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医精诚:“协和”的追求与准则
1
作者 沈悌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6-17,共2页
《协和医学杂志》创刊了!这是在“协和”将近百年的历史中出现的新事物,值得祝贺与关注。既然冠以“协和”之名,不由地又引起我们对“协和”的种种思考。
关键词 《协和医学杂志》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2
作者 张文静 李魁星 +3 位作者 刘淑芬 王书杰 张艳彬 陈文昆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5-781,共7页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24篇文献... 目的:对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范围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结果:纳入24篇文献,年龄、出血情况、治疗方式及关节损伤程度为运动康复前的主要筛选条件。运动康复类型多为温和性运动,包括抗阻运动、柔韧性训练、有氧运动、本体感觉训练、关节松动和筋膜松解,且多种方式联合应用。强度趋于个体化进行,多为低、中强度,呈渐进式递增,频率和时间多为4~12周,1~3次/周,30~60min/次,并呈间歇性训练。效果评价涉及疼痛、出血、关节肌肉功能、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6个方面。结论:运动康复在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中有积极效果,目前研究主要针对早期关节病变及出血维持稳定的患者,采用相对温和的运动,关于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 血友病性关节病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被引量:7
3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9 位作者 梁智勇 钟定荣 李剑 崔巍 钱敏 任海涛 凌庆 汪玄 赵燕环 郭玉璞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神经影像学分型包括脑脊膜型13例,实质型4例,室管膜(下)型3例,眼型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1例均见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17例呈B淋巴细胞优势,符合B淋巴细胞来源淋巴瘤,10例Ki67阳性细胞比例在40%~60%。7例流式细胞分析中5例以B细胞为主,B细胞比例66%~87%;1例以NK/T细胞为主。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重排检测3例为IgH单克隆,1例为T细胞受体单克隆。最终6例行脑活检并确诊PCNSL。综合上述结果,21例确诊PCNSL,其中B细胞型19例,T细胞型2例。结论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基因重排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的脑脊液学方法,是诊断PCNSL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htner综合征异常家系的临床与分子缺陷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惊 华宝来 +4 位作者 王书杰 葛昌文 范连凯 韩晔华 赵永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分析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家系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静脉血,分别进行全自动及人工血小板计数;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蛋白;透... 目的分析一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家系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静脉血,分别进行全自动及人工血小板计数;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膜蛋白;透射电镜观察中性粒细胞胞浆包涵体。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9基因(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9gene,MYH9)的40个外显子,分析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并直接测序确定突变位点。结果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巨大血小板占90%以上,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CD42a、CD42b)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功能正常;中性粒细胞胞浆透射电镜可见无包膜分隔的包涵体,MYH9基因38号外显子第5521位核苷酸存在G→A杂合突变(GAG→AAG),从而导致其编码的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链A(NMMHC2A)第1841位谷氨酸变为赖氨酸,正常对照及该家系正常者未见此突变。结论 MYH9基因点突变并伴有血小板减少及巨大血小板是Fechtner综合征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htner综合征 血小板 基因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髂腰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丽霞 华宝来 +6 位作者 刘颖 罗岚 张建平 张含英 曹晓为 赵金玲 赵永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髂腰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血友病髂腰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关节...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髂腰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血友病髂腰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包括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关节保护与合理负重、本体感觉训练、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脉冲磁场和低强度激光。对患者的年龄特征、临床表现、并发症、超声影像、康复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血友病髂腰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17.6±3.3)岁。所有患者患侧髋关节伸展度降低,股四头肌肌力减低,股神经分布区浅感觉减低或消失;20例合并继发性膝关节出血,20例伴有股四头肌萎缩,1例有骨盆假性肿瘤形成;超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腰大肌区或腹股沟区低回声区。32例患者接受了凝血因子替代保护下综合性康复治疗并完成8~12周疗程,其中31例患者血肿完全消失,31例患侧髋关节活动度恢复至出血前范围,27例股四头肌肌力达到≥4级,12例股神经分布区域浅感觉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本组血友病髂腰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的患者主要为青少年,具有较高的继发性膝关节出血的发生率。凝血因子替代下的综合性康复治疗对于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髂腰肌血肿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瘤相关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昀 沈敏 +2 位作者 庄俊玲 刘暴 曾学军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合并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ortic aneurysm-associat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AA-DI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4例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主动...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合并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ortic aneurysm-associate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AA-DI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74例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主动脉瘤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DIC分为AA-DIC组和non-DIC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174例主动脉瘤患者中,合并慢性DIC共37例(21.3%),其中典型DIC4例(2.3%),不典型DIC33例(19.0%)。AA-DIC组患者病程显著长于non-DIC组(P=0.041)。AA-DIC和non-DIC组患者动脉瘤分布部位和类型均以腹主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最为常见。AA-DIC组出现附壁血栓、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on-DIC组(P均<0.01)。不典型DIC者同样存在不同程度凝血指标异常。接受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的AA-DIC患者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主动脉瘤尤其是腹主动脉瘤无论其本身或围术期均可发生慢性DIC或出现DIC样表现。腹主动脉瘤、附壁血栓形成以及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更易发生慢性DIC。对于以慢性DIC表现就诊的患者,需考虑主动脉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慢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浆膜腔积液、淋巴结肿大、肾功能损伤、严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被引量:1
7
作者 常敏 吴东 +2 位作者 曹欣欣 朱峰 钱家鸣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病例摘要 患者,女,62岁,因“腹围增大4个月”于2011年12月1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腹水 淋巴结肿大 CASTLEMAN病 POEMS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干、多饮、多尿3年余,骨痛3个月 被引量:1
8
作者 夏鹏 陈适 +1 位作者 曹欣欣 李剑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病例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口干、多饮、多尿3年余,骨痛3个月"于2014年1月22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现病史患者于2010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20分钟需饮水1次,每次约200 ml,喜冷饮,伴尿量增多(每日〉6 L),夜尿5-6次/... 病例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口干、多饮、多尿3年余,骨痛3个月"于2014年1月22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现病史患者于2010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20分钟需饮水1次,每次约200 ml,喜冷饮,伴尿量增多(每日〉6 L),夜尿5-6次/d。于当地医院查尿比重1.005-1.008,血钠149.5 mmol/L,余大致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DHEIM-CHESTER病 中枢性尿崩症 多发骨质破坏 多动脉受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疗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欣欣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以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炎性髓系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临床受累脏器为骨骼、肺、垂体等。其主要依赖于病理活检确诊,病理免疫组化CD207和电镜检查可见...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种以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炎性髓系肿瘤。其临床表现多样,最常见的临床受累脏器为骨骼、肺、垂体等。其主要依赖于病理活检确诊,病理免疫组化CD207和电镜检查可见伯贝克颗粒是诊断的金标准。根据临床受累脏器范围,LCH分为单系统单病灶、单系统多病灶、多系统受累。治疗主要根据临床分型,对于单系统单病灶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对于单系统多病灶或多系统LCH以全身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细胞 MAPK信号通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凝治疗中的困惑与应对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永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在抗凝治疗中,临床医生常会遇到一些无法从各种抗凝指南或共识中直接获解的问题,包括传统抗凝药物和新型抗凝药物的适用范围、不同抗凝阶段和特殊情况下的抗凝药物选择、抗凝疗程的确定和并发症的防治,需要医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在抗凝治疗中,临床医生常会遇到一些无法从各种抗凝指南或共识中直接获解的问题,包括传统抗凝药物和新型抗凝药物的适用范围、不同抗凝阶段和特殊情况下的抗凝药物选择、抗凝疗程的确定和并发症的防治,需要医生根据所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并通过查阅文献给出个体化的解决方案。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治疗 传统抗凝药物 新型抗凝药物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实验室监测之我见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铁楠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抗血小板药物在各种动脉血栓性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多采用固定剂量给药,但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的血小板高反应性或低反应性可能与血栓事件或出血事件风险相关。基于血小板功... 抗血小板药物在各种动脉血栓性疾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多采用固定剂量给药,但不同患者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的血小板高反应性或低反应性可能与血栓事件或出血事件风险相关。基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但目前仍缺乏上述治疗策略能够最终改善患者预后的确切临床证据。迄今为止,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是否应常规进行实验室监测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对抗血小板治疗反应多样性的成因及血小板功能检测是否可用于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功能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的发现史:从灭鼠药到救命药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路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华法林一直是口服抗凝药物的代表和支柱,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纤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等领域,是口服抗凝药物中的“霸主”。据统计,每100个英国人,至少有1人长期使用华法林[1],而在老年患者中比例更高。但...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华法林一直是口服抗凝药物的代表和支柱,广泛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纤颤、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等领域,是口服抗凝药物中的“霸主”。据统计,每100个英国人,至少有1人长期使用华法林[1],而在老年患者中比例更高。但随着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方便的治疗,华法林的“霸主,’地位逐渐受到挑战[2]。在华法林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时刻,作为见证者,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划时代药物的发现历史进行回顾,在致敬华法林发现者的同时,深思其带给我们关于科学研究规律的启示。1甜苜蓿病20世纪20年代,北美洲大草原的牧民发现了一种奇特现象:牲畜进食发霉的甜苜蓿干草后约15d会有出血表现(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甚至会发生自发性出血,血液难以凝固),并在30~50d内死亡[3]。1924年,加拿大兽医FrankW.Schofield在《美国兽医学学报》(JournaloftheAmericanVeterinaryMedicineAssocfa^ora)详细描述了这种疾病,并认为该病可能与发霉干草中的黑青霉等有关。由于与甜苜蓿干草有关,该病也被称为“甜苜蓿病”。经过近10年的研究,人们发现:避免牲畜食用发霉的干草,或对发病后牲畜进行输血治疗,对甜苜蓿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但由于病因尚未破解,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该病对北美畜牧业仍构成很大威胁。这一时期,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正给美国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图1),病因尚未破解的“甜苜蓿病”疫情导致大量牲畜死亡和经济损失,这对北美牧区的居民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损失了牲畜的居民中,有一位名叫EdCarlson的农夫,在一场暴风雪中,他用卡车载着一头死亡的奶牛、一桶来自于死亡奶牛的不凝血、约45kg甜苜蓿干草,跋涉约300公里,来到了当地一所不起眼的农业试验站,在那里他偶遇了1个月前刚刚开始研究“甜苜蓿病”的生化学家KarlLink,从而开启了发现华法林的波澜壮阔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药物 甜苜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肿痛,活动后气短、咯血
13
作者 王孜 赵冰彬 +11 位作者 赵久良 陈华 马国涛 刘剑州 陈文倩 邵池 赖晋智 程卫 苗齐 曾小峰 张奉春 刘金晶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347-353,共7页
心腔内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罕见并发症,治疗难度极大。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心内血栓、肺栓塞病例,病情复杂,猝死风险高,血栓和出血状态下的... 心腔内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罕见并发症,治疗难度极大。本文报道1例SLE合并心内血栓、肺栓塞病例,病情复杂,猝死风险高,血栓和出血状态下的抗凝选择、感染状态下的原发病评估和治疗均较为棘手。经过多学科诊疗,在内科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创造手术条件并选择恰当时机完成手术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综合征 心内血栓 肺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血,肾病综合征,心肌淀粉样变,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腹腔占位
14
作者 夏鹏 马莹 +13 位作者 张磊 李明喜 陈丽萌 李雪梅 张路 冯俊 李剑 郭潇潇 程中伟 李秉璐 宋锴澄 冯瑞娥 甘佳 王勤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84-90,共7页
患者女性,48岁,因“乏力7年,腹胀4年,血肌酐升高2个月”于2017年6月30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1.1现病史患者2010年出现乏力,伴面色苍白,活动耐量减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最低30~40 g/L,予铁剂治疗后可维持... 患者女性,48岁,因“乏力7年,腹胀4年,血肌酐升高2个月”于2017年6月30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1.1现病史患者2010年出现乏力,伴面色苍白,活动耐量减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最低30~40 g/L,予铁剂治疗后可维持在60~70 g/L。2013年起患者自觉上腹胀,可触及剑突下质韧肿块,边界不清,无恶心、呕吐、腹痛,未详细诊治。2017年4月患者出现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自觉尿量减少(约500~800 ml/d),尿色正常,尿中泡沫增多,无发热、喘憋。当地医院查血肌酐>300μmol/L,予中药治疗2周后尿量恢复至约1500 ml/d,水肿减轻,无夜尿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肾病综合征 心肌淀粉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下肢疼痛、腹痛、咳嗽、憋气
15
作者 王亮 陈苗 庄俊玲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1岁,因"左下肢疼痛2月余,腹痛1月"于2014年2月13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髋关节及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受限。外院CT检查示双肺散在斑片影。2014年1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疼痛视...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1岁,因"左下肢疼痛2月余,腹痛1月"于2014年2月13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髋关节及膝关节疼痛,活动不受限。外院CT检查示双肺散在斑片影。2014年1月1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8分,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外院查白细胞21.11×109/L,中性粒细胞14.54×109/L,血红蛋白10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白血病 左下肢疼痛 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钙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用血专栏
16
作者 庄俊玲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75-277,共3页
合理用血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关注的话题,蕴含着大学问。在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第六届“合理用血周”活动中,来自外科学系、内科学系、妇产科学系、麻醉科、急诊科、输血科的专家们作了14场精彩纷呈的合理用血学术讲座。通过分析用血... 合理用血一直以来都是医疗机构关注的话题,蕴含着大学问。在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第六届“合理用血周”活动中,来自外科学系、内科学系、妇产科学系、麻醉科、急诊科、输血科的专家们作了14场精彩纷呈的合理用血学术讲座。通过分析用血现状,分享合理用血经验,直面用血中的问题和挑战,达成了坚守协和安全用血文化、保持多学科协作优势、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和用血指征、结合病种与个体化治疗、使患者最终获益的共识。现将讲者或科室撰写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合理用血专栏”形式予以发表。通过分享经验,以期达到持续推进合理用血、确保患者安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用血 输血风险 血液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多多 庄俊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独特的骨病表现,由于破骨细胞激活和成骨细胞功能抑制导致溶骨性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骨病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均有负面影响。普通X线检出骨病的灵敏度很低,CT的灵敏度虽明显提高,但难以检出骨外病变。功能性... 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独特的骨病表现,由于破骨细胞激活和成骨细胞功能抑制导致溶骨性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骨病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均有负面影响。普通X线检出骨病的灵敏度很低,CT的灵敏度虽明显提高,但难以检出骨外病变。功能性影像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不仅能发现早期溶骨病灶,且在评估全身肿瘤负荷和缓解后微小残留病变方面更有优势。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影像 骨病 微小残留病变 肿瘤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占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性心内膜炎:一场与“出凝血紊乱”的赛跑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多多 苗齐 +9 位作者 刘兴荣 陈跃鑫 曹玮 徐燕 王小亭 江欣 黄宇光 潘凌亚 金滢 庄俊玲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发现卵巢囊肿5年,双下肢肿痛3个月”,于2017年06月23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 1现病史2012年患者体检发现卵巢囊肿,约3 cm×3 cm大小,未复查。2017年3月初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肿痛,当地医院行血管... 1病历简介患者女性,56岁,主诉“发现卵巢囊肿5年,双下肢肿痛3个月”,于2017年06月23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1. 1现病史2012年患者体检发现卵巢囊肿,约3 cm×3 cm大小,未复查。2017年3月初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肿痛,当地医院行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示双下肢大隐静脉血栓、左胫后静脉血栓,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肺栓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疸,糖链抗原199升高,胰胆管狭窄,胰腺肿胀
19
作者 赵邦博 王维斌 +6 位作者 陆菁菁 谭蓓 杨爱明 霍力 吴迪 陈苗 赵玉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78-184,共7页
1病历简介患者男性,80岁,主诉'尿色加深1个月,发现胆管壁增厚、胰体低回声1周'于2016年3月5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关键词 IGG4相关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免疫靶向治疗进展
20
作者 王琦 陈苗 《协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23-430,共8页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wAIHA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免疫系统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wAIH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对wAIHA免疫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免疫系统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wAIH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新型CD20单抗、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抑制剂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BAFF)抑制剂等为代表的抗B细胞靶向治疗,以及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和CD38单抗为代表的抗浆细胞靶向治疗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补体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单抗、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wAIHA的免疫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抗体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