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简介 被引量:8
1
作者 汪炜健 张浩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手术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欧洲 高危病人 麻醉科医师 现代医学 术前评估 评估体系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氏病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明 孙立忠 +1 位作者 常谦 朱俊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探讨相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8例,其中外院术后再次入院2例,我院首次收治6例。外院2例首次均在外院行主动...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探讨相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2004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8例,其中外院术后再次入院2例,我院首次收治6例。外院2例首次均在外院行主动脉瓣替换术(AVR),转入我院后1例行AVR,1例行同种主动脉Bentall手术。我院首次收治6例中,3例行AVR熏3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ARR),ARR中Bentall手术2例,Cabrol手术1例。结果住院期间1例患者因左心衰竭死亡。随访3~36个月(平均26个月间),无1例患者死亡。首次AVR术后5例,因机械瓣松动二次手术2例;三次手术2例,包括1例二次行同种主动脉Bentall手术后再次行AVR;余1例瓣膜松动尚未手术。首次即行根部替换术的3例,术后无瓣膜松动和瓣周漏发生。结论白塞氏病所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应首选主动脉根部替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白塞氏病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2例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于坤 龙村 +2 位作者 黑飞龙 王红月 许建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877-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 目的:探讨心脏肿瘤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3108例心脏手术中242例心脏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14例(占88.4%),其中粘液瘤186例(占76.9%);恶性肿瘤28例(占11.6%),其中继发性心脏肿瘤8例。良性肿瘤最常见的是生长在左房,共178例(占良性肿瘤的83.2%)。外科治疗行急诊手术者96例(占39.7%)。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233例,深低温低流量1例,深低温停循环2例,常温麻醉下6例。术中肿瘤全部切除者213例,部分切除27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结论:外科治疗的心脏肿瘤多数为原发良性肿瘤,超声心动图是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最佳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心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粘液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心病外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萧明第 吕锋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0期600-602,共3页
本文分析了1972年至1993年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67例(14.5%)的治疗经验。应用IABP的适应证包括:①左室室壁瘤较大或合并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以及病变广... 本文分析了1972年至1993年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67例(14.5%)的治疗经验。应用IABP的适应证包括:①左室室壁瘤较大或合并梗死后室间隔穿孔,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0%,以及病变广泛且远端血管较细等;②术中脱离体外循环机有困难;③术后顽固性低心输出量综合征;④围术期心肌梗死。得出如下结论:①预防性IABP有助于重症冠心病外科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②IABP使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及左心功能不全得以改善,从而降低了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变化与血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龚丁旭 张琳 +2 位作者 张莹 王芳 孙寒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纳入无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根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术后血糖正常组46例和术后血糖升高组40例,收集术前...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纳入无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根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术后血糖正常组46例和术后血糖升高组40例,收集术前基线资料,测量术前、术后血浆FGF21水平,二元回归分析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FGF21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7.49±0.53)μg/L vs(3.04±0.26)μg/L,P<0.01]。术后血糖正常组FGF21水平升高较术后血糖升高组更显著[(5.84±0.72)μg/L vs(2.84±0.46)μg/L,P<0.01]。循环FGF21水平变化与术后血糖升高相关(OR=10.67,95%CI:2.34~48.63,P<0.01)。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血糖变化与FGF21水平显著相关,这对心脏外科术后血糖管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注射造影剂超声心肌微泡造影观测钬激光及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
6
作者 王立清 胡盛寿 +3 位作者 李澎 吴清玉 谢峰 郭加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 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方法、机制及近期效果。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心肌缺血前后和再血管化后三个不同时期对犬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观察近期效果。结果... 目的 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方法、机制及近期效果。方法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在心肌缺血前后和再血管化后三个不同时期对犬进行心肌超声微泡造影,研究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心肌再血管化的机制及观察近期效果。结果部分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明显降低。分别用两种方法再血管化后,缺血区超声微泡密度较缺血时明显增加(P< 0.01),接近缺血前的微泡密度。再血管化区超声微泡较其它部位提前显影。结论钬激光和True-cut活检针再血管化均可使缺血心肌灌注即刻改善;再血管化心肌隧道可在收缩期灌注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活检针 心肌再血管化 超声微泡造影 二次谐波成像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外侧剖胸法体外循环下心脏畸形直视手术37例报告 被引量:73
7
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6 位作者 尚玉强 李守军 王立清 王欣 郭一如 张绿沙 李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 目的:介绍经右外侧剖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经右外侧第4肋间剖胸,体外循环下修补心房间隔缺损16例;心室间隔缺损18例(1例并发永存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心房、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并发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和法乐四联症各1例。平均年龄4.20±1.65岁(8个月~8岁);平均体重14.85±3.84(8~26)kg。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结论:这种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纠正一些较简单的心脏畸形,其美观效果明显优于正中或双乳腺下的皮肤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术 心脏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晓彤 阮英茆 +1 位作者 刘迎龙 于存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1-246,i001-i002,共8页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肺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组和病变组。采用病理学形态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肺小血管密度(VPSC)、平均肺泡数(MAN)、肺泡平均内衬间隔穴MLI雪、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穴PPA雪、单位面积肺泡/血管比(AVR)。结果病变组的MAN、VPSC和AV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变组的VPS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病变组肺泡比对照组有增大的趋势,50%的患者MS%接近正常组值。病变组多数肺小血管的形状不规则,肌型动脉相对少见,大部分为部分肌型和非肌型动脉。结论由动脉导管供血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肌型动脉密度减少,但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肺动脉闭锁造成的肺血流减少对肺小血管的密度影响最大,而肺小血管数目的减少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肺泡密度减少导致肺泡代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形态定量分析 肺动脉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诊断及术中处理 被引量:6
9
作者 潘世伟 刘迎龙 +3 位作者 萧明第 朱晓东 孙寒松 张绿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0期603-606,共4页
本文报告19029例先天性心脏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326例(1.71%)的诊断及术中处理。其中以单心房(27.50%)和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9.62%)的发生率较高,而以肺动脉瓣狭窄或法乐三... 本文报告19029例先天性心脏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326例(1.71%)的诊断及术中处理。其中以单心房(27.50%)和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9.62%)的发生率较高,而以肺动脉瓣狭窄或法乐三联症的发生率较低(0.48%),PLSVC入右房290例(88.95%),PLSVC入左房36例(11.04%)。术前PLSVC的诊断率为33.12%。术后死亡52例。作者认为,PLSVC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并非少见,而PLSVC的许多特殊问题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PLSVC的漏诊原因、术中对PLSVC的不同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并发症 永存左上腔静脉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隐静脉用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立清 胡盛寿 +2 位作者 王欣 许建屏 王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6-498,共3页
目的尝试应用小隐静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或旁路移植材料不足时的补充。方法6例患者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小隐静脉7条,作为端侧或者序贯吻合的旁路材料。结果所有小隐静脉旁路长度合适、直径适当、流量满意、患者无相关并发症。... 目的尝试应用小隐静脉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或旁路移植材料不足时的补充。方法6例患者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小隐静脉7条,作为端侧或者序贯吻合的旁路材料。结果所有小隐静脉旁路长度合适、直径适当、流量满意、患者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小隐静脉获取容易,其长度和解剖特点均适合作为2次手术或无合适大隐静脉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 旁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云虎 朱晓东 +1 位作者 萧明第 吴清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10期597-599,共3页
本文报告6例冠心病无室壁瘤等心肌梗死并发症而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0%)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手术适应证及围术期处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室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 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培养与分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崇剑 高润霖 +8 位作者 刘玉清 宋晓东 闫笑梅 孟亮 宋来凤 阮英茆 陈纪林 杨跃进 秦学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研究小型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体外分离和定向分化、扩增培养方法,为EPC移植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型猪200mL新鲜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各种添加剂的内皮细胞系列专用培养液... 目的:研究小型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的体外分离和定向分化、扩增培养方法,为EPC移植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小型猪200mL新鲜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各种添加剂的内皮细胞系列专用培养液,分别在包被与不包被的培养皿中进行贴壁培养,诱导其向内皮细胞分化,观察经过不同时间培养后的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诱导分化后的生物学鉴定,包括细胞表型鉴定、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摄取试验、超微结构鉴定、体外血管生成实验。结果:包被了贴壁因子的培养皿细胞贴壁及增殖均多于未包被组。前者第3-4d可观察到梭形贴壁细胞,10d后出现多个细胞簇,14d左右可观察到条索状、网状血管样结构,原代细胞培养21d左右接近融合并且呈典型的鹅卵石样排列。第7-14d有大于98%的细胞Flk-1、vWF、CD31表达阳性,CD34+细胞为(26.01±2.82)%,有大于95%的细胞DiI-acLDL摄取试验阳性,透射电镜可见特征性的Weible-Palade小体存在,在血管生成实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促进EPC形成小管的数量与复杂程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培养法可以用于体外分离外周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EPC在一定的诱导培养条件下能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贴壁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对于体外培养EPC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被引量:5
13
作者 潘世伟 萧明第 +4 位作者 刘迎龙 朱晓东 吴清玉 胡盛寿 孙立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转归及其处理,为该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出现-过性Ⅲ度AVB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自主心律的转归情况和时间。结果:36例先心病患者在术毕心脏复跳后即为Ⅲ度AVB;6例在平均术后4.8天(0.5~13.0天)出现Ⅲ度AVB。42例中14例(33.3%)在自主性窦性心律恢复当天即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28例(66.7%)需要平均8.8天(1~81天)的窦性心律与传导阻滞心律的交替过程。变为稳定的窦性心律时间为术后平均11.7天(0.5~81.0天)。3例术后死于与Ⅲ度AVB无关的并发症。结论:心内直视术后-过性Ⅲ度AVB的产生原因主要为术中损伤传导系统造成局部出血、水肿所致。出现Ⅲ度AVB,应先安置临时起搏器,帮助自主心律的转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房室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房坦手术后右心房内球囊搏动辅助循环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唐跃 萧明第 +3 位作者 朱晓东 刘平 张燕平 李永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房坦(Fontan)手术的早期生存率,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右心球囊辅助装置,通过机械辅助的方法帮助有房坦手术危险因素的患者。方法:该装置由标准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和一套并连的单球囊管和双球囊管组成,通... 目的:为了提高改良房坦(Fontan)手术的早期生存率,我们研制了一种新型右心球囊辅助装置,通过机械辅助的方法帮助有房坦手术危险因素的患者。方法:该装置由标准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和一套并连的单球囊管和双球囊管组成,通过调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的充气时相,来驱动经外周静脉送入右心房和腔静脉内的球囊使之产生类似右心室收缩的效果,从而增加肺血流量。本实验比较了应用该装置在搏动频率1:1、1:2和停搏3种状态下对6条犬急性改良房坦模型的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各项指标由八导生理记录仪做同步记录,所有数据用配对t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发现,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十分显著,当搏动频率为1:1和1:2时,分别比停搏时增加了82%和64%(P<0.05和P<0.01)。结论:可以认为新型辅助装置能有效地改善改良房坦手术后早期右心功能,这将为帮助有房坦手术危险因素的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房坦手术 右心房 内球囊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的初步临床认识
15
作者 闫军 萧明第 +1 位作者 刘迎龙 孙寒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异位心脏是严重的心脏移位,极为罕见。我院外科收治两例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现就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方法:两例患者诊断如下:①胸腹异位心脏,法乐四联症。②胸腹异位心脏,左室型单心室,共同心房,房耳并列,左位... 目的:异位心脏是严重的心脏移位,极为罕见。我院外科收治两例合并心内畸形的胸腹异位心脏,现就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如下。方法:两例患者诊断如下:①胸腹异位心脏,法乐四联症。②胸腹异位心脏,左室型单心室,共同心房,房耳并列,左位型大动脉异位,肺动脉瓣下肌性流出道肺动脉瓣及瓣上狭窄,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畸形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水平肝,脐突出。前一例家属对手术治疗有顾虑,未做。后一例接受了双侧上腔静脉分别与左右肺动脉端侧吻合(双侧双向Glenn术)和用牛心包片加强上腹前壁组织的手术。结果:后一例术后上腔静脉压一直高于2.67 kPa(20 mmHg)以上,有时3.33~3.87 kPa(25~29mmHg),可能因肺小血管发育不良,肺小血管阻力高,肺动脉高压,体循环难以维持,死亡。结论:胸腹异位心脏极为罕见,愈后差。合并心内畸形应行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心脏 心内畸形 并发症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八例报告
16
作者 刘迎龙 潘世伟 +1 位作者 孙立忠 萧明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本文总结了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的教训。方法:1977年至1992年共8例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其中复杂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目的:本文总结了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的教训。方法:1977年至1992年共8例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穿刺导致腹部大出血,其中复杂小儿心脏畸形矫治术6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6例因胸腔穿刺损伤肝脏出血,2例因股动脉穿刺或大隐静脉切开置入的插管头损伤髂动脉及髂静脉而引起腹部出血。7例剖腹止血,1例尸检证实。穿刺至手术时间为24.6±19.8(3~56)小时。结果:4例死亡(50%),其中多脏器衰竭2例,灌注肺合并感染1例,出血性休克1例。结论:本症与操作技术不当、小儿胸壁较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肝大或肝位置异常有关,一经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直视手术 腹部 出血 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对心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野 潘世伟 +2 位作者 刘平 孙立忠 胡盛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2-442,共1页
关键词 SARS 病毒性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