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支气管镜分析用于气管肿瘤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1
作者 丁超 孙莉 +3 位作者 王贵齐 承耀中 赵桂军 张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2-813,共2页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 气管肿瘤 麻醉管理 病理诊断 手术切除 围术期 肿瘤病例 气道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于麻醉剂量氯胺酮的致幻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邹亮 田首元 +1 位作者 权翔 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观察低于麻醉量的氯胺酮对健康者的致幻作用。方法选择13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给予低于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100、200、300 ng/ml,每次达到平衡20 min后,对机械痛和13种自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观察低于麻醉量的氯胺酮对健康者的致幻作用。方法选择13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给予低于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100、200、300 ng/ml,每次达到平衡20 min后,对机械痛和13种自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给受试者浏览图片,停药后1 h测试记忆结果。整个试验过程中监测并记录受试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氯胺酮的镇痛效果与药物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随其浓度增加,镇痛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受试者的各种幻觉症状逐渐加重,对图片的记忆能力逐渐下降。结论靶控输注低于麻醉剂量的氯胺酮镇痛时可出现较明显的致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致幻作用 靶控输注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邹亮 王海燕 +3 位作者 原皓 徐磊 孙莉 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1-456,共6页
目的观察100ng/ml氯胺酮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方法以1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靶控输注氯胺酮0、100ng/ml,测定受试者在300g弗莱探针(vFFs)机械性刺激的视觉模拟法评分,预试验后1周行功能核磁共振(fMRI)研究。扫描序列为:... 目的观察100ng/ml氯胺酮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方法以1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靶控输注氯胺酮0、100ng/ml,测定受试者在300g弗莱探针(vFFs)机械性刺激的视觉模拟法评分,预试验后1周行功能核磁共振(fMRI)研究。扫描序列为:结构像+功能扫描(20son+20soff)×6次的vFFs机械性刺激300gvFFs;靶控输注氯胺酮100ng/ml;重复vFFs机械性刺激300gvFFs。采用SPM2、Metlab7.01软件进行fMRI图像分析。结果与清醒比较,100ng/ml氯胺酮在疼痛刺激时抑制的脑区有小脑后叶以及胼胝体,激活双侧扣带回、对侧额中回、顶下小叶、枕叶、以及同侧小脑后叶。结论 100ng/ml氯胺酮作用于疼痛相关脑区,对相关脑区既有激活又有抑制作用,以激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性 镇痛 疼痛 机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医疗在儿童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4
作者 陈斐 张羽冠 朱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4,共6页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医疗在医学麻醉领域应用逐渐广泛,其在儿童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数字化医疗不仅为儿童术后疼痛的术前预测、术后监测评估及治疗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麻醉医生制定最佳术后疼痛管理策略提供了新方案...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医疗在医学麻醉领域应用逐渐广泛,其在儿童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数字化医疗不仅为儿童术后疼痛的术前预测、术后监测评估及治疗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麻醉医生制定最佳术后疼痛管理策略提供了新方案。本文通过回顾数字化医疗及其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对该疗法在儿童术后疼痛管理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医师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医疗 临床麻醉 小儿术后疼痛 疼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心脏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子嘉 许力 +6 位作者 于春华 郑宏 姚尚龙 裴凌 孙莉 姜晶梅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1-548,共8页
目的探讨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5家中心年龄≥75岁择期行中危或高危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60例,以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对术前、术中... 目的探讨行非心脏手术的高龄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5家中心年龄≥75岁择期行中危或高危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60例,以统一的病例报告表对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包括术后即刻及3 d的12导联心电图及血肌钙蛋白I水平。以围术期主要心脏事件为终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该人群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结果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11.94%。该人群围术期主要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半年内心绞痛史(P=0.001)、高血压史(P=0.014)、红细胞压积<40%(P=0.050)、血肌酐>150 mmol/L(P=0.014)、射血分数<50%(P=0.019)、术中低氧(P=0.019)及手术时间>150 min(P=0.001),其危险指数分别为4、3、3、6、4、5、4。依据危险指数评分进行危险分层,随分层级数增加围术期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事件高发。半年内心绞痛史、高血压史、红细胞压积<40%、血肌酐>150 mmol/L、射血分数<50%、术中低氧、以及手术时间>150 min均增加该人群围术期心脏风险。根据其危险指数进行危险评分及分层可较好地评估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心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心脏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对于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邹亮 原皓 +3 位作者 王海燕 耿志宇 徐磊 孙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质量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的不同质量浓度随机均分为4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Minto模型),分别设定目标质量浓度...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质量浓度雷米芬太尼预防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效果。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的不同质量浓度随机均分为4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方式(Minto模型),分别设定目标质量浓度为1、2、3、4μg/L,达到效应室平衡后5 min,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诱导,观察肌阵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结果 1、2、3、4μg/L组肌阵挛的发生率分别为70.9%、33.3%、26.7%、0。随着雷米芬太尼质量浓度的升高,重度肌阵挛逐渐减少;与1μg/L组比较,2、3μg/L组的效果最明显(P<0.05);当雷米芬太尼的质量浓度为4μg/L时,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及呼吸停止。结论靶控输注雷米芬太尼可降低因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所发生的肌阵挛,雷米芬太尼的质量浓度为2~3μg/L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靶控输注 雷米芬太尼 肌阵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海涛 薛富善 +5 位作者 刘鲲鹏 孙莉 许亚超 廖旭 杨泉涌 张雁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Ⅰ组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5 min行预处理,重复3次,每次间隔5 min,24 h后实施缺血-再灌注;Ⅱ组除接受与Ⅰ组...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Ⅰ组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5 min行预处理,重复3次,每次间隔5 min,24 h后实施缺血-再灌注;Ⅱ组除接受与Ⅰ组相同处理外,在生理盐水预处理前10 min静脉注射纳络酮0.1 mg.kg-1;Ⅲ、Ⅳ、Ⅴ和Ⅵ组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2μg.kg-1.min-1)5 min行预处理,重复3次,每次间隔5 min,并分别于12、24、48和72 h后开胸实施缺血-再灌注;Ⅶ组除接受与Ⅳ组相同处理外,在瑞芬太尼预处理前10 min静脉注射纳络酮0.1 mg.kg-1。实验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Ⅱ导联心电图(ECG);在缺血前即刻、缺血末和再灌注末分别抽取动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心肌型同工酶(CK-MB)血浆浓度;再灌注后切取心脏,测定心肌梗死区(IS)面积。结果实验中各测定时间点HR、MAP和RPP值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和Ⅴ组缺血末和再灌注末CK-MB血浆浓度显著低于Ⅰ组(P<0.05),Ⅶ组缺血末和再灌注末CK-MB血浆浓度和IS面积显著高于Ⅳ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可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产生延迟性心肌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阿片受体触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玢 刘伟 +2 位作者 史志国 刘涛 郑晖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老年小鼠(14月龄)33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浓度氧组(HO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4h;高浓度氧+七氟烷组...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高浓度氧对老年小鼠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老年小鼠(14月龄)33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高浓度氧组(HO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4h;高浓度氧+七氟烷组(HS组,n=11):吸100%(体积分数)氧+2.5%(体积分数)七氟烷4 h;对照组(Con组,n=11):吸空气4 h。24 h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研究3组小鼠麻醉后连续5 d找到平台所用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和第5天去除平台后,90 s内穿过原平台的次数。利用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HO组的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的穿越平台次数降低(P=0.023),caspase-3表达显著增加(P=0.036)。结论吸入100%(体积分数)氧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无影响,2.5%(体积分数)七氟烷与100%(体积分数)氧同时吸入增加老年小鼠海马caspase-3的表达,与老年小鼠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小鼠 认知功能障碍 七氟烷 氧气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痛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0
9
作者 董彦鹏 孙莉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67-369,共3页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估计,未来全球癌症发病人数年均将会以3%~5%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新发病例,中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癌症患者。而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估计,未来全球癌症发病人数年均将会以3%~5%的速度递增。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2000万新发病例,中国每年约有200万新发癌症患者。而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调查发现,70%的癌症患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折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阿片药物 介入治疗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开胸手术气道管理
10
作者 丁超 孙莉 +2 位作者 张燕 承耀中 赵桂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1-412,共2页
依据病理分期的肺癌治疗策略包括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后即刻开胸手术.对于此类手术的围术期气道管理通常在纵隔镜手术阶段应用钢丝螺纹管,开胸手术阶段则换为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以保证胸腔内操作,这种传统方法既可能囚二次插管... 依据病理分期的肺癌治疗策略包括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后即刻开胸手术.对于此类手术的围术期气道管理通常在纵隔镜手术阶段应用钢丝螺纹管,开胸手术阶段则换为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以保证胸腔内操作,这种传统方法既可能囚二次插管导致口咽部黏膜损伤,也增加了围术期麻醉风险,因此本研究将Coopdech支气管阻塞导管与钢丝螺纹管联合应用,探讨此类手术更为合理的围术期气道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导管 开胸手术 支气管阻塞 气道管理 纵隔镜手术 联合应用 淋巴结活检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离子对阿曲库铵神经肌肉传递阻滞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宏亮 叶铁虎 孙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预注硫酸镁后阿曲库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的变化,评价镁离子对阿曲库铵神经肌肉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接受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为Ⅰ级的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n=15)和对照组(n=15)。... 目的观察预注硫酸镁后阿曲库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的变化,评价镁离子对阿曲库铵神经肌肉阻滞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接受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情况分级为Ⅰ级的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n=15)和对照组(n=15)。硫酸镁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30 mg/kg硫酸镁,对照组则输注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2μg/kg芬太尼且借助靶控输注异丙酚使脑电双频指数值维持在40~60间,采用四次成串刺激方式启动肌松监测进行定标。然后予以0.50 mg/kg阿曲库铵进行插管,记录注射阿曲库铵后神经肌肉传递阻滞起效时间、效应维持时间、恢复指数及恢复时间等。观察两组患者输注硫酸镁/生理盐水及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适情况。在输注硫酸镁/生理盐水前及手术结束后抽取血标本测量血清镁、钙离子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硫酸镁组患者的神经肌肉传递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缩短,肌松效应维持时间、恢复指数及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镁离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浓度均较术前有所降低,其中对照组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不适症状。结论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硫酸镁 阿曲库铵 起效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鄢文佳 许力 +3 位作者 马福海 武林鑫 董彦鹏 孙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9例,男219例,女170例,年龄25~79岁,ASAⅠ-Ⅳ级。收集相关围术期资料,统计术后AKI、... 目的探讨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9例,男219例,女170例,年龄25~79岁,ASAⅠ-Ⅳ级。收集相关围术期资料,统计术后AKI、性别、BMI、合并梗阻性黄疸、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和术后Hb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AKI有46例(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33,95%CI 1.13~4.82,P=0.023)、BMI≥24 kg/m^2(OR=2.39,95%CI 1.23~4.65,P=0.010)、合并梗阻性黄疸(OR=3.29,95%CI 1.70~6.37,P<0.001)、服用ACEI或ARB(OR=3.93,95%CI 1.08~14.38,P=0.038)和术后Hb中重度下降(OR=3.81,95%CI 1.13~12.89,P=0.031)是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BMI≥24 kg/m^2、合并梗阻性黄疸、服用ACEI或ARB、术后Hb中重度下降是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在疼痛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3
作者 褚华清 郑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3-697,共5页
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镇痛疗法,因其无创、安全、不良反应小在急慢性疼痛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已有较多应用,近年来关于TENS的作用机制... 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镇痛疗法,因其无创、安全、不良反应小在急慢性疼痛治疗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已有较多应用,近年来关于TENS的作用机制研究出现了新的进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加入使其效果更确切,可靠性及可控性更佳。本文简要综述了TENS的分类、镇痛机制、镇痛应用及未来研究新方向,并从近年该领域相关的机制探索、多学科技术交叉及临床研究为切入点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探索其在疼痛诊疗中的新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 闸门控制理论 疼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强 张国华 +2 位作者 何志斌 律方 郑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用于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两切口食管癌...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 TAPB)用于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分为ESPB联合TAPB镇痛组(ET组)和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A组)。ET组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超声引导下TAPB,分别于操作结束20 min后测定阻滞范围,IA组不予阻滞,两组术毕均采用PCIA。记录患者入手术室后(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30 min(T3)、60 min(T4)、90 min时(T5)、手术结束时(T6)的HR、MAP;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液输注总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ESPB 20 min后可阻滞T3—T9脊神经支配区域,TAPB 20 min后可阻滞T9—L1脊神经支配区域。与T0时比较,T2时I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T0和T2时ET组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6时IA组HR明显快于ET组、MAP明显高于ET组(P<0.05)。ET组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IA组(P<0.05),术后0~24 h和0~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药液输注总量明显少于IA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A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I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经右胸及上腹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抑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其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胃癌手术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强 郑晖 +1 位作者 何志斌 张明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确定接受新辅助化疗后1个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全凭吸入麻醉时外科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50岁,ASAⅠ或Ⅱ级,于手术1... 目的确定接受新辅助化疗后1个月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全凭吸入麻醉时外科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0~50岁,ASAⅠ或Ⅱ级,于手术1个月前结束2个周期的奥沙利铂复合替吉奥化疗(1个化疗周期为14 d)。吸入6%七氟醚全麻诱导,至患者意识消失行气管插管术后,将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调整至预定值,维持15 min不变,然后外科切皮。根据Dixon上下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2%,切皮时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升高一个浓度梯度,切皮时未发生体动反应,下一例降低一个浓度梯度,相邻浓度梯度为0.2%。采用Probit分析计算出七氟醚的MAC和95%CI。结果本研究中进行外科切皮操作时,患者的体动反应表现为肢体轻微活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身体大幅扭动、睁眼或术中知晓等严重并发症。有11例(44%)患者发生体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在外科切皮时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MAC值为1.52%,95%CI为1.37%~1.65%。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切皮无体动反应的七氟醚的MAC值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 外科切皮 七氟醚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继续应用昂丹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宝娜 阎涛 +1 位作者 张国华 郑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后24 h内继续静脉使用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术后2、8、14 h... 目的探讨术后24 h内继续静脉使用昂丹司琼预防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10月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术后2、8、14 h静脉给予昂丹司琼4 mg,对照组相应时刻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观察2组术后2、6、12、24及36 h发生PONV的例数。重度PONV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进行补救治疗。结果观察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15.7%)vs.23例(32.9%),χ^2=5.594,P=0.018],其中重度PONV发生率观察组亦明显低于对照组[4例(5.7%)vs.13例(18.6%),χ^2=5.423,P=0.020]。术后2~6 h和6~12 h PONV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6 h 8例(11.4%)vs.20例(28.6%),χ^2=6.429,P=0.011;术后6~12 h 4例(5.7%)vs.13例(18.6%),χ^2=5.423,P=0.020],术后2 h内、12~24 h和24~36 h 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麻乳腺癌手术的女性患者,术后12 h内继续给予昂丹司琼对预防PONV具有临床意义,可以进一步降低PONV的严重程度及发生率,而12 h后继续使用没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昂丹司琼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帅 刘昊 +8 位作者 马福海 李洋 康文哲 李维坤 袁成龙 秦延 范亚男 吴宏亮 田艳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胰胃外科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制剂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胰胃外科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制剂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发热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血常规和生化等指标水平及术后1个月体重变化情况。结果肠内营养制剂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发热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P_均<0.05),术后1个月体重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P=0.005)。术后第5天,肠内营养制剂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22)。结论围术期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围术期 肠内营养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