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不良反应的药物警戒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琳 张凡 +4 位作者 胡扬 李潇潇 赵彬 陈伟 梅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0,共8页
目的:评价长链脂肪乳(LCT)、中/长链脂肪乳(MCT/LCT)、鱼油脂肪乳(FO)及多种油脂肪乳(SMOF)等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s)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IVLE... 目的:评价长链脂肪乳(LCT)、中/长链脂肪乳(MCT/LCT)、鱼油脂肪乳(FO)及多种油脂肪乳(SMOF)等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s)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IVLEs相关不良反应(ADRs)数据。分析总结病人临床特征,比较ADRs发生时间及预后。并采用系统器官分类(SOC)及标准MedDRA查询(SMQ)术语对ADRs分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59例IVLEs相关ADRs报告,其中MCT/LCT 14例(1.32%),LCT 784例(74.03%),FO 38例(3.59%),SMOF 223例(21.06%);ADRs报告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9.5岁;62.66%的ADRs发生于IVLEs输注当天;在所有报告中,寒战、发热等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反应(645,32.94%)是最常见的ADRs,其次是胃肠系统(236,12.05%)和呼吸系统症状(207,10.57%);排在前三位ADRs的SMQ分类分别为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和全身性症状(12.06%)、非特异性胃肠症状(11.21%)和速发过敏反应(8.39%)。结论:FAERS数据库中IVLEs相关ADRs以首用即发型为主,多为轻度的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反应、胃肠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但仍应警惕必需脂肪酸缺乏、心脏骤停、肾衰竭、低血糖、组织细胞增多症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ERS数据库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衍生物差向异构体YZG-330和YZG-331的中枢抑制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婉琪 贾少博 +6 位作者 李栩琳 张雨 周晓伟 岳正刚 朱承根 石建功 张建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 研究腺苷衍生物差向异构体YZG-330和YZG-331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场实验测定小鼠自主活动,以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作为受试物催眠作用的... 目的 研究腺苷衍生物差向异构体YZG-330和YZG-331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场实验测定小鼠自主活动,以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作为受试物催眠作用的评价指标;应用OPA柱前衍生化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下丘脑及大脑皮层内GABA和Glu含量。结果 差向异构体YZG-330(0.125、0.5、2 mg·kg^(-1))和YZG-331(1.25、5、20 mg·kg^(-1))对小鼠自主活动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并缩短小鼠的入睡潜伏期;YZG-330对小鼠下丘脑和皮层中GABA和Glu水平无明显影响;YZG-331使小鼠下丘脑和皮层中GABA含量明显升高,对Glu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YZG-330和YZG-331均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YZG-330表现出的中枢抑制作用强于YZG-331十倍左右,但二者发挥中枢抑制作用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抑制 自主活动 差向异构体 翻正反射消失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丸多糖S-4002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秀媛 杜晓敏 +4 位作者 Jan Christer Janson 薛立明 李宁元 白金叶 程桂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46,共2页
雷丸(Polyporus mylittae Cook. et Mass,异名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aet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干燥菌核,中医主要用于治疗绦虫、钩虫等多种寄生虫症。
关键词 雷丸 多糖 抗炎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双酯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华 魏怀玲 刘耕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3-1435,1439,共4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微核实验和抗DNA损伤实验观察DDB的抗突变作用;采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实验初步探讨DDB的抗促癌活性;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观察...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微核实验和抗DNA损伤实验观察DDB的抗突变作用;采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实验初步探讨DDB的抗促癌活性;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以及DDB对肝癌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提前灌服DDB50、100、200mg/kg,由环磷酰胺(CTX)引起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数分别为39.1±6.6、26.9±6.2、20.8±5.9个,与单用CTX(微核数为49.3±8.1个)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在佛波酯(TPA)作用的同时分别加入1、2、4μmol/LDDB,DNA-EB结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单加TPA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01);50、100、200mg/kgDDB均能明显抑制致炎剂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急性炎性反应,抑制率分别为15.9%、31.4%、32.0%;应用DDB能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100和200mg/kgDDB预防给药均能降低肝肿瘤的发生率,其中200mg/kgDDB对肝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7.1%和22.8%。结论 DDB对化学毒物诱发的肝癌发生有一定抑制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肝肿瘤 化学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点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策略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巍 胡卓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816,共3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获得全人抗体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和确认的药物靶点中,大部分是细胞表面受体。利用抗体库筛选难以提纯、性质不明或表达量极低的膜受体时,经典的筛选方法很难获得有开发价值的抗体。抗原表位研究、全细胞筛选及...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获得全人抗体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和确认的药物靶点中,大部分是细胞表面受体。利用抗体库筛选难以提纯、性质不明或表达量极低的膜受体时,经典的筛选方法很难获得有开发价值的抗体。抗原表位研究、全细胞筛选及自动化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可能。本文中综述了根据不同细胞表面受体特点,采用不同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策略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细胞表面受体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