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术后30天预后结果,探讨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01至2017-01,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目的: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术后30天预后结果,探讨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01至2017-01,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共533例(一站式复合技术组)。应用倾向性评分法,筛选同期533例OPCABG患者(OPCABG组)与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1:1配对。主要终点事件为术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结果,包括术后胸管总引流量,血制品使用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等。结果:与OPCABG组相比,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术后胸管总引流量[714(523,971)ml vs 965(716,1 220)ml,P<0.001]显著减少,降低了血制品使用率(19.7%vs 34.0%,P=0.024),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12.6(9.3,15.7)h vs16.0(12.8,18.7)h,P<0.001]和ICU停留时间[21.7(19.8,42.4)h vs 41.6(23.6,70.0)h,P<0.001];术后30天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再血管化事件及总体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与OPCABG相比,创伤减少,早期治疗效果相似。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与传统放射线引导方法相比较,评价完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03至2016-08完全超声引导下行PBPV患者102例(超声组),同期传统放射线引导下行PBPV患者280例(放射线组)。两...目的:通过与传统放射线引导方法相比较,评价完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03至2016-08完全超声引导下行PBPV患者102例(超声组),同期传统放射线引导下行PBPV患者280例(放射线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以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肺动脉瓣环直径、术前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球囊直径、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和放射线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9.0%和100%(P=0.267),超声组有1例患者因扩张后右心室流出道肌肉痉挛转为常规外科手术。放射线组术中操作时间(min)长于超声组(38.9±9.2比34.6±10.0,P<0.001),放射线组放射线时间为(3.9±1.2)min。术后门诊平均随访(25.5±13.2)个月,超声组和放射线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mm Hg,1 mm Hg=0.133 k Pa)分别为(16.2±4.3比15.3±4.5,P=0.120),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心包积液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全超声引导下PBPV不仅能够完全避免放射线及对比剂,而且保持了传统经皮介入治疗微创、安全及疗效确切的优点。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术后30天预后结果,探讨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临床应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01至2017-01,在阜外医院接受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共533例(一站式复合技术组)。应用倾向性评分法,筛选同期533例OPCABG患者(OPCABG组)与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1:1配对。主要终点事件为术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结果,包括术后胸管总引流量,血制品使用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等。结果:与OPCABG组相比,一站式复合技术组术后胸管总引流量[714(523,971)ml vs 965(716,1 220)ml,P<0.001]显著减少,降低了血制品使用率(19.7%vs 34.0%,P=0.024),缩短了呼吸机使用时间[12.6(9.3,15.7)h vs16.0(12.8,18.7)h,P<0.001]和ICU停留时间[21.7(19.8,42.4)h vs 41.6(23.6,70.0)h,P<0.001];术后30天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再血管化事件及总体MACCE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一站式复合再血管化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与OPCABG相比,创伤减少,早期治疗效果相似。
文摘目的:通过与传统放射线引导方法相比较,评价完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03至2016-08完全超声引导下行PBPV患者102例(超声组),同期传统放射线引导下行PBPV患者280例(放射线组)。两组患者术后均以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肺动脉瓣环直径、术前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球囊直径、术后即刻跨瓣压差、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和放射线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9.0%和100%(P=0.267),超声组有1例患者因扩张后右心室流出道肌肉痉挛转为常规外科手术。放射线组术中操作时间(min)长于超声组(38.9±9.2比34.6±10.0,P<0.001),放射线组放射线时间为(3.9±1.2)min。术后门诊平均随访(25.5±13.2)个月,超声组和放射线组肺动脉瓣跨瓣压差(mm Hg,1 mm Hg=0.133 k Pa)分别为(16.2±4.3比15.3±4.5,P=0.120),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外周血管损伤、心脏穿孔、心包积液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全超声引导下PBPV不仅能够完全避免放射线及对比剂,而且保持了传统经皮介入治疗微创、安全及疗效确切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