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外科围术期临床用血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志丽 刘昌伟 +5 位作者 宋小军 陈宇 倪冷 曾嵘 邵江 李拥军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围术期用血现状及趋势并总结血液管理经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统计手术方式、输血例数、输血成分、输血量及人均输血量...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围术期用血现状及趋势并总结血液管理经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统计手术方式、输血例数、输血成分、输血量及人均输血量等指标。结果 3989例手术患者中,406例(10.18%)围术期接受输血治疗,其中229例输注异体血,80例输注自体血,97例同时输注异体血与自体血。成分输血率为100%。43.60%的患者输注自体血,自体输血量占总用血量的20.60%。2011年至2014年用血数据显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量的增长及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与2011年相比,后3年手术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66%、9.28%、25.13%),总用血量与人均用血量也有所增加(与2011年相比,后3年的总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3.07%、12.91%、21.72%,人均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10.43%、18.56%、27.81%),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增长较明显(2014年较2011年,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分别增长96.77%与9.83%),但随着4年来回收自体血输入率的波动性增长(分别为4.32%、4.22%、4.65%、4.53%),异体红细胞的输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9.19%、7.52%、6.67%、6.31%)。结论更多采用成分输血及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围术期用血,可以在手术量逐年增长和手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异体红细胞的输入,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血管外科 围术期 腔内介入 复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瘤相关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昀 沈敏 +2 位作者 庄俊玲 刘暴 曾学军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合并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ortic aneurysm-associat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AA-DI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4例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主动...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合并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ortic aneurysm-associat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AA-DI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4例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主动脉瘤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DIC分为AA-DIC组和non-DIC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174例主动脉瘤患者中,合并慢性DIC共37例(21.3%),其中典型DIC4例(2.3%),不典型DIC33例(19.0%)。AA-DIC组患者病程显著长于non-DIC组(P=0.041)。AA-DIC和non-DIC组患者动脉瘤分布部位和类型均以腹主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最为常见。AA-DIC组出现附壁血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on-DIC组(P均<0.01)。不典型DIC者同样存在不同程度凝血指标异常。接受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的AA-DIC患者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主动脉瘤尤其是腹主动脉瘤无论其本身或围术期均可发生慢性DIC或出现DIC样表现。腹主动脉瘤、附壁血栓形成以及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生慢性DIC。对于以慢性DIC表现就诊的患者,需考虑主动脉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伸至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个性化外科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湄 苗齐 +7 位作者 刘兴荣 马国涛 邵江 成宁海 杜顺达 刘剑州 李晓凤 张超纪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本研究旨在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安全性和疗效。本研究旨在报告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7年3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手术技术、手术效果和随访资料,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进行比较。结果41例患者均行延伸至右心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切除术,平均年龄25-55(44.6±6.2)岁。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22例(53.7%)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短,13例(31.7%)患者下肢水肿,4例(9.8%)患者发生晕厥,4例(9.8%)患者有浆膜腔积液,32例患者(78%)盆腔肿物,4例(9.8%)患者肺栓塞,3例(7.3%)患者肺转移;10例(24.4%)患者无症状。所有患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其中子宫切除术30例(73.2%)、子宫肌瘤切除术2例。15例(36.6%)肿瘤起自髂静脉,19例(46.3%)肿瘤起自卵巢静脉,6例(14.6%)起自髂静脉与卵巢静脉。在41例病例中,35例(85%)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肿瘤切除,32例(78%)在深度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17例(41.5%)进行分期手术切除,24例(58.5%)进行一期手术切除。术式包括单纯经腹手术6例(14.6%)、经胸部切开手术1例(0.3%)、胸腹切口并肝下腔静脉切开20例(48.8%)、胸腹并肝后腔静脉切开术14例(34.1%)。术后石蜡病理诊断证实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9例患者有残留肿瘤,其中8例患者肿瘤未进展。术后随访9-172(52.4-36.1)个月,未出现死亡事件。结论我们针对延伸至右侧心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提出具有个体化差异的外科手术治疗策略,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该策略可以为该病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手术治疗,但仍需前瞻性多中心较多病例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外部验证指南(2024版)的解读与启示
4
作者 周新艺 孙建华 +7 位作者 王晓杰 邓海波 王磊 朱丽筠 邵曼娜 杨妮 马玉芬 徐园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2-56,共5页
解读BMJ最新发表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外部验证指南(2024版),对获取高质量数据集、进行结局事件预测、评估模型预测性能、评估临床适用性及清晰透明的报告结果5个关键步骤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我国护理领域风险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问题及局限... 解读BMJ最新发表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外部验证指南(2024版),对获取高质量数据集、进行结局事件预测、评估模型预测性能、评估临床适用性及清晰透明的报告结果5个关键步骤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我国护理领域风险预测模型外部验证的问题及局限性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未来护理领域高质量风险预测模型向临床实际应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 临床风险预测模型 外部验证 评估 高质量数据集 结局事件 临床适用性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宇 刘昌伟 +3 位作者 吴巍巍 曾嵘 宋小军 刘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126例腹主动脉瘤接受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其中33例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直径〉18mm)。27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mm,...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126例腹主动脉瘤接受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EVAR),其中33例合并双髂总动脉瘤(直径〉18mm)。27例双侧髂总动脉直径〉18-〈25mm,选择合适口径的髂腿移植物完成传统EVAR;6例因-侧髂总动脉直径≥25mm,选择该侧髂外动脉作为锚定区完成EVAR,并行髂内动脉栓塞术。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15±36)min,出血量(173±65)m1。术中发现即刻内漏7例(21.2%):I型内漏3例(近端1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1I型内漏1例,经扩张后内漏消失;II型内漏2例,Ⅳ型内漏1例,经随访瘤体直径未增大,未予处理。33例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5.3月,无动脉瘤破裂,无远端迟发型I型内漏发生,髂动脉直径无明显扩张。结论对于部分合并双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腔内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 髂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瘤颈的近肾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烟囱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小军 刘昌伟 +3 位作者 刘暴 吴巍巍 郑曰宏 陈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瘤颈解剖复杂的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s,JAA)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中应用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0月,对7例瘤颈复杂的JAA采用EVAR治疗。由于瘤颈解剖结构不适于标... 目的探讨瘤颈解剖复杂的近肾腹主动脉瘤(juxtarenal aortic aneurysms,JAA)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repair,EVAR)中应用烟囱技术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0月,对7例瘤颈复杂的JAA采用EVAR治疗。由于瘤颈解剖结构不适于标准的腔内修复方案,术中自肱动脉穿刺预先于可能被覆膜支架主体覆盖的肾动脉置入导丝,置入修复腹主动脉瘤的覆膜支架主体后造影明确肾动脉覆盖情况,于相应肾动脉置入自膨支架或球囊扩张支架,以延长瘤颈长度使之符合EVAR要求,并有效保护肾动脉(即烟囱技术),然后再完成标准EVAR操作。结果 7例手术全部获成功。7例使用9枚肾动脉支架,其中5枚球扩支架,4枚自膨支架。腔内治疗最后的造影显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瘤腔隔绝良好,肾动脉血流良好。术中1例近端Ⅰ型内漏,近端增加Cuff后内漏消失;1例造影显示少量的Ⅱ型内漏,无须处理。7例随访1~52个月,平均11.6月:1例术后2个月因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Ⅱ型内漏术后3个月随访内漏消失;肾动脉烟囱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对于不适宜行开腹手术治疗的瘤颈解剖不佳的JAA,烟囱技术是传统EVAR技术的有效补充,远期效果及肾动脉支架长期通畅性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肾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烟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希涛 刘暴 +3 位作者 叶炜 郑月宏 李拥军 刘昌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胭动脉节段)腔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1日~2012年8月1日,对我院接受股、胭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94例(109条肢体),...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胭动脉节段)腔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1日~2012年8月1日,对我院接受股、胭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94例(109条肢体),非糖尿病组84例(94条肢体)。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一期通畅率,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一期通畅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围手术期局部并发症发生率[3.7%(4/109)vs.3.2%(3/94),P=1.000]、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9%(4/103)vs.3.4%(3/88),P=1.000]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3、6、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3.8±2.5)%,(80.7±4.2)%,(71.7±5.1)%,(66.0±5.7)%,(66。0±5.7)%;非糖尿病组3、6、12、24、3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7.6±1.6)%,(89.1±3.4)%,(84.5±4.2)%,(79.8±5.1)%,(75.6±6.4)%,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g—rank检验,z。=3.052,P=0.081)。COX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RR=2.182,95%们:1.13~4.22)、高脂血症(RR=1.904,95%叫:1.02~3.56)及TASCⅡC、D级病变(RR=2.322,95%C1:1.20~4.49)是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股胭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糖尿病是影响股、胭动脉腔内介入治疗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其他影响一期通畅率的危险因素包括TASCⅡC、D级病变及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糖尿病 股动脉 腘动脉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我们是不是走得太远?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暴 刘昌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772-773,784,共3页
自从1991年阿根廷Parodi医生首先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来,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2006年在美国首次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病例数超过手术治疗,达到历... 自从1991年阿根廷Parodi医生首先采用腹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来,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2006年在美国首次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病例数超过手术治疗,达到历史性的21725例,这一方面标志着EVAR的技术和方法已广为掌握和熟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瘤腔内治疗 适应证 EVAR 支架治疗 世界范围 手术治疗 阿根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邵江 徐乐吟 +1 位作者 来志超 刘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对35例SISMAD行腔内治疗,包括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弹簧栓塞、经...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对35例SISMAD行腔内治疗,包括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弹簧栓塞、经溶栓导管直接溶栓等。结果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85.7%(30/35),5例因导丝无法选入真腔而失败。术后症状均在2 d内消失。1例左肱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33例随访中位时间32个月(6~71个月),26例随访期间行CTA、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技术成功的23例中,95.6%(22/23)的患者实现肠系膜上动脉重塑,仅1例术后2年出现肠系膜上动脉远端闭塞,78.8%(26/33)的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期间无二次腔内治疗者。结论腔内治疗是SISMAD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新药物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炜 刘昌伟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PE)的统称。VTE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尽管我国的发病率至今尚无数据统计,然在美国大约每年至少有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us,PE)的统称。VTE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尽管我国的发病率至今尚无数据统计,然在美国大约每年至少有25万新发病例[1]。抗凝治疗在VTE治疗中的地位已无可质疑。伴随着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关于VTE预防和治疗指南(第8版[2]和第9版[3])在国内的推广,对于有罹患VTE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骨关节置换术后[4]、多发性外伤[5]等,积极地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已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静脉血栓栓塞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氨加压素对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出血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宇翔 朱珊 +8 位作者 郑月宏 梅家才 于敏 汪涛 韩冰 刘强 曹广信 刘昌伟 陈跃鑫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9期682-686,共5页
目的评价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应用去氨加压素(DDAVP)对围手术期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本项前瞻性随机试验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6个医学中心接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166例患者,随机分为去氨加压素治疗组(n=81)和空白... 目的评价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应用去氨加压素(DDAVP)对围手术期出血和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本项前瞻性随机试验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6个医学中心接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166例患者,随机分为去氨加压素治疗组(n=81)和空白对照组(n=85)。比较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mer)、vWF因子、术后肢体疲斑面积、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以及是否有大出血事件等指标。实验数据采用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组术后瘀斑面积[1.92(0.42,10.83)cm^2]显著低于对照组[6.00(1.82,19.60)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AVP在老年人群(≥60岁)中能有效较少大面积瘀斑的出现。对照组观察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治疗组未见。两组术后Hb、PLT、ALT、SCr、PT、D-dimer,vWF因子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DDAVP可有效减少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瘀斑面积,且不增加术后出血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氨加压素 大隐静脉曲张手术 围手术期 出血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评价再评价摘要报告标准及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新艺 安然逊 +8 位作者 徐园 孙建华 王晓杰 邓海波 王磊 朱丽筠 鲁乔丹 王钰 马玉芬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03-106,共4页
对系统评价再评价摘要报告标准进行解读,详细介绍摘要报告条目、报告内容及局限性,针对当前摘要报告内容完整性欠缺,数据重复计算偏倚风险大等现存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系统评价再评价文章摘要部分的报告规范及质量评价提供指导及参考。
关键词 系统评价再评价 摘要 报告清单 报告指南 报告标准 报告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组织灌注评估及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小晰(综述) 刘暴(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1-725,共5页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现有辅助诊断的成像方式可以确认主要血管是否通畅,但对组织的灌注水平关注不足。一些传统灌注评估方法如激光多普勒成像、经皮氧分压(transpercutaneous oxygen p...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PAOD),现有辅助诊断的成像方式可以确认主要血管是否通畅,但对组织的灌注水平关注不足。一些传统灌注评估方法如激光多普勒成像、经皮氧分压(transper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 2)测定、吲哚菁绿荧光显像等只能评估浅表组织的灌注,且在疾病早期敏感性较低,无法满足临床的灌注评估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吲哚菁绿 组织灌注 经皮氧分压 ARTERIAL 辅助诊断 浅表组织 成像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占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一场与“出凝血紊乱”的赛跑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多多 苗齐 +9 位作者 刘兴荣 陈跃鑫 曹玮 徐燕 王小亭 江欣 黄宇光 潘凌亚 金滢 庄俊玲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发现卵巢囊肿5年,双下肢肿痛3个月”,于2017年06月23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 1现病史2012年患者体检发现卵巢囊肿,约3 cm×3 cm大小,未复查。2017年3月初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肿痛,当地医院行血管...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发现卵巢囊肿5年,双下肢肿痛3个月”,于2017年06月23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 1现病史2012年患者体检发现卵巢囊肿,约3 cm×3 cm大小,未复查。2017年3月初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肿痛,当地医院行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示双下肢大隐静脉血栓、左胫后静脉血栓,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肺栓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无脉,反复黑矇,心功能衰竭
15
作者 周梦馨 吴迪 +5 位作者 杨华夏 范思远 白冰 周元凯 郭潇潇 陈跃鑫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698-704,共7页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29岁,主诉“发热2年,头晕1年,伴黑目蒙4个月,再发2周”,于2017年4月25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1.1现病史患者自2015年起反复出现午后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干咳、盗汗,自行口服抗炎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29岁,主诉“发热2年,头晕1年,伴黑目蒙4个月,再发2周”,于2017年4月25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1.1现病史患者自2015年起反复出现午后发热,体温最高38.5℃,伴干咳、盗汗,自行口服抗炎药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016年起出现直立时头晕,双上肢麻木、无力,休息后可缓解。2016年12月起症状加重,同时出现黑目蒙,自测双上肢血压未测出。于2017年2月15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予静脉输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1次/d,口服拜阿司匹林0.1 g×1次/d并静脉输注环磷酰胺0.4 g×1次/周治疗。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于2017年3月10日起进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1次/d激素冲击治疗,连用3 d后序贯口服甲泼尼龙片40 mg×1次/d,症状好转。患者自2017年3月20日起甲泼尼龙片逐渐减量,方法为逐周减量,每次用量减少4 mg,减至24 mg×1次/d后患者出现头晕、黑目蒙症状加重,遂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高血压 心力衰竭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新艺 安然逊 +8 位作者 孙建华 邓海波 徐园 王磊 王晓杰 王钰 朱丽筠 鲁乔丹 马玉芬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10期1592-1595,共4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致死性肺栓塞,血栓形成初期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早期识别其高危人群至关重要。文章聚集3类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高危人群,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评价指标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导致致死性肺栓塞,血栓形成初期患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早期识别其高危人群至关重要。文章聚集3类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高危人群,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评价指标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现存预测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识别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高危患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中心静脉导管 风险预测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