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速发展的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1
作者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5-26,共2页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放射学科之一,曾经拥有谢志光、汪绍训、胡懋华、解毓章、李果珍、刘玉清、张铁梁等中国著名的影像学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种放射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举办过多种全国性专业学习班,为促进中国放...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放射学科之一,曾经拥有谢志光、汪绍训、胡懋华、解毓章、李果珍、刘玉清、张铁梁等中国著名的影像学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种放射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举办过多种全国性专业学习班,为促进中国放射.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和影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放射科 北京 专业技术人才 影像学 放射学科 影像诊断 中国 李果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多学科诊疗模式中放射科医生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昊 张古沐阳 +1 位作者 许梨梨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伴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既往仅书写大量的放射影像报告转变为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教育、科普宣传、临床科学研究及卫生经济学等层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学科诊疗模式... 伴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放射科医生的工作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既往仅书写大量的放射影像报告转变为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在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教育、科普宣传、临床科学研究及卫生经济学等层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放射科医生提供了向临床各科室、患者、医疗机构和社会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模式 放射科医生 放射影像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放射诊断学新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金征宇 薛华丹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甚至基础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并在日常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临床地位。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放射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在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石羽茜 朱惠娟 +8 位作者 薛华丹 李玥 罗林枝 李航 梁乃新 邱杰 魏怡真 孙俊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 目的探索建立适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评价体系。方法以360°评价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构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并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的培养评价。结果最终构建了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包括评价者、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等内容。结论基于“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的360°评价体系可全面、直观地体现临床医学博士后的胜任力发展情况,且可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方案,持续提升临床医学博士后的核心胜任力,为医学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评价体系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临床医学博士后 核心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的影像诊断及与影像医学相关的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苏佰燕 薛华丹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组织增生所致,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在正常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可高达20%-30%。多数患者无症状,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约25%的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由平滑肌组织增生所致,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多见。在正常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可高达20%-30%。多数患者无症状,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约25%的子宫肌瘤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盆腔压迫或疼痛,少数可导致不孕。肌瘤本身无包膜,但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受压形成假包膜;血管由外穿入假包膜供给瘤体营养,常发生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子宫肌瘤的准确定位有助于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影像 非手术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肌病诊断新路径:从高分辨影像到分子精准医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炜 王怡宁 +2 位作者 代静文 金征宇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原发性心肌病的既往定义是一大类未明原因造成的心肌直接异常,而非继发于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其临床诊断路径局限于描述心肌损害以后造成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如扩张、肥厚、限制以及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心肌病的既往定义是一大类未明原因造成的心肌直接异常,而非继发于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其临床诊断路径局限于描述心肌损害以后造成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如扩张、肥厚、限制以及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等。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分辨影像技术和分子精准医学的突破性进展,先前的原发性心肌病定义以及诊断路径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新时代下,具有条件的大型医学中心应采用新的临床诊断路径,其内容涵盖高分辨影像与遗传学分析,可为原发性心肌病提供更为充分的影像与精准医学信息,并为后续的影像组学分析、基因治疗、靶向药物研发、遗传学咨询等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肌病 临床路径 高分辨影像 精准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景与挑战:当医学影像遇见人工智能 被引量:48
7
作者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2-4,共3页
伴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降低医生工作量的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综合诊疗上,人工智能可否给予医生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医学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于单纯的图像识别,缺乏医... 伴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降低医生工作量的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综合诊疗上,人工智能可否给予医生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医学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于单纯的图像识别,缺乏医学数据的积累和对影像报告的分析,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结合的模式刚刚开始,我们期待科技的进步继续成为人类文明的动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医学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分子影像学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金征宇 薛华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医学分子影像学不仅能促进医学影像学发展,还可以推动生命科学的进程,同时有利于医学影像学走向多学科融合。本文主要介绍医学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阐述医学分子影像学对现代医学的推动作用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分子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罗·霍奇斯与中国放射学的早期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灵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91-94,共4页
保罗·霍奇斯(Paul C. Hodges),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1919年受邀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建科工作。在中国工作8年间,他为提高放射诊断水平、发展放射治疗学作出重要贡献。雷奇斯为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添置、改良X线摄影设备,建... 保罗·霍奇斯(Paul C. Hodges),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博士,1919年受邀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建科工作。在中国工作8年间,他为提高放射诊断水平、发展放射治疗学作出重要贡献。雷奇斯为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添置、改良X线摄影设备,建立X线检查规范化制度,成功设计了一套简单、便携且能适用于国内供电状况的X线机系统,并陆续安装于中国北部、中部、南部等地。此外,他开办了放射线学校并举办暑期训练班,培养了包括谢志光、荣独山、吴静、李果珍、汪绍训等多名中国放射学界专家,为中国放射学科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与技术保障,堪称我国放射学专业的创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霍奇斯 放射学 X线 北京协和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RADS评分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
10
作者 张丽萍 苏童 +8 位作者 伍晓倩 曲江明 王天娇 徐振谭 陆晓平 陈钰 张竹花 冯逢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Node-RADS)评分术前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HNSCC的57例患者共176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根据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Node-RADS)评分术前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HNSCC的57例患者共176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淋巴结组(TL,n=100)和非转移淋巴结组(NTL,n=76)。测量每个淋巴结的DECT定量参数,包括虚拟平扫(VNC)CT值、碘浓度(IC)、脂肪分数(FF)、电子云密度(ED)、有效原子序数(Zeff)、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单能级40keV(VMI)图像上的CT值,计算40~100 keV能谱曲线斜率λ和双能量参数(DEI)。基于Node-RADS 1.0对每个淋巴结进行Node-RAD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建立基于DECT定量参数和Node-RADS评分的回归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个模型AUC的差异。结果:TL组和NTL组的RADS评分、Zeff、VMI 40keV的CT值、λ和DE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中纳入了2个特征,分别是VMI 40keV的CT值(OR=1.005,95%CI:1.001~1.009,P=0.02)和Node-RADS评分(OR=0.237,95%CI:0.1521~0.369,P>0.05);当VMI 40keV值≤255.99 HU,Node-RADS评分≥2分时,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0.849(95%CI:0.794~0.904)、93.4%、62.0%和75.6%。经LASSO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指标最佳的Lambda值(lambda.min)为0.0146,筛选出的变量为DEI和Node-RADS评分;当DEI≤0.0461、Node-RADS评分≥3分时,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0.850(95%CI:0.795~0.905)、93.4%、64.0%和76.8%。Logistic回归模型和LASSO回归模型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6,P>0.05)。结论:DECT定量参数中淋巴结VMI 40keV的CT值、DEI分别联合Node-RADS评分构建的诊断模型,可用于预测HNSCC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用于改善颈部肿瘤加速T2WI成像质量
11
作者 王沄 王天娇 +3 位作者 陈钰 苏童 冯逢 金征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3-1576,共4页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DL)重建算法用于改善颈部肿瘤加速T2WI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3例疑诊颈部肿瘤患者,采集颈部常规T2WI和基于DL重建的加速T2WI(DL-T2WI)。由2名医师以4分法针对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噪声、锐利度及病变可检测... 目的观察深度学习(DL)重建算法用于改善颈部肿瘤加速T2WI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3例疑诊颈部肿瘤患者,采集颈部常规T2WI和基于DL重建的加速T2WI(DL-T2WI)。由2名医师以4分法针对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噪声、锐利度及病变可检测性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比较常规T2WI与DL-T2WI主观评分。结果采集常规T2WI耗时116 s,DL-T2WI耗时101 s。观察者间对于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噪声、锐利度及病变可检测性评分结果的一致性均非常好(Kappa=0.851~0.969);常规T2WI与DL-T2WI整体图像质量及病变可检测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L-T2WI伪影及锐利度评分均显著高于、而噪声评分显著低于常规T2WI(P均<0.05)。结论DL重建算法有助于改善颈部肿瘤加速T2WI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MR研究非缺血性心肌病: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12
作者 郭应坤 王怡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9-1235,共7页
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分型多、病因复杂,心源性猝死(SCD)为其严重不良结局。心脏MR(CMR)可利用多参数微观组织表征、多序列进行宏观形态结构成像,并从多维度定量分析心功能,对于分型诊断NICM、判断风险分层及评估疗效等具有核心作用。... 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分型多、病因复杂,心源性猝死(SCD)为其严重不良结局。心脏MR(CMR)可利用多参数微观组织表征、多序列进行宏观形态结构成像,并从多维度定量分析心功能,对于分型诊断NICM、判断风险分层及评估疗效等具有核心作用。本文就CMR用于NICM临床现状与前沿进展进行系统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怡宁 李烁 +7 位作者 孔令燕 王志伟 周慷 曹剑 樊红苓 张晓娜 张竹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7-600,713,714,共6页
目的探讨低心率患者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方法对连续75例心率≤65次/min且稳定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造影。75例患者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成两组:A组(... 目的探讨低心率患者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放射剂量。方法对连续75例心率≤65次/min且稳定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造影。75例患者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成两组:A组(≤60次/min)55例、B组(60~65次/min)20例。扫描参数:层数2×128,层厚0.6mm,旋转时间0.28s,管电压80~120kV,管电流370mAs/转。前瞻性心电触发选在60%R-R间期,螺距3.4。采用75ms时间分辨率进行图像重建,层厚0.75mm,间隔0.5mm,图像质量评价采用4级评分法(1=优秀,4=不可评价)。结果患者平均心率为(57.2±4.8)次/min,平均扫描时间为(0.42±0.02)s。75例患者的1103个冠脉节段中图像质量为1级的934段(84.7%)、2级135段(12.2%)、3级18段(1.6%)、4级16段(1.5%)。A、B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1.19±0.52,B组1.22±0.55;Z=-1.107,P=0.268)。A、B两组的可评价节段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98.5%,B组98.6%;χ2=0.000,P=1.000)。所有患者平均剂量长度乘积为(67.2±30.4)mGy×cm,平均有效放射剂量为(0.94±0.43)mSv。结论对于心率慢且稳定的患者,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CT扫描可以在较低的放射剂量下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玉林 刘梦雨 +4 位作者 李金锋 张军 孙璐 冯逢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 目的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扫描机,对23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的患者(随访中出现异常强化灶)行脑部常规MRI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23例患者均经二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DWI原始数据采用Functool软件进行ADC值测量,感兴趣区(ROIs)放置在病灶中DWI信号均匀处,并参考增强T1WI以避开出血及液化坏死区。所选ROI的ADC值由Functool自动计算出,为了减少误差,在强化病灶内测量10处ADC值,得到平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结果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病灶中均常见出血、坏死、水肿等,导致ADC值具有较大差异。胶质瘤复发组平均ADC值及最大ADC值均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胶质瘤复发组最小ADC值明显小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16)。结论最小ADC值在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放射性脑损伤 胶质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汤淑女 尹香君 +5 位作者 余卫 崔露 李志新 崔丽嘉 夏维波 王临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覆盖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个县(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 目的了解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18年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覆盖全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4个县(区),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骨质疏松症名称知晓及相关知识知晓等信息,应用复杂抽样加权估计我国≥60岁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名称和知识知晓率及其95%CI,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7553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疾病名称知晓率为37.5%(95%CI:35.9%~39.2%),知识知晓率为4.7%(95%CI:4.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不识字/少识字/小学未毕业、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0元、居住地为农村、父母无骨质疏松或髋部骨折史、个人无自报慢病史以及未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激素组相比,女性、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均年收入30000元及以上、居住地为城市、父母骨质疏松或髋部骨折史、个人自报慢病史以及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激素组骨质疏松症名称知晓可能性高,OR值分别为1.286、1.911、3.303、6.492、1.567、1.739、1.882、1.221和1.940。女性、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0~19999元、30000元及以上、居住地为城市人群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可能性高,OR值分别为1.475、3.015、4.576、7.935、1.702、1.733、2.294。结论我国≥60岁老年人性骨质疏松症知识知晓率较低,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症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知识知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感知加速的5.0T与3.0T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16
作者 赵士海 徐峥雨 +3 位作者 郭玉博 孙淦 林路 王怡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6-711,共6页
目的 比较使用压缩感知(CS)加速技术的5.0T梯度回波序列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5.0TCS-CMRA)与3.0T使用CS的梯度回波-CMRA(3.0TCS-CMRA)的性能。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12月16日—2024年1月14日25名2... 目的 比较使用压缩感知(CS)加速技术的5.0T梯度回波序列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5.0TCS-CMRA)与3.0T使用CS的梯度回波-CMRA(3.0TCS-CMRA)的性能。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23年12月16日—2024年1月14日25名23~30岁健康志愿者,接受3.0TCS-CMRA和5.0TCS-CMRA检查,间隔时间在2周内,其中3.0TCS-CMRA常规应用T2准备脉冲,5.0TCS-CMRA未应用T2准备脉冲。评估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冠状动脉长度、信噪比(SNR)和冠状动脉血流与邻近心肌或软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myo-blood)等。结果 在5.0TCS-CMRA上,25名受试者右冠状动脉近段SNR和CNRmyo-blood显著高于3.0TCS-CMRA(SNR:318.07±94.06比223.81±51.19,t=-5.609,P<0.001;CNRmyo-blood:212.75±91.44比149.70±59.53,Z=-3.619,P<0.001),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段SNR和CNRmyo-blood未显著高于3.0TCS-CMRA(SNR:315.52±102.49比306.35±92.85,t=-0.627,P=0.536;289.72±88.79比272.87±84.68,t=-1.226,P=0.232;CNRmyo-blood:135.83±93.53比203.94±74.30,t=4.132,P<0.001;117.66±79.63比161.60±78.91,t=3.127,P=0.005)。5.0TCS-CMRA测得3大冠状动脉长度显著短于3.0TCS-CMRA[右冠状动脉:(126.04±31.54)mm比(137.20±29.93)mm,t=2.911,P=0.008;左前降支:(122.68±24.63)mm比(134.24±23.38)mm,Z=-3.026,P=0.002;左回旋支:(57.07±26.70)mm比(68.27±24.02)mm,t=2.552,P=0.018]。3.0TCS-CMRA与5.0TCS-CMRA所需扫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2.84)min比(8.30±2.32)min,Z=-0.183,P=0.855]。5.0TCS-CMRA的3大冠状动脉图像评分显著低于3.0TCS-CMRA(右冠状动脉:2.52±0.59比3.16±0.69,Z=-3.258,P=0.001;左前降支:2.72±0.74比3.24±0.66,Z=-2.540,P=0.011;左回旋支:2.44±0.71比3.00±0.87,Z=-2.462,P=0.014)。结论 在缺乏T2准备的情况下,5.0TCS-CMRA与3.0TCS-CMRA相比,在右冠状动脉近段SNR和CNRmyo-blood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提示5.0TCS-CMRA的应用潜力。未来,适用的T2准备脉冲或潜在的替代方案可能进一步提升5.0TCS-CMRA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超高场强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志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放射影像临床诊疗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征宇 孙昊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2-5,共4页
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代放射影像临床诊疗路径主要包括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并遵循临床指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3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射科医生应借助这一诊疗路径在患者诊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向其他临床科室医生、... 随着放射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时代放射影像临床诊疗路径主要包括多学科诊疗模式、建立并遵循临床指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3个重要组成部分,放射科医生应借助这一诊疗路径在患者诊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向其他临床科室医生、医疗管理部门和社会大众展示更大的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诊疗模式 临床指南 人工智能 放射科医生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锋芒初露的解读生命科学利器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华丹 金征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无创性监测及早期诊断疾病。近年来关于磁共振分子成像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应用于细胞示踪、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及活体组织基因显像等。尽管该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 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无创性监测及早期诊断疾病。近年来关于磁共振分子成像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应用于细胞示踪、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及活体组织基因显像等。尽管该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它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其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分子成像 分子影像学 分子探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疗驱动下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疗中的应用与价值
19
作者 陈荷冰 薛华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肿瘤,严重危及患者生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以及可提供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等优点,同时由于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被用... 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的高度恶性肿瘤,严重危及患者生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具有无辐射、软组织分辨力高以及可提供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等优点,同时由于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图像更高维信息的挖掘,使得MRI在胰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创新性地综述了多种MRI技术,包括常规MRI、功能MRI、MR代谢成像以及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在胰腺癌鉴别诊断、疗效评估以及生存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目前的局限性,从而为下一步研究的改进提供参考,以期推动不同MRI技术在胰腺癌精准诊疗中的转化应用,最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代谢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典型多发性硬化患者β干扰素-1b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雁 刘彩燕 +4 位作者 张遥 孔令燕 冯逢 金征宇 崔丽英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经典型多发性硬化(classical multiple sclerosis,CMS)患者β干扰素-1b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ricacid,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复发率、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Scale,EDSS)和颅内增强病灶(contrast-enhancing... 目的探讨中国经典型多发性硬化(classical multiple sclerosis,CMS)患者β干扰素-1b治疗前后血清尿酸(uricacid,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复发率、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Scale,EDSS)和颅内增强病灶(contrast-enhancing lesions,CELs)数目间的关系。方法 12例CMS患者(10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24~54岁)被纳入至一项为期6个月的疗效观察研究。在疾病缓解期,给予β干扰素-1b(250μg,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EDSS评分、年复发次数、颅内CELs数目和血清UA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年复发次数(0.0比0.9,P=0.011)和颅内CELs数目(0.0比1.5,P=0.007)较治疗前明显减低;EDSS评分有降低趋势(2.0比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血清UA水平从222.2μmol/L升高至234.9μmol/L,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13)。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UA水平升高与颅内CELs数目减低显著相关(r=-0.716,P=0.009)。结论血清UA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CMS患者对β干扰素-1b治疗反应的一个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尿酸 Β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