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其清 梁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综合性研究体系。本文对利用纳米技术发展分子工程,包括纳米生物分子机器人和纳米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纳米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综合性研究体系。本文对利用纳米技术发展分子工程,包括纳米生物分子机器人和纳米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药物载体,发展诊断与监测技术熏以及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综述,并展望了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生物医学 纳米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电阻抗断层成像线电极与复合电极的仿真比较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妍 沙洪 任超世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7-640,共4页
本研究采用强制等势点有限元模型和改进的适用于复合电极的强制等势点模型,对使用线电极和复合电极的EIT系统进行了仿真正向计算和图像重建研究,比较了两种电极不同的结构参数组合对EIT系统检测灵敏度和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电极结... 本研究采用强制等势点有限元模型和改进的适用于复合电极的强制等势点模型,对使用线电极和复合电极的EIT系统进行了仿真正向计算和图像重建研究,比较了两种电极不同的结构参数组合对EIT系统检测灵敏度和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电极结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IT电极 线电极 复合电极 优化设计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康复医学领域中的人工智能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柯羽 刘纾羽 +2 位作者 吉祥 张华 李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3-784,共12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康复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软件Citespace中的关键词共现、热点词突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内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状况,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康复需求的增加,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与康复医学相结合,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使用软件Citespace中的关键词共现、热点词突显、关键词聚类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国内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研究状况,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进行分类并予以评述。通过分析得出:目前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有机器人、脑机接口、人机交互和运动想象等;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并根据对文献内容的分析确定了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研究的5类主题,分别是机器人、脑机接口、智能康复训练系统、人机交互和辅助诊断与远程康复,大多数研究隶属于这些范畴;研究趋势方面,机器人、人机交互等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是研究热点,脑机接口、运动想象、远程康复等是该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通过对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讨论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 康复 科学知识图谱 文献统计分析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医学中的多媒体技术
4
作者 刘士新 赵金城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动画及计算机、通讯、信息处理等技术于一体的一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教育、学术交流、气象、娱乐、医疗、军事等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始于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是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动画及计算机、通讯、信息处理等技术于一体的一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天文、教育、学术交流、气象、娱乐、医疗、军事等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始于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医学中的多媒体技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家庭医疗及远程医疗中的会诊及治疗,使边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学 治疗 家庭医疗 会诊 患者 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 文字 年代 多媒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5
作者 杨青 曹士盛 +3 位作者 郭素蓉 穆星彤 赵彩玲 张娟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脂质体装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菌性能。方法:纳米沉淀法将ICG封装在脂质体内得到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ICG NPs),并对其粒径及多分散系... 目的:探讨脂质体装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对戈登链球菌的体外光热光动力抗菌性能。方法:纳米沉淀法将ICG封装在脂质体内得到负载吲哚菁绿的脂质体纳米颗粒(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ICG NPs),并对其粒径及多分散系数进行表征检测,测定ICG NPs的包载率。研究游离ICG、ICG NPs的体外光热性能及活性氧产生情况。通过菌落计数及结晶紫染色评估游离ICG和ICG NPs对戈登链球菌的抗菌效率及其生物膜的影响。利用溶血实验观察ICG NPs的生物相容性。结果:ICG NPs的平均粒径为(146±2)nm,多分散系数为0.263,包封率为93.7%。与对照组相比,当ICG的浓度升高时,其对应的生物膜的生物量和菌落数都会有所降低(P<0.05),ICG NPs则显示出更高的抗菌(99%)、抗生物膜(87%)效率。此外,不同浓度的ICG、ICG NPs经1 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数量逐渐增多。ICG NPs的溶血率仅为3.34%。结论:应用ICG NPs进行抗菌光动力、光热治疗可以有效破坏牙周戈登链球菌及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纳米粒 吲哚菁绿 光动力疗法 光热疗法 戈登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无创生理电信号采集电极的导电水凝胶应用研究
6
作者 谌小齐 苏恒洁 +1 位作者 王金海 李婷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3-257,264,共6页
电生理信号的长期稳定采集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康复和对人体的各种生理认知研究,与皮肤相接触的电极决定了所采集的电生理信号的质量水平。导电水凝胶由于其与生物组织相似的低杨氏模量,可调节的机械性能和高生物相容性的特点在生理电信... 电生理信号的长期稳定采集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康复和对人体的各种生理认知研究,与皮肤相接触的电极决定了所采集的电生理信号的质量水平。导电水凝胶由于其与生物组织相似的低杨氏模量,可调节的机械性能和高生物相容性的特点在生理电信号无创采集电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在提升导电水凝胶导电性能、机械性能、黏附性能、保湿性能和自愈性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导电水凝胶在心电、肌电和脑电无创生理电信号采集电极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生理电信号 导电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对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常秀明 邹朝晖 阴慧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03-305,309,共4页
目的:探讨以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ether,HMME)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的杀灭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嗜酸性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建立... 目的:探讨以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ether,HMME)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的杀灭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嗜酸性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为实验菌株,建立牙菌斑生物膜模型。实验分为4组:HMME-PDT组、HMME-PDT加叠氮钠组、西吡氯铵处理组、生理盐水处理组。平板菌落计数观察牙菌斑内致龋菌的活力,并测定不同处理前后pH的变化值(⊿pH)观察其对致龋菌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HMME-PDT组和西吡氯铵组牙菌斑内致龋菌的数量(CFU/mL)显著下降(P<0.05),其杀菌率分别为94.92%和51.86%;而HMME-PDT加叠氮钠组牙菌斑内致龋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杀菌率仅为9.47%。⊿pH值测定结果显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0~24h),与生理盐水组相比,HMME-PDT组牙菌斑内致龋菌的产酸能力显著下降。结论:PDT可有效杀灭菌斑生物膜内的致龋菌,并抑制其产酸,同时单线态氧在PDT杀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菌斑生物膜单线态氧 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和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关系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传华 冷希岗 +1 位作者 宋丽萍 王彭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6-261,共6页
本文试就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因 子( Tissue factor path w ay inhibitor , T F P I) 和生物 材料 血液相 容性 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初步的探 讨。本 研究 通过 基因 重组的 方法 制备 了人 重组 T ... 本文试就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因 子( Tissue factor path w ay inhibitor , T F P I) 和生物 材料 血液相 容性 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初步的探 讨。本 研究 通过 基因 重组的 方法 制备 了人 重组 T F P I,将 其 涂于 医用聚 乙烯和聚氯乙 烯薄膜材料表面 ,观察 T F P I 涂层对接触血液 的凝血时间、血 液中组织 因子及 凝血因 子 Xa 活性的影 响。结果显示:1实验组( T F P I 处理) 的材料表面 与血液接触后 其凝血时间 比对照 组( 未经 T F P I 处理) 明显延 长,动 态凝 血时 间也 得到 类似 结果;2实 验组 材料 表面 对 接触 血液 中组织因子及凝 血因子 Xa 的活 性有明显的 抑制作 用。上述 结果提 示 T F P I 在 生物 材料 的血 液相 容性改性方面具 有十分广阔的 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血液相容性 TF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抗原检测应用于评价生物医用材料表面血小板激活和粘附的研究
9
作者 宋丽萍 冷希岗 +2 位作者 王传华 马洁 王彭延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 探讨 CD62抗原检测作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状况技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聚乙烯薄膜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表面修饰后使其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目发生改变 ,然后进行血栓粘附实验 ,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计数和材料表面C... 目的 探讨 CD62抗原检测作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血小板粘附状况技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聚乙烯薄膜材料通过不同方法进行表面修饰后使其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目发生改变 ,然后进行血栓粘附实验 ,分别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计数和材料表面CD62抗原检测。结果 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数目与材料表面 CD62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D62抗原作为不可逆激活血小板的分子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抗原 检测 生物医用材料 血小板激活 研究 血小板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三萜的生物活性及潜在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马传贵 张志秀 +1 位作者 肖宝 孙思胜 《食药用菌》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灵芝作为重要的药用真菌,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糖肽及三萜类化合物等,其中,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系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表现出强大且独特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价值,目前灵芝三萜含量已成为《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灵芝作为重要的药用真菌,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糖肽及三萜类化合物等,其中,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系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表现出强大且独特的生物活性及药理价值,目前灵芝三萜含量已成为《美国药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对灵芝质量的评价标准。综述目前关于灵芝三萜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包括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抗氧化和保肝活性、神经保护作用、助眠特性、抗糖尿病活性等;概述灵芝三萜在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生物活性 抗肿瘤 细胞毒性 神经保护 保健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传贵 张志秀 +1 位作者 肖宝 钟耀强 《食用菌》 CAS 2022年第2期1-4,共4页
总结桦褐孔菌的多种生物活性,分析从桦褐孔菌中分离的代谢物在药物评价方面的最新进展,并针对桦褐孔菌的实际应用和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现状进行总结分析,重点阐述桦褐孔菌在抗癌及抗病毒,尤其是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总结桦褐孔菌的多种生物活性,分析从桦褐孔菌中分离的代谢物在药物评价方面的最新进展,并针对桦褐孔菌的实际应用和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工业化生产现状进行总结分析,重点阐述桦褐孔菌在抗癌及抗病毒,尤其是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方面的潜力,凸显桦褐孔菌巨大的药理价值和保健作用,为桦褐孔菌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代谢物生物活性应用工业 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组织电特性在体测量微创电极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岩 曹爽 +3 位作者 张顺起 马任 殷涛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8-575,共8页
根据平行板电容法测量原理,应用矩量法计算极板电荷分布,设计一种用于在体测量的微创探针电极,夹持组织的体积仅有0.8 mm^3。应用有限元法仿真研究微创电极中电场的分布,以证明微创电极能够有效屏蔽边缘效应。按照肿瘤生长时间将裸鼠分... 根据平行板电容法测量原理,应用矩量法计算极板电荷分布,设计一种用于在体测量的微创探针电极,夹持组织的体积仅有0.8 mm^3。应用有限元法仿真研究微创电极中电场的分布,以证明微创电极能够有效屏蔽边缘效应。按照肿瘤生长时间将裸鼠分成3组(7、14、21 d),每组10只。在0.5~5 MHz频率范围内,分别测量在体和离体条件下,3组裸鼠的乳腺癌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电阻抗和阻抗角,计算得到相应的电特性参数(电导率和介电常数);并且在1、3、5 MHz这3个频率点,在体测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电特性参数。结果表明,在0.5~5 MHz频率范围内,在体肿瘤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随肿瘤生长时间的增长而变大,在体肿瘤与离体肿瘤的电特性参数有显著差异;在所测的3个频率点中,肿瘤组织与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电特性参数分别存在显著差异。所设计的微创探针电极可实现微创在体测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特性 微创电极 肿瘤组织 在体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控阵合成孔径的颅骨轮廓快速测量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翰则 刘睿旭 +3 位作者 周晓青 殷涛 刘志朋 马任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作为一项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经颅聚焦超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脑深部的神经调控与治疗中。颅骨的异形和声参数的极大差异性是导致聚焦超声穿透颅骨后实际焦点的偏移和焦域散焦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合成孔径技术为基础,由相控阵发射超声... 作为一项新兴的神经调控技术,经颅聚焦超声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脑深部的神经调控与治疗中。颅骨的异形和声参数的极大差异性是导致聚焦超声穿透颅骨后实际焦点的偏移和焦域散焦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以合成孔径技术为基础,由相控阵发射超声信号并接收于颅骨内外轮廓反射的回波信号,同时计算得到颅骨轮廓点坐标,实现对颅骨轮廓的快速测量。建立仿真模型,并利用颅骨仿体对算法进行仿真与实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颅骨模型外轮廓中心区域的最大探测误差为0.15 mm,边缘区域为0.4 mm;内轮廓中心区域最大探测误差为0.3 mm,边缘区域为0.5 mm。实验结果表明:颅骨仿体外轮廓中心区域的最大探测误差为0.4 mm,边缘区域为0.8 mm;内轮廓中心区域最大探测误差为0.6 mm,边缘区域为0.9 mm。所设计的颅骨轮廓快速测量算法能够实现在2 min内完成颅骨内外轮廓的精确测量,并控制最大测量误差在1 mm以内。与核磁共振扫描(MRI)以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相比,降低了治疗成本和治疗时间,同时为下一步调整相控阵阵元发射延时,实现在颅内的实时精确聚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聚焦超声 神经调控 合成孔径技术 相控阵 实时精确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脑机接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兆阳 蒲江波 李向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在增强脑功能、人机交互和神经康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脑机接口,弥补了电极刺激在生物兼容性、刺激精度与细胞类型特异性上的缺陷,成为神经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在增强脑功能、人机交互和神经康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脑机接口,弥补了电极刺激在生物兼容性、刺激精度与细胞类型特异性上的缺陷,成为神经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光遗传学脑机接口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在闭环调控脑区活动、反馈虚拟感觉和脑-脑交互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集成化和微型化新型光遗传学接口的研究前沿;总结了光遗传学脑机接口面临的挑战,以及探讨在多模态脑活动监测和脑-机智能等方向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工程 脑机接口 光遗传学 闭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磷纳米材料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兰潇云 朱恩灿 +2 位作者 朱颖炜 陆健 张闯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8-1226,共9页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处于前三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的诊疗方法面临着许多瓶颈。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癌症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黑磷纳米材料包括黑磷量子点和黑磷纳米片等多种形式,具有...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处于前三位,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传统的诊疗方法面临着许多瓶颈。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癌症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黑磷纳米材料包括黑磷量子点和黑磷纳米片等多种形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载药性能,同时可作为有效的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试剂用于肿瘤诊疗。因黑磷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介绍了黑磷纳米材料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黑磷纳米材料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磷纳米片 黑磷量子点 结直肠癌 肿瘤诊断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紫杉醇星型M-PLA-TPGS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用于前列腺癌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海 张超 +3 位作者 张琳华 刘兰霞 郑义 朱敦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39-2245,共7页
合成了一种甘露醇引发的星型共聚物甘露醇-聚乳酸-聚乙三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M-PLATPGS).利用纳米沉淀法制备载紫杉醇M-PLA-TPGS纳米颗粒.纳米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对载药纳米颗粒进行粒径、表面电荷、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 合成了一种甘露醇引发的星型共聚物甘露醇-聚乳酸-聚乙三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M-PLATPGS).利用纳米沉淀法制备载紫杉醇M-PLA-TPGS纳米颗粒.纳米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对载药纳米颗粒进行粒径、表面电荷、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的表征,结果表明,体外药物释放呈双相释放模型,M-PLA-TPGS纳米颗粒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的摄取水平要高于PLGA和PLA-TPGS纳米颗粒.载紫杉醇M-PLA-TPGS纳米颗粒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的的毒性显著高于载紫杉醇PLA-TPGS纳米颗粒和商业制剂Taxol,证明星型M-PLA-TPGS聚合物作为纳米药物载体优于线性PLGA和PLA-TPGS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共聚物 紫杉醇 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颗粒 药物递送 癌症纳米技术 前列腺癌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应用基础与临床应用的一些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超世 李章勇 +2 位作者 王妍 沙洪 赵舒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0-304,共5页
综述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应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生物组织的电特性,提取在细胞层次上发生的、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相联系的功能性信息。介绍用于脑、腹部渗血检测与监护,区域性肺功能成像,胃动力... 综述电阻抗断层成像(EIT)在应用基础和临床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生物组织的电特性,提取在细胞层次上发生的、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相联系的功能性信息。介绍用于脑、腹部渗血检测与监护,区域性肺功能成像,胃动力检测与评价,以及乳腺肿瘤早期发现等实用化的EIT方法。对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在EIT方法学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有确定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EIT) 渗血监护 肺功能成像 胃动力评价 乳腺肿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θ波特征信息分析的大脑前额皮质在字母工作记忆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松 靳静娜 +2 位作者 王欣 刘志朋 殷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通过前额皮质脑电θ波段(4~8 Hz)特征信息的分析,揭示大脑前额皮质在字母工作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与回忆”阶段作用的地位与机制.采集15名被试在3字母、5字母、7字母的不同记忆负荷下,工作记忆实验中头皮脑电图信号(EEG),并使用Mo... 通过前额皮质脑电θ波段(4~8 Hz)特征信息的分析,揭示大脑前额皮质在字母工作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与回忆”阶段作用的地位与机制.采集15名被试在3字母、5字母、7字母的不同记忆负荷下,工作记忆实验中头皮脑电图信号(EEG),并使用Morlet小波分解方法提取出各电极上的θ波段信号.在能量分析方面,采用Welch功率谱密度计算平均功率,采用短时傅里叶变化(STFT)进行时频分析;在相关性分析方面,采用基于电极间功率谱的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电极间同步锁相值(PLV)进行相位同步性分析.分析比较不同记忆负荷下,前额皮质与顶叶、中叶等脑区θ波段脑电信号的特征信息,并对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检验.结果表明,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前额皮质(电极:Fp1、Fp2、F3、Fz、F4)θ波能量相对于中央叶(电极:C7、C3、Cz、C4、C8)和顶叶(电极:P7、P3、Pz、P4、P8)有显著上升(P<0.05).在低字母记忆负荷下,左右脑同侧脑区前额叶-中央叶(F3-C3、F4-C4)、前额叶-顶叶(F3-P3、F4-P4)的相关系数相似.但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右脑的脑区相关系数相对于左脑有明显上升.相位同步性方面,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右脑前额叶-中央叶(F4-C4)和前额叶-顶叶(F4-P4)相对于左脑的相位同步性明显增强,锁相比值(PLV)显著上升(P<0.05).在工作记忆的“信息保持与回忆”阶段,大脑前额皮质的活跃程度和信息交流明显高于中叶和顶叶皮质,可能起到兼有自身记忆信息储存与保持、执行调用其他皮质信息的多功能重要作用.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大脑将自主调用更多右脑皮质参与工作记忆,并从理性逻辑记忆模式,转化为感性形象记忆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θ波 前额皮质 字母工作记忆 记忆负荷 右侧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电流式磁声成像的电导率模型构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顺起 殷涛 +2 位作者 马任 欧德平 刘志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1-806,共6页
基于磁声耦合效应的电导率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功能成像技术,本课题旨在对注入电流式磁声成像方法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以金属圆环作为成像目标,将其置于稳恒磁场中,并对其加载微秒级正弦脉冲激励,对磁声耦合作用下产生的声振动进... 基于磁声耦合效应的电导率成像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组织功能成像技术,本课题旨在对注入电流式磁声成像方法进行仿真和实验研究。以金属圆环作为成像目标,将其置于稳恒磁场中,并对其加载微秒级正弦脉冲激励,对磁声耦合作用下产生的声振动进行检测和分析。借助有限元方法对磁声正问题进行仿真,同时建立注入电流式磁声耦合成像实验装置,对电导率模型产生的声信号进行检测,并利用所检测到的声信号直接重建模型的电导率边界图像。仿真结果表明,声源的平面分布能够体现成像目标电导率的边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图像分辨率达到cm量级。所进行的研究证明,注入式磁声耦合成像可反映被成像模型的电导率分布特征,为该方法用于复杂电导率分布组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成像 注入式 磁声耦合效应 电导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骨折内固定棒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珍珍 蔡汝汝 +4 位作者 蒲曦鸣 杨云 姚清清 侯振清 张其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31,共4页
采用原位沉析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S/HA)复合棒材。用预先沉积的壳聚糖膜将含有Ca、P源的壳聚糖溶液与凝固液隔离,同时控制壳聚糖沉积与羟基磷灰石前驱体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均匀复合。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成分... 采用原位沉析法制备了壳聚糖/羟基磷灰石(CS/HA)复合棒材。用预先沉积的壳聚糖膜将含有Ca、P源的壳聚糖溶液与凝固液隔离,同时控制壳聚糖沉积与羟基磷灰石前驱体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的过程,使二者得以均匀复合。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无机成分均匀分散于壳聚糖中,FT-IR、XRD和TEM测试证实原位生成羟基磷灰石,弯曲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原位沉析法制备的材料具有层状结构,CS/HA(质量比20/4)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133MPa,弯曲模量6.8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原位沉析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