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侯翠红
郝素芳
+5 位作者
程怀兵
浦介麟
任晓庆
陈柯萍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 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 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及治疗,分析放电的相关性。 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5.0)岁,病史年限(13.5±11.5)年,植入ICD前出现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经电复律或药物复律22例,心肺复苏生存者3例。有HCM家族史7例,其中一级亲属猝死3例。31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mm,5例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现象。ICD一级预防5例,二级预防26例。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9±29.0)个月,随访期间41.9%(13/31)患者在植入ICD后平均2年(0.5年~5年)发生ICD正确治疗事件。ICD正确识别共放电63次,平均2.1次/人,5例发生超速起搏抑制治疗共64次,平均2.0次/人,发生放电事件均为二级预防患者。6.7%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电极移位调整1例,电极感知故障1例。与无放电患者比较,有放电患者的年龄更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心室颤动发生率更高,复律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及无放电患者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中安装单腔ICD与安装双腔ICD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轻、既往有晕厥或心室颤动史的HCM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更能从ICD植入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高危因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
被引量:
9
2
作者
叶赞凯
马坚
+2 位作者
姚焰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总结2008-01-01至2012-06-30期间,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14岁)。根据室上性心动...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总结2008-01-01至2012-06-30期间,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14岁)。根据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以及性别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院442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84例,女性患儿158例,平均体重(33.70±12.52)kg(13-80 kg)。入院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1.70±2.52)岁(3岁-14岁),其中3-6岁50例,7-10岁74例,11-14岁318例,442例患儿中房室旁路266例(男性患儿188例,女性患儿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6例(男性患儿96例,女性患儿80例)。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11-14岁患儿中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0.05);而在10岁以下患儿中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是相关的。由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在11-14岁患儿中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旁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前景
被引量:
20
3
作者
华伟
丁立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963,共3页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仍然是现代医学难题。首先是基础病因的防治,减少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猝死效果有限,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只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不能从病...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仍然是现代医学难题。首先是基础病因的防治,减少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猝死效果有限,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只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不能从病因上根治。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观察。在改善心功能和延缓心室负性重塑的基础上,联合器械、消融治疗、药物以及生物治疗的综合疗法将进一步减少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心力衰竭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慧慧
孙奇
+1 位作者
戴研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07,共1页
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0余天于2014—01—23入我院。否认有头晕、黑矇、胸痛症状。入院前12天心悸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图1)示: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有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外院静脉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后...
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0余天于2014—01—23入我院。否认有头晕、黑矇、胸痛症状。入院前12天心悸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图1)示: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有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外院静脉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后心率逐渐减慢,转为窦性心律。入院当天,心电图(图2A)示:窦性心律可见T波改变(Ⅰ、Ⅱ、Ⅲ、aVF、V3-6导联倒置,倒置幅度最高达1.6mV);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33mm,左心室内径51mm,左心室射血分数63%,少量心包积液。人院诊断:考虑为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射血分数
束支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
阵发性心悸
左心房内径
左心室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樊晓寒
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新的挑战。药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注册研究证据证实,器械治疗能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逆转左...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新的挑战。药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注册研究证据证实,器械治疗能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逆转左室重构,改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最初主要是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近年来还出现了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左室辅助装置、迷走神经及脊髓刺激等多种器械治疗方式。本文就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器械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肌收缩力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2
1
作者
侯翠红
郝素芳
程怀兵
浦介麟
任晓庆
陈柯萍
华伟
张澍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 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及治疗,分析放电的相关性。 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5.0)岁,病史年限(13.5±11.5)年,植入ICD前出现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经电复律或药物复律22例,心肺复苏生存者3例。有HCM家族史7例,其中一级亲属猝死3例。31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mm,5例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现象。ICD一级预防5例,二级预防26例。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9±29.0)个月,随访期间41.9%(13/31)患者在植入ICD后平均2年(0.5年~5年)发生ICD正确治疗事件。ICD正确识别共放电63次,平均2.1次/人,5例发生超速起搏抑制治疗共64次,平均2.0次/人,发生放电事件均为二级预防患者。6.7%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电极移位调整1例,电极感知故障1例。与无放电患者比较,有放电患者的年龄更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心室颤动发生率更高,复律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及无放电患者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中安装单腔ICD与安装双腔ICD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轻、既往有晕厥或心室颤动史的HCM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更能从ICD植入中获益。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高危因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Keywords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igh risk factor
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
被引量:
9
2
作者
叶赞凯
马坚
姚焰
方丕华
张澍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
心血管病
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小儿外科
中心
小儿心内科
北京
安贞
医院
小儿心内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
心血管病
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律
失常
诊治
中心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49,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治疗的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总结2008-01-01至2012-06-30期间,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住院并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儿(〈14岁)。根据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点以及性别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院442例患儿,其中男性患儿284例,女性患儿158例,平均体重(33.70±12.52)kg(13-80 kg)。入院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1.70±2.52)岁(3岁-14岁),其中3-6岁50例,7-10岁74例,11-14岁318例,442例患儿中房室旁路266例(男性患儿188例,女性患儿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76例(男性患儿96例,女性患儿80例)。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11-14岁患儿中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P〈0.05);而在10岁以下患儿中则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是相关的。由房室旁路介导的心动过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在11-14岁患儿中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更容易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旁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Keywords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ccessory pathway
Atrioventricular node reentry tachycardia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前景
被引量:
20
3
作者
华伟
丁立刚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963,共3页
文摘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仍然是现代医学难题。首先是基础病因的防治,减少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可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猝死效果有限,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只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不能从病因上根治。射频消融治疗可以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远期疗效仍待进一步观察。在改善心功能和延缓心室负性重塑的基础上,联合器械、消融治疗、药物以及生物治疗的综合疗法将进一步减少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心力衰竭
预防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被引量:
2
4
作者
刘慧慧
孙奇
戴研
张澍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7-907,共1页
文摘
患者男性,2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0余天于2014—01—23入我院。否认有头晕、黑矇、胸痛症状。入院前12天心悸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图1)示:心动过速伴完全性有束支传导阻滞及电轴左偏;外院静脉给予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后心率逐渐减慢,转为窦性心律。入院当天,心电图(图2A)示:窦性心律可见T波改变(Ⅰ、Ⅱ、Ⅲ、aVF、V3-6导联倒置,倒置幅度最高达1.6mV);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33mm,左心室内径51mm,左心室射血分数63%,少量心包积液。人院诊断:考虑为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LVT).
关键词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射血分数
束支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
阵发性心悸
左心房内径
左心室内径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樊晓寒
华伟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
心血管病
中心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文摘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治疗新的挑战。药物治疗能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注册研究证据证实,器械治疗能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逆转左室重构,改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最初主要是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近年来还出现了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左室辅助装置、迷走神经及脊髓刺激等多种器械治疗方式。本文就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器械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肌收缩力调节
Keywords
heart failure
device-based therapy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分类号
R54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
侯翠红
郝素芳
程怀兵
浦介麟
任晓庆
陈柯萍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特点及性别和年龄差异
叶赞凯
马坚
姚焰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与前景
华伟
丁立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刘慧慧
孙奇
戴研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进展
樊晓寒
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