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介入导管室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晓海 刘焱 +1 位作者 付佳青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8-342,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介入导管室作为医院内部多个临床科室的"桥梁"和"纽带",既是科学防控的关键部门,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导管室涉及医、技、护等多岗位的工作协调,承担着血管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期间,介入导管室作为医院内部多个临床科室的"桥梁"和"纽带",既是科学防控的关键部门,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导管室涉及医、技、护等多岗位的工作协调,承担着血管造影机等多种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因此,为科学防控疫情、提高医、技、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展现现代导管室的综合救治能力,我们在此对介入导管室疫情期间的管理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导管室 安全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F评分在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高国峰 周林丽 +7 位作者 张冬 宋卫华 丰雷 朱成刚 管常东 徐波 窦克非 尹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远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PCI治疗且术前有血肌酐和射血分数测定结果的患者,排除既往曾行冠状动脉...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远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阜外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PCI治疗且术前有血肌酐和射血分数测定结果的患者,排除既往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本次PCI为杂交手术的患者,最终纳入10072例患者。根据ACEF评分结果采用三分法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ACEF低分组(ACEF评分≤0.838,n=3339),ACEF中间分组(0.838<ACEF评分≤1,n=3404),ACEF高分组(ACEF评分>1,n=3329)。研究终点为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结果:ACEF评分越高的患者合并的临床病症越多,冠状动脉病变越复杂。随着ACEF评分增加,患者PCI术后2年死亡率亦逐渐增高(Log-rank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CEF评分是2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加1分,HR=3.971,95%CI:2.983~5.286,P<0.001)。根据ROC曲线结果,ACEF评分对2年死亡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40,Hosmer-Lemeshow检验P>0.05)。与SYNTAX评分及其衍生评分相比,ACEF评分预测PCI患者2年死亡率更有优势,ACEF评分综合区分改善度(IDI)有显著性改善(P均<0.001)。结论:对于中国的PCI患者人群,ACEF评分是一个简单且有效的预测远期全因死亡的评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评分 全因死亡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管浩 管常东 +3 位作者 崔锦钢 胡奉环 袁建松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5年随访)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成功行CTO-PCI且术前LVEF≤50%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5年随访)疗效影响。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成功行CTO-PCI且术前LVEF≤50%患者临床资料,按CTO靶病变支配心肌节段术前超声室壁运动情况分为室壁运动正常患者(运动正常组)和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患者(运动减低组)。随访记录临床疗效,以复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定义: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支架内血栓)为研究终点,以单项MACE作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共纳入228例符合研究条件患者,其中运动正常组60例,运动减低组167例。CTO血管分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运动减低组左前降支比例最高(58.7%),运动正常组左回旋支比例最高(41.7%)。与运动正常组比较,运动减低组5年MACE有增加趋势(36.6%vs.28.1%,P=0.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变量后,运动减低组和运动正常组MAC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7.1%和22.9%,HR=1.41,95%CI:0.81~2.44,P_(log-rank)=0.23。结论:对于LVEF≤50%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的CTO病变介入治疗风险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和节段识别 被引量:4
4
作者 谢丽华 史晓彤 +6 位作者 王筱斐 黄云飞 赵森祥 杜天明 管常东 张洪刚 徐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64-1071,共8页
目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相关神经网络算法,创建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和血管节段识别的人工智能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7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834例,共12900张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由中... 目的:应用深度学习技术相关神经网络算法,创建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和血管节段识别的人工智能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7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834例,共12900张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介入诊疗影像分析核心实验室影像分析师标注。搭建一种创新的深度神经网络(DNN),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和节段识别任务。在数据集中,11900张标注图像用于网络训练,1000张用于网络测试。以真实精标注图片为“金标准”,评价DNN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及节段识别的能力。结果:DNN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自动分割的平均准确度达99.2%(95%CI:99.1%~99.2%),F1分数为0.91±0.03,且对冠状动脉主支血管的分割结果优于一级分支血管。DNN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节段识别的平均准确度为98.6%(95%CI:98.6%~98.7%),F1分数为0.80±0.05,对冠状动脉主支血管段的识别效果优于一级分支血管,对血管近段的识别准确度优于血管远段。随着训练数据量增加,DNN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的性能明显提升。结论:该研究显示了DNN用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血管分割及节段识别的可行性,并获得了较高的准确度,为将来实现客观、高效的冠状动脉造影人工智能病变诊断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神经网络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血管分割 血管节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支架内再狭窄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病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马越 宋雷 +5 位作者 黄云飞 袁建松 崔锦钢 胡奉环 杨伟宪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反复支架内再狭窄(R-ISR)及非R-ISR病变发生机制的异同,为进一步指导并优化ISR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反复支架内再狭窄(R-ISR)及非R-ISR病变发生机制的异同,为进一步指导并优化ISR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OCT检查的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ISR患者52例,根据ISR发生次数是否≥2次将患者分为R-ISR组(n=16)和非R-ISR组(n=36),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心血管危险因素、辅助检查、既往介入治疗情况及其他病史资料,对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OCT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R-ISR与非R-ISR患者间的差异。结果:R-ISR组与非R-ISR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方面,及病变位置、ISR分型、参考血管直径、靶病变长度等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ISR病变中均质性新生内膜的比例明显高于非R-ISR病变(43.8%vs.19.4%),且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明显低于非R-ISR病变(43.8%vs.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无差异的情况下,R-ISR患者均质性新生内膜比例更高,支架内纤维增生为R-ISR重要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支架内再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