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专业领导力课程设置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林枝 原铭贞 +11 位作者 赵峻 管远志 龙笑 黄晓明 邴钟兴 张晖 余可谊 王储 吴南 刘继海 周欣 潘慧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现代医学发展阶段,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医学的广泛渗透,正在给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医生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无论面对社区... 现代医学发展阶段,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向医学的广泛渗透,正在给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医生的角色也在逐渐转变。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无论面对社区管理、病区管理或是医疗团队管理,都需要医生具备较强的领导力,从而在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教育 领导力课程 北京协和医院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肺多灶磨玻璃病变诊疗:北京胸外科青年医师病例讨论纪实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小昀 梁乃新 李单青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6-341,共6页
以肺磨玻璃病灶为表现的多原发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类疾病发生发展与经典肺癌有所不同,其发病原因及治疗策略受到胸外科医师及患者的密切关注。本文记录了北京胸外科青年医师基于一例双肺多灶磨玻璃病变诊疗策略开展的讨论过... 以肺磨玻璃病灶为表现的多原发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类疾病发生发展与经典肺癌有所不同,其发病原因及治疗策略受到胸外科医师及患者的密切关注。本文记录了北京胸外科青年医师基于一例双肺多灶磨玻璃病变诊疗策略开展的讨论过程,集中反映了本病诊治的关键点和人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病变 多原发肺癌 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外传奇: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重建手术诞生在协和 被引量:1
3
作者 邴钟兴 李单青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69-573,共5页
20世纪4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吴英恺教授和娄克斯教授组建了食管癌多科协作研究小组,在国内最早进行食管癌外科治疗探索。本文回顾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重建手术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始末及历史意义,总结吴英恺教授和娄克斯教授早期开... 20世纪40年代,北京协和医院吴英恺教授和娄克斯教授组建了食管癌多科协作研究小组,在国内最早进行食管癌外科治疗探索。本文回顾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切除及重建手术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的始末及历史意义,总结吴英恺教授和娄克斯教授早期开展食管癌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管理经验,以及对食管吻合技术提出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吴英恺 娄克斯 北京协和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在胸外科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郭超 刁夏尧 +3 位作者 黄诚 陈野野 张晔 李单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8-123,共6页
肺癌是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肺周围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peripheral nodules, SPPN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而SPPNs的精确定位及定性一直是胸外科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难题。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肺癌是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肺周围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peripheral nodules, SPPN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而SPPNs的精确定位及定性一直是胸外科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难题。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 ENB)的问世,为肺外周病灶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微创手段。本文将对ENB在外科手术前定位、诊断和局部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以及ENB在一体化杂交手术室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周围小结节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一体化杂交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石羽茜 朱惠娟 +8 位作者 薛华丹 李玥 罗林枝 李航 梁乃新 邱杰 魏怡真 孙俊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培养评价。结果最终构建了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者、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等内容。结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可全面、直观地体现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胜任力发展情况,且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方案,持续提升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为医学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评价体系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后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峻 陈未 +10 位作者 叶葳 彭敏 黄晓明 严雪敏 范洪伟 梁乃新 阮侠 杨萍 高小惠 潘慧 王仲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61-363,共3页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指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情况,在临床能力测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正常人或病人.SP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指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情况,在临床能力测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正常人或病人.SP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创设,目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已被广泛用于对医学生和医生临床能力的教学、评估及职业素养培育等领域,如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第三阶段考试,以及本院的诊断学教学和毕业考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医学教育 质量控制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课课程对医学教育系统各层次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华夏 梁乃新 +5 位作者 赵峻 李琦 杨萍 管远志 李单青 潘慧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慕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正在全球教育系统各个领域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但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MOOCs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1]。本文回顾性分析MOOCs对全球医学教育系统各个层次的影响,并对MOOCs应... 慕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正在全球教育系统各个领域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但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MOOCs在全球医学教育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1]。本文回顾性分析MOOCs对全球医学教育系统各个层次的影响,并对MOOCs应用于中国医学教育的未来进行展望。慕课课程与现代医学教育融合现状当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课程 医学 教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在胸腔镜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曹剑 王志伟 +3 位作者 丁宁 王客非 金征宇 李单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采用吲哚菁绿进行术前定位并接受胸腔镜下肺小结节(直径小于1 cm)切除术的45例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结节距胸膜距离、结节...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采用吲哚菁绿进行术前定位并接受胸腔镜下肺小结节(直径小于1 cm)切除术的45例病例资料,对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结节距胸膜距离、结节密度、吲哚菁绿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吲哚菁绿定位靶病灶的成功率100%,平均结节大小6.3 mm,结节距壁层胸膜(10±11)mm,59枚结节定位后CT扫描发现局部少量气胸13例(22.0%),少量出血4例(6.7%),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证实肺腺癌43例(72.9%)。结论吲哚菁绿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手术定位中定位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肺结节 定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附16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晓辉 曹少博 +2 位作者 黄诚 尹彦 崔玉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手术治疗肺隔离症16例临床资料。16例病变肺叶全为下叶,包括左肺下叶13例,右肺下叶3例,均为叶内型肺隔离...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手术治疗肺隔离症16例临床资料。16例病变肺叶全为下叶,包括左肺下叶13例,右肺下叶3例,均为叶内型肺隔离症(PryceⅡ型15例,Ⅰ型1例),且未见合并其他发育畸形。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三孔法行胸腔镜肺下叶切除术。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术15例,仅离断异常血管保留肺叶手术1例(PryceⅠ型)。15例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49.4±40.7)min,术中出血量(105.0±20.1)ml。全组术后带管时间(4.6±1.4)d,术后住院时间(5.7±1.6)d。围手术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15例随访12~60个月,平均31.2月。术前咳嗽、咳痰、咯血症状均完全缓解。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隔离症安全、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诊疗及预后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诚 陈野野 +6 位作者 李单青 周小昀 刘洪生 李力 秦应之 何嘉 马冬捷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探讨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的手术诊治经验,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1983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内分泌... 目的探讨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的手术诊治经验,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1983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EAS 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计算生存期并分析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33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33岁(13~65岁),中位病程12个月(1~15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在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均由胸部CT定位病变来源。手术治疗后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明显下降(P<0.05)。围手术期死亡1例(1/33,3.0%),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2/33,6.1%)。33例患者5年存活率为65.8%,其中病变来源于肺部患者的5年存活率明显优于病变来源于胸腺患者(84.2%比36.3%,P<0.05)。类癌与不典型类癌5年存活率分别为76.2%和45.7%(P=0.056);Ⅰ-Ⅱ期病变与Ⅲ-Ⅳ期病变5年存活率分别为80.0%和50.5%(P=0.072)。结论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EAS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较大难度,胸部CT是病变定位的最佳方法,肺部病变预后明显优于胸腺来源病变,病理类型及分期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 神经内分泌肿瘤 异位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治疗及预后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野野 刘洪生 +3 位作者 李单青 黄诚 李力 秦应之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的临床特点、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经验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ETT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 目的 探讨胸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NETT)的临床特点、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经验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NETT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46岁(13~75岁),中位病程为3.5个月(1~84个月)。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特异,7例合并库欣综合征,1例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胸部增强CT可见胸腺区占位。所有患者均接受开胸手术切除治疗,22例肿瘤大体完整切除。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3例。16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治疗。术后病理类型为高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20例(典型类癌8例,不典型类癌12例),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癌6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Masaoka-Koga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2例,Ⅳ期7例。长期随访结果示中位生存期为51.0个月,3年、5年生存率为71.0%和44.6%。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分化程度(P=0.039)及分期(P=0.012)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 NETT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极强的恶性病变,临床表现不特异,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很大难度,早期行增强CT有助于发现病变及评估手术可行性。肿瘤分化程度及分期可能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胸腺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神经冷冻术与自控镇痛对开胸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乃新 张帆 +3 位作者 黄诚 秦应之 刘洪生 李单青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早期3种新镇痛方法的疗效,探求最佳镇痛方案。方法 81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患者自控镇痛静脉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自控硬膜外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 目的比较开胸术后早期3种新镇痛方法的疗效,探求最佳镇痛方案。方法 81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患者自控镇痛静脉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患者自控硬膜外给药(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及肋间神经冷冻术(intercostal nerve cryoanalgesia,INC)镇痛,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手术日及术后3日疼痛评分,同时用量表对3种镇痛方法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PCEA组与PCIA组比较,所用镇痛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次数明显减少(P<0.01);VAS评分示PC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和INC组(P<0.01)。术后第2、3天PCEA组较INC组自行排痰能力显著提高(P<0.01),PCIA组亦较INC组明显提高(P<0.05)。PCIA组的不良反应显著高于PCEA和INC组(P<0.01),INC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PCIA和PCEA组(P<0.01)。综合评估指标显示PCEA组显著优于PCIA和INC组(P<0.01)。结论开胸术后早期PCEA的镇痛效果最好,不良反应较低,患者排痰能力最强,综合评价最高,是3种镇痛方法中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 开胸术后疼痛 肋间神经冷冻术 自控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例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嘉 陈野野 李单青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的原则、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肺楔形切除术获得病理组织;31例局限性...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的原则、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肺楔形切除术获得病理组织;31例局限性病变患者均行病变完整切除,其中肺叶切除术26例,肺段切除术3例,肺楔形切除术2例。27例行开胸手术,7例行胸腔镜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诊断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5例(14.7%),分别为肺栓塞1例,急性肺水肿1例,胸腔积液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切口裂开1例。术后2~34 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1±6.2)d。随访1~16年,全部治愈,无复发。结论对于弥漫性肺部病变怀疑肺曲霉菌病无法明确诊断时,手术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局限性肺曲霉菌病变,外科手术可将病灶完整切除,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并有效缓解症状,避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曲霉菌病 胸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丹 田国庆 +7 位作者 王景 孙青 马青山 张力 王孟昭 李龙芸 李单青 韩少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607-361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结合北京协和医院名老中医郭赛珊教授的临床经验拟定肺癌辨证分型标准...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结合北京协和医院名老中医郭赛珊教授的临床经验拟定肺癌辨证分型标准,采用问卷及计算机统一辨证的方法对152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单一证:血瘀证、阴虚证、气滞证、湿热证、气虚证、痰热证、痰湿证、阳虚证、火旺证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单一证脏病中,肺脏受累占32.1%,其次为肝、心,各占22.6%和22.0%。(2)证型的出现率:单一证型为31.6%(48/152)、两证相兼型33.6%(51/152),三证及三证以上相兼型为32.9%(50/152),无证可辨型2.0%(3/152)。(3)临床分期分别与9个单一证出现的例次之间呈正相关(P<0.05)。血瘀证在临床各期患者中的出现率:Ⅰ期61.5%(16/26)、Ⅱ期60.0%(6/10)、Ⅲ期74.5%(38/51)、Ⅳ期80.0%(52/65)。(4)原发性肺癌吸烟与不吸烟患者中医证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证中以血瘀证最为多见,单一证脏病受累最多者为肺。临床分期与中医证之间有正相关,血瘀证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各期均最为多见,在肺癌的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吸烟的肺癌患者以痰热证、湿热证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证候 血瘀 肿瘤分期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中不同表型细胞FGFR1基因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点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磊 黄诚 +2 位作者 李力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5-374,共10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及片面性。本研究总结分析了30例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 背景与目的目前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及片面性。本研究总结分析了30例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为肿瘤复发转移的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16年11月-2017年6月30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及CTC检测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关性数据分析可得,外周血CTC细胞阳性率与吸烟史相关(P=0.016),病理类型与CTC阳性率及FGFR1表达情况之间无明显关联(P=0.202,P=0.806),不同类型CTC细胞FGFR1表达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94)。结论 CTC阳性率与NSCLC患者吸烟史相关,不同病理类型NSCLC中CTC分类及FGFR1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同类型CTC之间FGFR1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我们期待着更大样本量及纳入随访数据后可得出与CTC及FGFR1基因表达相关的更多具有临床应用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吸烟史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放线菌病一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强 郭惠琴 +1 位作者 李辉 李泽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39,共3页
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男性多于女性,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无传染性。以色列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是人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该菌系微厌氧菌或微需氧菌,常寄生于健康人龋齿及扁桃体小窝内,当口咽部分泌物吸... 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男性多于女性,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无传染性。以色列放线菌(actinomyces Israeli)是人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该菌系微厌氧菌或微需氧菌,常寄生于健康人龋齿及扁桃体小窝内,当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时可引起原发性肺放线菌病。国内外已有较多文献报道过肺放线菌病,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是其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病 恶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隔离症诊治:53例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洪生 李单青 +2 位作者 黄诚 秦应之 李力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53例肺隔离症病例的分析,以期达到临床医生对这一临床少见病的进一步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8年至2009年收治的53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其远期疗效。结果 53例患者中男29... 目的通过对53例肺隔离症病例的分析,以期达到临床医生对这一临床少见病的进一步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8年至2009年收治的53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过程及其远期疗效。结果 53例患者中男29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32.7岁;病程1周到40年,平均68个月。40例术前诊断为肺隔离症,7例诊断为肺囊肿,3例诊断为支气管扩张,1例诊断为肺大疱,1例诊断为胸腔积液待查,1例诊断为肺癌。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50例采用开胸探查,3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均符合肺隔离症。53例患者中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年,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增强CT+三维重建是肺隔离症诊断的最佳辅助手段,因其可引起感染、咳血,甚至发生癌变,一经诊断,推荐手术治疗,开胸手术或胸腔镜微创手术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CT三维重建 开胸手术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靳晓娜 梁乃新 +6 位作者 王孟昭 贾兵 石希敏 李单青 李方 王凡 朱朝晖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27-333,共7页
目的通过与18F-FDG PET/CT比较,前瞻性评估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的65例肺占位病变患者。其中男41例,... 目的通过与18F-FDG PET/CT比较,前瞻性评估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知情同意参与研究的65例肺占位病变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0±11)岁。患者在1周内分别行99mTc-3PRGD2 SPECT/CT和18FFDG PET/CT检查。完成病理诊断后,随访至死亡或随访至少2年。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Z检验、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肺内病灶及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53例患者共6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12例患者共14个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国际抗癌联盟纵隔分区,248个区域有肿瘤转移淋巴结,56个区域有良性淋巴结。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99mTc-3PRGD2 SPECT/CT特异性显著高于18F-FDG PET/CT(94.6%比75.0%,P=0.008),而两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比90.7%,P=0.557)。两种方法对肺内病变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P=0.410)。结论整合素受体显像99mTc-3PRGD2 SPECT/CT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能弥补18F-FDG PET/CT的不足,在肺癌手术决策方面具有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p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K3CA基因与其他致癌基因共突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乃新 刘雅昕 +1 位作者 刘磊 李单青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K3CA基因与其他致癌基因共突变现象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全国25家医院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和分析9个基因位点数据,包括PIK3CA E9、PIK3CA E20... 目的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K3CA基因与其他致癌基因共突变现象及特点。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全国25家医院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和分析9个基因位点数据,包括PIK3CA E9、PIK3CA E20、KRAS E2、KRAS E3、BRAF,以及EGFR E18、E19、E20、E21。结果在纳入研究的5125例患者中,有161例(3.14%)存在多个突变,其中77例存在PIK3CA突变,包括50例E9突变和27例E20突变。与PIK3CA共存的其他致癌基因突变位点包括KRAS E2(11例)、KRAS E3(1例)、BRAF(2例)、EGFR E18(4例)、EGFR E20(5例)、EGFR E21(28例)和EGFR E19缺失突变(37例)。在存在PIK3CA共突变的病例中,E9与E20相比,更容易产生共突变现象;与EGFR E20相比,更易与EGFR E21的L858R型突变共存。在PIK3CA E20突变中,H1047R型突变较H1047L型更为常见。与PIK3CA共突变的KRAS突变经常出现在E2的G12位点。BRAF V600E突变也存在与PIK3CA共突变的倾向。结论 PIK3CA是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共突变致癌基因,其E9与E20突变相互排斥,但均可与其他致癌基因同时存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K3CA 致癌基因 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野野 田震寰 +3 位作者 周小昀 张晔 刘洪生 李单青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包括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及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T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并分析可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TC...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类癌,包括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及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T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并分析可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TC或ATC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2例,中位年龄49岁(12~85岁),中位病程3个月(1~156个月),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12例伴有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术后病理确诊TC 39例,ATC 18例;Ⅰ期为主,共41例,Ⅱ期和Ⅲ期各7例,IV期2例。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92.4%及89.0%。Kaplan-Meier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分期及N分期的P值分别为0.001、0.000、0.004。结论支气管肺TC及ATC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手术效果良好,病理分型、肿瘤T分期和N分期可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癌 手术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