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2例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于坤 龙村 +2 位作者 黑飞龙 王红月 许建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77-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左房,共178例(占良性肿瘤的83.2%)。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96例(占39.7%)。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233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深低温停循环2例,常温麻醉下6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13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多数为原发良性肿瘤,超声心动图是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外侧剖胸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畸形直视手术37例报告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6 位作者 尚玉强 李守军 王立清 王欣 郭一如 张绿沙 李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并发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和法乐四联症各1例。平均年龄4.20±1.65岁(8个月~8岁);平均体重14.85±3.84(8~26)kg。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纠正一些较简单的心脏畸形,其美观效果明显优于正中或双乳腺下的皮肤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术 心脏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被引量:5
3
作者 潘世伟 萧明第 +4 位作者 刘迎龙 朱晓东 吴清玉 胡盛寿 孙立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间。结果:36例先心病患者在术毕心脏复跳后即为Ⅲ度AVB;6例在平均术后4.8天(0.5~13.0天)出现Ⅲ度AVB。42例中14例(33.3%)在自主性窦性心律恢复当天即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28例(66.7%)需要平均8.8天(1~81天)的窦性心律与传导阻滞心律的交替过程。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时间为术后平均11.7天(0.5~81.0天)。3例术后死于与Ⅲ度AVB无关的并发症。结论: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AVB的产生原因主要为术中损伤传导系统造成局部出血、水肿所致。出现Ⅲ度AVB,应先安置临时起搏器,帮助自主心律的转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的初步临床认识
4
作者 闫军 萧明第 +1 位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异位心脏是严重的心脏移位,极为罕见。我院外科收治两例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现就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方法:两例患者诊断如下:①胸腹异位心脏,法乐四联症。②胸腹异位心脏,左室型单心室,共同心房,房耳并列,左位... 目的:异位心脏是严重的心脏移位,极为罕见。我院外科收治两例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现就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方法:两例患者诊断如下:①胸腹异位心脏,法乐四联症。②胸腹异位心脏,左室型单心室,共同心房,房耳并列,左位型大动脉异位,肺动脉瓣下肌性流出道肺动脉瓣及瓣上狭窄,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水平肝,脐突出。前一例家属对手术治疗有顾虑,未做。后一例接受了双侧上腔静脉分别与左右肺动脉端侧吻合(双侧双向Glenn术)和用牛心包片加强上腹前壁组织的手术。结果:后一例术后上腔静脉压一直高于2.67 kPa(20 mmHg)以上,有时3.33~3.87 kPa(25~29mmHg),可能因肺小血管发育不良,肺小血管阻力高,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难以维持,死亡。结论:胸腹异位心脏极为罕见,愈后差。合并心内畸形应行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心脏 心内畸形 并发症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八例报告
5
作者 刘迎龙 潘世伟 +1 位作者 孙立忠 萧明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本文总结了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的教训。方法:1977年至1992年共8例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其中复杂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目的:本文总结了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的教训。方法:1977年至1992年共8例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其中复杂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6例因胸腔穿刺损伤肝脏出血,2例因股动脉穿刺或大隐静脉切开置入的插管头损伤髂动脉及髂静脉而引起腹部出血。7例剖腹止血,1例尸检证实。穿刺至手术时间为24.6±19.8(3~56)小时。结果:4例死亡(50%),其中多脏器衰竭2例,灌注肺合并感染1例,出血性休克1例。结论:本症与操作技术不当、小儿胸壁较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肝大或肝位置异常有关,一经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腹部 出血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晓彤 阮英茆 +1 位作者 刘迎龙 于存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1-246,i001-i002,共8页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肺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组和病变组。采用病理学形态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肺小血管密度(VPSC)、平均肺泡数(MAN)、肺泡平均内衬间隔穴MLI雪、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穴PPA雪、单位面积肺泡/血管比(AVR)。结果病变组的MAN、VPSC和AV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变组的VPS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病变组肺泡比对照组有增大的趋势,50%的患者MS%接近正常组值。病变组多数肺小血管的形状不规则,肌型动脉相对少见,大部分为部分肌型和非肌型动脉。结论由动脉导管供血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肌型动脉密度减少,但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肺动脉闭锁造成的肺血流减少对肺小血管的密度影响最大,而肺小血管数目的减少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肺泡密度减少导致肺泡代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形态定量分析 肺动脉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