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治疗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心怡 姜胤如 +4 位作者 赵子源 王珑睿 孙闻婧 杜冠华 孔令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8-549,共12页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罕见疾病。由于EG发病机制不清,缺少有效治疗药物,开展其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G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辅助型T细胞2介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EG治疗的相关靶点主要是辅助型T细胞2细胞因子和调节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相关因子,但针对这些靶点的治疗仍未取得突破。目前EG的治疗药物以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和生物制剂为主,各类药物优缺点,目前尚无法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本文对EG发病机制、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的系统综述,提出多靶点治疗是EG理想的治疗策略,中药及天然产物可作为未来EG治疗药物的主要研发方向。期望为EG的临床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反应 治疗靶点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ho激酶靶点的防治血管损伤性疾病药物的发现与研究
2
作者 方莲花 袁天翊 +5 位作者 陈俞材 武玉洁 郭晶 王夙博 宫丽丽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00-201,共2页
小分子G蛋白Rho及其下游Rho激酶(ROCK),是在血管壁细胞的信号传递中起分子开关作用的重要激酶.该研究通过重组表达制备人缘ROCK,建立ROCK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活性化合物,探讨活性化合物对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防治... 小分子G蛋白Rho及其下游Rho激酶(ROCK),是在血管壁细胞的信号传递中起分子开关作用的重要激酶.该研究通过重组表达制备人缘ROCK,建立ROCK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活性化合物,探讨活性化合物对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人源ROCK1,纯化得到的蛋白具有表达量大、蛋白可溶、生物活性高的优点.以Rho激酶为靶点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具有稳定、灵敏、重复性好的特点.发现12个化合物具有良好的Rho激酶抑制活性,并选出2个先导物--黄连碱和吲唑类化合物DL0805.黄连碱明显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梗死,其作用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功能、保护心肌线粒体、降低心肌ROCK-I/ROCK-II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相关.黄连碱通过增强心肌抗氧化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Rho/ROCK信号通路,阻断NF-κB通路,减轻心肌炎症反应,缓解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DL0805及其衍生物具有舒张血管、保护血管功能作用,静脉给予0805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动物心率无明显影响.与现有同类药物比较,0805衍生物的优势在于,作用靶点新颖、作用机制比较明确、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抗高血压血管病变的作用特点,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 药物靶点 血管性疾病 黄连碱 吲唑类化合物 高血压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理机制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建美 袁天翊 +2 位作者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1-1288,共8页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由缺氧引起的复杂心肺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临床上暂无针对HPH治疗的药物,主要依赖基于肺动脉血管舒张的抗肺动脉高压药物,包括前列腺素I2受体激...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由缺氧引起的复杂心肺疾病。其病理机制复杂,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目前,临床上暂无针对HPH治疗的药物,主要依赖基于肺动脉血管舒张的抗肺动脉高压药物,包括前列腺素I2受体激动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但疗效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研发针对HPH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HPH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研发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HPH治疗药物的发现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 肺动脉重塑 临床用药 试验药物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新冠肺炎(COVID-19)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君 许律捷 +3 位作者 张宝月 王喆 刘艾林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9-1636,共8页
目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不断蔓延,但尚未研制出针对该病毒特效治疗药物,相关疫苗正在紧急研制中。该文通过查阅最新文献和检索相关网站,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关键靶点、临床治疗... 目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范围不断蔓延,但尚未研制出针对该病毒特效治疗药物,相关疫苗正在紧急研制中。该文通过查阅最新文献和检索相关网站,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关键靶点、临床治疗药物及最新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依据,为研发新型抗COVID-19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 抗病毒药物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肺动脉高压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冉冉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3-897,共5页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的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复杂,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以舒张血管机制药物为主,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靶向NO/cG MP通路激活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前列环素类似物等。但是这...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的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病因复杂,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主要以舒张血管机制药物为主,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靶向NO/cG MP通路激活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前列环素类似物等。但是这些治疗药物疗效有限,价格昂贵,不良反应较多,急需研发疗效更好、更安全的药物。该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了肺动脉高压发生和发展的生理病理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常用治疗药物类型及作用机制,以及正在研发中的新型药物,以期为今后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血管重构 药物 作用机制 舒张血管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肺动脉高压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梁宇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02-906,共5页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心肺系统疾病,既可能是多种不明病因引起的原发性疾病,也可能是心肺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的并发症,其病理机制至今未明,病因复杂,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有限,而且治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多,急需疗效更好、更安全...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心肺系统疾病,既可能是多种不明病因引起的原发性疾病,也可能是心肺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的并发症,其病理机制至今未明,病因复杂,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治疗药物有限,而且治疗效果差、不良反应多,急需疗效更好、更安全的药物。该文通过对文献调研和分析,总结以肺动脉高压和其他适应症为主的上市药物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与作用缺陷,并提出抗肺动脉高压药物研发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血管重构 预后 联合治疗 新适应症 药物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糖诱发卒中后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楠楠 魏广义 +2 位作者 王淑美 孔令雷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2-872,共11页
高血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出血转化(HT)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引起高血糖的原因复杂,与患者自身疾病(如糖尿病)、卒中前摄入高糖物质以及卒中后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高血糖促进卒中后HT的发生涉及能量代... 高血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发生出血转化(HT)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引起高血糖的原因复杂,与患者自身疾病(如糖尿病)、卒中前摄入高糖物质以及卒中后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高血糖促进卒中后HT的发生涉及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功能异常、血管损伤、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也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去乙酰化酶1、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NF-κB、凋亡诱导因子/胱天蛋白酶3等多个通路和靶点相关。本文就近年来高血糖诱发卒后HT的发生机制、作用靶点和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HT的防治及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出血转化 高血糖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饮颗粒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魏广义 孔令雷 +1 位作者 王淑美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24-724,共1页
目的考察制备的丹参饮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后续药效学评价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设计实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考察丹参饮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分为对照组、... 目的考察制备的丹参饮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后续药效学评价及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设计实验,采用最大耐受量法考察丹参饮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单次或多次给予最大药物浓度0.68 kg·L^-1和最大给药体积40 mL·kg^-1,观察小鼠精神状态、自发活动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变化,7 d后解剖观察脏器变化并计算脏器指数。结果灌胃后小鼠精神状态、自发运动无异常改变,体重增加;部分小鼠出现拉稀症状,第二天减轻,无死亡;心、肝、脾、肺、肾、胸腺均无明显的病理改变,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鼠最大给药量折合生药180 g·kg^-1,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量280倍。结论制备的丹参饮颗粒急性毒性小,药物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饮 急性毒性 最大耐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9
作者 杨海光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芒果苷又称知母宁、芒果素,主要存在于漆树科和龙胆科植物中。因其是多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芒果苷的各种药理学活性,包括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调节脂代谢异常、抗肿瘤、心血管... 芒果苷又称知母宁、芒果素,主要存在于漆树科和龙胆科植物中。因其是多酚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芒果苷的各种药理学活性,包括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调节脂代谢异常、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抗高尿酸血症、神经保护、抗氧化、抗炎、解热和镇痛、抗菌、抗病毒、抗辐射、保肝、促进骨骼发育、抗过敏和免疫调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可能性。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芒果苷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归纳、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的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苷 药理作用 抗氧化 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脂代谢异常 抗肿瘤 心血管保护 抗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炎症反应在肺动脉高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惠芳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81-1484,共4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伴有中、小肺动脉阻塞的心肺疾病。该文查阅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文献,介绍PAH中免疫炎症反应的改变,阐述炎症因子、免疫细胞、Rho激酶和基因在PAH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大量临...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伴有中、小肺动脉阻塞的心肺疾病。该文查阅国内外最近的研究文献,介绍PAH中免疫炎症反应的改变,阐述炎症因子、免疫细胞、Rho激酶和基因在PAH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已经证明PAH动物模型中免疫反应的异常,该文将以免疫炎症反应机制为基础,提出治疗或缓解PAH疾病的新的治疗策略和途径,为寻找和发现PAH潜在的药物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免疫炎症反应 RHO激酶 骨形成蛋白2型受体 药物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V型芒果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海光 周启蒙 +5 位作者 王海港 程笑 赵晓悦 吕扬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56-1362,共7页
目的研究晶V型芒果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25 mg·kg^(-1))、苯溴马隆组(25 mg·kg^(-1))、晶V型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10、30、100 mg·kg^(-1))... 目的研究晶V型芒果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25 mg·kg^(-1))、苯溴马隆组(25 mg·kg^(-1))、晶V型芒果苷低、中、高剂量组(10、30、100 mg·kg^(-1))。正常组给予CMC-Na溶液,其余各组连续腹腔注射氧嗪酸钾21 d(300 mg·kg^(-1)),d 8起各组给予相应药物。造模d 21给药后,各组小鼠取血,肝肾称重以计算脏器指数,测定血清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检测肾、肠转运体相关mRNA水平、肝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晶V型芒果苷组能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肝肾指数和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适度改善模型小鼠肾脏病理变化。机制研究显示,晶V型芒果苷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和表达,降低肾脏和肠道GLUT9的基因表达,调节PDZK1的表达。结论晶V型芒果苷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改善肾功能,且对小鼠肝肾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型 芒果苷 高尿酸血症 尿酸转运体 氧嗪酸钾 黄嘌呤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用普伐他汀钠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赢 张娜 +5 位作者 庞晓丛 生立嵩 宋俊科 何兰 吕扬 杜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46-652,共7页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不同企业普伐他汀钠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普伐他汀钠15 mg/kg,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3.0.7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和比...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不同企业普伐他汀钠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普伐他汀钠15 mg/kg,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3.0.7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和比较。结果:三个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测定结果显示,3号晶F型普伐他汀钠原料药较1、2号晶A型有着更好的药物吸收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优势药物晶型;随机抽取的临床常用7种普伐他汀钠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Tmax,Cmax,AUC,t1/2的最大差异分别可以达到5.3,3.4,2.4和1.4倍之多。结论:不同企业的普伐他汀钠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普伐他汀钠多晶型状态以及药物生产工艺、辅料成分及含量等制剂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晶型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雯 宋俊科 +2 位作者 张雪 萧伟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08-208,共1页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处死动物前进行神经行为学缺损评分.取脑计算脑水肿百分比;采用TTC染色计算脑梗...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处死动物前进行神经行为学缺损评分.取脑计算脑水肿百分比;采用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应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受损脑区的炎症反应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而银杏二萜内酯1、3和10mg·kg^-1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学缺损评分(P〈0.05、P〈0.05和P〈0.01).银杏二萜内酯10mg·kg^-1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P〈0.01),降低脑水肿(P〈0.05),并明显下调缺血/再灌注引起的TNFα和IL-6的表达升高(P〈0.05和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银杏二萜内酯10mg·kg^-1剂量组能明显降低p53、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P〈0.05、P〈0.01和P〈0.01),明显提高Bcl-2的水平(P〈0.01).同时银杏二萜内酯10mg·kg^-1剂量组能明显降低NF-κB、p38-MAPK和ERK蛋白水平(P〈0.05、P〈0.01和P〈0.05).结论该研究采用经典的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评价了银杏二萜内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银杏二萜内酯可能是通过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症,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银杏二萜内酯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AD活性化合物DL0410降低Aβ毒性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蓉 刘艾林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04-205,共2页
目的研究发现Aβ聚集是神经毒性的重要因素,抑制Aβ聚集和解聚Aβ的药物是防治AD的重要途径.本实验室筛选了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化合物DL0410.前期研究发现,DL0410还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清除Aβ,但其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 目的研究发现Aβ聚集是神经毒性的重要因素,抑制Aβ聚集和解聚Aβ的药物是防治AD的重要途径.本实验室筛选了具有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化合物DL0410.前期研究发现,DL0410还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清除Aβ,但其具体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DL0410的抑制Aβ聚集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利用硫磺素-T(Th-T)结合实验进行DL0410抑制Aβ1-42聚集的评价;利用30、60μmol·L^-1Aβ1-42损伤PC12细胞建立线粒体损伤的AD细胞模型,采用CCK-8染色评价细胞活力,通过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Aβ1-42侧脑室注射ICR小鼠模型,考察DL0410对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结果DL0410在1~10μmol·L^-1浓度范围内,DL0410对Aβ1-42聚集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在10μmol·L-1浓度下抑制率26%(P〈0.01);可抑制Aβ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存活率提高14%(P〈0.01);提高Aβ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使膜电位升高12%(P〈0.05);分子对接结果提示,DL0410抑制Aβ聚集主要是依赖疏水以及π阳离子相互作用.Aβ1-42侧脑室注射ICR小鼠在水迷宫实验中,小鼠定向航行训练d3,与模型组比较,给予化合物DL0410(10,30mg·kg^-1)后,小鼠寻找站台的潜伏期有明显的缩短(P〈0.05);被动回避能力试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予DL0410(3、10、30mg·kg^-1)对其跳台潜伏期明显提高(P〈0.05);DL0410(30mg·kg^-1)下调Aβ引起的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使caspase-3蛋白下调30%(P〈0.05).结论DL0410可抑制Aβ聚集,下调介导线粒体凋亡关键蛋白caspase-3,通过线粒体膜透过性转运孔(PTP)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AD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胆碱酯酶 侧脑室注射 学习记忆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用普伐他汀钠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15
作者 赵赢 张娜 +5 位作者 庞晓丛 生立嵩 宋俊科 何兰 吕扬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0-1040,共1页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不同企业普伐他汀钠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普伐他汀钠15 mg·kg-1,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3.0.7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 目的研究大鼠灌胃不同企业普伐他汀钠片后体内药代动力学的一致性。方法固体灌胃给予SD雄性大鼠普伐他汀钠15 mg·kg-1,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3.0.7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和比较。结果三个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测定结果显示,3号晶F型普伐他汀钠原料药较1、2号晶A型有着更好的药物吸收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优势药物晶型;随机抽取的临床常用7种普伐他汀钠片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Tmax,Cmax,AUC,t1/2的最大差异分别可以达到5.3,3.4,2.4和1.4倍之多。结论不同企业的普伐他汀钠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普伐他汀钠多晶型状态以及药物生产工艺、辅料成分及含量等制剂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晶型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水溶性化合物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16
作者 陈俞材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水溶性化合物被公认为是丹参抗心血管疾病的活性成分。该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从预防、治疗及防治再灌注损伤等多层次药理作用对丹参水溶性化合物抗心肌缺血作用进行综述,为丹参中活性单...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水溶性化合物被公认为是丹参抗心血管疾病的活性成分。该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从预防、治疗及防治再灌注损伤等多层次药理作用对丹参水溶性化合物抗心肌缺血作用进行综述,为丹参中活性单体成分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水溶性化合物 心肌缺血 丹酚酸 丹参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旭光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1-744,共4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食物及植物中的一大类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节血脂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心...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食物及植物中的一大类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调节血脂等作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产生氧自由基相关的酶类、抑制脂质过氧化、下调炎症因子、环氧合酶活性、激活AMPK和转录因子-κB等信号转导通路等。该文对黄酮类化合物调控心血管系统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黄酮中活性单体成分及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心血管保护 机制 抗氧化 抗炎 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迪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7-300,共4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醇、黄酮、黄烷酮、异黄酮、儿茶素、花青素和查耳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多酚类化合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黄酮醇、黄酮、黄烷酮、异黄酮、儿茶素、花青素和查耳酮。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新的候选药物及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肺动脉高压 血管重构 炎症 心肺功能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孙姝婵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引起右心室肥大,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至今尚未阐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预后较差,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PH动物模...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引起右心室肥大,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至今尚未阐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预后较差,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PH动物模型包括野百合碱诱导模型、慢性低氧性模型、栓塞性模型、手术分流模型、遗传修饰模型、混合因素诱导模型等。该文对各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各模型对临床PH的模拟性,为研究者在寻找PH的病理生理机制、研发治疗药物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低氧 栓塞性 模拟性 药物研发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中RhoA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溢煌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36-1339,共4页
Rho A属于小G蛋白Rho亚家族,在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及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国内外近期研究发现,一方面Rho A/ROCK通路可通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造成心肌损伤,另一方面,Rho A... Rho A属于小G蛋白Rho亚家族,在细胞的增殖、迁移、黏附及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国内外近期研究发现,一方面Rho A/ROCK通路可通过影响心肌能量代谢、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造成心肌损伤,另一方面,Rho A的激活对再灌注损伤也具有积极作用。该文对近年来Rho 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作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靶点的应用前景,为研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及其用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 心肌缺血/再灌注 ROCK 调控机制 药物靶点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