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ideScope视频喉镜、直接喉镜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玄英 薛富善 +6 位作者 孙莉 许亚超 刘毅 张国华 李成文 刘鲲鹏 孙海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比较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Macintosh型直接喉镜(MDLS)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50岁、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 目的比较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GSVL)、Macintosh型直接喉镜(MDLS)和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8—50岁、拟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择期整形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GSVL组、MDLS组和FOB组,每组2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GSVL、MDLS或FOB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操作。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值,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每间隔1min的血压(BP)和心率(HR),并记录观察期BP、HR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各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以时间为横坐标及观察期BP和HR的变化为纵坐标计算气管插管后观察期血流动力学时-效关系曲线下面积(AUE)。结果3组的基本情况和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麻醉诱导后3组的BP和RPP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而HR无显著性变化。经鼻气管插管导致3组的BP、HR和RPP较麻醉诱导后值显著升高(P〈0.05)。与基础值相比,气管插管时FOB组的BP、HR和RPP均显著升高(P〈0.05),MDLS组气管插管时的HR以及观察期舒张压、平均动脉压、HR和RPP的最大值显著升高(P〈0.05),但GSVL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基础值差异均无显著性。FOB组气管插管时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观察期HR〉100bp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SVL组和MDLS组(P〈0.05);虽然观察期的BP在MDLS组和GSV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MDLS组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的HR和RPP以及AUEHR显著高于GSVL组(P〈0.05)。GSVL组的AUEHR和AUESBP显著低于FOB组(P〈0.05)。结论实施经鼻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在采用FOB时最强,MDLS次之,GSVL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DESCOPE视频喉镜 Macintosh型直接喉镜 光导纤维支气管镜 经鼻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超 孙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曲马多1.5mg/kg,诱导时开始经静脉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 目的: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多模式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静注曲马多1.5mg/kg,诱导时开始经静脉舒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A),并于切皮前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B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μg/kg,并于术后开始PCIA。分别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病人的VAS评分、镇静与舒适状态评分、镇痛药的使用剂量、PCA的按压次数、生命体征及副作用,并记录排气时间、计算PCA按压次数比及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1)与B组比较,A组静止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明显下降,舒适状态评分明显升高,PCA按压次数比上升(P<0.05);(2)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胸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肋间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曲马多 病人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