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医学科严重大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翔 刘大为 +2 位作者 隆云 姚波 苏龙翔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严重大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部收住ICU 24 h内输注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超过20 U的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严重大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部收住ICU 24 h内输注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超过20 U的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这些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严重大出血患者141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分别为78例和63例,住院死亡率44.7%。其中非手术相关大出血78例,手术相关大出血63例。全部严重大出血患者死亡组ICU输RBC量(P=0.002)、非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02)以及来自急诊的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10)均显著高于生存组,而来自手术科室患者的比例低于生存组(P=0.001),输RBC前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明显较生存组差(P均<0.05)。在非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中,死亡组感染造成大出血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9),而应激性溃疡导致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48)、输RBC前血小板水平(P=0.003)和采用手术止血措施的患者比例(P=0.039)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在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中,死亡组ICU输RBC量显著多于生存组(P=0.019),输RBC前基线肝、肾功能受损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凝血功能紊乱(P=0.014,OR=3.594)及入ICU后仍存在活动性大出血(P=0.025,OR=2.680)为全部严重大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入ICU后仍存在活动性大出血是严重大出血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大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手术止血 重症医学科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共识 被引量:78
2
作者 朱鸣雷 黄宇光 +12 位作者 刘晓红 张保中 刘颖 刘大为 于健春 陈伟 何小东 朱兰 康琳 唐帅 秦明伟 李子健 姚海源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36-41,共6页
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高风险,需手术科室、麻醉科、老年医学科、内科、重症医学科、物理医学康复科、肠内肠外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分工协作,共同管理。手术目标的制定,需从老年患者整体出发,考量手术获益和患者意愿;术前应综合评估老... 老年患者进行手术具有较高风险,需手术科室、麻醉科、老年医学科、内科、重症医学科、物理医学康复科、肠内肠外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分工协作,共同管理。手术目标的制定,需从老年患者整体出发,考量手术获益和患者意愿;术前应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情绪、谵妄风险、营养、功能状态、衰弱、用药、疼痛、康复等情况,将老年患者术前状态调整至最佳;术中应关注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体温保护等特殊问题;术后应有效控制呕吐、疼痛,强化营养支持,预防谵妄,维持功能,保证医疗的连续性。北京协和医院相关科室专家就上述问题讨论制定了该共识,以更好地开展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 老年患者 围手术期管理 老年医学团队 术前评估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2013版) 被引量:77
3
作者 魏俊吉 康德智 +10 位作者 赵元立 胡锦 江荣才 石广志 柴文昭 王宁 高亮 孙世中 彭斌 林元相 郭树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36-448,共13页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 一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神经外科从理念和设备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如此,在神经外科各个领域,尤其在神经外科重症医学(neurosurgical critical care)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诊疗规范各地仍存差异。近30年来,重症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专家 管理 重症医学 诊疗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灌注导向红细胞输注策略对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翔 刘大为 +3 位作者 隆云 苏龙翔 程卫 张青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61-368,共8页
目的比较依据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美国重症医学院/美国重症医学联合会(Eastern Association for Surgery of Trauma/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AST/ACCM/SCCM)成人创伤与重症... 目的比较依据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美国重症医学院/美国重症医学联合会(Eastern Association for Surgery of Trauma/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AST/ACCM/SCCM)成人创伤与重症患者输血指南(2009年)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输注策略与组织灌注导向的RBC输注策略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3年采用依据EAST/ACCM/SCCM成人创伤与重症患者输血指南(2009年)的RBC输注策略指导临床输血,2014年采用组织灌注导向的RBC输注策略指导临床输血。比较两年所有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15分患者的住院死亡率、ICU停留时间、新发的器官功能损伤发病率、输RBC前平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入ICU血乳酸水平(Lac入)、输RBC前血乳酸水平(Lac输RBC前)、人均RBC输注量,以及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014年ICU收治患者2638例,2013年2110例。2014年患者平均入ICU APACHEⅡ评分及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占所有患者比例均高于2013年(P<0.05)。2014年输注RBC患者占所有患者比例显著低于2013年(P<0.05)。两年间输血前Hb水平、Lac入、Lac入<4 mmol/L患者占所有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Lac输RBC前显著高于2013年[(4.16±1.18)mmol/L比(2.78±1.03)mmol/L,P=0.031],2014年输RBC患者中Lac入<4 mmol/L患者占所有患者比例显著低于2013年(20.5%比33.4%,P=0.018),人均RBC输注量2014年比2013年显著下降[(1.02±0.51)U比(1.55±0.70)U,P=0.037]。全部ICU患者两年间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比2.39%,P=0.749),但平均ICU停留时间2014年明显较短[(5.31±1.98)d比(6.84±2.36)d,P=0.025];新发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急性心肌损伤及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两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PACHEⅡ≥15分患者中,2014年住院死亡率比2013年显著降低(7.00%比12.01%,P=0.018),平均I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2013年[(7.16±3.53)d比(12.44±5.27)d,P<0.001],新发的急性肾损伤、急性心肌损伤及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也显著低于2013年(P<0.05)。两年均未发生输血相关感染及输血相关性溶血的不良事件。总ICU患者及APACHEⅡ≥15分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及输血相关肺损伤发病率两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灌注导向的RBC输注策略与EAST/ACCM/SCCM指南指导下的RBC输注策略相比,能够有效降低ICU患者RBC输注量,缩短ICU停留时间,特别是对APACHEⅡ≥15分的重症ICU患者,还能有效降低其住院死亡率,降低新发急性肾损伤、急性心肌损伤及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率,而不增加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灌注 乳酸 红细胞 急性肾损害 急性心肌损害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右心认知到右心管理:《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被引量:8
5
作者 朱然 王小亭 马晓春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07-410,共4页
《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是一部最早最全面的从重症角度出发进行右心功能管理的共识,该共识从右心病理生理、右心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和右心功能管理3个层面进行阐述,将右心的前后负荷、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其与体循环、肺循环、微循... 《重症右心功能管理专家共识》是一部最早最全面的从重症角度出发进行右心功能管理的共识,该共识从右心病理生理、右心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和右心功能管理3个层面进行阐述,将右心的前后负荷、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其与体循环、肺循环、微循环以及与左心的关系一一清晰梳理,充分强调右心在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理论中的地位,能够指导临床更好地理解、监测和管理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功能 重症 血流动力学 重症超声 肺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技术辅助实施新冠肺炎病人肠内营养3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岚 张丽娜 +3 位作者 王小亭 孙杨 何伟 程小翠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因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人而被发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1]。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机体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中国武汉因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人而被发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防治[1]。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是出现营养风险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积极关注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超声 新冠肺炎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峡炎链球菌致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并播散性感染1例
7
作者 靳嘉琳 石岩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459,共5页
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s,NSTI)是需要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严重疾病类型[1]。尽管NSTI较为少见,全球年发病率约每10万人1.6~15.5例,病死率却高达25%~35%,特别是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中,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ecrotizing soft tissue infections,NSTI)是需要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严重疾病类型[1]。尽管NSTI较为少见,全球年发病率约每10万人1.6~15.5例,病死率却高达25%~35%,特别是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erianal necrotizing fasciitis,PNF)更为严重且罕见[2-3]。与发生在肢体的NSTI相比,PNF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及时将沿筋膜蔓延至后腹膜、腹壁及外生殖器等,导致严重的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 咽峡炎链球菌群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灌注指数对重症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小舟 孙建华 +4 位作者 郭海凌 李尊柱 武庚 万朝阳 何怀武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灌注指数对重症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200例ICU重症患者通过监护仪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测量外周灌注指数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抽取动脉血气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根据外周灌注指数分为灌注良好组和灌注... 目的探讨外周灌注指数对重症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200例ICU重症患者通过监护仪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测量外周灌注指数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同时抽取动脉血气测量动脉血氧饱和度;根据外周灌注指数分为灌注良好组和灌注不足组,比较两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测量准确性(SpO_2与SaO_2的差异在±3%内)。结果经外周灌注指数测定,灌注良好103例,不足97例。灌注良好组和灌注不足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率分别为97.1%、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灌注指数对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的准确性有影响;外周灌注不足时,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准确性下降,建议可同时结合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动态观察患者氧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外周灌注指数 脉搏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的推手 被引量:9
9
作者 邢志群 王小亭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5期461-464,共4页
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对重症患者诊疗评价指标的认知不断提高,发展至今,重症患者的治疗已然从群体化、个体化治疗发展到器官化治疗阶段,直接评估器官血流并以器官血流及功能改善为目标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随着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对重症患者诊疗评价指标的认知不断提高,发展至今,重症患者的治疗已然从群体化、个体化治疗发展到器官化治疗阶段,直接评估器官血流并以器官血流及功能改善为目标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重症患者临床诊治。重症超声作为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监测和评价方式,在器官化治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推动着重症医生对疾病的认知和评价方式。重症超声的应用,革新了人们对全身氧输送的认知,深化了对心肺以及其他重要脏器血流动力学的理解,同时推动了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如何更好地应用重症超声,精细对器官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是重症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从全身氧输送及器官血流评估两方面,系统阐述重症超声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应用方法,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重症超声 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的构建
10
作者 孙建华 徐园 +8 位作者 李雅楠 王钰 周新艺 罗红波 赵明曦 井杰 李尊柱 李奇 马玉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7-39,43,共4页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快速筛查的流程,为血栓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筛查流程提出问题,进行系统检索、证据提取等,形成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筛查的证据;通过... 目的 探讨适合我国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快速筛查的流程,为血栓预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针对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筛查流程提出问题,进行系统检索、证据提取等,形成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筛查的证据;通过2轮焦点小组访谈确定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结果 形成的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包括风险评估、超声筛查、深静脉血栓预防、管理与质控4个步骤。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医护一体快速筛查流程,可用于成人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深静脉血栓 快速筛查流程 超声检查 护理评估 焦点小组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防护下超声引导外周动脉置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明曦 李若祎 +7 位作者 孙建华 苏龙翔 李奇 李尊柱 马鸿鸣 崔文博 罗红波 周翔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外周动脉导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2月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诊治的留置外周动脉导管的重症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患者外周动脉导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2月至4月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诊治的留置外周动脉导管的重症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超声引导外周动脉置管的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传统触诊法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动脉导管留置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6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重症COVID-19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外周动脉首次置管成功率(63.3%比26.7%)、总穿刺成功率[(79.43±25.79)%比(53.07±30.2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穿刺次数[(1.43±0.56)次比(2.50±1.28)次]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动脉导管留置的24 h失用率(6.7%比30.0%)、局部血肿发生率(10.0%比36.7%)、阻塞曲折发生率(3.3%比40.0%)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三级防护下,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对重症COVID-19患者进行外周动脉置管,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外周动脉 重症 超声 三级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赋予重症无处不在的病因管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毛佳玉 王小亭 刘大为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04-406,共3页
识别重症状态及判断病因是重症治疗的关键,重症超声技术可通过对全身多器官功能进行监测,从而对病情进行阶梯性判断及综合指导。循环或呼吸衰竭往往是重症状态的核心环节,重症超声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识别重症状态的始动因素,即重症病因... 识别重症状态及判断病因是重症治疗的关键,重症超声技术可通过对全身多器官功能进行监测,从而对病情进行阶梯性判断及综合指导。循环或呼吸衰竭往往是重症状态的核心环节,重症超声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识别重症状态的始动因素,即重症病因。此外,原发病背景,即前导疾病的判断对于病情分析也具有重要意义,重症超声可充分与临床医生的诊疗思路相整合,动态而准确地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 重症超声 病因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己定擦浴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建华 刘大为 +4 位作者 王小亭 郭海凌 李尊柱 刘金榜 罗红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93-96,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氯己定擦浴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 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氯己定... 目的系统评价氯己定擦浴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 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氯己定擦浴用于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5月,并且筛选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6篇临床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方法相比,氯己定擦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RR=0.82,95%CI(0.67,0.99)]。结论氯己定全身擦浴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然而考虑到文献质量及数量,有待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氯己定 擦浴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一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宏民 刘大为 +7 位作者 王小亭 芮曦 张青 李中健 崔娜 刘晔 丁欣 陈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结缔组织疾病,多系统累及是其主要临床特征。SLE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肺动脉及冠状动脉。重症SLE引起心肌炎及肺动脉高压,对预后影响极大,...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结缔组织疾病,多系统累及是其主要临床特征。SLE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肺动脉及冠状动脉。重症SLE引起心肌炎及肺动脉高压,对预后影响极大,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及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危险因素及临床结局 被引量:10
15
作者 隆云 郭清华 +3 位作者 刘大为 张小江 宋连燕 何怀武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60-266,共7页
目的:比较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菌血症与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non-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PDRAB)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探讨PDRAB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 目的:比较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菌血症与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non-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NPDRAB)菌血症的临床资料,探讨PDRAB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结局。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对象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采用统一的标准表格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验结果,以鲍曼不动杆菌血培养标本采集14 d内发生院内死亡为主要临床结局。结果共纳入52例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平均年龄(54±20)岁,其中男性30例(57.7%);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21±9)分,平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10±5)分;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发生前,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12 d (7~20 d);仅6例患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33例患者感染 NPDRAB,19例感染PDRAB。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前, PDRAB患者与 NPDRAB患者比较,接受机械通气概率更大(94.7%比63.6%, P =0.031),住院时间更长(中位住院时间17 d比10 d, P=0.025)。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率为67.3%(35/52)。多因素分析提示,脓毒性急性肾损伤(OR 7.9,95% CI 1.113~55.448, P=0.039)、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OR 9.4,95%CI 1.020~87.334, P=0.048)和降钙素原水平(OR 1.3,95% CI 1.332~1.088, P=0.005)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甚至对目前所有全身用抗菌药物均不敏感,感染患者死亡率较高。菌血症发生前接受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是PDRAB 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但PDRAB感染本身不能作为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脓毒性急性肾损伤和降钙素原水平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菌血症 危险因素 多重耐药性 不适当抗菌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孙小南 柴文昭 +4 位作者 孙建华 张媛媛 马鸿鸣 苏龙翔 陆相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方法采用单盲、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手卫生多维度培训后的ICU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计算手卫生依从率,并比较不同手卫...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方法采用单盲、便利抽样法,对2019年1月至12月北京协和医院经手卫生多维度培训后的ICU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计算手卫生依从率,并比较不同手卫生时刻及不同类别/来源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差异。结果共285名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CU医务人员入选本研究。其中医生85名、护士171名、护理员21名、保洁员8名;本院医护人员104名、进修医护人员152名。共观察手卫生指征总数23661次、手卫生执行总数21360次,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90.28%(21360/23661)。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5个手卫生时刻依从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接触患者体液后(95.63%,765/800)、无菌操作前(94.39%,2121/2247)、接触患者后(91.59%,7916/864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88.91%,4026/4528)、接触患者前(87.76%,6532/7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别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高至低分别为护士(94.52%,11186/11834)、护理员(93.49%,1665/1781)、医生(84.78%,8427/9940)、保洁员(77.36%,8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院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93.45%,7844/8394)高于进修医护人员(87.96%,11769/13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北京协和医院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总体较好,但不同手卫生时刻及不同类别人员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防护意识、科室对不同类别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力度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院内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后正常通气容积比例决定动脉血氧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隆云 刘大为 +1 位作者 周翔 崔娜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04-309,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不同肺复张手法的肺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方法在10只肺泡灌洗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西兰家兔中,应用动态肺部CT扫描,监测并使用Image-J软件分析随气道压力递增和递减时肺内气体容积及分...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不同肺复张手法的肺内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动脉血气的关系。方法在10只肺泡灌洗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西兰家兔中,应用动态肺部CT扫描,监测并使用Image-J软件分析随气道压力递增和递减时肺内气体容积及分布的变化。然后分别以5种不同开放肺泡的压力和维持肺泡开放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水平进行控制性肺膨胀(sustained inflation,SI),测量SI后2min及20min时的动脉血气。分析不同压力水平下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动脉血气的关系。结果在使用不同气道压力进行SI后应用相同PEEP水平进行通气时,发现肺复张后2min与20min时的PaO2均随SI压力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PaO2与不同气道压力下正常通气容积比例呈正相关(r=0.597,P=0.001),与通气不良容积比例(r=-0.592,P=0.001)和塌陷容积比例(r=-0.475,P=0.012)呈负相关,而与过度通气容积比例无关(r=0.202,P=0.311)。在使用相同气道压力进行SI后应用不同PEEP进行通气时,发现肺复张后2min时的不同PEEP水平下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通气20min时,高PEEP水平下PaO2明显高于低PEEP水平(P<0.05)。PaO2与正常通气容积比例呈正相关(r=0.635,P=0.000),与通气不良容积比例(r=-0.609,P=0.000)和塌陷容积比例(r=-0.544,P=0.002)呈负相关,而与过度通气容积比例无关(r=0.058,P=0.762)。结论完全肺复张需要较高的开放肺泡和维持肺泡开放的气道压力。肺复张后正常通气区域容积比例决定Pa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手法 控制性肺膨胀 动脉血氧分压 计算机断层摄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蝶形胶布固定引流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建华 刘金榜 罗洪波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24-24,共1页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置放引流管,引流期间,保证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及引流液通畅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目前,大多数科室采用胶布和胸腹带加压固定的方式固定引流管,但这种固定方法安全性差,在患者躁动时,
关键词 引流管 蝶形胶布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和肌力的相关性在危重病瘫痪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明生 崔丽英 +3 位作者 管宇宙 李毅 周翔 胡晓芸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和肌力的相关性在协助重症患者肢体瘫痪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床旁肌电图测定,对30例伴有肢体无力的重症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同时收集测定神经所支配肌肉... 目的探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和肌力的相关性在协助重症患者肢体瘫痪定位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床旁肌电图测定,对30例伴有肢体无力的重症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同时收集测定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与CMAP波幅进行比较。结果 5例患者神经传导测定CMAP波幅和速度均正常,其中3例为明显无力,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6例肢体明显无力的患者,发现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和传导速度减慢,CMAP波幅下降,符合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19例表现为CMAP波幅下降,其中8例波幅明显下降(3例未引出波形),无潜伏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临床查体可见8例明显无力,10例轻度无力,1例肌力正常,支持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结论将CMAP波幅和肌力结合进行分析有助于重症患者肢体瘫痪的定位,尤其在明显无力的肢体测定时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瘫痪 危重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肿痛,活动后气短、咯血
20
作者 王孜 赵冰彬 +11 位作者 赵久良 陈华 马国涛 刘剑州 陈文倩 邵池 赖晋智 程卫 苗齐 曾小峰 张奉春 刘金晶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347-353,共7页
心腔内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罕见并发症,治疗难度极大。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心内血栓、肺栓塞病例,病情复杂,猝死风险高,血栓和出血状态下的... 心腔内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罕见并发症,治疗难度极大。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心内血栓、肺栓塞病例,病情复杂,猝死风险高,血栓和出血状态下的抗凝选择、感染状态下的原发病评估和治疗均较为棘手。经过多学科诊疗,在内科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创造手术条件并选择恰当时机完成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综合征 心内血栓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