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发生率及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燕 巫雪飞 +4 位作者 邹长虹 周琼 张宇辉 吕蓉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87-991,共5页
目的:分析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高心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2-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病房住院治疗且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 目的:分析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高心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8-10至2012-10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病房住院治疗且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高心病患者118例,收集患者首次入院时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出院后随访至2013-12或全因死亡或心脏移植,根据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LVRR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LVEF较基线绝对值提高至少10%且随访LVEF≥50%;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基线相对值降低至少10%且随访LVEDD指数≤27 mm/m2,调查LVRR的发生率,探索基线预测指标。结果:平均随访(23±15)个月,39例患者(33.1%)达到LVRR标准(达到LVRR组),其LVEF由基线的(30.6±6.8)%明显提高至随访时(57.0±4.9)%(P〈0.01),LVEDD指数从基线的(31.6±3.9)mm/m2明显降低至随访时(24.4±1.9)mm/m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达到LVRR时间平均为(11±9)个月(1-36个月),其中27例(69.2%)患者在随访12个月内达到LVRR。79例未达到LVRR的患者(未达到LVRR组)的LVEF也从基线时(28.6±6.1)%明显提高至末次随访时(39.0±13.2)%,LVEDD指数从(38.1±5.6)mm/m2缩小至(36.1±6.9)mm/m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症状病史短(〉6个月vs≤6个月,OR=0.244,P〈0.01)、心电图ORS间期短(≥120 ms vs〈120 ms,OR=0.276,P〈0.05)及入院收缩压与LVEDD指数比值的四分位越高(OR=2.724,P〈0.01)是高心病患者达到LVR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经过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约1/3的高心病患者可以达到LVRR,表现为LVEF恢复正常伴LVEDD明显缩小。心力衰竭病史越短、心电图QRS间期越短、基线收缩压/LVEDD指数的比值越高,达到LVRR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逆重构 高血压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发生率 预测因素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巫雪飞 邹长虹 +4 位作者 黄燕 周琼 吕蓉 张宇辉 张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9-533,共5页
目的:调查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8-10至2013-10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监护病房住院的DCM患者。以患者首次入院时血清钠浓度〈135 mmol/L定义为低钠血症,调查住院DCM... 目的:调查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8-10至2013-10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衰监护病房住院的DCM患者。以患者首次入院时血清钠浓度〈135 mmol/L定义为低钠血症,调查住院DCM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包括住院时间和院内死亡风险,以及出院后全因死亡率和心衰加重死亡率。存活出院患者由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014-11或全因死亡。结果:共有515例DCM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34例患者入院时存在低钠血症,发生率为26.0%。入院血钠浓度与入院时心衰病史、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收缩压水平、左心房前后径及总胆红素水平显著相关(P均〈0.05)。与非低钠血症患者相比,低钠血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14.8±11.1)d vs (11.2±5.8)d,P 〈0.01],院内死亡风险高(18.7% vs 1.8%,P 〈0.01)。483例存活出院患者平均随访(30.7±19.5)月后全因死亡率为26.5%,心衰加重死亡率为21.9%。低钠血症患者全因死亡率(47.7% vs 20.3%,P 〈0.01)及心衰加重死亡率(44.0% vs 15.5%,P 〈0.01)均显著高于非低钠血症患者。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入院时心衰病史(〉6个月vs ≤6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收缩压水平(每升高10 mmHg,1 mmHg=0.133 kPa)、总胆红素水平(每变化1 mg/dl)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变化5 mm)后,入院低钠血症仍是存活出院DCM患者全因死亡[危险比(HR)=1.836,95%(可信区间)CI:1.248~2.702,P 〈0.01]及心衰加重死亡(HR =2.139,95% CI:1.406~3.253,P 〈0.01)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之一。结论:低钠血症是我国住院DCM患者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类型之一,与患者住院时间长、院内死亡风险高,以及出院后全因死亡及心衰加重死亡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低钠血症 发生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