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红菊 许蕾蕾 +3 位作者 王浩 孙欣 吴伟春 徐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确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7例(腹主动脉瘤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目的:分析比较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确诊的腹主动脉瘤患者67例(腹主动脉瘤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确诊的外周血管病患者86例(外周血管病组),同期正常体检人群46例(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选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性质等,并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腹主动脉瘤组和外周血管病组中,男性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及平均颈动脉IMT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性别内,外周血管病组的平均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显著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经性别校正后,外周血管病组的平均颈动脉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均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腹主动脉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病组合并冠心病例数及脑卒中的例数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本文通过颈动脉超声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外周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腹主动脉瘤 外周血管病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诊断经验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燕 王浩 +4 位作者 段福建 朱振辉 逄坤静 李永青 孟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8-01至2012-12,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部分性肺静... 目的: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下型完全性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8-01至2012-12,经外科手术证实为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要点,与外科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中,超声心动图均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为共同肺静脉干走行向右下穿过膈肌,汇入门静脉或下腔静脉,但4例患儿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肺静脉狭窄,超声心动图仅提示1例肺静脉流速偏快。1例心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初次超声漏诊,术前复查时参考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走行途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异常血流走行及汇入部位,可以准确诊断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并具有无创、简便等优点,但应注意肺静脉狭窄等合并畸形的诊断。应加强对心下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认识,有意识去剑突下切面探查以提高其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下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特征及诊断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黄静涵 孙兴国 +3 位作者 赵世华 陆敏杰 王浩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 目的:比较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无创性诊断方法的阳性率及特征。方法:选择从2008—08至2010—05于我院诊断为ARVC的患者64例。分析比较其心电学、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诊断标准的阳性率及特征。结果:64例中男性47例,女性17例,确诊年龄为(35.5±13.4)岁。63例(98.4%)临床症状为心悸,14(21.9%)例患者发生晕厥,3例有ARVC家族史。64例患者均记录到心电图异常,其中52例(81.3%)患者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VT),38例(59.4%)为右心室室性心动过速;25例(39.1%)患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性表现包括:①37例(57.8%)存在主要在右胸导联的T波倒置(V1、V2、V3);②18例(28.1%)可见Epsilon波;③23例(35.9%)患者v1。3导联QRS平均时程≥110ms,大于左胸导联;④22例(34.4%)有右束支传导阻滞。48例(75.0%)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其中4例患者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累及左心室。18例(28.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阳性。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出结果阳性率显著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结合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ARVC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未出现Epsilon波患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与累及左心室的比例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异常及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显示ARVC亦能累及左心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左室通道术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海宁 王巍 +2 位作者 段福建 许建屏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左室通道外科治疗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左室通道的外科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访我院1999-03至2008-08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左室通道8例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患者同时行三维超声心动图... 目的:评价主动脉左室通道外科治疗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左室通道的外科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访我院1999-03至2008-08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左室通道8例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患者同时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未行主动脉瓣替换者主动脉瓣无反流1例,轻度主动脉瓣反流1例,轻~中度主动脉瓣反流2例,主动脉左室通道再通1例;行主动脉瓣替换者机械瓣功能正常2例,瓣周漏1例。三维超声心动图以多种视角观察主动脉瓣及临近组织,进一步补充诊断。结论:主动脉左室通道外科治疗后应长期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在随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基础上,能显示主动脉瓣及其临近结构的空间立体结构,进一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左室通道 外科治疗 随访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体肺分流术的评价和随访 被引量:5
5
作者 施怡声 王浩 +3 位作者 李建蓉 李永青 蒋丽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体肺分流术是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主要姑息手术之一,主要包括改良体肺分流术(BT)和中央分流术(CS)两类。本文回顾性总结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体肺分流术式和体肺分流术后的评价及中期随访。方法:选择体肺分流术后随访6个... 目的:体肺分流术是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主要姑息手术之一,主要包括改良体肺分流术(BT)和中央分流术(CS)两类。本文回顾性总结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体肺分流术式和体肺分流术后的评价及中期随访。方法:选择体肺分流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资料共87例,其中改良体肺分流术(BT组)42例,中央分流术(CS组)4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的肺动脉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变化,分流管道的血流速度和管道通畅情况。结果:两组共7例患者术后当天接受急诊手术对管道进行重新处理。BT组术后平均随访(22.3±12.1)个月,CS组术后平均随访(26.0±21.3)个月。随访期间前者(BT组)有8例发生堵塞,后者(CS组)有6例。分流手术后,左心室前后径扩大CS组为(8.9±3.5)mm较BT组(6.6±5.1)mm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两组主肺动脉内径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2)mm vs.(1.7±1.8)mm)]。术后随访期间接受后期矫治手术两组分别为BT组24例和CS组27例,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24/42)vs 60.0%(27/45),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两组体肺分流术式都可以促进肺血管和左心室的发育。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不同术式的体肺分流的术后近期监测及远期随访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分流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非粘液性心脏肿瘤的诊断特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吴伟春 陈俊慧 +3 位作者 王建德 马红 吴金涛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5-808,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罕见的原发性非粘液性心脏肿瘤(PNCT)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良、恶性PNCT及各种病理分型的诊断特点。方法:对2003-01至2013-02在我院住院确诊的32例PNCT患者(包括良性肿瘤组21例和恶性肿瘤... 目的:回顾分析罕见的原发性非粘液性心脏肿瘤(PNCT)的临床、病理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良、恶性PNCT及各种病理分型的诊断特点。方法:对2003-01至2013-02在我院住院确诊的32例PNCT患者(包括良性肿瘤组21例和恶性肿瘤组11例)的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手术、病理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本组32例PNCT患者中,男23例,女9例,年龄为0.5~66岁,平均年龄(36.92±20.17)岁;均为病理结果证实。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良性肿瘤组(男/女:16/5)和恶性肿瘤组(男/女:7/4)中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组年龄[(38.06±21.68)岁]与恶性肿瘤组[(35.72±13.55)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婴儿至成人均可出现该疾病。在肿瘤发生位置上,良性肿瘤组左侧心腔内发生率高,恶性肿瘤组主要发生在右侧心腔内;与良性肿瘤组相比,恶性肿瘤组患者多表现为肿瘤无蒂、形态不规则、心包积液和多有周围组织受累。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PNCT的敏感方法,能够初步鉴别良性、恶性PNCT。各种病理分型的PNCT超声心动图声像图特征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原发性非粘液性心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在犬实验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海波 罗勤 +7 位作者 蒋世良 徐仲英 段福建 徐亮 刘琼 孟亮 唐跃 王红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用杂种实验犬8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介入或外科方法进行创伤性房间隔造口术,直视下或经超声及透视下引导置入不同大小的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术后1... 目的:观察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置入动物体内后的组织学反应,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用杂种实验犬8只,非体外循环下通过介入或外科方法进行创伤性房间隔造口术,直视下或经超声及透视下引导置入不同大小的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术后1周、2周、3周、4周、8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造口通畅性,并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8只实验犬中例3犬因术中心室颤动死亡、例4犬术后12 h因心力衰竭死亡、例1犬造口支架置入右心房耳部;5只实验犬于房间隔成功置入造口支架,并存活1周以上,其中3只实验犬置入直径6 mm的造口支架,2只置入直径10 mm造口支架。超声心动图提示5只实验犬术后1周造口支架内全部通畅,术后2周发现例5犬造口支架内赘生物形成并造成支架内堵塞,术后3周、4周、8周超声发现另三只犬造口支架闭塞。术后3~8周的动物大体标本显示各组造口支架内填充以肉芽组织,支架表面均覆盖一层厚薄不等的、光滑的新生内膜组织,肺、肝、脾、肾脏等重要脏器均无细胞坏死、血栓栓塞现象。结论:动物实验证实了新型房间隔造口支架具有良好的经导管置入可行性,但造口通畅性不佳。造口支架局部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以减少组织增生和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造口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管理和常见并发症分析--早期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9
8
作者 牛红霞 吴永健 +10 位作者 滕思勇 裴汉军 张海涛 许海燕 钱杰 阎秀英 于欣 吕滨 王浩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已成为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国内资料较少,尤其缺乏术后管理和安全性数据。本文就本院TAVI术后管理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汇总分析。方法... 目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已成为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但国内资料较少,尤其缺乏术后管理和安全性数据。本文就本院TAVI术后管理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汇总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2-03至2013-03期间行TAVI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观察终点包括全因死亡、血管并发症、大出血(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25%)、急性肾功能损害(血肌酐较术前升高>50%)、心脏传导异常(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和脑缺血事件(短暂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等。结果:连续入选12例TAVI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7.9±6.2)岁,1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TAVI,术后平均跨主动脉瓣压差显著下降[(14.3±7.2)mm Hg vs(56.6±11.9)mm Hg,P<0.001],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和血管并发症。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4例大出血(33.3%)、2例急性肾功能损害(16.7%)、6例新发心脏传导异常(50.0%)、4例脑缺血症状(33.3%)。与术前相比,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下降达峰,下降幅度23.6%;4例患者血红蛋白下降>25%,其中3例患者予输血支持。肌酐在术后1~2天达峰,较术前平均升高31.3%,其中2例患者出现急性肾损害(肌酐水平升高>50%)。传导异常多发生在术中和术后24小时内,5例患者置入起搏器,包括: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房室并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间歇性双束支传导阻滞和2例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TAVI术后出血、心脏传导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需严密监测,早期识别并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 出血 肾功能损害 传导异常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CoreValve)置入术二例报告 被引量:9
9
作者 杨跃进 吴永健 +13 位作者 王欣 张海涛 吕秀章 裴汉军 张磊 吴元 吕滨 刘焱 徐波 乔树宾 李立环 王巍 胡盛寿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3,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正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置入术 瓣膜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置换术 退行性病变 导管 老年患者 社会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声学造影诊断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勇 吴伟春 +2 位作者 白东峰 张家芬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总结右心声学造影在确诊或协助诊断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03至2009-07常规超声心动图无法确诊而行右心声学造影明确心内有无分流或腔静脉回流是否异常患者276例。根据临床需要和右心声学造影阳性... 目的:总结右心声学造影在确诊或协助诊断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03至2009-07常规超声心动图无法确诊而行右心声学造影明确心内有无分流或腔静脉回流是否异常患者276例。根据临床需要和右心声学造影阳性结果分为三组。结果:第一组70例,有临床症状常规超声检查心脏结构正常,右心声学造影检查阳性者34例(48.6%,34/70),阴性者36例(51.4%,36/70)。第二组129例,其中右心声学造影阳性发现并提示肺动脉高压原因者84例(65.1%,84/129),阳性发现与肺动脉高压程度不匹配者34例(26.4%,34/129)。第三组77例,心脏结构异常但肺动脉压不高,右心声学造影阳性者54例(70.1%)。结论:右心声学造影在常规超声检查无法确诊的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鉴别肺动脉高压原因、了解腔静脉回流路径中具有重要价值,作为常规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流性先心病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声学造影 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