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信号挖掘
1
作者 谢昊 周洁如 +5 位作者 戴睿 许治清 孙雯娟 陈罡 赵彬 杜小莉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31-1439,共9页
目的对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总结潜在风险药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1月—2023年9月AKI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探究药物与AKI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口... 目的对药物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总结潜在风险药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1月—2023年9月AKI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探究药物与AKI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人口学信息、发生时间和患者结局。结果从1253种药物中筛选出AKI信号药物159个,其中,抗微生物药物49种(30.82%),包括抗菌药物35种,抗病毒药物14种,抗肿瘤药物33种(20.75%),降血压药25种(15.72%)。药物相关AKI发生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男女比为124:100。抗菌药物相关AKI发生时间中位数均≤8 d,第三四分位数均≤21 d。利伐沙班和阿司匹林的死亡报告占比较高,分别为33.03%和31.44%。结论AKI风险药物较多,临床应用时应保持谨慎,注意监测肾功能。老年人是药物相关AKI的高危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对于抗菌药物,前21 d是重点监测时期;对于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应规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药物警戒 信号挖掘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慢性病控制现状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叶文玲 马杰 +9 位作者 樊晓红 孙颖 孟庆艳 付颖 赵琳 张杰 崔瑞刚 张友 金大庆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分析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组成及控制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35岁以上常住农村居民进行调查。每位参与者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 目的分析新形势下北京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组成及控制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35岁以上常住农村居民进行调查。每位参与者均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结果共10 385名村民完成所有项目。脑血管病是所有住院疾病的首位病因,占14.4%,在人群中罹患率高达9.6%。代谢相关疾病为慢性病的主要组成成分,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痛风/高尿酸血症的罹患率分别为64.4%、42.5%、24.4%和9.0%。慢性病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高血压的罹患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糖尿病的高峰年龄为55~64岁,痛风/高尿酸血症则在35~44岁年龄段最为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为60.2%和55.1%,慢性肾病的知晓率仅为6.0%。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控制率分别为19.2%和28.8%。结论脑血管病和代谢相关疾病为当前北京市平谷区村民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知晓率和控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同时加强慢性病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综合改善农村慢性病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慢性病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石羽茜 朱惠娟 +8 位作者 薛华丹 李玥 罗林枝 李航 梁乃新 邱杰 魏怡真 孙俊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培养评价。结果最终构建了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者、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等内容。结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可全面、直观地体现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胜任力发展情况,且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方案,持续提升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为医学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评价体系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后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峻 陈未 +10 位作者 叶葳 彭敏 黄晓明 严雪敏 范洪伟 梁乃新 阮侠 杨萍 高小惠 潘慧 王仲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361-363,共3页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指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情况,在临床能力测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正常人或病人.SP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指经过训练能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情况,在临床能力测试中扮演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的正常人或病人.SP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Barrows)于1963年创设,目前在国内外医学院校中已被广泛用于对医学生和医生临床能力的教学、评估及职业素养培育等领域,如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第三阶段考试,以及本院的诊断学教学和毕业考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医学教育 质量控制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改善早期中高风险膜性肾病疾病进展:一项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秋郁 艾三喜 +6 位作者 王淦淦 贾淳钰 王佳慧 郑可 秦岩 陈罡 李雪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4-751,共8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研究发现PLA2R是MN的关键致病靶抗原,且其发现给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等靶向B细胞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针对抗体的早...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最常见的病因,近年来研究发现PLA2R是MN的关键致病靶抗原,且其发现给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等靶向B细胞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针对抗体的早期干预是否能有效地阻止MN的进展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我们系统分析了2019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我中心接受RTX治疗的13例PLA2R抗体相关早期中高危MN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早期中高危MN定义为基线或入院时抗PLA2R抗体滴度超过50 RU/mL,但尚未出现NS状态。患者在基线评估中位时间4.1个月(IQR 1-7.7)启动RTX治疗,此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IQR 23-45),期间均未发展至NS,12例(92.3%)在随访2年或末次随访时评估为完全或部分缓解。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RTX对早期中高危MN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时启动抗体清除治疗可能有利于长期疾病控制和远期肾脏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成人肾病综合征 B细胞耗竭疗法 抗CD20单抗 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希望水平对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彤 陈丹虹 +4 位作者 贾群妹 赵杉 左玲燕 黄宝延 陈丽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7-372,共6页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现状,探讨3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方法应用Herth希望量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北京协和医院153例CKD(1~3...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现状,探讨3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方法应用Herth希望量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北京协和医院153例CKD(1~3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法建立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患者希望水平总体中位得分为40.0(36.0,44.5)分,85.0%患者处于高等希望水平;中位总体自我效能得分为8.3(7.1,9.4)分;自我管理总体得分为(89.0±13.4)分。不同年龄段、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及CKD分期者,其在希望水平和自我管理状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及婚姻状况与患者自我效能有关,年龄大于65岁者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P均<0.05),已婚者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单身者(P<0.05)。希望水平对自我效能(β=0.67,P<0.05)和自我管理均有直接影响效应(β=0.46,P<0.05)。结论CKD1~3期患者希望水平普遍较高。希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希望 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动静脉内瘘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叶文玲 方理刚 +1 位作者 马杰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目的研究长期存在的动静脉内瘘(AVF)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动力学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60岁长期使用AVF作为血管通路的非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0例,采用超声稀释法检测AVF流量(Qa)、搏出量(... 目的研究长期存在的动静脉内瘘(AVF)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动力学以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60岁长期使用AVF作为血管通路的非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0例,采用超声稀释法检测AVF流量(Qa)、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中心血容量(CBV)、外周血管阻力(PR)等血液动力学参数,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临床心功能评估,于血液透析次日检测超声心动图,分层分析Qa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 Qa与SV、CO、CI的关系最佳回归型为三次多项模型,当Qa>2.0 L/min时,CO明显增加,PR明显降低(P均<0.05);Qa 0.6~2.0 L/min组与Qa<0.6 L/min组的CO、CI及P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Qa>2.0 L/min组的心功能明显差于其余两组(P均<0.05)。超声心动图提示,3组间左房直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下腔静脉、肺动脉收缩压随着Qa的升高而增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分数随着Qa的升高而降低,LVESD、LVEDD及下腔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期AVF可明显影响透析患者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动力学,三次多项回归曲线为Qa与SV、CO、CI关系的最佳拟合曲线。心脏对AVF的长期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左室心腔扩大、室壁增厚。当Qa>2.0 L/min时,PR降低及CO增加更加明显,心力衰竭风险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徐平 何雨荻 +9 位作者 于泽铭 罗凯 谢怀娅 邹佩美 顾潇 王诗蕊 蔡建芳 许群 李航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依据PRISMA,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并根据以往相关综述和荟萃分析所引...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他克莫司与环孢素A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依据PRISMA,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并根据以往相关综述和荟萃分析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3.3.1软件Meta 4.5.0包和Gemtc 0.8.1包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网状荟萃分析。结果与他克莫司相比,环孢素A在治疗成人IMN时的完全缓解率(RR=0.98,95%CI:0.70~1.40)或总缓解率(RR=1.00,95%CI:0.90~1.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在肝功能受损(RR=1.40,95%CI:0.52~4.00)、感染(RR=0.75,95%CI:0.18~3.10)、胃肠道症状(RR=2.1,95%CI:0.36~28.00)等常见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治疗成人IMN的缓解率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环孢素A 他克莫司 网状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治疗成人多囊肾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莹 王海云 +6 位作者 周紫娟 李阳 杨薇 刘炳岩 夏京华 李雪梅 陈丽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多囊肾(PKD)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指标、透析方式和结局,评价PKD导致ESRD患者接受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99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PKD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式分为腹膜透... 目的观察成人多囊肾(PKD)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指标、透析方式和结局,评价PKD导致ESRD患者接受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993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PKD的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式分为腹膜透析(PKD-PD)组、血液透析(PKD-HD)组,从622例腹膜透析患者中以1∶3选择年龄、性别、开始透析时间与PKD-PD组匹配的非PKD腹膜透析患者作为对照(非PKD-PD组)。以死亡为主要终点事件,利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7例PKD患者,包括PKD-PD组33例、PKD-HD组14例,纳入非PKD-PD患者42例作为对照。PKD患者平均年龄(53±11)岁,其中女性患者18例(38.3%)。PKD-PD组与PKD-HD组患者开始透析时年龄、性别、合并症、肾脏大小、残肾功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KD-PD组平均透析时间(36.2±33.1)个月,透析3个月、1年、3年、5年每周尿素清除指数、每周肌酐清除率、残肾功能年下降率与非PKD-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84.5个月,透析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8.6%、78.6%,与PKD-HD组、非PKD-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方式不是影响PK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可以用于部分PKD导致ESRD患者的长期肾脏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存活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牛津分型在肾脏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彭用华 苏颖 +8 位作者 赵亚娟 林春妮 孙桂芳 李航 于阳 黄庆元 叶葳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分型用于评价临床谱更广的、中国患者肾脏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标准重新读片,以血肌酐倍增、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GFR)下降50%或进入终末期肾衰竭为终点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 目的探讨IgA肾病牛津分型用于评价临床谱更广的、中国患者肾脏预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3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标准重新读片,以血肌酐倍增、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eGFR)下降50%或进入终末期肾衰竭为终点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病理改变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53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12~263个月),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以及小动脉病变与肾脏预后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病理指标作交互分析也未显示对预后的影响。结论在IgA肾病牛津分型的病理指标中,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为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牛津分型 终末期肾衰竭 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例青少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超 李航 +7 位作者 文煜冰 李佳宁 林伟锋 蔡建芳 段琳 李艳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4-551,共8页
目的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肾脏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肾活检病理诊断IMN的青少年患者(定义发病年龄在13~24岁),排除膜性肾病继发病因,收集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年龄大于2... 目的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肾脏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肾活检病理诊断IMN的青少年患者(定义发病年龄在13~24岁),排除膜性肾病继发病因,收集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择同期年龄大于24岁的IMN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青少年IMN组33人,肾活检时年龄(20±3)岁,男/女比22/11;符合肾病综合征23例,收缩压(127±13)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77±9)mm Hg,24小时尿蛋白中位数5.14(3.39,9.31)g/d,血肌酐62(52,73)μmol/L,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率54%。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发生率和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比39.3%,χ~2=4.889,P=0.03;125 ml/(min·1.73m^2)比100 ml/(min·1.73m^2),U=137.5,P<0.001]。膜性肾病分期:Ⅰ期1例、Ⅱ期21例、Ⅲ期及以上11例;免疫荧光肾小球IgG亚型阳性率分别为:IgG1 46.9%、IgG2 3.1%、IgG3 56.3%、IgG4 87.5%。与对照组相比,青少年组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动脉病变发生率更低(6.1%比66.7%,χ~2=26.19,P<0.001;15.2%比66.7%,χ~2=18.11,P<0.001)。青少年组出院后失访3例,其余30例初始方案选择: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环孢素方案20例、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7例、泼尼松+霉酚酸酯1例、泼尼松单药2例;中位随访时间18(12,24)个月,随访终点24小时尿蛋白中位数0.20(0.10,0.42)g/d,血肌酐69(56.8,81.3)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117.3±19.2)ml/(min·1.73m^2)。完全缓解17例(56.7%),部分缓解13例(43.4%),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6个月,复发1例。30例随访患者中,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分别5、4例,其余21例维持治疗:环孢素18例、硫唑嘌呤2例、霉酚酸酯1例。结论青少年IMN肾小球免疫荧光IgG亚型分布及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IMN相似;免疫抑制治疗对青少年IMN有效,小剂量环孢素作为IMN缓解后的维持性治疗有效且不增加肾毒性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小球肾炎 年龄 病理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例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静 李航 +4 位作者 张力 钟巍 李龙芸 文煜冰 王孟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4例使用贝伐单抗后出现明显肾损害而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性各2例;年龄43~67岁,平均(56.5±11.5)岁;非小细胞肺癌3例(...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4例使用贝伐单抗后出现明显肾损害而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和肾脏病理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性各2例;年龄43~67岁,平均(56.5±11.5)岁;非小细胞肺癌3例(75%)、胰腺癌1例(25%)。贝伐单抗治疗前肾功能正常3例(75%),存在轻度肾功能损害1例(25%)。出现严重肾功能损害并行肾脏活检时,贝伐单抗所使用的疗程数为2~14次。蛋白尿(4例,100%)是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均大于3.5g/d;镜下血尿2例(50%);恶性高血压1例(25%);血清肌酐升高1例(25%),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无尿1例(25%)。肾活检病理类型:血栓性微血管病2例(50%)、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25%)、良性肾小球动脉硬化1例(25%)。肾损害后采取的治疗措施:4例(100%)全部停止使用贝伐单抗;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使用血液透析治疗。预后良好,1例患者(25%)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3例(75%)仍持续性蛋白尿,但程度减轻,肾功能正常。结论贝伐单抗所致肾损害机制复杂,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尿蛋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单抗 肾损害 蛋白尿 肾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自体肾活检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陶建瓴 李航 +13 位作者 李超 徐新伟 李继芳 易娜 刘冬妍 秦岩 蔡建芳 刘炳岩 徐红 高瑞通 叶文玲 叶葳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评估导致B超引导下经皮自体肾活检后出血(PB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行B超引导下经皮自体肾活检的1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BB发生率为30.3%,其中,血肿和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9.4%和1... 目的评估导致B超引导下经皮自体肾活检后出血(PBB)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行B超引导下经皮自体肾活检的1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BB发生率为30.3%,其中,血肿和肉眼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9.4%和1.3%。轻、中和重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4%、8.4%和0.6%。7例肾活检后重度出血患者中,1例为IgA肾病(Lee氏分级V级),5例为狼疮性肾炎,1例为硬皮病肾危象。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女性和年轻患者出血的风险更高。结论长期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更易发生肾活检后严重出血,对此类患者术后宜密切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与葡萄糖调节蛋白78表达及蛋白尿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迎九 文煜冰 +6 位作者 陶建瓴 李金红 苏颖 叶葳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尿蛋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肾活检确诊为D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蛋白量将患者分为>3.5 g/d组(n=31)和<3.5 g/d组(n=17)。对肾组织行威廉...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尿蛋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肾活检确诊为D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蛋白量将患者分为>3.5 g/d组(n=31)和<3.5 g/d组(n=17)。对肾组织行威廉姆斯肿瘤蛋白-1(W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冰冻肾组织行synap-topodin、GRP78免疫荧光双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尿蛋白量>3.5 g/d组的足细胞密度为0.10个/μm2,明显低于尿蛋白量<3.5 g/d组的0.15个/μm2(P=0.003),足细胞密度与尿蛋白量呈负显著相关(P=0.005)。肾小球Synaptopodin及GRP78表达呈线样或颗粒状沿基底膜排列,尿蛋白量与synaptopodin(P=0.004)和GRP78(P=0.001)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结论随着尿蛋白量增加,DN患者的足细胞损伤程度随之加重,伴有内质网应激适应性调节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糖尿病肾病 SYNAPTOPODIN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金红 陶建瓴 李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0-596,共7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在终末期肾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关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人们早先关注的是肾脏系膜基质堆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近年来,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尤其是足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逐年增加,在终末期肾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关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人们早先关注的是肾脏系膜基质堆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近年来,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尤其是足细胞的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足细胞损伤可分为足细胞密度和数量减少、足细胞肥大变性及足突融合消失,损伤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特异蛋白结构及功能改变。足细胞损伤是多因素、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总结了足细胞损伤时的常见表现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损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肾脏不良反应的临床诊治建议 被引量:14
16
作者 邱维 郑可 +4 位作者 王汉萍 斯晓燕 张晓彤 李雪梅 张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45-648,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o-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T细胞过度活化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引起药物相关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其中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o-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T细胞过度活化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引起药物相关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其中肾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相对罕见,但也存在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本文分析ICIs免疫相关肾损伤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表现,着重讨论诊断和治疗原则。因存在诸多继发因素须与ICIs免疫相关肾损伤相鉴别,必要时应行肾活检以决定重要药物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肾毒性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分化抑制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春梅 郑法雷 +1 位作者 连耀国 刘燕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3-710,I0009,I0010,共10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及其与骨形成蛋白-7(BMP-7)、分化抑制因子(Id)2、Id3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与不同浓度VEGF165(0.1、1、10、100ng/ml)共同作用,或TGF-β1(5ng/ml)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抗体(10μg/ml)共同作用48h后,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方法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BMP-7、Id2和Id3的表达。TGF-β1(5ng/ml)、VEGF165(100ng/ml)与激活素受体样激酶-6/Fc嵌合体(Alk6/FcChimera)(2μg/ml,中和内源性BMP-7)共同作用48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α-SMA、Id2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作用后,α-SMA表达比正常对照显著增强(P<0.05),E-钙黏素、BMP-7、Id2及Id3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减弱(P<0.05)。VEGF165以浓度依赖方式增强BMP-7及Id2蛋白表达,而显著降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P<0.05)。加入VEGFR1抗体(10μg/ml)后,TGF-β1上调α-SMA表达的作用显著增强(P<0.05),而E-钙黏素、BMP-7、Id2表达显著减弱(P<0.05)。TGF-β1+VEGF165+Alk6/FcChimera共同作用后α-SMA蛋白表达比TGF-β1+VEGF165共同作用后显著增强(P<0.05),而Id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165可抑制TGF-β1诱导HK-2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BMP-7和Id2表达上调有关,而与Id3表达变化无关。Id2表达增强可能与VEGF165的直接作用有关,而与BMP-7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 骨形成蛋白-7 分化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海婷 李航 +5 位作者 叶葳 蔡建芳 文煜冰 陈丽萌 李明喜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GC)治疗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经皮肾活检、临床资料保存完整的81例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对诱导治疗阶段接受GC冲击和未冲击治疗患者的肾脏总体缓解率、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49例(60. 5%)在诱导缓解期同时联合GC冲击治疗,32例(39. 5%)未联合GC冲击治疗。冲击组患者基线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0)明显低于未冲击组患者(t=3. 003,P=0. 015),24 h尿蛋白(24 h UP)(t=-2. 394,P=0. 002)、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t=0. 049,P=0. 013)明显高于未冲击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环磷酰胺(CTX)累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36,P=0. 245)。冲击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的肾总体缓解率明显低于未冲击组(48. 7%比79. 3%;X^2=6. 591,P=0. 0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线24 h UP (t=6. 222,P=0. 017)、eGFR0 (t=3. 727,P=0. 046)及病理分型(X^2=7. 654,P=0. 045)与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显著相关;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月体型是6个月时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新月体型相较硬化型OR=20. 63,95%CI:2. 217~191. 973,P=0. 008),GC冲击治疗与肾总体缓解率无关(OR=0. 271,95%CI:0. 062~1. 179,P=0. 082)。6个月内共有37位患者新发感染,冲击组的感染率(55. 1%,27/49)明显高于未冲击组(31. 3%,10/32)(P=0. 042)。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0 (t=1. 912,P=0. 049)、基线BVAS (t=-3. 360,P=0. 001)、是否GC冲击治疗(X^2=6. 249,P=0. 014)与6个月内新发感染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基线BVAS是6个月内感染事件的唯一影响因素,BVAS每增加1分,感染风险为1. 089倍(OR=1. 089,95%CI:1. 006~1. 179,P=0. 034)。结论新月体较硬化型是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近期肾总体缓解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更积极的治疗可能更有获益。基线BVAS评分是近期新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慢性肾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亮 吕珂 +3 位作者 陈丽萌 夏鹏 姜玉新 戴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0-1703,共4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疾病(CKD)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肾组织活检证实的CKD患者进行VTQ以及常规超声检查。分析VTQ以及常规超声指标与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CKD分期、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萎缩...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评估慢性肾脏疾病(CKD)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对45例经肾组织活检证实的CKD患者进行VTQ以及常规超声检查。分析VTQ以及常规超声指标与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CKD分期、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萎缩面积以及肾间质纤维化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肾皮质SWV值CKD 1期为(2.74±0.57)cm/s,CKD 2期为(2.30±0.27)cm/s,CKD 3期为(2.85±0.26)cm/s,CKD 4期为(2.60±0.40)cm/s。统计分析显示肾皮质SWV值与CKD分期及病理指标间无相关性。讨论VTQ技术可以测定的肾脏皮质的SWV值;但肾脏皮质SWV值与CKD分期及肾组织纤维化指标间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剪切波速度 超声检查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海醇清除率在慢性肾脏病儿童肾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宝宝 武元 +7 位作者 秦岩 弓孟春 石希敏 景红丽 李方 陈朝英 宋红梅 李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目的评价碘海醇清除率评估慢性肾脏病儿童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性,评估单次采血法和干血滤纸片法在碘海醇清除率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慢性肾脏病儿童45例,同时进行锝99m-二乙烯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 目的评价碘海醇清除率评估慢性肾脏病儿童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性,评估单次采血法和干血滤纸片法在碘海醇清除率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慢性肾脏病儿童45例,同时进行锝99m-二乙烯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评价两种方法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碘海醇单次取血法及干血滤纸片法与碘海醇双次采血法的一致性。结果 45例患儿均完成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其中36例患儿同时完成99mTcDTPA血浆清除率测定,13例患儿完成干血滤纸片碘海醇清除率测定。碘海醇血浆清除率与99mTc-DTPA血浆清除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r=0.941,P<0.01),两者结果的差值较小,为(6.53±11.6)ml/(min·1.73 m2)。碘海醇单次取血法和干血滤纸片法测定的清除率与碘海醇双次取血血浆清除率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958,r=0.950),差值分别为(4.26±9.06)ml/(min·1.73 m2)和(0.48±10.89)ml/(min·1.73 m2)。结论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评估慢性肾脏病儿童肾功能的方法,单次取血法与干血滤纸片法使碘海醇清除率测定更简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海醇清除率 儿童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