结果:金樱子药材ITS2序列长度为219~221 bp,存在两个Poly C结构。金樱子种内平均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为0.005,远小于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0.574。NJ树结果表明金樱子与混伪品分为两枝,Bootstrap支持率为99%,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准确稳定的鉴别金樱子药材,本研究为保证金樱子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樱子 DNA条形码 ITS2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中药土荆皮的ITS2条形码序列分析鉴定 被引量:7
18
作者 高婷 朱珣之 宋经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本文选用土荆皮及其5种伪品共37份材料,对ITS2序列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CodonCode Aligner3.5.7进行序列拼接,MEGA5.0计算土荆皮的种内及其与混伪品的种间K2P距离,构建NJ分子系统树,并分析土荆皮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 目的:本文选用土荆皮及其5种伪品共37份材料,对ITS2序列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CodonCode Aligner3.5.7进行序列拼接,MEGA5.0计算土荆皮的种内及其与混伪品的种间K2P距离,构建NJ分子系统树,并分析土荆皮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分子形态学特征。结果:土荆皮药材ITS2序列单倍型与其基原植物叶片序列一致;土荆皮及其混伪品的ITS2序列种间遗传距离远大于土荆皮种内样本的遗传距离;NJ树显示土荆皮样品单独聚为一支,药材土荆皮正伪品的ITS2序列二级结构差异显著。结论:ITS2可以作为土荆皮及其伪品鉴定的有效DNA条形码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皮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Genomic-SSR反应体系优化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波 徐海滨 +3 位作者 徐阳 龙晓飞 陈金慧 施季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6-510,共5页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属古老属种之一。由于第三纪晚期气候剧变和更新世冰川作用,到目前为止仅剩中国马褂木(L.chinense(Hemsl.)Sarg.)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两个残遗种[1]。鹅掌楸...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 L),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属古老属种之一。由于第三纪晚期气候剧变和更新世冰川作用,到目前为止仅剩中国马褂木(L.chinense(Hemsl.)Sarg.)和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两个残遗种[1]。鹅掌楸属植物在植物系统学中有特殊地位,以及具有原始的花结构等,这使得它们成为研究植物进化、开花植物历史进程、群体结构以及交配系统等的理想材料[2-4]。此外,鹅掌楸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5]。除为生产提供优质木材外,还具较强抗性[6-7],内含丰富的医用化合物[8-9]以及生物质燃料的生[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IC-SSR 鹅掌楸 正交试验 单因素梯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