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延延 杨进刚 +8 位作者 许浩博 高晓津 李思冬 许海燕 白银晓 范肖雪 王杨 李卫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7-443,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纳入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的80家收治STEMI患者≥50例的且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探讨中国医院救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期间,纳入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的80家收治STEMI患者≥50例的且有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力的医院,结合中国STEMI诊断和治疗指南和美国心肌梗死质量标准计算综合质量评分(OBCS)。通过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探讨OBCS与STEMI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结果:80家医院共连续收治29 581例STEMI患者,其中1 875例(6.3%)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中位OBCS为74.0%(39.5%~85.7%)。较低OBCS(<71.1%)医院(n=26,7 556例患者)、中等OBCS(71.1%~76.5%)医院(n=27,12 751例患者)和较高OBCS(>76.5%)医院(n=27,9 274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2%(95%CI:6.6%~7.8%)、6.6%(95%CI:6.1%~7.0%)和5.4%(95%CI:4.9%~5.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与较高OBCS医院相比,较低OBCS医院(OR=1.30,95%CI:1.11~1.52,P=0.0014)和中等OBCS医院(OR=1.11,95%CI:1.03~1.20,P=0.0086)的住院死亡率较高。结论:STEMI患者救治医院的较高医疗质量与住院死亡率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医院综合质量评分 院内死亡率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培源 范肖雪 +7 位作者 杨进刚 高晓津 许海燕 吴元 王杨 赵延延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3-957,共5页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并探讨出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01至2014-06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中1 568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了解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并根据出... 目的: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发生率,并探讨出血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2013-01至2014-06纳入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中1 568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了解其溶栓后出血发生率,并根据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n=55)和未出血组(n=1 513),同时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相关因素。结果:1 568例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临床判断溶栓成功率为86%,出血发生率为3.5%,其中脑出血发生率为0.6%,消化道出血为1.9%。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溶栓成功率高,趋近统计学差异(94.1%vs 85.7%,P=0.0589),死亡率明显较高(20.0%vs 7.1%,P=0.001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5岁)(OR=2.45,95%CI:1.10~5.46,P=0.0290),和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OR=3.41,95%CI:1.48~7.86,P=0.0040)是院内溶栓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中国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合并出血事件率较低,高龄与使用rtPA是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溶栓 出血 预后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思宇 孙由静 +6 位作者 马娜 纪献浦 张玥伟 刘志文 王杨 任俊红 李拥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0-115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R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医院收治的行PRAS治疗的89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依据狭窄肾动脉(排除...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在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经皮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R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医院收治的行PRAS治疗的89例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依据狭窄肾动脉(排除术后支架内再狭窄肾动脉)对应的患肾术后6个月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测的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分为肾功能改善组(患肾术后GFR升高≥20%)与对照组(患肾术后GFR升高<20%或降低),应用超声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程度并对比两组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89例患者,术中对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95支肾动脉重度狭窄,术前超声造影诊断出93支重度狭窄,2支中度狭窄,诊断重度肾动脉狭窄准确率为97.9%(93/95)。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6个月超声造影诊断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准确率100%(9/9)。与支架置入术前相比,肾功能改善组(n=27)术后皮质血流灌注参数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均明显减少,峰值强度明显增高,AUC明显增大(P均<0.05);对照组(n=59)术后上升时间、达峰时间、AUC、峰值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前皮质血流灌注参数相比,仅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造影一站式检查诊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及PRAS术后再狭窄结果可靠,肾皮质血流灌注参数在评估PRAS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AUC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超声造影 肾皮质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