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茜草与欧茜草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田金改 王钢力 +3 位作者 陈德昌 吕扬 吴楠 郑启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对植物中国茜草(RubiacordifoliaL.)和欧茜草(R.tinctorum)首次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方法进行了鉴定研究,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关键词 茜草 欧茜草 X射线粉末衍射 中国茜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豆杉紫杉烷10β-羟化酶的分子克隆及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
作者 涂珺 朱平 程克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3-174,共2页
天然产物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其天然来源的匮乏和缺少商业上可行的化学全合成促进了对紫杉醇生物来源的深入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过程,主要包括四环骨架的构建和加入各种羟基和酰基基团,其中羟基的加入由细胞... 天然产物紫杉醇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其天然来源的匮乏和缺少商业上可行的化学全合成促进了对紫杉醇生物来源的深入研究。紫杉醇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过程,主要包括四环骨架的构建和加入各种羟基和酰基基团,其中羟基的加入由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催化。我们从中国红豆杉愈伤组织细胞mRNA构建的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几个P450 cDNA片段。其中一个长1 494 bp的cDNA片段,编码497个氨基酸,推断蛋白分子量为56470 Da,等电点为9.42。序列比较显示,这个推断蛋白包含多个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保守区,具有典型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特征,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其与已鉴定的东北红豆杉紫杉烷-10 β-羟化酶有92%的同源性。将这个cDNA片段连接在质粒pYeDP60上构建表达载体,导入相应的酵母表达菌株WHT和WVS进行表达,获得相应大小的蛋白表达条带,功能鉴定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红豆杉 紫杉烷10β-羟化酶 分子克隆 酿酒酵母 基因表达 抗癌药 生物合成 细胞色素450氧化酶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药物多晶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3
作者 冒莉 郑启泰 吕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71-375,共5页
多晶型现象在固体药物中普遍存在,多晶型是影响固体药物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固体药物早期研究与开发阶段进行多晶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药物晶型研究进展,讨论了固体药物晶型的研究意义、主要的技术手... 多晶型现象在固体药物中普遍存在,多晶型是影响固体药物质量和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固体药物早期研究与开发阶段进行多晶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药物晶型研究进展,讨论了固体药物晶型的研究意义、主要的技术手段、晶型药物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晶型的工艺控制以及预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药物 研究进展 多晶型现象 生物利用度 药物质量 开发阶段 早期研究 归纳总结 研究意义 技术手段 工艺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痛风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朱深银 周远大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803-806,共4页
近年来,痛风和痛风发生的前期状态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该文综述了痛风的流行病学特征、痛风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痛风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通风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尿酸 黄嘌呤氧化酶 尿酸盐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中新靶点及其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骆庆峰 孙兰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04-907,共4页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最主要机制在于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RCT)过程。近年来,将RCT过程中几个重要蛋白质和酶类,包括apoAⅠ,ABCA1,CETP等作为新的用药靶点进行了药物干预的尝试,在调节血脂和预防AS等方面...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拮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最主要机制在于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RCT)过程。近年来,将RCT过程中几个重要蛋白质和酶类,包括apoAⅠ,ABCA1,CETP等作为新的用药靶点进行了药物干预的尝试,在调节血脂和预防AS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治疗该类疾病的新局面,对下一步的疾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逆向转运 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技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石建功 王素娟 +1 位作者 莫顺燕 杨永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中草药来源于实践经验,对其本质的认识尚存诸多空白,因而制约其发展,同时也潜在着广阔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高效快速的中草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是挖掘、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宝库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药现... 中草药来源于实践经验,对其本质的认识尚存诸多空白,因而制约其发展,同时也潜在着广阔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高效快速的中草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不仅是挖掘、发展和完善中医药宝库的迫切需要,也是中药现代化研究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保证药材、饮片、中药制剂和中成药产品的药效和质量等的关键;同时,中草药中新型药效物质的不断发现,将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提供最主要支撑和保证。本文从认识中草药本质的关键、中草药样品(天然生物样品)高通量制备和高通量结构鉴定与高通量活性筛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该方法对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创新药物研究的意义等方面介绍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创新药物先导物发现的高效率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 高通量分离 中药现代化 活性筛选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望从天然产物创新药物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于德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38,共4页
展望从天然产物创新药物的研究。创新药物研究关键切入点和前提是发现活性先导物,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生物活性先导物必须更新观念,用创新思维改革传统天然产物研究模式,采用高效快速分离和高通量活性筛选的组合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路线。我... 展望从天然产物创新药物的研究。创新药物研究关键切入点和前提是发现活性先导物,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生物活性先导物必须更新观念,用创新思维改革传统天然产物研究模式,采用高效快速分离和高通量活性筛选的组合天然产物化学研究路线。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蕴涵无穷尽的结构多样性,因而是发现特异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而创制新药的最佳来源。对具已知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或类似物合成是创新药物研究的另一重要途径。研究代表性常用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对实现中药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天然产物 创新药物 生物活性先导物 医药行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 被引量:46
8
作者 张均田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8期469-471,共3页
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增加 ,其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是淀粉样肽假说 :凝聚态Aβ在脑实质的沉积启动病理级联 ,导致神经纤维缠结形成 ,神经元丢失和痴呆表现。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药、脑血管扩张药 ,钙拮抗药 ... 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随人口老龄化而增加 ,其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是淀粉样肽假说 :凝聚态Aβ在脑实质的沉积启动病理级联 ,导致神经纤维缠结形成 ,神经元丢失和痴呆表现。治疗老年痴呆的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药、脑血管扩张药 ,钙拮抗药 ,防止Aβ沉积药 ,抑制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发病机制 药物疗法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药物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颖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病 (AS)是一种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特征的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细胞在引发和扩大动脉炎症反应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NF κB转录因子家族为调控中心的内皮细胞活化及炎症基因诱导途径有可能成为有关危险因子促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病 (AS)是一种具有慢性炎症反应特征的病理过程。血管内皮细胞在引发和扩大动脉炎症反应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NF κB转录因子家族为调控中心的内皮细胞活化及炎症基因诱导途径有可能成为有关危险因子促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的共同途径。选择性保护内皮细胞 ,调节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NF-kB转录因子 药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转化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文江 周同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82-86,共5页
扼要地叙述了近年国内外药物代谢转化研究方法及代谢物分离分析新技术。
关键词 代谢转化 药物代谢 检测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药物筛选与中药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杜冠华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8-270,共3页
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新方法。这一方法集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操作、高灵敏度检测、数据结果和自动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实现了药物筛选的快速、微量、灵敏和大规... 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ThroughputScreening)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药物筛选新方法。这一方法集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操作、高灵敏度检测、数据结果和自动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实现了药物筛选的快速、微量、灵敏和大规律,日筛选量达到数千甚至数万样品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物筛选 高通量筛选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分化HL-60/RA和分化敏感HL-60细胞对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碱等抗肿瘤药物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林 夏丽娟 韩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9-472,共4页
抗分化HL-60/RA和分化敏感HL-60细胞对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碱等抗肿瘤药物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比较李林,夏丽娟,韩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 抗分化HL-60/RA和分化敏感HL-60细胞对阿糖胞苷、三尖杉酯碱等抗肿瘤药物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比较李林,夏丽娟,韩锐(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阿糖胞苷 三尖杉酯碱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 (11)膜片钳技术在心血管基础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电生理学 膜片钳技术 心血管系统 生理 病理 药物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JAKs/STATs信号转导通路的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盛莉 李燕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JAKs与STATs广泛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JAKs/STATs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化与肿瘤、免疫相关疾病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已成为新药发现及研究的重要靶点,多个JAKs激酶抑制剂和STATs抑制剂正在临床前或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关键词 JAKS STATS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维甲酸类药物SX-115和CHU-012对NB4细胞系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姚一芸 孙关林 +3 位作者 郭宗儒 邬维礼 王昀 苏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5-188,共4页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细胞周期动力学、NBT还原试验、表面分化抗原检测、免疫荧光分析和RT PCR等方法 ,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115和CHU 0 12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SX 115和CHU 0 12在 10 -6 ...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细胞周期动力学、NBT还原试验、表面分化抗原检测、免疫荧光分析和RT PCR等方法 ,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115和CHU 0 12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 ,SX 115和CHU 0 12在 10 -6 mol L时对NB4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与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 (ATRA)相比 ,三者作用无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NB4细胞系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维甲酸类药物SX-116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诱导凋亡作用
16
作者 姚一芸 孙关林 +3 位作者 郭宗儒 邬维礼 王昀 苏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变化、细胞周期动力学、DNA电泳和RT PCR等方法 ,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116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SX 116在 10 -6 mol L浓度条件下能引起NB4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bcl ... 本研究通过应用细胞增殖、形态学变化、细胞周期动力学、DNA电泳和RT PCR等方法 ,观察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116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SX 116在 10 -6 mol L浓度条件下能引起NB4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bcl 2在药物作用 6小时表达减弱 ,随着作用时间延长其表达量又回升至原有水平 ;另一凋亡相关基因 p5 3在药物作用过程中表达无变化。新维甲酸类化合物S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类 SX-116 NB4细胞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材牛黄的X衍射全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吕扬 郑启泰 +6 位作者 吴楠 周俊国 包天桐 王钢力 张继 田金改 陈德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31-336,共6页
应用X衍射全谱分析方法,对中药材牛黄等8个样品进行了衍射分析研究,获得了牛黄、人工牛黄、管黄、人胆结石、猪胆结石不同拓扑特征的衍射图和特征标记峰。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计算得到特征标记峰d值的误差分布曲线,并由此成功地识别... 应用X衍射全谱分析方法,对中药材牛黄等8个样品进行了衍射分析研究,获得了牛黄、人工牛黄、管黄、人胆结石、猪胆结石不同拓扑特征的衍射图和特征标记峰。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计算得到特征标记峰d值的误差分布曲线,并由此成功地识别了由厂家提供的牛黄与人工牛黄3个样品。表明X衍射全谱分析方法可用于传统中药材鉴定,为中药形态与显微组织鉴定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牛黄 X衍射 X线 中药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提取物对内毒素引起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0
18
作者 戴瑛 张斌 +2 位作者 周勇 程新锐 杜冠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6-388,共3页
目的 :观察蛹虫草提取物对内毒素引起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内毒素急性损伤小鼠肺病理模型 ,造模 4和 8h后 ,用蛹虫草提取物治疗 ,造模 2 4h后 ,对血细胞和肺灌洗液中细胞进行计数并测定肺灌洗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和蛋白的... 目的 :观察蛹虫草提取物对内毒素引起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内毒素急性损伤小鼠肺病理模型 ,造模 4和 8h后 ,用蛹虫草提取物治疗 ,造模 2 4h后 ,对血细胞和肺灌洗液中细胞进行计数并测定肺灌洗液中蛋白酶的活性和蛋白的含量。结果 :蛹虫草提取物对血液成分没有明显影响 ,但可以使肺灌洗液中白细胞、粒细胞的含量有所降低 ,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量有所增加 ,蛋白酶活性降低。结论 :蛹虫草提取物可调节机体组织的免疫功能 ,可以缓解由于内毒素或类似物质造成的肺部炎症 ,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内毒素 急性肺损伤 肺灌洗 肺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4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孙超渊 张莉 +2 位作者 程克棣 杜冠华 朱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61-1167,共7页
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对于细胞的许多功能有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PDEs)催化cAMP和cGMP水解开环分别生成AMP和GMP,这是细胞内降解cAMP和cGMP的唯一途径。PDEs可分为11个家族,其中有8个家族可以水解cAMP,包括能专一性地水解cAM... 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对于细胞的许多功能有重要作用。磷酸二酯酶(PDEs)催化cAMP和cGMP水解开环分别生成AMP和GMP,这是细胞内降解cAMP和cGMP的唯一途径。PDEs可分为11个家族,其中有8个家族可以水解cAMP,包括能专一性地水解cAMP的PDE家族(如PDE4),和既可水解cAMP又可水解cGMP的PDE家族。PDE4同工酶主要存于在炎症细胞中。PDE4可分为A、B、C、D 4个亚家族,根据其N端的特殊结构,有长、短和超短三种形式。PDE4催化区三维结构的阐明有助于它们功能的研究和相关药物的设计。PDE4通过与其它蛋白如抑制蛋白、A激-酶锚定蛋白(AKAP)以及活化的C激酶1受体(RACK1)等相互作用使cAMP浓度区域化,选择性地调节各种细胞功能。PDE4作为一个治疗靶点,研究其选择性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于治疗由炎症引起的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阿尔采末病(AD)、帕金森病(PD)和中风等由潜在的炎症引起神经元受损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腺苷酸 磷酸二酯酶4 cAMP区域化 PDE4抑制剂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丹酚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25
20
作者 任德成 杜冠华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 研究总丹酚酸对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存活率。用碘化丙啶 (PI)染色和TUNEL法测定H2 O2 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作用。用荧光法测定半胱天冬酶 (cas pas... 目的 研究总丹酚酸对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MTT法测定内皮细胞的存活率。用碘化丙啶 (PI)染色和TUNEL法测定H2 O2 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作用。用荧光法测定半胱天冬酶 (cas pase) 3的活性。用Fura 2 /AM测定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 ] i)。结果  1 0 0 μmol·L-1 H2 O2可使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下降 40 .2 % ,提前 1h给予总丹酚酸 1 0和 1 0 0mg·L-1 使存活率分别增加8.4%和2 8.6 %。 1 0 0 μmol·L-1 H2 O2 还可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 ,PI染色的结果显示 ,H2 O2 处理内皮细胞 1 8h后 ,凋亡率从 (7.1 %± 0 .7) %升至 (38.1±4.0 ) %。总丹酚酸 1 0 0mg·L-1 提前处理内皮细胞1h,可使内皮细胞凋亡率降至 (1 3 .6± 0 .8) %。TUNEL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H2 O2 处理内皮细胞后 ,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从 (3 .0± 0 .8) %升至 (30 .5±2 .9) % ,总丹酚酸 1 0 0mg·L-1 可使TUNEL阳性细胞率降至 (1 9.0± 3 .7) %。此外 ,H2 O2 处理细胞后 ,内皮细胞半胱天冬酶 3的活性增加 1 76% ,[Ca2 + ] i 升高 1 0 1 % ,而总丹酚酸可以抑制H2 O2 引起的半胱天冬酶 3活性的增加和 [Ca2 + ] i 升高。结论 总丹酚酸对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总丹酚酸 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 抑制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