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造影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敏 林章宇 +4 位作者 丰雷 朱成刚 尹栋 杨跃进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CI的患者26771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的钙化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钙化组和中重度钙化组,比较两组PCI后的长期预后特征及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终点事件为3年靶血管失败(TVF),包括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TV-MI)及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TVR)在内的复合终点事件。结果: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4105例(15.33%),无或轻度钙化患者22666例(84.67%)。与无或轻度钙化组比,中重度钙化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高,病变较为复杂(包括累及三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开口处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均<0.05。中位随访时间3年,中重度钙化患者具有更高的TVF率(5.31%vs.4.65%;HR=1.162,95%CI:1.004~1.344,P=0.044)、心原性死亡率(1.24%vs.0.64%;HR=1.996,95%CI:1.451~2.747,P<0.001)以及TV-MI发生率(0.85%vs.0.61%;HR=1.449,95%CI:1.000~2.101,P=0.049)。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术前SYNTAX评分高、合并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具有中重度钙化病变患者在接受PCI后,其TVF、心原性死亡、TV-MI发生风险均高于无或轻度钙化患者。高龄、合并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以及未使用血管内超声是中重度钙化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中重度钙化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预后特征 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市和县级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再灌注治疗和二级预防用药分析 被引量:63
2
作者 杨进刚 许海燕 +7 位作者 高晓津 李卫 王杨 李为民 王书清 赵延延 冷文修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比较我国省级、市级及县级三个级别医院针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和住院期间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共登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 目的:比较我国省级、市级及县级三个级别医院针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和住院期间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在2013-01-01至2014-09-30期间共登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107家医院收治的18967例在发病7天内的STEMI患者,其中223例患者因住院结局等关键数据缺失而被排除,分析省、市和县级三个级别医院收治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再灌注治疗[包括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和二级预防用药[包括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情况。结果:在分析的18744例STEMI患者中,9885例(52.7%)接受了再灌注治疗,其中8038例(42.9%)接受了急诊PCI,1847例(9.9%)接受了溶栓治疗。省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率明显高于地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分别为4041例(61.8%)、4728例(49.1%)和1116例(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个级别医院的再灌注治疗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别,省级医院:急诊PCI 3840例(58.7%),溶栓201例(3.1%);市级医院:急诊PCI 3753例(39.0%),溶栓975例(10.1%);县级医院:急诊PCI 445例(17.2%),溶栓671例(26.0%)。发病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12502例患者中有8856例(70.8%)接受再灌注治疗,其中急诊PCI 7089例(56.7%),溶栓1746例(14.1%),省级医院3537例(80.0%),市级医院4274例(67.5%),县级医院1045例(59.8%),三个级别的医院依然差别明显(P<0.001)。在住院期间有16575例(90.9%)使用他汀、17963例(96.8%)使用阿司匹林,17922例(96.5%)例应用P2Y12抑制剂,12657例(68.2%)使用β受体阻滞剂,10541例(56.8%)使用ACEI/ARB。三个级别医院在应用上述几种二级预防用药比例相似。结论:CAMI研究中,在发病12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中,有70.8%接受再灌注治疗。县级医院的再灌注治疗率明显较低。三个级别医院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相似,但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使用比例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3
作者 刘倩倩 伏蕊 +12 位作者 宋晨曦 窦克非 杨进刚 高晓津 许海燕 王春玥 王杨 刘佳 刘慧 张鸿雁 杨圣印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0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21913例患者为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临床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终点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1504/23417)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更多,体重指数更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更高,Killip心功能分级更高,并发症更多,并且更易出现心脏骤停(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钾浓度、血清钠浓度、STEMI、前壁心肌梗死、心脏骤停、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6个当代中国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VAD左心辅助装置动物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冬 杨伯清 +7 位作者 陈海波 王红月 袁卫民 杨建中 贾六军 罗富良 杨朋 唐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5-711,共7页
验证磁悬浮左心辅助装置(CH-VAD)动物体内植入后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选择健康雄性绵羊6只,经麻醉诱导、呼吸插管后开胸,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开通由左心尖到辅助装置,再到降主动脉的辅助循环通路。术后常规予以密切监护及抗凝治疗,持续... 验证磁悬浮左心辅助装置(CH-VAD)动物体内植入后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选择健康雄性绵羊6只,经麻醉诱导、呼吸插管后开胸,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开通由左心尖到辅助装置,再到降主动脉的辅助循环通路。术后常规予以密切监护及抗凝治疗,持续监测装置运行状况,实验动物在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细胞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实验观察结束后,动物予以安乐死,进行尸检及组织病理检查。6例实验动物中:2例因室颤或窒息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于20 d终止观察,2例观察至实验结束(60 d)后取材进行病理检查,1例60 d后继续观察并因肺部感染于135 d终止实验。对成功植入的实验动物进行有效观察,装置悬浮状态良好,运转正常;CH-VAD植入后,细胞学及血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尸解及组织病理检查发现:2例存活20和135 d的动物,出现肺炎和肾脏多发性梗死;2例存活60 d的动物,出现肾脏单发小梗死,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该实验为CH-VAD临床前评价及临床操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并证明其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性能;提出建立左心辅助装置临床前评价标准的思路和想法,为后期装置的植入及临床操作提供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辅助装置 磁悬浮 CH-VAD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方案 被引量:12
5
作者 成小如 严若华 +12 位作者 伯坚 贾宣 邓卿 王兴宇 王杨 孙毅 张红叶 翟轶 赵文华 尹潞 陈春明 刘力生 李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介绍中国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China)研究的设计与方案,并对研究的合理性进行说明。方法:本研究来源于国际多中心队列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的中国现场。研究拟纳入40 000名中国社区人群,涉及全国12个省市的100余家社区... 目的:介绍中国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China)研究的设计与方案,并对研究的合理性进行说明。方法:本研究来源于国际多中心队列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的中国现场。研究拟纳入40 000名中国社区人群,涉及全国12个省市的100余家社区,分布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市和农村。研究将从社区、家庭、个体这三个水平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疾病史、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体力活动及膳食)等信息,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基础的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并测量心电图。研究随访将至少持续10年,以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随城市化进程发生的变化。结果:PURE-China研究自2005年至2009年间进行受试者招募,共纳入研究对象46 285人,其中城市22 807人(49.3%),农村23 478人(50.7%)。东部地区入选24 807人,其中城市12 232人(49.3%),农村12 575人(50.7%);中部地区入选10 182人,其中城市5 058人(49.7%),农村5 124人(50.3%);西部地区入选11 296人,其中城市5517人(48.8%),农村5 699人(51.2%)。结论:本研究收集了中国城乡人群社会学因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信息,设计与方案合理,可以为我国慢病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缓和社会发展对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瞻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社会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支气管软化-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恒 张本青 +5 位作者 段雷雷 李汉美 芮璐 龚丁旭 鲁中原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患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的患儿8例,其中男性2例... 目的:总结应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患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的患儿8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8.4±4.1)个月,平均体重(6.5±1.2)kg。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系统并发症等评估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和胸部CT。结果:8例患儿中7例成功接受同期心脏畸形矫治和支气管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1例成功接受单纯支气管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4.4±23.7)小时,ICU时间(3.8±3.8)天。平均随访时间(6.5±6.2)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所有患者心脏畸形矫治满意,CT显示支气管通畅。结论:采用可吸收PLLA微骨板外固定术治疗先心病合并支气管软化简便易行,治疗效果明显,可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时间,降低费用。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支气管软化 可吸收聚左旋乳酸 外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压治疗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亚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蒋雪丽 王月波 +4 位作者 谷鸿秋 马丽媛 李卫 王文 张宇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究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 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亚组分析,使用Euro Qo L五维问卷(EQ-5D)比较(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 目的:探究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两种联合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 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亚组分析,使用Euro Qo L五维问卷(EQ-5D)比较(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和(氨氯地平+替米沙坦)两个降压治疗组患者的HRQo L。EQ-5D主要由EQ-5D描述系统和EQ视觉模拟评分(EQ VAS)组成。结果:在13 542例受试者中,13 499例(99.7%)符合试验条件。与基线水平相比,所有受试者降压治疗48个月后的EQ-5D指数[(0.95±0.07) vs (0.97±0.06),P=0.0027]和EQ VAS [(81.36±12.04)分vs(84.89±9.67)分,P=0.0017]均有显著提高,尤其在焦虑/抑郁和疼痛/不适维度方面改善明显。两组EQ VAS或EQ-5Q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降压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患者HRQo L,尤其是HRQo L的焦虑/抑郁和疼痛/不适维度。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联合替米沙坦在改善高血压患者HRQo L方面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降压治疗 EuroQoL五维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邹玉宝 惠汝太 宋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介绍了最新发表的《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基本内容,有助于规范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治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供临床同行参考.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诊断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经验
9
作者 朱家德 刘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18,共1页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收集 2004 年至今 12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基本资料、超声、右心导管结果等,并对 12 例患者进行 2~48 个...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 方法:回顾性收集 2004 年至今 12 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基本资料、超声、右心导管结果等,并对 12 例患者进行 2~48 个月术后短中期心功能及超声随访.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W-Ⅱ左心辅助装置的大动物模型在体实验
10
作者 陈尚霖 张岩 孙寒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82-182,共1页
目的:通过大动物在体模型评价 FW- Ⅱ型轴流式左心辅助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通过两只健康成年小尾寒羊的短期在体实验,对FW- Ⅱ型轴流式左心辅助装置的血液相容性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测试.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通过血浆血红蛋白... 目的:通过大动物在体模型评价 FW- Ⅱ型轴流式左心辅助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通过两只健康成年小尾寒羊的短期在体实验,对FW- Ⅱ型轴流式左心辅助装置的血液相容性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了测试.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通过血浆血红蛋白测试仪(Sigma,St. Louis,MO)进行检测.到达实验终点后对各重要脏器,包括心脏、肺、肾脏、肝脏、脾、脑组织,进行系统地解剖,多点取样送病理科行组织学检查,拆分泵体并对转子、前导叶、后导叶、流入管、流出管进行检查,以评估血栓栓塞和脏器梗死情况.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步标准化儿童二尖瓣成形手术在儿童容量负荷型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
11
作者 窦铮 毛凤群 +6 位作者 马凯 逄坤静 张本青 芮璐 何奇彧 刘禹泽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探索儿童容量负荷型二尖瓣反流的最佳外科成形策略。方法:回顾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初次二尖瓣成形术的110例容量负荷型二尖瓣反流患者,平均年龄(14.5±15.1)个月,男性42例(38.2%)。其中69例... 目的:探索儿童容量负荷型二尖瓣反流的最佳外科成形策略。方法:回顾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初次二尖瓣成形术的110例容量负荷型二尖瓣反流患者,平均年龄(14.5±15.1)个月,男性42例(38.2%)。其中69例患者接受三步标准化儿童二尖瓣成形手术(标准化组),41例患者接受单纯瓣环环缩术(单纯环缩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38对患者。比较两组主要终点事件(二尖瓣功能衰竭和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在26.3(19.8,32.9)个月的电话随访及11.9(7.5,14.8)个月的超声心动图随访期间未发生全因死亡,共有1例(0.8%)患者发生院内计划外的二次成形手术,7例患者(单纯环缩组:标准化组=3:4)在术后6个月及以后的超声心动图随访提示中到大量二尖瓣反流复发,9例患者(单纯环缩组:标准化组=5:4)出院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力衰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标准化组体外循环时间[113(90,132)min vs.90(77,114)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0(61,92)min vs.62(49,83)min]均显著长于单纯环缩组(P均<0.05),其余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于年龄进行亚组分析,<1岁患者标准化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8.2%vs.26.9%P=0.041)和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率(4.1%vs.19.2%,P=0.045)均显著低于单纯环缩组,且单纯环缩组术后末次超声心动图随访提示平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标准分数(LVEDD Z值)仍>2。结论:三步标准化儿童二尖瓣成形手术患者围术期恢复和术后转归并不劣于单纯瓣环环缩术患者;而对于<1岁的容量负荷型二尖瓣反流患者,该术式术后心力衰竭和主要终点发生率更低,更具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瓣膜修复 容量负荷 标准化策略 先天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勇 张洪亮 +5 位作者 罗勤 赵智慧 赵青 柳志红 熊长明 倪新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4-989,共6页
目的:评价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04例,入院后再次取血检测其血浆D-dimer水平,并根据该检测... 目的:评价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04例,入院后再次取血检测其血浆D-dimer水平,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恢复正常组(恢复正常组,n=138)和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组(持续升高组,n=66).分别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一次进行系统性评估随访.首要研究终点是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事件.结果:出院时,华法林治疗2周左右达标后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0~3.0,204例患者中66例(32.4%)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138例(67.6%)患者恢复正常.平均随访(31±19)个月,持续升高组患者复发VTE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恢复正常组(21.5%vs 5.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间之后,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是急性PE患者复发VT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HR=4.10,95%CI:1.61~10.39,P=0.003),其对于VTE复发风险的阴性预测值(NPV)为94.2%.结论: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与急性PE患者的复发VTE事件风险明显相关,且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事件 阴性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阳 董徽 +4 位作者 蒋雄京 车武强 熊洪亮 邹玉宝 刘加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80,共4页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 目的:评估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08-12至2017-04行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共55例,均经造影证实病变部位有大量血栓影,置导管头端于血栓近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回顾性分析围术期临床资料、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结果。结果:55例患者中男性49例,年龄(60.7±14.8)岁。慢性、亚急性和急性下肢缺血分别为38例、14例和3例。Fontaine分期Ⅱb期35例,Ⅲ期13例,Ⅳ期7例。55例患者中25例术中溶栓后再通,其余30例持续置管溶栓24~48 h。所有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其中22例因残余狭窄>50%或夹层明显限制血流而置入支架。手术再通成功率为85.5%(47/55)。与术前比较,溶栓后下肢动脉平均闭塞长度明显缩短[(50.6±28.3)mm vs(145.4±43.6)mm,P<0.01],患侧踝臂指数(ABI)显著升高(0.67±0.41 vs 0.15±0.27,P<0.01)。围术期介入相关并发症3例。术后随访(39.0±24.3)个月,失访6例(10.9%),患肢血管通畅率65.3%(32/49),保肢率为93.9%(46/49),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5例(10.2%),其中心肌梗死3例,肺栓塞2例;死亡7例(14.3%)。结论:置管溶栓辅助腔内成形治疗合并急慢性血栓的下肢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并可显著减少病变部位支架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闭塞 血栓 置管溶栓 腔内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查正彪 杨滔 +3 位作者 孙寒松 宋云虎 王巍 许建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7-1151,共5页
目的:分析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VR-CABG)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2至2014-09期间232例年龄≥65岁以上行AVR-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Cox比... 目的:分析老龄主动脉瓣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AVR-CABG)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2至2014-09期间232例年龄≥65岁以上行AVR-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人群早期和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住院死亡7例(3.0%),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28例,12.1%)和出血(14例,6.0%)较常见。远期随访225例,随访率91.1%,随访3个月-10年,平均随访(41.2±29.0)个月,其中随访期间心原性死亡6例(2.7%),术后远期不良事件以心功能Ⅲ-Ⅳ级或心绞痛复发为主(8.9%)。Logistic分析表明女性[P=0.019,(比值比OR)=2.5761、术前心房颤动(房颤)(P=0.012,OR=3.541)和体外循环时间(P=0.000,OR=3.781)是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高脂血症[P=0.025,风险比(HR)=2.535]、吸烟(P=0.009,HR=3.414)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P=0.013,HR=3.562)是影响AVR-CABG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老龄患者行AVR-CABG术总体效果令人满意。女性、术前房颤和体外循环时间是影响这类高危人群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吸烟和PCI史是影响人群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老年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缺血后适应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蒋钦 黄克力 +1 位作者 张浩 胡盛寿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氧化还原、能量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阻断成年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式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3个周期30 s缺血、30 s灌注的方式建立缺血预适应、缺血后...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氧化还原、能量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阻断成年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式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3个周期30 s缺血、30 s灌注的方式建立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远程缺血后适应的缺血适应模型;开胸后不阻断冠状动脉建立对照组模型。实验结束收集大鼠缺血心肌组织,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生物发光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Ndufa2、Ndufa4、Cox4il、Cox7a2表达(n=8)。结果:缺血预适应、缺血后适应、远程缺血后适应均显著增加缺血心肌组织的SOD活性、ATP含量;降低MDA含量、MPO活性;并可以诱导SDF-1、VEGF及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Ndufa2、Ndufa4、Cox4il、Cox7a2的表达。结论:远程缺血后适应应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有增加缺血心肌组织的抗氧化还原、保护能量代谢、降低炎症反应等作用;远程缺血后适应与缺血预适应及缺血后适应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效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适应 反馈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何建国 黄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肺动脉高压 (PH) 是指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 25 mmHg(1 mmHg=0.133 kPa).临床分为五类:第 1 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PAH);第 2 类左心疾病引起的 PH;第 3 类肺部疾病和 ( 或 ) 低氧引起的 PH;第 4 类... 肺动脉高压 (PH) 是指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 25 mmHg(1 mmHg=0.133 kPa).临床分为五类:第 1 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PAH);第 2 类左心疾病引起的 PH;第 3 类肺部疾病和 ( 或 ) 低氧引起的 PH;第 4 类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和其他肺动脉闭塞病所致 PH;第 5 类不明原因的和 ( 或 ) 多重因素机制引起的 PH.近 20 年来,PAH 的药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不断涌现,使 PAH 患者预后显著改善.PH 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作用于前列环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三条经典途径中的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靶向治疗药物 药物治疗 肺动脉平均压 作用靶点 右心导管 静息状态 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明尧 常谦 +8 位作者 于存涛 孙晓刚 钱向阳 陈雷 吉冰洋 张海涛 方坤 周洲 舒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至2016-01间,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一站式"TEVA...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至2016-01间,在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接受"一站式"TEVAR联合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患者20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65.2±8.5(51~82)]岁。分析"一站式"手术的实施策略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结果:20例患者,1例植入胸主动脉支架2枚,19例植入胸主动脉支架1枚,其中3例分别同期实施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1例、右侧髂总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平均冠脉搭桥[2.4±0.94(1~4)]支,10例(50%)采用乳内动脉桥。20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2.4±11.6(8~58)]天,6例(30%)患者接受输血治疗;低心排综合征1例(5%),采用体外膜氧合器(ECMO)辅助治疗,后又因胸液多二次开胸止血;术后30天死亡2例(10%)。17例患者(失访1例)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4±13.6(1~49)]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49个月因脑血管意外去世,15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TEVAR联合CABG"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合并胸主动脉疾病中期疗效满意,若需同期行去分支手术为TEVAR创造锚定区,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成形术 胸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管理的新认识:从SPRINT研究到STEP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伟丽 蔡军 张舒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高血压是导致全球范围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高血压是致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达2.6亿;这部分人群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0%~60%,但其中仅有... 高血压是导致全球范围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高血压是致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达2.6亿;这部分人群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0%~60%,但其中仅有约15%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1]。而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高达200万,每年心血管事件的救治花费超过300亿人民币[2]。因此控制老年高血压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减轻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意义重大。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对于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目标值不尽一致,既往大型临床研究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否应该强化降压亦不尽相同。2017美国医师学会和美国家庭医生学会指南的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2017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指南为收缩压<130 mmHg,2018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指南为收缩压130~139 mmHg,20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收缩压<150mmHg。降压目标的不一致对临床实践和患者教育造成了困惑,这也说明寻找最佳的目标血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栓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勇 赵亚丹 +6 位作者 张洪亮 罗勤 赵智慧 赵青 柳志红 熊长明 倪新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中远期血栓复发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24例,入院后取血检测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根据NT-proBN... 目的评价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中远期血栓复发事件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24例,入院后取血检测其血浆NT-proBNP水平,并根据NT-proBNP水平分为NT-proBNP升高组和NT-proBNP正常组。分别在3、6和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一次进行系统性评估随访。主要研究终点是症状性复发致死或非致死性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TE)。结果在224例入选患者中,158例(70.5%)患者的血浆NT-proBNP升高,而66例(29.5%)患者检测结果正常。平均随访(31.0±19.4)个月后,在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组中共20例(12.6%)患者发生VTE复发事件,血浆NT-proBNP水平正常组中仅1例(1.5%)患者发生VTE复发事件。NT-proBNP升高组的VTE复发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正常组(12.6%比1.5%,P=0.009)。在Cox多因素分析中,调整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间后,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PE患者VTE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10.50,95%CI:1.42~78.23,P=0.02)。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是急性PE患者VTE事件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静脉血栓栓塞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高血压伴牛奶咖啡斑一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倩 陈阳 +4 位作者 蒋雄京 董徽 车武强 熊洪亮 邹玉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1-1022,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3岁,出生后全身牛奶咖啡斑, 3个月前查体发现血压升高,平素无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腹痛等不适,血压最高可达 185/120 mmHg(1 mmHg=0.133 kPa),当地医院未能明确病因,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血压波动于150~180/10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3岁,出生后全身牛奶咖啡斑, 3个月前查体发现血压升高,平素无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腹痛等不适,血压最高可达 185/120 mmHg(1 mmHg=0.133 kPa),当地医院未能明确病因,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血压波动于150~180/100~110 mmHg,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以"高血压查因"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神经纤维瘤 牛奶咖啡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