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79
1
作者 徐雅莉 孙强 +13 位作者 单广良 张瑾 廖海波 李世拥 姜军 邵志敏 蒋宏传 沈念春 石岳 尉承泽 张保宁 陈妍华 段学宁 李波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 目的筛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国8个省市14家研究中心开展1∶m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交流收集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对健康对照女性年龄、生活环境相匹配。应用1∶m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特点,明确其与乳腺癌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416例乳腺癌患者及1156例健康对照女性。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OR=4.07,95%CI:2.98~5.55),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OR=1.68,95%CI:1.19~2.38),初潮年龄≥14岁(OR=1.41,95%CI:1.07~1.87),生存压力大(1~4级,OR=2.15,95%CI:1.26~3.66;5~9级,OR=3.48,95%CI:2.03~5.95),绝经(OR=2.22,95%CI:1.50~3.28)(P〈0.05),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15~2.58),肿瘤家族史(乳腺癌除外)(OR=1.55,95%CI:1.22~1.98)。口服避孕药(OR=1.59,95%CI:0.83~3.05)亦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性,但差异未达到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BMI≥24、乳腺良性病变活检史、初潮年龄≥14岁、生存压力大、绝经、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肿瘤家族史。本研究为个体化评估中国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性及广泛开展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现状及适宜模式探索 被引量:42
2
作者 沈松杰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98-302,共5页
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目前尚无规范的筛查标准和流程。欧美国家普遍采用以乳腺X线摄影为主要手段的乳腺癌普查模式,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特点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别,故其筛查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结... 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目前尚无规范的筛查标准和流程。欧美国家普遍采用以乳腺X线摄影为主要手段的乳腺癌普查模式,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特点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别,故其筛查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结合当前现有的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示,先采用乳腺癌风险模型进行评估,对高危女性首选查体联合超声进行筛查,成本效益较高,且可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更适宜中国女性的乳腺癌筛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筛查 超声 乳腺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与病理对照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赫 姜玉新 +3 位作者 刘吉斌 朱庆莉 孙强 常晓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对10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观察乳腺病变的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区主要是原位癌、浸润癌生长旺盛区、导管内乳头状瘤、...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对10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观察乳腺病变的微血管显像增强形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增强区主要是原位癌、浸润癌生长旺盛区、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的小叶增生明显区、纤维腺瘤的生长活跃区、富含血管的间质;未增强区或增强不明显区主要是纤维组织、黏液变、导管扩张。结论乳腺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可以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微血管显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燕 孙强 +3 位作者 管珩 周炜洵 徐颖 王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一般状况不同采取适度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81例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术前全面评估的结果,481例患者中,256例采取...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一般状况不同采取适度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81例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术前全面评估的结果,481例患者中,256例采取乳腺改良根治手术,52例采取乳腺单纯切除手术,173例采取肿瘤扩大切除手术。总体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77%和46.71%。不同手术方式的5年(P=0.956)及10年(P=0.977)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受肿瘤扩大切除手术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结论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因病情需要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是可行且获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老年女性 外科手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量乳腺病变大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赫 姜玉新 +3 位作者 刘吉斌 朱庆莉 孙强 常晓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在乳腺病变大小测量中的价值。方法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患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将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得的病灶大小与常规超声及病理测得的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超声造影...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在乳腺病变大小测量中的价值。方法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104例患者共104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将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测得的病灶大小与常规超声及病理测得的病灶大小进行比较,分析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与常规超声测值差异的病理组织学基础。结果62.7%(27/43)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较常规超声测值增大,仅1例乳腺良性病变(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较常规超声测值增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6.16×10^(-12))。乳腺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测值增大区病理主要为导管内癌或浸润癌伴导管内癌成分。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测值增大区病理为炎症。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病变大小测值较常规超声增大多见于乳腺癌,测值增大区病理以恶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造影剂 微血管显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老年综合评估分级在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林燕 宋雨 +7 位作者 徐颖 姚儒 周星彤 王常珺 黄欣 王雪霏 曹希 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5-401,共7页
目的评估简化老年综合评估(aCGA)分级在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将综合老年评估(CGA)8个方面的简化量表内容和得分纳入aCGA评估表,根据评估得分划分为A、B、C 3个级别。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0岁及以上... 目的评估简化老年综合评估(aCGA)分级在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将综合老年评估(CGA)8个方面的简化量表内容和得分纳入aCGA评估表,根据评估得分划分为A、B、C 3个级别。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0岁及以上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做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及aCGA分级,并对两种评估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2例患者中,111例(68.5%)aCGA分级为A级,43例(26.5%)为B级,8例(5.0%)为C级;131例(80.9%)伴有并发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高血压(n=89)、心血管疾病(n=47)、糖尿病(n=39)。ECOG评分0~1分133例(82.0%),2分24例(14.8%),3分5例(3.2%),无4分及以上病例。ECOG体能状态良好133例(82.0%),不良29例;aCGA分级健康状态良好111例,不良51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4,P<0.001)。结论aCGA分级较ECOG评分能更全面评估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综合健康状况,可应用于70岁及以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乳腺癌 综合评估 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7
作者 林燕 孙强 周炜洵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初诊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的530例女性患者行FNAC检查。根据FNAC结果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乳腺手... 目的研究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初诊考虑乳腺癌可能性大的530例女性患者行FNAC检查。根据FNAC结果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乳腺手术,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FNAC检查阳性的325例患者直接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均为乳腺癌。FNAC检查阴性的205例患者接受开放活检手术,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137例为乳腺癌,68例为非乳腺癌。结论 FNAC有助于为怀疑乳腺恶性肿瘤者选择适当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针穿刺细胞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标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佳琳 曹希 +3 位作者 彭理 王学晶 任新瑜 孙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1,113,共9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标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连续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380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指标,根据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标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连续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380例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指标,根据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及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水平进行分组,对其中36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的表达,并以乳腺癌特异性生存为指标进行预后分析。结果:NLR及SII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LR及LMR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SII组患者的乳腺癌特异性生存不佳。同时,TNBC亚组中PD-L1阳性表达可能与低SII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术前SII水平可能与乳腺癌患者肿瘤分期及预后相关,TNBC亚组中PD-L1阳性表达可能与低SII水平存在相关性。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系统性炎症相关指标可能为病情监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密度不同的乳腺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表现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璟 姜玉新 +1 位作者 吕珂 孙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144,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乳腺肿瘤新生血管,探讨不同微血管密度(MVD)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乳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7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27例。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 目的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乳腺肿瘤新生血管,探讨不同微血管密度(MVD)乳腺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乳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7例,良性肿瘤30例,恶性肿瘤27例。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增强模式及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和达峰时间(TTP)。对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按照MVD均值将患者分为高MVD和低MVD组,比较两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 57例乳腺肿瘤患者MVD均值为(44.51±10.11)个/高倍视野(×200)。高MVD组肿瘤区PI值高于低MVD组(P<0.05);高MVD组和低MVD组肿瘤造影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后PI值较高、呈不均匀增强的肿瘤,其恶性可能较大,MVD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Ki67指数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理 赵大春 +3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赵佳琳 孙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0-723,共4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Ki 67指数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7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ER、PR、Cerb-B2、Ki67指数...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和Ki 67指数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7至2012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中ER、PR、Cerb-B2、Ki67指数的表达特点,并结合临床病例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9例,ER阳性表达率77.8%,PR阳性表达率69.4%,Cerb-B2阳性表达率3.1%,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黏液癌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性(P>0.05)。ER表达与肿瘤直径呈负相关(P=0.008),PR、Cerb-B2表达与肿瘤直径无相关性。结论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中,ER、PR阳性表达率高,Cerb-B2阳性表达率低,是预后良好的一类乳腺癌类型,检测ER、PR、Cerb-B2和Ki 67,对指导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综合治疗有较大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单纯型黏液癌 雌激素 孕激素受体 Cerb-B2 Ki67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20
11
作者 游珊珊 姜玉新 +5 位作者 刘赫 朱庆莉 张璟 戴晴 孙强 孝梦甦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并被病理证实的87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以病理证实的120个乳腺纤维腺瘤为对照(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及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并被病理证实的87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以病理证实的120个乳腺纤维腺瘤为对照(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年龄大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39.86±9.68)岁比(34.23±12.33)岁(P<0.05);叶状肿瘤直径大于纤维腺瘤,(3.70±2.26)cm比(1.92±1.13)cm(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瘤形状、后方回声及内部是否存在无回声区在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是乳腺叶状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6和1.82,P<0.05)。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纵横比及各种超声征象在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在超声声像图特征上具有较多重叠,对年龄较大、肿瘤体积较大、内有无回声区、肿物后方回声衰减或肿物内血流丰富者应考虑乳腺叶状肿瘤的可能。不同病理类型的叶状肿瘤无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纤维腺瘤 超声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与Ki-67指数组合对激素受体阳性中分化早期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燕娜 周易冬 +2 位作者 茅枫 姚儒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5期539-545,共7页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Ki-67指数(PK)组合对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中分化早期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且行21基因检测的中分化早期... 目的探讨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Ki-67指数(PK)组合对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中分化早期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且行21基因检测的中分化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将患者分为RS低危组(RS<18)、RS中危组(18≤RS<31)和RS高危组(RS≥31),同时按照PR表达及Ki-67指数设定PR与Ki-67指数组合,将患者分为PK低危组(PR≥10%且Ki-67≤20%)、PK高危组(PR<10%且Ki-67>20%)及PK中危组(非高危或低危组),分析并比较PK组合与RS评分的一致性。结果共389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RS低危组247例(63.5%,247/389),RS中危组115例(29.6%,115/389),RS高危组27例(6.9%,27/389);PK低危组248例(63.8%,248/389),PK中危组125例(32.1%,125/389),PK高危组16例(4.1%,16/389)。推荐的PK组合对RS低危组和高危组的预测敏感度分别为75.3%和37.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5.0%和62.5%,不一致性分别为0.4%和6.3%。中位随访40个月的结果显示,PK低、中、高危组的总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7.2%和12.5%,RS低、中、高危组的总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8.7%和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针对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阴性中分化早期乳腺癌的PK组合具有与21基因RS评分相当的预后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后 孕激素受体 KI-67 21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与浸润性癌( 非特殊型)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理 赵佳琳 +3 位作者 赵大春 张震 茅枫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neuroendocrine breast carcinoma, pNEB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为pNEBC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0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neuroendocrine breast carcinoma, pNEBC)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为pNEBC的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0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手术治疗并诊断为pNEBC的患者为研究组(pNEBC组),1∶4配对同期手术并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患者为对照组(NS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5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NEBC患者入选本研究,按照1∶4配对原则入选同期NST患者200例。两组患者年龄、瘤体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TNM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NEBC组淋巴结转移15例(30.0%,15/50);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表达率为96.0%(48/5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表达率为84.0%(42/5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表达率为10.4%(5/48),嗜铬素A阳性表达率为58.0%(29/50),突触素阳性表达率为97.9%(47/48)。对于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组织学分级、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Ki-67指数、分子分型差异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分期在NST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6),在pNEBC组中无显著差异(P=0.872)。结论 pNEBC患者ER、PR阳性表达率高,Her-2阳性表达率低,突触素阳性表达率较嗜铬素A高,其生物学行为尚需进一步研究,联合检测上述免疫组化指标并结合淋巴结状况,可能有助于pNEBC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嗜铬素A 突触素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激素治疗增加乳腺癌患病风险:Lancet最新文献解读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颖 王喆 +3 位作者 徐雅莉 林燕 王常珺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621-625,共5页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否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直存在争议。2019年9月,Lancet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汇集了世界范围内关于MHT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证据。此研究结果表明,除阴道应用雌激素外,所有方式应用MHT...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否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一直存在争议。2019年9月,Lancet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汇集了世界范围内关于MHT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证据。此研究结果表明,除阴道应用雌激素外,所有方式应用MHT均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且该风险随MHT应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雌激素、孕激素联合治疗风险更高,停药后额外风险可持续10年以上。小剂量应用MHT或选择天然孕激素等并不能回避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本文对该荟萃分析进行解读,强调应用MHT需考虑乳腺癌风险,全面评估患者风险与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乳腺癌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与争议:绝经激素治疗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颖 林燕 +1 位作者 王常珺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以雌激素补充为核心的治疗,在有子宫的女性治疗中往往需联合雌激素和孕激素。妇科内分泌和乳腺外科专家就围绝经期MHT是否增加乳腺癌风险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MHT可增加乳腺癌风险,应用... 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MHT)是以雌激素补充为核心的治疗,在有子宫的女性治疗中往往需联合雌激素和孕激素。妇科内分泌和乳腺外科专家就围绝经期MHT是否增加乳腺癌风险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MHT可增加乳腺癌风险,应用时需全面评估风险与收益;MHT存在用药窗口期、用药指征、禁忌证,应用前需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并取得知情同意。对天然孕激素、替勃龙及单雌激素治疗是否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乳腺癌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老年三阴性乳腺癌局部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佳琳 林燕 +2 位作者 王常珺 徐颖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因老年乳腺癌患者多伴发基础疾病,在选择局部治疗方案时,除应考虑原发肿瘤本身因素外,还需评估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及其对治疗的耐受能力。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相比,主要表现为侵袭性强、预后不佳;而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老年三... 因老年乳腺癌患者多伴发基础疾病,在选择局部治疗方案时,除应考虑原发肿瘤本身因素外,还需评估患者重要器官功能及其对治疗的耐受能力。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相比,主要表现为侵袭性强、预后不佳;而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老年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局部治疗的选择则更为棘手,对于此类特殊群体,尚需探索更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 手术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燕娜 王常珺 +4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孙强 毕娅兰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浸润性癌(非特殊型)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8
作者 游珊珊 姜玉新 +5 位作者 朱庆莉 张璟 刘赫 孝梦甦 戴晴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病灶超声征象及部分临床特征建立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术的连续性病例116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超声及部分临床征象(包括患者年龄、乳腺癌家...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病灶超声征象及部分临床特征建立乳腺癌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于本院进行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术的连续性病例116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到超声及部分临床征象(包括患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病灶硬度、活动度、形状、边界、方向、后方回声及钙化)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提出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效果。结果116例乳腺病灶中,52例最终诊断为乳腺癌,其中年龄大于50岁(OR=6.61,95%可信区间1.07—40.72)、临床触诊质硬肿物(OR=6.56,95%可信区间1.32—32.58)、超声声像图形态不规则(OR=19.93,95%可信区间2.49~159.45)、边界模糊(OR=21.32,95%可信区间1.98~230.14)、边缘成角或毛刺状(OR=31.33,95%可信区间2.61~376.02)为乳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整体预测的准确性达96.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并提出的患乳腺癌风险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阳性预测值 相对危险度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教学法及其外科解剖学教案示例 被引量:21
19
作者 潘博 王常珺 +3 位作者 赵峻 张宇 于健春 潘慧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2013年3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班”,从目前世界医学教改趋势及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入手,以小组讨论学习穿插教师点评的形式,系统讲解并让每一位学员亲自实践三明治(Sandwic... 2013年3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班”,从目前世界医学教改趋势及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现状入手,以小组讨论学习穿插教师点评的形式,系统讲解并让每一位学员亲自实践三明治(Sandwich)教学法及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法,在较短的时间里以极高的效率更新了大家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学技巧,并针对每一位学员的具体情况及特点给予了大量反馈。微格教学法要求讲者在5~10min内讲解某一小专题,通过观看全程录像回放及小组反馈方式,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基本功,是主要用于师范学校培养考核教师的教学方法,故本文侧重论述三明治教学法的流程与特点,并简析其在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教学法 外科教学教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与乳腺癌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雅莉 曹希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8,共5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因此,乳腺癌危险因素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延长雌激素暴露时间,明确增加了Luminal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1-2].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乳腺癌 高胆固醇血症 27-羟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