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rcin过表达——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一种新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圆 谭耀红 +4 位作者 许元富 肖瑛 齐静 刘芳 杨纯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研究sorcin基因与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及其野生型细胞株K562中sorc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设计针对sorcin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将其导入K5... 目的研究sorcin基因与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及其野生型细胞株K562中sorc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设计针对sorcin基因的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将其导入K562/A02细胞,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内sorcin蛋白表达的变化,运用MTT方法检测转染反义寡核苷酸后细胞对阿霉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K562/A02细胞中sorc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562敏感细胞。将sorcin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转入K562/A02细胞后,细胞内sorc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提高。结论作为一种耐药相关基因,sorcin参与了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耐药表型的形成,有望成为今后白血病耐药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多药耐药 sorcin基因 反义寡核苷酸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邢海燕 张新伟 +3 位作者 田征 唐克晶 秘营昌 王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64-236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 IPK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及健康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H IPK2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初发AL患者H IPK...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 IPK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AL)及健康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H IPK2基因的表达。结果:①初发AL患者H IPK2的相对转录水平为0.364±0.28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160±0.272)(P<0.01);②AML患者中M2b的H IPK2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类型的AML(P<0.05);③除M2b外的AL患者H IPK2的转录水平与FAB亚型、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细胞或分子遗传学异常、乳酸脱氢酶水平、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P170表达及年龄等预后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 IPK2在AL患者中低表达,可能与AL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HIPK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eevec耐药白血病细胞中P-糖蛋白功能失调及其调节
3
作者 齐静 杨铭 +3 位作者 周圆 王彩云 熊冬生 杨纯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973-977,共5页
目的:明确Pgp在Gleevec耐药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K562/G01细胞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伊马替尼(Gleevec,STI571)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 目的:明确Pgp在Gleevec耐药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K562/G01细胞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伊马替尼(Gleevec,STI571)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PL)对K562/G01细胞药物敏感性的调节作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中MDR基因mdr1及Pg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内DOX及罗丹明123(Rhodamin123,Rho123)水平以及Gleevec和ATP对Pgp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人白血病Gleevec耐药K562/G01细胞对Gleevec耐药约40倍,但对MDR类化疗药物DOX却保持敏感,而且,Pgp抑制剂VPL不改变K562/G01细胞对DOX的敏感性。与MDR表型的K562/A02细胞一样,K562/G01细胞表达mdr1及其编码的Pgp蛋白,但Pgp却没有药物外排泵功能,K562/G01细胞中DOX或Rh123浓度与敏感细胞K562相当。加入Gleevec或ATP可明显降低K562/G01细胞中DOX水平。结论:人白血病Gleevec耐药细胞K562/G01表达mdr1/Pgp,但Pgp功能明显受阻,Bcr/Abl抑制剂Gleevec或ATP可部分恢复K562/G01细胞中Pgp的药物外排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Gleevec耐药性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在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的分布及其免疫功能调节作用 被引量:32
4
作者 邓为民 韩钦 +5 位作者 葛薇 尤胜国 李长虹 张伟 邓鸿业 赵春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在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的分布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BMSC的体内分布情况,并辅以PCR检测Y染色体的方法进一步鉴定;体外实验采用MTT法、EL... 目的: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在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的分布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BMSC的体内分布情况,并辅以PCR检测Y染色体的方法进一步鉴定;体外实验采用MTT法、ELISA和FACS等方法检测BMSC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BMSC可进入并较长期(30天)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体外,BALB/C小鼠的BMSC对由ConA诱导的BALB/C和C57BL/6(B6)和BXSB小鼠的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而对前两种小鼠由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分泌Ig方面表现为促进作用,对BXSB小鼠由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和Ig分泌有抑制作用。BALB/C小鼠的BMSC对BALB/C和B6小鼠由ConA诱导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影响,却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两种品系小鼠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但对于BXSB小鼠却不同,BALB/C的BMSC可降低由ConA诱导的BXSB小鼠的IL-4生成细胞的数量,而提高由ConA诱导的IFN-γ生成细胞的数量。结论:异基因BMSC不但可进入受体的免疫器官,且可较长期(30天)存在;另外,BMSC对同基因正常、异基因正常和异基因自身免疫病的个体均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器官 分布 免疫活性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血小板第4因子对体外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黏附特性和趋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桥川 李云涛 +7 位作者 孟恒星 王亚非 万长春 李新 葛薇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脐带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小板第4因子 体外扩增 黏附特性 趋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内pH值改变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芦颖 李庆华 庞天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8-1130,共3页
细胞内pH值(pHi)增高是许多耐药肿瘤的共同特点,其结果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降低药物疗效。通过对pHi的调节,可纠正细胞内碱化,逆转肿瘤耐药。Na+-H+交换蛋白(Na+/H+exchanger,NHE)抑制剂可通过抑制NHE的活性调节pHi,为... 细胞内pH值(pHi)增高是许多耐药肿瘤的共同特点,其结果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下降,降低药物疗效。通过对pHi的调节,可纠正细胞内碱化,逆转肿瘤耐药。Na+-H+交换蛋白(Na+/H+exchanger,NHE)抑制剂可通过抑制NHE的活性调节pHi,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PH值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Na^+-H^+交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mda-7/IL-24对淋巴瘤细胞Namalwa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段永娟 马小彤 +3 位作者 董成亚 张芳 林永敏 杨宾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17-422,共6页
目的:研究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mda-7,又称IL-24)对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Namalwa、Raji、K562、NB4、U937、Ramou... 目的:研究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mda-7,又称IL-24)对淋巴瘤细胞系Namalw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Namalwa、Raji、K562、NB4、U937、Ramous、CEM、KG1a、HL60、J6-1)中mda-7/IL-24的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从活化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mda-7/IL-24编码区,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IL-24。经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转染Namalwa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转染细胞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证实mda-7/IL-24的表达。通过MTF法、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来评价mda-7/IL-24对肿瘤细胞增殖、生长特性、集落形成、凋亡情况、体内致瘤能力的作用。结果:10个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中未检测到mda-7/IL-24的表达;转染重组质粒pTarget-IL-24的Namalwa细胞在mRNA与蛋白水平都有mda-7/IL-24的表达;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增殖活力以及集落形成能力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是两者的凋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裸鼠体内移植瘤实验结果显示稳定表达mda-7/IL-24的Namalwa细胞株的致瘤性明显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P<0.05)。结论:mda-7/IL-24对来源于Burkitt淋巴瘤的Namalwa细胞系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为Burkitt淋巴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 IL-24 淋巴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β-防御素2肿瘤疫苗的构建及特性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小彤 徐玢 +3 位作者 董成亚 石洋 林永敏 吴克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5-679,共5页
目的:构建分泌性小鼠β-防御素2(MB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1210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转染细胞进行功能及特性鉴定。方法:RT-PCR法从小鼠皮肤细胞克隆MBD2成熟部分基因片段,用overlap PCR法将小鼠Igκ信号肽与MBD2成熟片段相连,构建MBD2... 目的:构建分泌性小鼠β-防御素2(MBD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L1210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转染细胞进行功能及特性鉴定。方法:RT-PCR法从小鼠皮肤细胞克隆MBD2成熟部分基因片段,用overlap PCR法将小鼠Igκ信号肽与MBD2成熟片段相连,构建MBD2分泌表达载体。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L1210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RT-PCR、Western blot检测瘤苗MBD2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瘤苗分泌的MBD2对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DC)迁移的作用。细胞计数、PI染色及FACS观察转染MBD2对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MHCⅠ类(H-2Kd,H-2Dd)、Ⅱ类(I-Ad)分子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0)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MBD2基因的肿瘤细胞表达并分泌MBD2,并以剂量依赖方式趋化iDC,表明具有生物学活性。转染MBD2基因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表面MHC分子及共刺激分子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MBD2白血病细胞疫苗,为进一步体内评价抗白血病效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 天然免疫 瘤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监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IgH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珍 王亚非 +3 位作者 李增军 周征 徐世才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36-1239,共4页
本研究评价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IgH水平对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残留肿瘤细胞监测的意义。采用家族一致性TaqMan探针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上游引物技术检测22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HSCT前后骨髓单... 本研究评价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检测IgH水平对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残留肿瘤细胞监测的意义。采用家族一致性TaqMan探针联合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上游引物技术检测22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HSCT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的IgH水平动态变化。IgH水平以内参基因GAPDH进行归一化。结果表明,RQ-PCR实验可重复灵敏度为1个拷贝。9例IgH单克隆重排患者,在HSCT后1个月骨髓中IgH的拷贝数较初治时明显降低(6.67×103/106GAPDHvs29/106GAPDH,p<0.01)。3例移植后15个月IgH的拷贝数持续小于102/106GAPDH,18个月后IgH水平为0的患者获得了完全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缓解(CCyR);5例移植后3个月以内IgH拷贝数持续小于102/106GAPDH,随后IgH拷贝数持续小于103/106GAPDH的患者临床获得完全缓解(CR)。1例患者移植后近3个月时IgH拷贝数为4.5×103/106GAPDH,4个月时临床复发。RQ-PCR检测8例干细胞采集物的肿瘤污染水平为3.68×102(0-1720)/106GAPDH,外周血采集物中的肿瘤污染小于骨髓[75(0-890)/106GAPDHvs1.1×103(527-1720)/106GAPDH,p<0.05]。采集物可用于RQ-PCR检测的8例患者无论肿瘤污染程度如何,临床均无复发。采集物中肿瘤污染的水平与初治及移植后1个月的IgH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0、0.708,p<0.05)。结论:RQPCR能够有效监测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移植后IgH水平动态变化。移植后3个月内IgH拷贝数大于103/106GAPDH可能是预测患者复发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B细胞恶性肿瘤 实时定量PCR IgH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Etag标记的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娟妮 高瀛岱 +5 位作者 王金宏 邵晓枫 范冬梅 纪庆 熊冬生 杨纯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目的:构建和表达不带Etag标记的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Diabody[CD3×Pgp]),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PCR方法构建不带Etag的Diabody[CD3×Pgp]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制备抗抗CD3scFv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SDS-PAG... 目的:构建和表达不带Etag标记的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Diabody[CD3×Pgp]),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PCR方法构建不带Etag的Diabody[CD3×Pgp]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制备抗抗CD3scFv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SDS-PAGE鉴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竞争性免疫荧光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无Etag的Diabody[CD3×Pgp]表达载体经测序证实其序列正确。SDS-PAGE电泳显示2条带,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25000和26000,与预期Mr相符。去除Etag的Dia-body[CD3×Pgp]与K562/A02和Jurkat细胞结合阳性率分别为89.87%和83.95%。竞争结合实验中,与K562/A02和Jurkat细胞竞争后结合率分别为50.25%和43.78%。结论:成功构建了不带Etag的Diabody[CD3×Pgp]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及纯化。不带Etag的Diabody[CD3×Pgp]能特异性结合CD3和Pgp靶抗原,Etag标记去除后其生物学活性没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P CD3 DIABODY 基因工程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丽坤 张磊 +4 位作者 刘牧 赵辉 卢士红 吴寿岭 陈乃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5-747,共3页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按UC-MSCs和中性粒细胞以1∶1、1∶10、1∶50、1∶100比例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实验设立单独UC-MSCs培养的对照组(1∶0)... 目的:探讨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Bax、MCL-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脐血中性粒细胞,按UC-MSCs和中性粒细胞以1∶1、1∶10、1∶50、1∶100比例提取中性粒细胞上清液,实验设立单独UC-MSCs培养的对照组(1∶0)和UC-MSCs在不同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中的实验组,在分别培养18和40h后,根据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1∶1、1∶50分组作为实验对象,根据MTT实验结果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8h作为实验对象,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组间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1∶0、1∶1、1∶50各组间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1∶50实验组Bax和MCL-1表达量较1∶0和1∶1实验组明显升高(P<0.05),且以Bax升高为主。结论:高浓度的中性粒细胞上清液使MSCs的Bax和MCL-1基因表达量升高,且以凋亡基因Bax升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脐血中性粒细胞上清液 BAX MC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IL6/IL2在髓系-NK起始细胞(ML-IC)分析体系中对NK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12
作者 范尔进 宋俊敏 +1 位作者 徐世荣 赵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建立完善的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析体系,用来研究比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更为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在此基础上,研究更适合于NK细胞的分化、培养介质。方法构建并表达FPIL6/IL2,采用髓系-NK起始细胞... 目的建立完善的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析体系,用来研究比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更为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在此基础上,研究更适合于NK细胞的分化、培养介质。方法构建并表达FPIL6/IL2,采用髓系-NK起始细胞体外培养、分析体系,通过观察培养后单细胞是否能同时向髓系及NK细胞分化,来判断此单细胞是否为髓系-NK起始细胞,即髓系-淋系起始细胞(myeloid-lymphoid initiating cell,ML -IC)。髓系检测指标是以祖细胞造血集落形成(CFC)法检测LTC-IC。NK细胞的检测指标是以FACS法检测CD56+ NK细胞集落。通过观察培养后NK细胞集落数目的变化,研究FPIL6/IL2对NK-IC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经过起始4周的培养后,实验组中(25.75±5.68)%的细胞能够在一个或更多的二级培养体系中产生功能性NK-IC细胞,而对照组为(6.81±1.97)%,经过6~7周的培养后,实验组共检测出102个NK-IC细胞,而对照组为33个,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扩增。结论髓系-NK起始细胞体外培养、分析体系能同时定量及定性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FPIL6/IL2能明显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IL6/IL2 髓系-NK起始细胞 造血干细胞 自我保留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N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