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文斌 潘湘斌 +5 位作者 张浩 花中东 杨克明 闫军 马凯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 目的:探讨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9-05至2011-09,我科共收治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11例,年龄(30.1±21.4)个月,体重(11.0±3.2)kg。例2行改良B-T分流术,例1、3~6、8、9、11行一侧或双侧双向腔肺分流术,例7、10行一期改良Fontan术。例1、6~9、11同期行TAPVC矫治术。结果:例6、10围术期死亡(18.2%,2/11),死亡原因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的患儿随访1~29个月,例4死亡,余患儿氧饱和度改善,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例5行二期改良Fontan术并顺利出院。结论:单心室合并TAPVC患儿仍具有较高早期死亡率,术前明确诊断TAPVC并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单心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冠心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研究
2
作者 杨克明 张浩 濮仁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能力差异,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干预,了解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其中中年组23例,年龄45~59(53.2±5)岁、老年... 目的:比较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能力差异,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干预,了解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9例,其中中年组23例,年龄45~59(53.2±5)岁、老年组26例,年龄60~72(65.4±4)岁。分离、培养骨髓MSCs,记录原传时间、首次传代时间、平均传代时间。用四唑盐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老年组6例骨髓MSCsP2代细胞,应用低能量激光(0.5J/cm2照射组、2.0J/cm2照射组)对细胞进行照射,并与对照组比较,四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曲线。结果:与中年组比较老年组原传时间、传P1代时间、第1~6代平均传代时间均延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中年组相比,老年组的骨髓MSCs增殖较中年组减慢,第12、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接受低能量激光照射后,骨髓MSCs增殖曲线显示,第4、6、8、10天0.5J/cm2及2.0J/cm2照射组细胞增殖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0.5J/cm2照射组及2.0J/cm2照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骨髓MSCs的增殖能力随年龄及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低能量激光照射能促进老年组患者MSCs增殖,增加细胞数量,缩短细胞培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年龄 细胞培养 低能量激光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然均金 宋云虎 +4 位作者 胡盛寿 王巍 王水云 孙寒松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0至2011-12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63例,男性95例(58.3%),年龄41.0±15.5(6-74)岁,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 目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治疗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0至2011-12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63例,男性95例(58.3%),年龄41.0±15.5(6-74)岁,所有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PG)为61-150(89.6±31.4)mmHg(1mmHg=0.133kPa),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手术和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结果:163例患者单纯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108例(66.3%),20例(12.3%冶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7例(22.6%)合并心脏瓣膜手术。术后LVOTPG值、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术后75例(46.0%)发生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39例(23.9%)发生心房颤动(房颤);随访患者139例(85.3%),107例(77.0%)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115例(82.7%)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Ⅰ级,随访期的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1.2±0.6)级vs(2.4±0.7)级]。术后及随访期共死亡6例(3.7%)。结论: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以安全地解除左心室流出道的梗阻,明确地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例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各年龄段临床特点和外科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 目的:探讨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2000-01至2006-12诊断TAPVC并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除外合并法乐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通道、单心室等复杂畸形的患儿)共137例。分为≤28天新生儿组(组1,n=7)、>28天~≤6个月组(组2,n=70)、>6个月~≤1岁组(组3,n=26)、>1岁~≤3岁组(组4,n=34)4个年龄组。137例患儿伴房间隔缺损119例,卵圆孔未闭18例,动脉导管未闭27例,室间隔缺损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0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0.4%(69/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71.0%(49/69)。心上型49.6%(68/137),心内型37.2%(51/137),心下型1.5%(2/137),混合型11.7%(16/137)。合并肺静脉狭窄18.2%(25/137),其中≤6个月患儿(组1、组2)占88.0%(22/25)。结果:手术死亡率11.7%(16/137),组1和组2占87.5%(14/16)。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和低心排综合征。有随访资料99例,随访率81.8%(99/121),随访期限2~86个月,平均(25.5±22.3)个月。晚期死亡9例,均为组1和组2患儿,晚期死亡率9.1%(9/99)。结论:年龄>6个月的TAPVC患儿可获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而年龄≤6个月尤其是新生儿患儿病情重,合并限制性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狭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比例高,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手术及远期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手术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F/AHA发布新版指南对复杂冠心病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博 饶辰飞 +2 位作者 展丽娟 郑哲 乔晨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分析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F/AHA)发布冠心病再血管化实践指南对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登记我院单中心2011-07至2012—09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复... 目的:分析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F/AHA)发布冠心病再血管化实践指南对冠心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策略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登记我院单中心2011-07至2012—09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复杂病变并建议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依据指南发布时间,将入选患者分为指南公布前组551例(2011-07至2011-11-15)和指南公布后组1201例(2011-11-16至2012—09)。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心脏团队”(外科会诊,隋况,血运重建策略建议;并对血运重建策略建议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752例患者符合标准[指南发布前551例(31.3%)和指南发布后1201例(68.7%)],指南发布前后建议CABG的比率分别为49.0%和55.6%(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指南发布是医生建议CABG比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值:1.31195%可信区间(95%CI)1.04~1.681;指南发布是心外科会诊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1.37(95%CI1.10~1.71)。结论:指南发布后“心脏团队”和医生建议CABG的数量有明显增加,血运重建建议更加符合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多支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老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郑哲 孙殿珉 +3 位作者 高华炜 孙寒松 潘世伟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目前尚缺乏针对老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an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因素分析。本研究以老龄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影响老龄CABG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1999年至2005年间,... 目的:目前尚缺乏针对老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an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风险因素分析。本研究以老龄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影响老龄CABG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1999年至2005年间,有1 756例老龄患者(大于65岁)在我院接受首次单纯CABG术,确定潜在危险因素后,根据潜在危险因素收集患者数据,对影响术后新发房颤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影响老龄CABG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 756例患者中有285例(16.2%)发生术后房颤,有508例(28.9%)合并糖尿病,其中120例(23.6%)患者发生术后房颤。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比:2.07,P<0.001,年龄的风险比:1.09,P<0.001与老龄CABG后房颤具有独立的联系。结论:除年龄外,合并糖尿病亦是影响CABG后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一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国华 闫军 +3 位作者 刘迎龙 李守军 李颠远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一期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11至2008-09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平均(7.7±8.8)个月,...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一期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11至2008-09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平均(7.7±8.8)个月,体重(6.1±2.4)kg。主动脉缩窄包括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5例,单纯主动脉缩窄13例。不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者,切除缩窄段,端端吻合降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者,切除缩窄段,用自体心包或自体肺动脉片加宽主动脉弓。心内复杂畸形的矫治包括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调转术8例,右心室双出口根治术6例,右心室双出口陶西平畸形大动脉调转术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1例。结果:所有患儿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主动脉弓降部缩窄解除,吻合口通畅,血流正常。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早期上、下肢收缩压基本相等者4例,上肢高于下肢15~20mmHg者8例,上肢低于下肢收缩压5~10mmHg者6例。死亡3例,死亡率16.7%。1例术后当天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术后9天死于肺部感染,1例术后7天死于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另3例出现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上段显露良好。同期矫治心内复杂畸形手术效果满意。深低温停循环区域性脑灌注可有效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内复杂畸形 一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后的近中期结果 被引量:8
8
作者 樊红光 高歌 +3 位作者 张昌伟 李琦 王欣 宋云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我院1999-11至2013-05间,共有11例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患者行左心室成形术,男8例,女3例。11例患者同期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二尖瓣成形手术,1例行二尖瓣替换术... 目的:评价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后的近中期结果。方法:我院1999-11至2013-05间,共有11例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患者行左心室成形术,男8例,女3例。11例患者同期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行二尖瓣成形手术,1例行二尖瓣替换术。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近中期随访。结果:手术早期死亡1例。术后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1例,左心室辅助1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1例。随访期死亡1例。随访期内无再入院,无二次手术,无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左心室下侧壁室壁瘤行左心室重建术手术安全,近中期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侧壁 左心室室壁瘤 左心室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左室通道术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海宁 王巍 +2 位作者 段福建 许建屏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左室通道外科治疗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左室通道的外科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访我院1999-03至2008-08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左室通道8例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患者同时行三维超声心动图... 目的:评价主动脉左室通道外科治疗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左室通道的外科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访我院1999-03至2008-08手术治疗的主动脉左室通道8例患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患者同时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未行主动脉瓣替换者主动脉瓣无反流1例,轻度主动脉瓣反流1例,轻~中度主动脉瓣反流2例,主动脉左室通道再通1例;行主动脉瓣替换者机械瓣功能正常2例,瓣周漏1例。三维超声心动图以多种视角观察主动脉瓣及临近组织,进一步补充诊断。结论:主动脉左室通道外科治疗后应长期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在随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维超声心动图基础上,能显示主动脉瓣及其临近结构的空间立体结构,进一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左室通道 外科治疗 随访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磁共振成像对比评价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立宇 段福建 +1 位作者 张岩 凤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室壁瘤大小分组,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 目的: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室壁瘤大小分组,分别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2DE)、实时三维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左心室室壁瘤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MRI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术前、术后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超声所测各值与MRI所测各值之间小室壁瘤组、中室壁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大室壁瘤组术前二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与MRI所测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二维超声所测LVEF值与术后各值与MRI所测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三维超声各值与MRI所测各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巨大室壁瘤组术前二维及三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较MRI所测值低,而LVEF较MRI所测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二维超声所测LVEDV、LVESV仍较MRI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实时三维超声所测各值与MRI所测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实时三维超声测定大室壁瘤及巨大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与功能更接近MRI测量值,更准确可靠,但对于巨大室壁瘤患者所测术前左心室容积与MRI相比仍有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志强 沈向东 +2 位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1例。出院检查与术前比,心胸比率(0.52±0.04 vs 0.57±0.07,P<0.05)及左心室舒张末径[(46.7±5.8)mm vs(54.5±10.2)mm,P<0.05]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患者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手术损伤造成,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成形 主动脉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右心室双出口的术后早中期随访结果报道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惠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对近13年来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的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进行了术后早中期随访,以期为优选手术方式提供资料。方法:1996-03至2008-08共有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 目的:对近13年来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两大动脉开口的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进行了术后早中期随访,以期为优选手术方式提供资料。方法:1996-03至2008-08共有124例7岁以下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患儿在我院接受了外科手术,男80例,女44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3.1±2.1)岁,体重4~20 kg,平均(12.2±4.5)kg。手术方法有双心室矫治、单心室矫治和姑息手术。随访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电话随访。结果:124例患儿双心室矫治59/124例(47.6%),单心室矫治51/124例(41.1%),姑息手术14/124例(11.3%)。住院生存患儿107例,随访期限为术后1~134个月,平均(27±31)个月。有近期随访资料77例,占72.0%。晚期死亡9/107例(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术后2个月、1年、2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9%、93.5%、89.0%、86.0%和81.0%。Cox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复杂畸形(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缩窄、三房心)和二尖瓣或共同房室瓣中量以上反流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Log rank分析表明姑息手术生存时间与单、双心室矫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双心室矫治术后早中期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复杂畸形和二尖瓣或共同房室瓣中量以上反流患儿术后早中期生存曲线明显较未合并复杂畸形及无房室瓣反流和少量反流患儿差(P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无论是双心室还是单心室矫治,术后早中期生存率高。而一期只能做姑息手术的患儿术后早中期生存率低。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和共同房室瓣中大量反流的患儿无论选择何种术式手术效果都较差。合并复杂畸形的患儿术后早中期生存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 外科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国华 闫军 +1 位作者 刘迎龙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其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07至2006-07外科治疗的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个月~41岁。单纯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合... 目的:探讨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及其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07至2006-07外科治疗的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6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个月~41岁。单纯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合并法乐四联症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主肺动脉窗,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手术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重建术,肺动脉内隧道术。结果:1例低体重患儿术后14天因肺部感染自动出院。其余5例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8~66个月,心电图无心肌缺血征象,心功能NYHAⅠ级。2例肺动脉内隧道术者,肺动脉内血流通畅。结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者,可根据其起始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冠状动脉重建术,肺动脉内隧道术。二者均可获得满意的近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动脉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CoreValve)置入术二例报告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跃进 吴永健 +13 位作者 王欣 张海涛 吕秀章 裴汉军 张磊 吴元 吕滨 刘焱 徐波 乔树宾 李立环 王巍 胡盛寿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2-483,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正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置入术 瓣膜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置换术 退行性病变 导管 老年患者 社会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成形术367例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巍 孙海宁 +5 位作者 宋云虎 许建屏 孙寒松 杨克明 罗新锦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总结367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10~2006-12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7岁以上患者367例,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29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6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风... 目的:总结367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评价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10~2006-12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7岁以上患者367例,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29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26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术前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93例,Ⅲ级156例,Ⅳ级18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中度25例,中度109例,中到重度134例,重度99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结果:术中经打水实验或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14~83(34.99±8.30)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1~71(50.64±6.54)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早期死亡1例;33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11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患者280例,Ⅱ级41例,Ⅲ级4例,Ⅳ级6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21~73(39.11±9.3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4~79(50.04±6.51)mm,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92例患者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97例少量反流,27例少到中量反流,7例中量反流,2例中到大量反流,6例大量反流。4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发生溶血,晚期死亡4例。结论: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食道超声心动图和注水实验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被引量:11
16
作者 熊辉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3-314,共2页
随着微创理念的日益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杂交手术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和青睐。杂交手术结合了内、外科心肌血运重建的优势,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疗效。但是杂交手术尚存在... 随着微创理念的日益更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杂交手术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和青睐。杂交手术结合了内、外科心肌血运重建的优势,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疗效。但是杂交手术尚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开展大组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完善抗凝方案、并加强远期临床随访,以综合评估杂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之,杂交手术是微创心脏外科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冠状动脉支架 心肌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C评分对动脉调转术后患儿早期预后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敏 李守军 +2 位作者 王旭 晏馥霞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ACC(Aristotle comprehensive complexity score)评分系统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难度评估的工具,能够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率和病残率。本文目的在于探讨ACC评分对动脉调转术(ASO)后患儿早期预后的评估... 目的:ACC(Aristotle comprehensive complexity score)评分系统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难度评估的工具,能够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率和病残率。本文目的在于探讨ACC评分对动脉调转术(ASO)后患儿早期预后的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8-01至2010-01小儿外科中心ASO手术患儿171例。计算所有患儿ACC分值,分析ACC评分对ASO术后患儿死亡率及快速康复治疗的影响,以线性回归分析ACC评分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171例患儿ACC评分结果为12.44±2.33(10~21.5,中位数13),死亡人数7例。171例患儿中,6例ACC评分大于20,死亡5例。23例快速康复治疗患儿ACC评分<13,快速康复患儿与非快速康复患儿AC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ACC评分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8.03,R2=0.921,P=0.000)。结论:ACC评分与ASO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正相关,ACC评分大于20的患儿死亡率高,应积极降低其非手术依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评分 动脉调转术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