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现患率调查及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57
1
作者 吴瑞芳 刘植华 +12 位作者 周庆芝 乌兰娜 王倩 李晴 李霓 刘志红 石菊芳 李瑞珍 张长淮 周艳秋 刘彬 翁雷明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 目的了解深圳市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现患率,对子宫颈癌常用筛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2004年11至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对15~59岁有性生活女性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受筛查的妇女均行子宫颈醋酸肉眼观察(VIA)、电子阴道镜检查、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检测子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对HPV阳性且LCT≥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和/或LCT≥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LSIL)的妇女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CIN的金标准。结果共有1137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该人群高危型HPV-DNA检出率为14.0%;15~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和50~59岁组HPV检出率分别为15.5%、17.7%、12.6%、8.8%、10.2%、15.3%和21.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5);25~29岁组与50~59岁组间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9岁组HPV感染率最低,但除25~29岁组与50~59岁组以外的其他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别HPV感染率曲线呈‘V'字型的双峰相。妇女CIN现患率为4.4%,CINⅠ、CINⅡ和CINⅢ现患率分别为3.2%、1.0%和0.3%,CINⅠ现患率明显高于CINⅡ和CINⅢ(P<0.05)。HPV感染率随子宫颈病变级别升高呈趋势性增加,无CIN病变的子宫颈HPV感染率为8.3%,CINⅡ以上病变HPV感染率达到100.0%。本调查人群未发现子宫颈癌病例。VIA、电子阴道镜、LCT和HC-Ⅱ高危型HPV检测检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HSIL)的敏感性分别为35.7%、50.0%、92.9%和100%;4种检测方法检出HSIL的特异性依次为96.0%、87.2%、88.4%和86.9%;各种方法均有满意的阴性预测值。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CIN的主要原因,深圳妇女子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阶段,防癌的重点在于预防HPV感染和治疗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危险因素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验证试验 被引量:7
2
作者 廖光东 张小燕 +7 位作者 高玉华 刘彬 刘霞 李联昆 陈凤 卞美璐 陈汶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评估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61名年龄在21~65岁间的妇女,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检测其子宫颈脱落细胞,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目的评估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61名年龄在21~65岁间的妇女,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2)检测其子宫颈脱落细胞,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二者的检测结果作一致性检验。结果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31%和85.83%。阳、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5%和96.9%。与hc2检测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Kappa=0.58。结论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高危型HPV的特异度与hc2相似,灵敏度低于hc2,但两者检测的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检测分型 流式荧光杂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及其相关疾病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鹤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8-684,共7页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高危型HPV16、18、31、33、45、52和61等是子宫颈、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和口腔以及口咽癌的病因,低危型HPV6和11是生殖器疣的病因。...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与多种不同疾病相关。高危型HPV16、18、31、33、45、52和61等是子宫颈、外阴、阴道、阴茎、肛门和口腔以及口咽癌的病因,低危型HPV6和11是生殖器疣的病因。HPV与喉癌有一定病因学联系,然而与食管癌和肺癌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生殖器疣 皮肤癌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引入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国家政策与方案指南”简介 被引量:2
4
作者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9-672,共4页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 预防性疫苗 指南 生殖健康 青少年健康 健康项目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家华 王丁 乔友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预防性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