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的临床标准》解读
1
作者 李勤静 焦伟伟 +1 位作者 王泽明 申阿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7-885,共9页
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的诊断、治疗和管理,2023年2月27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上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临床标准》。该... 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的诊断、治疗和管理,2023年2月27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上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临床标准》。该标准由全球52名儿童结核病诊治、基础研究、公共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社会科学的专家共同基于德尔菲法的共识制定,推荐了对儿童和青少年DS-TB患者实施最优诊治和管理的8条标准。本文对这些标准进行解读,旨在促进结核病诊防治相关人员对儿童和青少年DS-TB的规范化管理,并为终止结核病的终极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结核 参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管理循证实践指南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冰 +11 位作者 刘雅莉 彭晓霞 陈天明 胡冰 刘琳琳 迟巍 胡惠丽 郭凌云 谢悦 冯文雅 刘钢 张崇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1-246,共6页
1目标人群年龄<18岁的诊断性腰椎穿刺(简称腰穿,脑脊液取样或压力测量)术后的儿童。2应用人群行诊断性腰穿的医生和护士。3相关词语及定义3.1腰穿适应证[1]①怀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②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③颅内占位性... 1目标人群年龄<18岁的诊断性腰椎穿刺(简称腰穿,脑脊液取样或压力测量)术后的儿童。2应用人群行诊断性腰穿的医生和护士。3相关词语及定义3.1腰穿适应证[1]①怀疑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②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③颅内占位性病变,④脊椎病变或神经变性病,⑤鞘内注射药物或动态观察病情。3.2腰穿禁忌证[1]①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②心肺功能不稳定,③出血素质,④穿刺点皮肤软组织感染。3.3腰穿后头痛[2]采用国际头痛协会标准,即腰穿术后120 h内发生的头痛,可在1周内自然缓解或经过有效控制脑脊液(CSF)外漏后48 h内缓解;坐位或站位15 min内头痛可加重,平卧15 min内头痛可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压增高 软组织感染 腰椎穿刺术 循证实践 腰穿后头痛 出血素质 目标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内科患儿入院时咽拭子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海冬 陈祥鹏 +5 位作者 王红 李奇 史明睿 覃菲 谢正德 黑明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背景肠道病毒(EV)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了解住院新生儿E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新生儿内科住院患儿入院时肠道病毒(EV)咽拭子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状况。设计横断面研... 背景肠道病毒(EV)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了解住院新生儿E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情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新生儿内科住院患儿入院时肠道病毒(EV)咽拭子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状况。设计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住院的患儿,于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采用CA16、EV71、EV通用型核酸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进行EV核酸检测。计算EV核酸检测阳性率,统计疾病分布情况,并比较EV阳性组与阴性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差异。主要结局指标住院新生儿EV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及疾病分布情况。结果①共纳入1095例新生儿(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91.2%),其中男婴605例(55.3%),足月儿976例(89.1%),入院中位日龄为11(4,19)d,第一入院诊断的前3顺位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住院中位时间为8(6,12)d。②EV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1‰(10/1095),感染性疾病患儿中EV核酸阳性检出率为18.6‰(9/483)。以呼吸道症状(5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症状(2例)为首发症状。10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③EV阳性组和阴性组在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胎龄、是否早产、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母亲存在围生期感染高危因素、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日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V阳性组(60.0%)在发病前感染接触史的发生率高于EV阴性组(7.0%);EV阳性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0.0%)高于EV阴性组(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阳性组感染性疾病患儿比例(90.0%)高于阴性(4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热、病理性黄疸、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在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EV阳性组和阴性组血WBC总数、Hb、PLT减少发生率、心肌酶和ALT升高发生率、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内科患儿入院时的EV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1‰,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无特异性改变;家庭成员传播可能是新生儿咽拭子EV核酸检测阳性的主要原因;EV核酸检测阳性患儿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