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在心血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卢涛 王水云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5期469-475,共7页
近年来,3D打印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本综述阐述心血管疾病中3D打印模型的来源,重点介绍3D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诸多方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指出3D打印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3D打印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 3D打印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不同冷冻方法对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孟健 樊红光 《山东医药》 2025年第5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冷冻方法对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月龄野生型C57雄性小鼠脑组织20例份,分别采用-80℃速冻法、异戊烷-液氮速冻法、液氮速冻法、甲醛固定-梯度蔗糖(20%、30%浓度)脱水冷冻法制备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每...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冷冻方法对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月龄野生型C57雄性小鼠脑组织20例份,分别采用-80℃速冻法、异戊烷-液氮速冻法、液氮速冻法、甲醛固定-梯度蔗糖(20%、30%浓度)脱水冷冻法制备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每组5例份,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构。结果-80℃速冻法、液氮速冻法、甲醛固定梯度蔗糖(20%、30%浓度)脱水冷冻法切片制备的小鼠脑组织冷冻切片质量一般,镜下均可见细胞出现大面积冰晶,造成细胞质萎缩结构呈现条索状破坏,细胞间质间隙变大。与其他方法相比,异戊烷-液氮速冻法制备的小鼠脑组织冷冻切片质量较好,镜下可见脑组织结构完整、细胞染色清晰、细胞境界清楚、核质分明、对比度好,无刀痕、皱折、重叠、冰晶,切片平整、厚薄均匀一致。结论相比于-80℃速冻法、液氮速冻法、甲醛固定梯度蔗糖(20%、30%浓度)脱水冷冻法,异戊烷-液氮速冻法制备的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脑组织冰冻切片 低温速冻 异戊烷-液氮速冻 甲醛固定-梯度蔗糖脱水冷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VAD左心辅助装置动物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冬 杨伯清 +7 位作者 陈海波 王红月 袁卫民 杨建中 贾六军 罗富良 杨朋 唐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5-711,共7页
验证磁悬浮左心辅助装置(CH-VAD)动物体内植入后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选择健康雄性绵羊6只,经麻醉诱导、呼吸插管后开胸,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开通由左心尖到辅助装置,再到降主动脉的辅助循环通路。术后常规予以密切监护及抗凝治疗,持续... 验证磁悬浮左心辅助装置(CH-VAD)动物体内植入后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选择健康雄性绵羊6只,经麻醉诱导、呼吸插管后开胸,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开通由左心尖到辅助装置,再到降主动脉的辅助循环通路。术后常规予以密切监护及抗凝治疗,持续监测装置运行状况,实验动物在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细胞学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实验观察结束后,动物予以安乐死,进行尸检及组织病理检查。6例实验动物中:2例因室颤或窒息死亡,1例因肺部感染于20 d终止观察,2例观察至实验结束(60 d)后取材进行病理检查,1例60 d后继续观察并因肺部感染于135 d终止实验。对成功植入的实验动物进行有效观察,装置悬浮状态良好,运转正常;CH-VAD植入后,细胞学及血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尸解及组织病理检查发现:2例存活20和135 d的动物,出现肺炎和肾脏多发性梗死;2例存活60 d的动物,出现肾脏单发小梗死,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该实验为CH-VAD临床前评价及临床操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并证明其具有相对稳定的工作性能;提出建立左心辅助装置临床前评价标准的思路和想法,为后期装置的植入及临床操作提供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辅助装置 磁悬浮 CH-VAD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心肌桥的外科治疗策略和临床结果 被引量:5
4
作者 蒙延海 王水云 +1 位作者 张燕搏 于钦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肌桥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期心肌桥松解术的处理策略及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第二住院部实施手术治疗的HOCM合并心肌桥的患者36例,男性30例(30/36,83.3... 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肌桥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期心肌桥松解术的处理策略及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第二住院部实施手术治疗的HOCM合并心肌桥的患者36例,男性30例(30/36,83.3%),女性6例(6/36,16.7%),年龄12~57岁,平均(37.4±13.2)岁。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核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左心室流出道及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术前出现胸闷症状者27例,胸痛症状者5例,晕厥史13例。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为51~120mm Hg,平均(73.1±18.6)mm Hg。全部患者均接受改良扩大Morrow术联合肌桥松解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改良迷宫手术1例。全组无术中死亡及术后30 d内死亡。心肌桥的位置为前降支的患者共34例,心肌桥的位置为后降支的患者为2例,心肌桥的长度范围7~50mm,平均长度为(21.8±15.5)mm。术后ICU时间1~5 d,平均(2.6±1.4)d,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7.9±2.6)d,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9例,术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73.1±18.6)mmHg比(11.2±5.5)mmHg,P=0.00]、室间隔厚度[(19.2±4.2)mm比(14.8±4.3)mm,P=0.00]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P<0.001),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本组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4.6±12.5)个月,随访患者症状均消失,心功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Ⅰ~Ⅱ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对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心肌桥的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时同时行心肌桥松解术是安全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症状,起到协同作用,不增加患者的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肌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立猛 施野 +3 位作者 张志鹏 陈伊 邹亮 杜娟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1期738-741,共4页
目的明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1 年9 月~2013 年11 月间接受单纯CABG 的161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DIGO(kidney dis... 目的明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1 年9 月~2013 年11 月间接受单纯CABG 的161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DIGO(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诊断标准评估患者术后7 天发生肾损伤情况。应用Logistic 二元回归分析方法,最终明确CABG 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最终收集1574 例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60.3±8.4)岁,女性占20.5%,CABG 患者术后总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70.2%。其中891 例(56.6%)患者符合急性肾损伤1 级标准,182 例(11.6%)患者符合急性肾损伤2 级标准,32 例(2.0%)患者符合急性肾损伤3 级标准。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5,P<0.001)、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OR=1.53,95% CI:1.23~1.92,P<0.001)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OR=1.46,95% CI:1.01~2.09,P=0.042)是CABG 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最后一次肌酐水平(OR=0.98,95% CI:0.97~0.99,P<0.001)越低将更容易达到KDIGO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结论CABG 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年龄、应用体外循环、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是CABG 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肌酐水平较低患者更容易达到KDIGO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切片不同制备方法和茶代铀进行心肌淀粉样变性的电子染色
6
作者 赵然旭 魏英杰 +4 位作者 李莉 王清峙 陆洋 徐红宇 有一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8期17-20,F0004,共5页
目的检测乌龙茶提取物是否可作为电子染色剂取代醋酸双氧铀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染色,并在染色过程当中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改进制备方法,比较其安全性与高效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临床怀疑淀粉样变性的病例共计40... 目的检测乌龙茶提取物是否可作为电子染色剂取代醋酸双氧铀用于心肌淀粉样变染色,并在染色过程当中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改进制备方法,比较其安全性与高效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7年1~12月临床怀疑淀粉样变性的病例共计40例,其中心肌组织经病理学观察和特殊染色呈阳性者10例。利用树脂812常规包埋和改进后方法对心肌组织进行制备,再在复染铅与不复染铅这两种情况下对超薄切片样品进行两种不同染色剂(3%醋酸双氧铀水溶液、0.5%乌龙茶提取物)和两种不同染色方法(滴染法、切片盒染色法)的电子染色,然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其不同之处。结果复染铅的情况下,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心肌中淀粉样物质,利用2种电子染色剂和改进后的制备方法进行染色的结果均较理想,切片背景干净,对比度高,所获图像清晰。结论在观察心肌淀粉样变中,乌龙茶提取物配合切片盒染色与改进后的制备方法,可以更加安全、快速地替代醋酸双氧铀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提取物 醋酸双氧铀 心肌淀粉样变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晓冰 周建业 +2 位作者 王德 戴泽辉 郭宝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3-741,共9页
为从化学角度探索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使用5种含有单宁酸不同特征基团的模式分子,分别对戊二醛固定后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进行交联处理。体内实验采用20只SD大鼠皮下植入处理后的带瓣血管,21和60 d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钙化... 为从化学角度探索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的交联机制,使用5种含有单宁酸不同特征基团的模式分子,分别对戊二醛固定后的牛颈静脉带瓣血管进行交联处理。体内实验采用20只SD大鼠皮下植入处理后的带瓣血管,21和60 d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抗钙化效果,用Masson和EVG染色测定交联程度。体外采用热稳定性和酶解实验检测交联程度,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带瓣血管化学结构的变化,推测单宁酸与带瓣血管交联作用的类型;进一步在确定交联类型的体系中加入系列浓度梯度(0.1、0.3、0.5、1 M)的尿素,对交联类型使用同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含多酚羟基的单宁酸组带瓣血管交联程度最高,21和60 d钙含量分别为2.25、8.26 mg/g,抗钙化能力最优(P<0.0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中,单宁酸组带瓣血管有氢键生成。浓度梯度尿素实验表明,随着尿素浓度的增加,单宁酸与牛颈静脉组织交联程度下降(P<0.05),60 d时单宁酸组钙含量为8.10 mg/g,远低于加入0.1 M尿素组的16.83 mg/g和0.5 M尿素组的50.76 mg/g(P<0.001)。研究表明,单宁酸对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交联作用是由其所含的多酚羟基与组织中蛋白质基团间通过氢键而产生的,为进一步优化单宁酸抗钙化处理流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单宁酸 交联 氢键 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